推荐文档列表

课堂搬到了马路上

时间:2021-10-01 17:15:46 教育论文 我要投稿

课堂搬到了马路上

课堂搬到了马路上

课堂搬到了马路上

    ■文/杨庆余 图/天呈

    《注意交通安全》、《红绿灯下》等分别是小学德育教材和语文教材中的课文,从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的社会性看,其目的都是为了帮助学生建立一种社会的公共的道德和文化价值观。然而,忻老师从长期的实践中感觉到,似乎这样的学习并不一定能起到真正的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作用,即那些文本的知识似乎并不能真正化为学习者的行动知识,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在忻老师看来,个体的社会性人格的发展,是不能单靠这种在教室的空间里进行文化与价值的灌输来完成的。同样的,共同的社会性人格的发展,也不是单纯依靠学科的叠加和学习片断的联结获得的,它需要主体在真实的“生活空间”(社会情境)进行实践、探索、体验和反思,通过社会情境中更为广泛的实践活动进行价值认同和行为养成的方式来获得的。

    于是,一个大胆的想法在忻老师的头脑中形成了:将这两个学科的学习内容整合,并将学习搬到马路这个更大的、更真实的社会性课堂上去!

    在学校附近的十字路口,学生们两人一组,边观察,边记录。忻老师布置的第一个任务是:观察并记录10分钟内红、绿灯变换的时间和次数以及每次绿灯时车辆的通过数量。第二个任务是:目测马路的宽度,并估计行人穿越马路的大致时间,同时观察并记录绿灯时同一方向穿越马路的行人数。第三个任务是:观察并记录10分钟内,不遵守交通规则的行人数以及因此而影响正常行驶的车辆数和影响的时间。

    马路大课堂的一节课结束了,学生们带着记录着密密麻麻数据的本子回到教室,展开了一场大讨论:为什么要设置红绿灯?相对的两条马路的红灯和绿灯交错开启说明什么?为什么红绿灯既要规范车辆,还要规范行人?……学生们渐渐明白了,没有一定的规则,就不会有良好的秩序,不但不能方便自己,还会带来危险;制定规则既是为了保护自己,也是为了保护他人。

    课后,一篇篇《车行道与人行道的由来》、《红绿灯的故事》、《靠右行驶与靠左行驶》等小资料道出了社会的进步与交通的规范;一张张“自行车在机动车道上被撞”、“人行道上堆满杂物而迫使行人走车道”、“自行车载人行驶”等小照片道出了交通规则要靠大家共同遵守;一段段“行人乱穿马路而迫使机动车放慢速度甚至停下来”、“自行车随意穿越红灯而迫使行人避让甚至引起争吵”、“机动车抢道引起两车相碰”等小录像道出了只有关爱他人才能保护自己的真谛;一幅幅“机动车道的红绿灯加语音提示”、“人行道的红绿灯配自动栏杆”等小设计道出了学生们参与公共规范建设的热情……

    素材提供:上海虹口区第四中心小学陈珏玉等;宝山区第三中心小学钱慧萍等

    讲述人的话:个体健康完整的人格特征,不仅仅包含着个体的学术性的人格特征变量,而且还包含个体的社会性的人格特征变量。但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要帮助个体实现这一发展的功能,单靠为个体复制那些必须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