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档列表

高校学分制实施历史及现状浅析

时间:2021-10-01 13:12:13 教育论文 我要投稿

高校学分制实施历史及现状浅析

        摘要:推行学分制是近20年来我国高校实施教学管理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本文立足国内,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结合欧美等发达国家高校,对学分制的一些相关情况作了尝试性的探讨。

     关键词: 学年制    学分制   学年学分制    必修课    选修课

高校学分制实施历史及现状浅析

      

一、 发达国家实施学分制的历史及现状

    学分制是一种以学分为计量单位衡量学生学业完成状况的教学管理制度。

    西方各国高校一般实行学分制。{1}学分制的发展追其根源,起源于选课制的产生和发展。选课制于18世纪末首创于德国。 1779年,美国的第三任总统托马斯 杰斐逊首先把选课制引入了威廉和玛丽学院。{2}1810年创办的柏林大学实行课程选修制。1825年,选课制建议被美国弗吉尼亚州议会通过,并在新建立的弗吉尼亚大学开始试行。随后,一些老牌大学,如耶鲁大学、布朗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等,也开始尝试实施选课制。

1851年,密执安大学的校长塔蓬在大学中开设工科选修课。1869年,哈佛大学校长艾略特(charlcs eliot)主张实行选修课。1872年开始,学分制真正成为一种制度在哈佛大学开始施行。1894年,哈佛大学规定学生修满规定学分课程就可获得学位。1909年,洛厄尔继任哈佛大学校长后,采用限定选修制代替自由选课制。到20世纪初,选课制与学分制在美国得到普遍推行,大多数的学校还对学生的选修做了种种限制。 {2}

学分制首先在美国产生并得以推广,是与美国包括市场经济、多元政治、教育地方自治等体制在内的国情分不开的。美国人信奉通才教育思想,强调发扬个性,倡导“个人本位”思想。学校不规定固定的学习年限,教师可以开设各种各样的课程,学生随心所欲地加以选择,毕业后自主择业。

美国高等学校中所实行的是完全学分制,它只强调毕业所需的最低学分数,不明确规定修学年限。这种学分制的教学计划弹性较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与兴趣安排个人的修学计划,还允许随时改变专业,有一个很大的选择空间。由于学制不确定,学生年级的确认也就不因年而划级,却随分而定级。美国大学生根据考取了多少学分去确定所属年级。从初入学者一直到考取24个学分为止的学员被称为freshman,得25至 55个学分便属于sophomore,56至89个学分者称为 junior,而90个学分或以上则属于 senior。不同课程对选课人数无限制,对热门专业也是如此,完全由学生根据自己对就业的需要和个人志趣选择。{1}因此,对普通学生而言,他们没有统一的教学计划。经过100多年的积淀,美国实行学分制的高校,在运作程序上已呈现出程序化、系统化和成熟化的特点。

    学分制在欧洲各国高校也非常流行。英国高等学校是学分制和学年制两种制度并行。{2}高校一、二年级实行的学分制又称课程单元制,一个课程单元相当于70节讲授课或150节实验课;三年级实行积点制,规定一年的学习量不得少于20个积点。

法国的大学也实行学分制,获得规定学分是获得学位的先决条件,课程分为必修、选修和自选,所采用的学分制又称等值单元制,即划分的学分数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