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档列表

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分析与思考

时间:2021-10-01 13:10:55 教育论文 我要投稿

关于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分析与思考

教育经费与教育事业的发展密切相关,而教育经费短缺是一个世界范围内的共性问题。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也是教育大国。由于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教育经费十分困难,“穷国办大教育”之说比较形象,教育经费短缺严重困扰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如何才能逐步摆脱教育经费严重短缺的困境,是许多人都在思考的问题。本文就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作一点探讨。

  一、教育经费现状:喜中有忧

关于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分析与思考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发展迅速,近十年是教育发展最快的时期之一,不仅教育改革与发展快,而且经费增长也快,初步形成了以财政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格局。这是十分可喜的事,但喜中有忧,教育经费仍然十分紧张,教育事业要快速发展与教育经费缺口很大的矛盾非常尖锐,这怎能不令人担忧。

  1.教育经费快速稳定增长。“八五”期间我国教育经费的投入总量比“七五”期间翻了一番以上:教育经费总支出五年合计6025.22亿元.是“七五”期间总支出的2.46倍,年均增长率23.29%,比“七五”期间提高7.21%;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合计4800.60亿元,是“七五”期间的2.22倍,年均增长率20.14%,比“七五”期间提高3.65%;财政预算内教育拨款合计3554.22亿元,是“七五”期间的2.12倍,年均增长率19.27%,比“七五”期间提高5.63%。〔1〕“八五”期间国家财政状况并未根本好转,但各级政府仍十分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努力增加教育经费的投入,尽管这期间经济增长剧烈波动,而教育经费的增长是快速、稳定的,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2.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格局初步形成。解放以来,我国一直都是国家包办教育,不仅包基建、教职工的人头经费、事业费,而且包学生的开支,不仅包基础教育,而且包高等教育,这在世界上也是罕见的。80年代后期,这种状况开始改变,中央提出要建立以政府财政拨款为主,财、税、费、产、社、基等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体制。经过数十年的探索,以财政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格局已开始形成。90年代以来,我国教育经费的来源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国家财政性教育支出在教育经费总支出中所占比重逐年下降,1995年与1990年相比,由85.3%下降至75.2%,其中财政预算内教育拨款占教育经费总支出的比重由67.4%下降至54.8%。1995年,全国教育经费总支出的25%是通过社会集资办学、学杂费、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办学等渠道筹措的,其中学杂费所占比重己由4.2%上升到10.7%。〔2〕

  3.财政拨款向基础教育倾斜。我国要力争本世纪末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为了确保这一“重中之重”的实现,政府财政拨款进一步向基础教育倾斜,并将义务教育列为投资重点。1995年与1990年相比,高等教育拨款所占比重由24.03%下降至20.76%。开始改变我国长期以来将高等教育作为国家投资重点的状况。中等教育拨款则由36.22%.上升至39.56%。为了确保义务教育的经费,从1993年起对其进行单独统计,1993-1995,义务教育拨款由333.56亿元增加到546.77亿元,年均增长率28.03%,高于同期财政教育拨款年均增长率2.3个百分点。非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经费要由国家、社会和个人共同分担的观点已逐步为社会所接受,学生家庭对高等教育和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成本补偿的份额逐步加大。1995年,成人高教和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经费总支出中,国家财政预算内经费拨款仅占50%,而学杂费占了20%左右,普通高校学生缴纳学杂费占生均成本的比例也逐年上升,已由1990年的2.65%上升到1995年的17.19%。〔3〕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