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档列表

浅谈经堂教育和普通教育的相互关系

时间:2021-10-01 10:59:28 教育论文 我要投稿

浅谈经堂教育和普通教育的相互关系

关键词:经堂教育普通教育关系

  来源:全国第十一次回族史讨论会暨全国回族学会成立大会论文集

浅谈经堂教育和普通教育的相互关系

  回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多、分布最广的一个民族。据资料记载,回回的语言,在其东迁初期,是阿拉伯语、波斯语和汉语同时使用,由于长期和汉族杂居,特别是汉人成份在回回中日渐增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就逐渐习惯于以汉语作为本民族的共同语言,并保留了一些阿拉伯语和波斯语的词汇,其文化具有受阿拉伯、波斯等西亚传统文化的影响和吸收汉族文化这两个特点。但是,在其心理状态、经济生活、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等方面,仍表现出自己的特点。可见回族在其产生、发展过程中,积极适应生存、生活环境等方面是比较成功的。所以,一个民族劳动者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和决定着该民族社会经济及文化的发展进程。现就如何处理回族经堂教育和普通教育关系,提高回民劳动者素质问题谈几点初浅认识。

  教育,就其广义来说,是指一切增进人的思想、技能、品质、体质、智能等方面能力的活动。主要包括三种形式:家庭教育——由家庭主要成员和生活环境对青少年实施影响的活动,这是人类最早的教育形式;社会教育——由社会整体通过各种方式对社会全体成员实施影响的活动;学校教育——有计划、有目的地使用各种方式、手段,使受教育者成为实施教育者的培养目标的活动。

  回族的教育史经过经堂教育一近代新式回民教育一现代普通回民教育三个阶段。经堂教育是回族教育史上出现最早、持续时间最长,在回族传统社会中影响最大的。所谓经堂教育,是一种以学习经文为主的寺院教育方式,它以清真寺有能力传授知识的阿訇为授业者,招收若干学员,分小学、中学、大学三种类型进行教学。明朝初叶,刚刚形成的新民族——回族面临着极大的挑战,由于回族先民多来自阿拉伯及中亚地区,信仰伊斯兰教。伊斯兰教教义规定了回族自身特殊的生活方式、宗教信仰,伊斯兰文化已成为回族文化的内核。但另一方面,回族几乎要与周边民族,主要是与汉族交往,过去,封建统治者又通过强行说汉语、穿汉服、用汉姓、回汉通婚等方法企图同化回族。特别是明朝中叶后,回族语言已完成了向汉语的过渡,农业兼商业的基本经济生活方式已成定型,服饰、姓氏也都基本汉化,回族中通晓阿文或波斯文的学者日益减少,而在宗教生活和日常生活中,不能没有懂阿文或波斯文的学者,面对内外部环境,回族只有靠自身的力量来解决自己的社会问题,加之回族人口的逐渐增加,过去那种父子相传、师徒相承的授业方式所培养的伊斯兰学者在数量上远远跟不上需要。在这种情况下,回族吸收伊斯兰文化传统和中国传统教育方式,结合自身的实际创立了新的教育制度——经堂教育。创办经堂教育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回族社会所急需的宗教职业者,更主要的是为广大穆斯林普及伊斯兰文化知识,使年轻一代的穆斯林懂得基本宗教常识而成为合格的穆斯林。经堂教育从产生起就成为回族社会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使伊斯兰文化内容成为整个回族文化教育的核心,为伊斯兰文化在回族中保持数百年而不衰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西方列强对中国的殖民侵略,国门大开,中国的传统文化也受到挑战,从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国文化领域出现了大震荡,新思想、新文化层出不穷,国人纷纷效仿西方,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体系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回族在这种环境中掀起了近代新文化运动,并提出了改革教育、发展文化的口号,使回族教育发展到了近代新式回民教育阶段。它提倡经、汉两通,中、阿并举,既学阿文和《古兰经》等宗教课,又学习汉文和其它科学文化知识,如数学、历史、自然等,使回族子弟一边学习伊斯兰文化、一边学习汉文化,同时又学习西方文化,在三种文化的结合作用下,使回族逐步发生变化、发展。

  新中国建立以后,绝大多数回族学校被政府接收改为公立,施行宗教教育与学校教育分离原则,广大回族学生走向普通中小学校,接受普通文化科学知识教育,使回族教育发展到了现代普通回民教育阶段。主要学习汉语、数学、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