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档列表

抢占教育信息化制高点

时间:2021-10-01 10:31:26 教育论文 我要投稿

抢占教育信息化制高点

教育部领导多次强调指出,要深刻认识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应用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充分认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必须把现代教育技术当作整个教育改革的突破口。这些讲话精神充分说明,为了迎接21世纪知识经济的挑战,抢占教育信息化“制高点”的问题,已经引起了我国教育决策者的高度足够重视。然而,与此形成较大反差的是,许多中小学的教育工作者,其中也包括教育理论研究人员,并没有把教育信息化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至少没有形成普遍共识,成为全体教师所关注的热点。

  时至今日,研究和规划21世纪我国教育的发展,我们已不能不正视知识经济的时代特征,这种特征主要表现为“网络化的生产关系,数字化的生产力”。完全可以认为,以电脑化、数字化、网络化为主要内容的“信息化”,也将是知识经济时代教育兴起的重要标志,是21世纪教育发展的基石。当社会经济向着以信息产业为主导的方向演进时,服务于经济基础的教育,若不率先超前实现自身的信息化,必将更大地拉开与社会发展业已存在的差距。我们需要以全新的视角,重新认识教育信息化的重大意义——离开了教育信息化,教育创新就没有载体和必要的物质基础。

抢占教育信息化制高点

  教育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文字的出现、印刷术的产生,曾经引发过教育历史形态的两次质变,催生了古代和近代的学校教育。两次教育领域的重大变革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它们都是围绕着传播媒体和技术工具进行的。先进媒体和技术引发了教育变革,教育变革又反过来促进了社会文化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

  马克思曾经说过:“人类始终只提出自己能够解决的任务,因为主要仔细考察就可以发现,任务本身,只有在解决它的物质条件已经存在或者至少是在形成过程中的时候才会产生。”当历史进入到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我们已经有可能比较准确把握未来的脉络:以因特网和多媒体等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正是建立现代化教育的物质条件。它将驱使“教育生产力”以前所未有的方式迅猛发展,面向教育时间最长和教育空间最广的对象,全面实现教育民主化和社会化,从而再次引起教育形态的历史大变革。信息化给教育带来的,不仅是全新的技术和媒体,而且必将全面影响到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育模式和教育内容,它在知识经济时代的地位,正如同农业时代的文字和工业时代印刷术,成为人类教育史上第三座里程碑。至少在当前,它将可能提供有力的手段,支持创新教育活动,这已经被我国沿海地区的教育现代化实践证实了效果。

  加紧建设信息基础设施,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已成为发达国家不可遏止的潮流。1995年,美国教育部发表题为《学习方式的转变:为了教育和终身学习而使用国家信息基础结构》的白皮书,指出:“国家信息基础结构是目前所知道的可以改善美国教育和终身学习的最重要的方法”。1996年,美国教育部长提出:“电脑是美国教育新的根基,而互联网络就是未来的黑板。”1997年克林顿再次当选总统后进一步提出:“让我们共同努力实现如下目标:每个8岁的孩子必须能读会写;12岁的学生人人必须能够利用互联网络;18岁以上的青年必须人人上大学;每个成年美国人必须终身学习。”为此,克林顿政府提出了一个雄心勃勃的教育计划,其中就包括着学校信息化的目标:在2000年之前要将全美每个教室和图书馆都与因特网连接,人们无论是在最偏远的农村小镇,或是最贫穷的市内学校,都将能获取同样的知识。必须建立第二代互联网络,比今天快1千倍。当互联网络成为新的城市广场时,各家各户的电脑都成为所有学科、教师和各种文化的联系者。这说明,率先叩响知识经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