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档列表

三年大扩招-中国高等学校扩招启示录

时间:2021-10-01 20:42:29 教育论文 我要投稿

三年大扩招-中国高等学校扩招启示录

□1999年7月,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作出了一项重大发展战略调整——高校扩招,即由原定130万人再扩招30万人。在此基础上,2000年普通高校招生220.6万人,2001年又招生250万人以上,年度递增幅度分别为38%和13.3%。

  □高校扩招以来,连续3年累计安排高等教育国债资金达70多亿元,拉动各方面配套投资120多亿元,额外增加中央本级教育经费470多亿元。

三年大扩招-中国高等学校扩招启示录

  □扩招给相应部门最终需求带来的增量带动了129.9894亿元的国民经济总支出,173.688亿元的基建投入和515.632亿元的社会总产出。高校扩招较快地拉近了迈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门槛的距离,突破了计划经济体制下约束高等教育发展的藩篱,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扩招的启示之一:扩招扩出了什么

  促使高等教育发展指导思想发生重大转变。“九五”发展计划制定之初,高等教育发展指导思想的基调是“适度扩大高等教育规模,优化结构,进一步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据此,“九五”的头3年,高等教育招生数和在校生数年度递增速度均为5.5%。结果是,近70%的高中毕业生上不了大学,普通高校在校人数占同龄人口的比例不到6%。党中央、国务院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形势的变化作出了扩大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决策,原“九五”计划确定的在2010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1%的目标,在2000年就得以实现,而且在2005年完全有把握达到15%以上,整个发展进程缩短了10-15年。高等教育大众化目标已经列入“十五”规划,成为指日可待的近期目标。

  加速了高等教育办学体制改革的进程。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后,办学体制改革就要打破过于单一的“国有政办”的垄断格局,开放高等教育市场,实行多元化、社会化投入,推进多种所有制办学。

  1999年,高等学校一举扩招52万人,相当于当年一下子兴办了50多所万人大学,其后的两年连续扩大招生,高等学校在校生比1998年翻了一番。所需财力支撑主要来自3个方面:一是发挥高等学校办学潜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二是政府财政资金增大了高等教育的投入;三是拉动了社会资金对高等教育的投入。高校扩招后,多元化、社会化办学体制开始步入发展轨道,国有政办、国有民办、公有民办、民有民办等多种所有制办学的局面已经打开。

  提升了高等教育产业观念的认识。人们开始认识到,在现代经济和社会发展运行中,高等教育不仅具有社会公益事业性质,更主要地体现为重要的产业和投资属性。按照产业方式发展高等教育,不意味着高等教育的商业化和产业化。国家投资于高等教育的目的是增强综合国力,为现代化建设提供高层次人才保障和知识技术支持;个人投资的受益是提高自身文化素质,为未来发展创造优势,并为社会作出更大贡献;社会力量的投资回报是,能够在不以赢利为目的的原则下,通过收支移动形成一定积累,以扩大再生产。

  拉动了高等教育投入的大幅度增长。过去我们在高等教育的发展思路上,强调“以条件定发展”,扩招的启示是,“发展同样可以创造条件”:

  一是国家投入国债资金,大规模开展高校基础设施建设。为切实解决高校扩招所需基础设施条件问题,国家自1999年起已经连续3年累计安排高等教育国债资金达70多亿元,拉动各方面配套投资120多亿元,拉开了达1000万平方米的高校基础设施建设格局,是建国以来高等学校基本建设投入增长最快的时期。利用国债资金发展高等教育,把教育发展纳入国家重要基础设施建设的范畴,更加突出了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同时,利用国债资金也是教育资金筹措方式的创新。

  二是国家财政采取非常规举措,大幅度增加高教经费投入。鉴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