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档列表

从贸易结构看中国与印度经济间的竞争关系

时间:2021-10-01 16:49:57 经济学论文 我要投稿

从贸易结构看中国与印度经济间的竞争关系

   一、问题的提出

从贸易结构看中国与印度经济间的竞争关系

  中国和印度经过近些年的快速发展,已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有潜力的新兴市场和消费品市场。随着经济的发展,两国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交换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提高,但双边贸易额很小。影响贸易的因素有很多,如自然条件、经济发展、政治关系、文化因素等,但最根本的原因仍然是经济因素。

  吴建伟(1999)对中、印1984-1995年的贸易数据分析后发现,两国还没有出现类似发达国家间的比较活跃的产业内贸易(注:所谓产业内贸易,是“可贸易品产业”的产品在国与国间的双向贸易,一国同时进口并出口基本上相同的产品。例如,日本向美国出口汽车,同时又从美国进口汽车。)。Anderson(1999)利用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i]和净贸易比NTR[,i]对1993-1995年中国和印度农产品竞争能力进行对比分析后认为,中国在农产品贸易中已不具有比较优势,而印度仍处于比较优势地位(注:其中,X[,i]是i产品的出口额,M[,i]是i产品的进口额。)。Wadud(1998)计算了中国和印度1980-1996年纺织品与服装制品的RCA[,i]指数。他认为,两国在纺织品与服装制品上都具有比较优势,竞争能力是非常相近的。

  对于中国和印度,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和要素禀赋模型更能合理地解释两国双边贸易额较小的现状。但是,由于NTR[,i]的取值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产业标准的不同,即根据不同的产业分类标准,会得出大小不同的NTR[,i]值,甚至会得出正负相反的取值,因此,通过单个NTR[,i]的值,分析某个产业的竞争能力是有失公平的。本文将克服这一缺点,利用该理论框架下的净贸易比这一定量分析指标,计算出它们的相关系数,以此研究两国贸易结构的相互关系,并利用出口制品附加价值分布图对两国的工业制成品在美国进口品市场上呈现的贸易关系做一个案例分析。

    二、中、印总体贸易结构的经验分析

  首先,根据《联合国国际贸易统计年鉴》(International  TradeStatistics  Yearbook)按照SITC三位码分类的中、印两国1985-2000年的进、出口数据,计算出各商品组的NTR值,每个国家各商品组的NTR值组成一个向量,分别设为向量X,Y;然后,根据公式Y[,i]=α+βX[,i]ε[,i],运用最小二乘法,对两个向量做相关分析,求出对应向量的皮尔逊相关系数。如果相关系数是正的,说明中、印两国在贸易结构上是近似的。如中国在某类商品组上具有比较优势(或劣势),印度在该类商品组上也具有相近等级的比较优势(或劣势),两国具有比较优势(或劣势)的商品组重合程度较大,意味着两国在对外贸易关系上表现为一种竞争关系。相关系数越大,表明两国的贸易结构相似程度越高,在贸易上体现的竞争态势愈明显(注:引自《东盟五国与台湾出口产业在美国市场的竞争分析》,http://sear.cier.edu.tw/journal/First7.htm.)。如果相关系数是负的,说明两国在贸易结构上是相反的,即一国拥有比较优势的商品组,在另一国可能不拥有比较优势,两国在对外贸易关系上表现为一种互补关系。

  由于在中、印两国的进、出口贸易结构中,工业制成品占很大部分,所以在分析全部商品的基础上,有必要对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分开进行分析(注:根据SITC的划分标准,初级产品指SITC的0-4类,工业制成品指SITC的5-9类,由于第9类基本是未分类的其他制品,所以本文讨论的工业制成品只包括5-8类。)。根据SPSS软件的输出结果(见图1),全部6个分析年份的相关系数都通过显著性水平为1%的双尾T检验。因此,可以拒绝两个变量不相关的原假设,即三类商品组在分析年份表现为一种正的相关关系,说明中、印两国的初级产品、工业制成品和全部商品的贸易结构表现为竞争关系,两国具有比较优势(或劣势)的商品具有相当的重合程度。在6个年份中,除1985年,中国有一部分商品组没有进出口数据,对该缺省商品组的净贸易比暂用零代替,从而导致相关系数较低,可信度不是特别强外,其他年份的可信度都很强。1990-2000年,相关系数都大于0.3,并且在1990-1997年呈逐年上升态势,1997年达到最大值,超过0.5,到2000年,相关系数开始降低,又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