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档列表

论西方产权理论运用在中国经济研究中的四大问题

时间:2021-10-01 16:41:35 经济学论文 我要投稿

论西方产权理论运用在中国经济研究中的四大问题

在我国理论界,运用西方产权理论分析中国经济问题的文献和观点越来越多。这里面有两种倾向值得注意,一种是不考虑约束条件地把西方产权理论用于中国经济问题的分析研究;另一种则认为西方的产权理论并不适合分析中国经济问题。前者没有注意到西方产权理论存在的前提条件或暗含的假定,这就导致西方产权理论用于分析现实问题的解释力大大下降。如西方产权理论暗含这样的假定:有效的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是产权发挥作用的前提;产权变化与组织形式是同步的,等等。后一种倾向则没有注意到西方产权理论的方法论意义。本文的基本观点是,产权是效率的基础,产权有效运作必须要有相应的宏观条件(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和微观条件(经济组织形式)及其科学的管理。

    一、马克思所有制理论与西方产权理论的异同点:马克思所有制理论更多强调的是公平与分配问题,产权是目的;西方产权理论更多强调的是效率与有效配置,产权是工具

论西方产权理论运用在中国经济研究中的四大问题

  近些年来,西方产权理论在中国的“盛行”与马克思所有制理论在中国的“冷落”这个现象本身就有许多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产权(或财产权)这个范畴并不仅仅是一个经济学概念,还是一个法学、政治学等都要涉及的概念。

  从产权的实质来看,西方产权理论与马克思所有制理论有相同的地方,如西方产权理论认为,产权不是指人与物之间的关系,而是指由物的存在及关系它们的使用所引起的人们之间相互认可的行为关系,这些与马克思所有制理论的观点基本上是一致的;又例如,马克思所有制理论和西方产权理论都强调所有制(或产权)在社会经济问题分析中重要地位等等。但是马克思所有制理论与西方产权理论亦存在许多不同之处:

  1、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强调的是所有制作为最基本的制度对社会的性质及其社会公平的影响,而产权经济学却强调产权的经济效率的功能,即产权的界定、转让以及不同产权结构的差异对资源配置的影响。西方产权理论的中心任务是要表明产权的内容如何以特定的和可以预期的方式来影响资源的配置和使用。一般的财产关系制度的变迁必然会影响人们的行为方式,并通过对行为的这一效应,产权安排会影响资源的配置、产出的构成和收入分配等等。阿尔钦认为,在本质上,经济学是对稀缺资源产权的研究,一个社会中的稀缺资源的配置就是对使用资源权利的安排。经济学的问题,或价格如何决定的问题,实质上是产权应如何界定与交换以及应采取怎样的形式的问题。

  2、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强调社会生产力及其发展水平决定所有制的结构和演变,而产权经济学则强调交易费用、相对价格水平和人口因素对产权结构及其演变的影响。马克思的所有制理论从宏观的、动态的、历史的角度探讨了生产力及其发展水平与所有制之间的关系,揭示了所有制演变的一般规律。这种分析框架受到了新经济史学的代表人物道格拉斯·诺思的高度赞扬:“马克思的分析力量恰恰在于强调了结构变迁和社会生产潜力与产权结构间的矛盾”(诺思,1991)。而西方产权理论认为产权的形成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1)技术。一些技术的发明降低了实行所有权的费用。在人类社会,技术因素是制约产权制度演变的一个重要因素;2)人口压力。历史上存在着两个重要的人口与资源比例的转折点。诺思称之为第一次和第二次经济革命。在影响制度和产权的成本与收益的多种参数中,“那种最重要的参数的变化就是人口的增长,它可以导致制度的创新从而为西方世界的起源提供一种说明。”(诺思,1991)随着人口的增长,一些资源也逐步开始变得稀缺起来,人口与资源的矛盾必然促使人们建立排他性的产权;3)资源的稀缺程度。资源的稀缺程度是人口变化的函数,某一资源稀缺程度的增长也必然伴随其价值的上升,从而对其产权的界定是划算的(即产权界定的收益大于产权界定的成本);4)要素和产品相对价格的长期变动。要素和产品相对价格的长期变动,某种要素价格的上升,会使这种要素的所有者相比其他要素而言能获得相对更多的利益。某种产品价格的上升,也会导致用来生产这种产品的要素的独占性(包括建立更明确的排他性产权)使用更具有吸引力。

  3、什么是所有制形式的最优选择?西方产权理论认为私有产权是最有效的,如西方产权理论认为,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