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与经济和谐发展的若干思考的经济学论文

时间:2021-09-03 16:45:14 经济学论文 我要投稿

环境与经济和谐发展的若干思考的经济学论文

  摘要:如何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好环境,构建一个和谐社会已经成为当前中国社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根据我国目前发展状,使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必须要通过发展循环经济、发展产业生态化,充分利用政府调控,才能建设成为一个资源节约型、境友好型社会。如何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好环境,构建一个和谐社会已经成为当前中国社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根据我国目前发展的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必须要通过发展循环经济、发展产业生态化,充分利用政府调控,才能建设成为一个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环境与经济和谐发展的若干思考的经济学论文

  关键词:循环经济;产业生态化;政府调控

  引言

  人和自然如何协调发展是任何一个国家工业化进程中必然面临的问题。从西方发达国家发展的经验可以看出,传统工业文明带来了科技与经济的飞速发展,带来了人类物质文明的极大提高。然而,它却是一把双刃剑,现如今环境污染已打破了全球生态系统的自然循环和平衡,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综合国力明显增强。但与此同时,环境状况也日益恶化,使我国付出很大的代价。30多年的经济高速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资源过度消费甚至浪费的基础之上,而且往往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正确认识我国所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并根据具体国情,找出切实可行的解决策略。

  一、我国当前面临的发展状况

  (一)我国生态环境先天脆弱众所周知,我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可是我国的国土状况却不是最好的。据统计:我国70%的国土面积每年受东亚季风的强烈影响,65%的国土面积为山地丘陵,55%的国土面积不适宜人类的生活和生产,35%的国土面积受到土壤侵蚀和荒漠化,33%的国土面积为干旱区、荒漠区,30%的耕地面积为酸性土壤,20%的耕地面积存在不同程度的盐渍化或海水入侵,17%的国土面积构成了世界屋脊,中国大陆平均高度是世界平均高度的1.83倍。在这种毫无优势的生态环境条件下,人口众多又使得人均资源相对贫乏,从而导致我国的平均综合发展成本远高于世界大多数国家。

  (二)经济增长模式不合理、生态环境惨遭破坏我国的工业技术水平和生产工艺水平整体不高,粗放式的发展方式导致生态严重破坏,如森林退化,草地、湿地面积减少,质量下降;土壤侵蚀和荒漠化面积增加,生物多样性减退;自然灾害频率加大且危害程度增加。造成这些情况的原因,除自然因素外,对环境资源开发利用不当等人为因素起了重要作用。而以目前的技术水平及条件,治理水平都无法跟上污染速度,我国正在被迫走“边发展、边污染、边治理”的道路。

  像我国目前的粗放型“原料—产品—废料”传统生产模式,“三废”综合利用率低,对环境污染大,而“原料—产品—废弃物—废弃物治理”的“末端治理模式”发展的又不够成熟,这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二、实现我国环境与经济和谐发展的策略环境与经济和谐发展的问题是可持续发展的重点问题。一般而言,如果只注重经济发展可能会破坏生态环境,而只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则可能会制约经济的增长速度和财富的积累。因此,我们要采取合理的策略,在经济得以适度增长的同时又能够保证生态环境不惨遭破坏,使得环境与经济和谐发展。

  (一)发展循环经济

  21世纪以来,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生态环境惨遭破坏的同时,资源、能源供应紧缺,价格上涨的问题引起了人们的注意,逐渐使人们认识到资源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主要因素。

  在这种情况下,急需一种适合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新途径,循环经济应运而生。

  循环经济的核心是物质的循环利用,包括物质在经济系统的不断循环以及物质在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之间的良性循环。循环经济有利于实现经济和资源环境的'长期协调、可持续发展,它立足于自然和社会经济整体内,强调系统整体最优,而不仅仅是单一的生产环节。鉴于产业系统在经济系统和环境系统的物质能量流动关系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可以看出循环经济实现的关键在于能否建立起一个结构合理、层次多样、功能完善的,能促进物质和能量在自然和经济整个系统内高效循环和流动的功能体系和物质载体。这个功能体系和物质载体就是产业生态系统。

  (二)发展产业生态化

  1.发展产业生态化的背景现实的情况引发诸多要素的摩擦,造成了市场资源配置失衡、宏观矛盾凸显并呈加速之趋势。在现代化工业迅速发展和人口不断增加的情况下,世界范围内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温室效应等问题也日渐突出。人们逐渐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为了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有利可图,企业就必须提供消费者需要的绿色产品,寻求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模式。20世纪70年代开始,为降低成本和达到环保法规要求,把生态学原理引入工业生产体系中,模拟生态系统功能建立工业生态系统内“生产者、消费者、还原者”的工业生态链,以低耗、低(无)污染、工业发展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工业体系。这种工业体系被称为“工业共生体系”或“生态工业园”。

  2.实施产业生态化的策略

  (1)环境成本内部化所谓环境成本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内由于破坏环境而形成的成本,包括:环境破坏造成的当前福利损失;治理环境所需的成本和费用;环境破坏给子孙后代造成的福利损失。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作为经济活动的主体,要实现环境与经济的双赢,也就是使环境成本内部化,即将环境成本纳入到产品成本中,消除其外部性。

  我国应该通过法律法规、社会舆论大力宣传,促使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和环境责任,加大污染处罚力度,贯彻“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以使企业将环境成本计入其产品成本中。从长远角度看,环境成本内部化会给企业带来收益,因为随着消费者对绿色产品认可度的提高,产品的销量得到保证,而且有利于进一步提升企业声誉,为企业带来无形收益。

  (2)通过财政和税收政策促使企业节能减排目前我国一方面水、电、天然气等自然资源严重紧缺,另一方面由于这些资源市场价格低,造成严重浪费。资源利用不充分,已导致严重的环境问题,那么根据“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应对造成环境现状,使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必须要通过发展循环经济、发展产业生态化,充分利用政府调控,才能建设成为一个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环境与经济和谐发展的若干思考的经济学论文】相关文章:

关于和谐与发展的若干哲学思考07-10

当代西方经济学发展若干新动向论文11-17

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若干思考01-12

计量经济学发展走向的几点思考论文04-21

淮海经济区发展战略的思考经济学论文11-23

中国投资基金发展的若干经济学分析论文09-07

推进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若干思考10-18

发展经济学论文01-13

环境保护的经济学思考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