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档列表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态势评价

时间:2021-10-01 11:32:41 社会文化论文 我要投稿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态势评价

 作为开拓高新技术产业、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项战略措施,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下文简称高新区)发展至今已有10年的历史,其功能日益丰富和完善,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科技成果产业化,成为了一种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共生的经济、社会现象。本文试图通过对近期(1999年)高新区发展态势与其建立之初(1994年)的基本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对我国高新区的发展动态做出一个总体评价,旨在为开发区的未来发展提供借鉴。

    1 评价的背景

  1.1 我国高新区发展的回顾

  到目前为止,我国高新区的发展大体上可以分为3个阶段:1983~1988年为孕育期,国家先后建立13个经济技术开发区,为高新区建设进行了有益的尝试;1988~1992年为诞生和成型期,开始实施高技术产业开发计划(火炬计划),至1992年底,全国共形成52个国家高新区,除西藏和青海之外,各省、市、自治区都已经有了高新区,全国高新区的布局基本成型;1992年至今,为我国高新区的壮大期,形式出现多样化,并建立了面向科技农业的杨凌专业性园区。表1大致反映了我国高新区飞速壮大的过程,总收入增长了10倍多。

  与我国高新区建设同步发展的是,1992年以来外商投资飞速增长,并保持了一个较高的水平,很多高新区以其独特的禀赋成为引进外资的主阵地,大量吸收外来技术,进行标准化产品的生产,率先融入了全球分工体系。区外企业的迅速集聚直接推动了高新区的滚动发展,充实了区内产业,提高了高新区土地利用率,促进了高新区的超常规发展,使许多高新区的发展规模迅速突破其早期规划。

    表1 中国高新区1993~1999年总收入变动表  

年度 总收入(亿) 比上年增幅(%)

1993    563.6       -

1994    942.6    67.2

1995    1528.9     62.2

1996    2300.2     50.4

1997    3387.7     47.3

1998    4839.6     42.8

1999    6774.8     40.0

  

  资料来源:1994~2000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

    表2 中国1991~1999年实际利用外资量  

年度 实际使用外资金额(亿美元)

1991   43.66

1992   110.08

1993   275.15

1994   337.67

1995   375.21

1996   417.26

1997   452.57

1998   454.62

1999   403.18

  

  资料来源:中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http://www.moftec.gov.cn

  1.2 对我国高新区所处特殊阶段的认识

  截至1999年底,53个国家级高新区基本建设投资总额为367.3亿元,累计开发土地面积335.7km[2],进驻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7498家,从业人员221万人,实现工业总产值5944亿元。至此,我国的高新区基础建设已颇具规模,集聚效益初步显露,区内企业也开始与园区建立起较为紧密的联系,按照对高技术园区生命周期的一般认识,我国高新区总体上已经完成了发展的准备工作,进入了全面启动的阶段。在这一突破性的历史时期,我国高新区功能的提高已经无法单单依靠外来技术的引进,而需要建立起一个园区各参与主体(企业、大学与科研院所、政府)有效互动的创新网络环境,实现由注入式(不断引进外资,依靠大量投资,实现外延扩张)向自协调(结构合理,内涵式)的发展方式的转变。由于高新区建立初期依靠提供土地和优惠政策来吸引企业进区所形成的企业空间聚集不具有稳定性和根植性,其开发方式也面临着从挖掘政策优势向创造体制优势的过渡,才能谋求进一步的发展,在这个再发展的过程中,园区之间争夺资金、技术、科技人才等稀缺创新资源的竞争将更为激烈,整个高新区体系必然面临再次调整和分化,那些发展条件好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