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档列表

制度变迁与中国现代化进程

时间:2021-10-01 11:23:36 社会文化论文 我要投稿

制度变迁与中国现代化进程

制度变迁与中国现代化进程浙江行政学院副研究员   何显明,浙江大学哲学社会学系  揭艾花

【内容提要】社会制度是现代化变革的关键性因素。对于后发国家来说,由于追赶发展 的压力异常沉重,而技术、知识及人力资本等现代化动力因素又难以在短期内取得突破 性进展,制度因素的重要性尤为突出。从根本上讲,一个半世纪的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核 心问题,就是建立同现代化相适宜的社会制度框架问题,而制度变革的成效往往直接决 定着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兴衰成败。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第一次在建设性意义上实 现了制度变革的结构性突破,建构形成了容纳和支撑现代化变革的强有力的权威体系以 及实施大规模现代化建设的体制与组织架构。而改革开放20年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重大 成就,则表明中国在此基础上初步建构形成了一个有效的社会激励结构,打破了现代化 建设动力长期不足的僵滞局面。

制度变迁与中国现代化进程

社会制度结构及其功能的革命性变迁,既是社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现代 文明滥觞及其在全球范围扩张的重要根源。以形式合理性为圭臬的现代性社会制度,为 分工条件下的人类社会合作提供了稳定和可预期的规范秩序,提供了一种相互交流、合 作的机制,并使这种分工合作的范围不断得以扩展,使人们创造的文明成果得以为全人 类所共享,从而极大地加快了人类社会进步的步伐。与此同时,理性化、功利化的现代 社会制度所构建的社会激励结构,极大地调动了每一社会个体从事社会生产实践,尤其 是创造性实践的积极性,使得现代社会的发展充溢着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内在活力。现代 化的历程,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社会制度创新不断激发和调动技术创新、思维创新, 不断激发社会创造性活力,进而促进人类整个生存方式和生存世界日新月异变更的过程 。本文试从制度变迁的社会绩效角度,检视一个半世纪以来中国现代化九死一生的坎坷 历程及其社会制度根源。

一、社会制度的结构性变迁与工业文明的滥觞及其在全球范围的扩张

社会制度是制约社会发展与文明进步的关键性因素。在一定的技术和社会条件下, 制度的改进与创新,往往可以在短期内极大地改变社会的面貌。就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 、思维创新三者关系而言,制度创新是技术创新与思维创新的重要前提条件,制度创新 构成了技术创新与思维创新的社会动力保障。技术创新不是制度创新的简单派生物,但 技术创新只有在相应的制度体系的依托和支撑下,才能真正转变成为变革社会的现实力 量,而不至于沦为与社会生活实践无涉的“奇技淫巧”。同样,先知先觉者所取得的思 维创新成果,也只有获得制度条件的支持,落实为现实的社会制度安排,才能获得广泛 的社会认同,才能融入公众现实的生活实践。

在一定意义上说,一部文明史,就是一部社会制度的变迁史。社会制度的每一次有 效的变革与创新,都会给人类社会带来新的文明成果。人类文明进步与发展的每一次质 的飞跃,无不都以社会制度结构的革命性突破为前提。现代工业文明的滥觞及其在全球 范围的迅速扩张,其最直接的社会动力正在于社会制度的结构性变迁。马克思的生产关 系及上层建筑理论,韦伯“理性化”视野中的权威类型学说,哈耶克的“扩展秩序”理 论,伯尔曼和泰格独特的法律变迁学说,以及现代制度经济学理论,都从各自不同的角 度,对现代文明滥觞的社会制度根源作了深入的探讨。制度因素作为现代文明关键性的 内生变量的作用,得到了日益广泛的认同。毫无疑问,西欧社会之所以成为现代化的发 源地,之所以能形塑出一种独特的具有无限扩张潜能的文明形态,是众多因素历史耦合 的产物。知识的积累、技术的创新、外部环境的变更,甚至某些偶然性的历史机缘,都 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但是,如果没有相应的社会制度变迁将社会各领域的变革以及 各种历史性机缘整合为一种变更整个社会生活的现实力量,16世纪以来西欧社会逐步积 累起来的新的文明因素,就很难凝聚成为一种崭新的文明形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