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趣味性提升策略论文

时间:2021-09-24 13:53:01 数学论文 我要投稿

小学数学课堂趣味性提升策略论文

  摘 要: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 对于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小学生而言, 数学学科的学习是枯燥无味的, 只有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 才能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才能提高小学生的数学成绩。在课堂教学中, 可以利用有趣的故事增强课前导入环节的趣味性, 可以用动手操作增强新课教学环节的趣味性, 可以用游戏比赛增强练习巩固环节的趣味性, 还可以在拓展提升环节渗透数学文化, 让趣味数学辅助传统教学, 最终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

小学数学课堂趣味性提升策略论文

  关键词: 数学; 课堂; 趣味性;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新课程标准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 用数学的思维思考, 用数学的语言表达,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兴趣出发, 有效组织教学。教师如果只是一味地把课本上的知识传授给学生, 要求学生死记硬背, 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 把数学教学变成了枯燥无味的活动, 学生就会失去学习数学的热情。如果在数学教学中融入新颖的趣味数学教学法, 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感受数学的乐趣与数学的美, 并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 服务于生活。

  1 设计有趣的故事, 增强导入环节的趣味性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环节的主要作用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增强学生的求知欲, 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同时参与学习过程。讲故事是深受儿童欢迎的导入方法之一, 有趣的故事可以增强课堂的趣味性, 帮助儿童展开思维, 丰富联想,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使学生很自然地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如在学习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分数的基本性质”时, 我设计了一个唐僧分饼的小故事来导入新课:一天, 唐僧师徒四人来到一处用餐, 唐僧把同样大小的三张饼按照如下方法分给三个徒弟:

  把第一块饼平均分成2份, 取出其中1份给八戒;把第二块饼平均分成4份, 取其中2份给沙和尚;把第三块饼平均分成8份, 取其中的4份给悟空。猪八戒一看连呼不公平, 说:“猴哥分了4份, 沙师弟分了2份, 而我最少只分了一份, 这不公平。”接着请同学们讨论唐僧的分饼方法到底公不公平, 并通过让学生通过涂色的方法, 比较的大小, 从而归纳总结出分数的基本性质。

  在教学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时, 我通过讲述阿基米德巧测皇冠体积的趣味故事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传说古希腊的一位国王让金匠给他制作了一项纯金皇冠。新皇冠做得十分精巧, 重量也与国王给的金子完全相同。但有人向国王告密说皇冠中掺了白银, 于是国王就让阿基米德测量出皇冠的体积, 再确定有没有掺白银。皇冠是一个不规则物体, 怎样才能测量出它的体积呢?这个问题让阿基米德百思不得其解。一天, 阿基米德到浴室洗澡, 他一坐进浴缸, 就发现浴缸里的水位上升了, 他从浴缸中站起来, 浴缸里的水位就下降了;再坐下去时, 浴缸中的水位又上升了。他突然受到启发, 找到了测量皇冠体积的办法。阿基米德到底想出了什么办法, 你们想知道吗?那我们就一起来探索本节课的内容吧!教学中通过这个故事极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孩子们跃跃欲试, 积极探索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 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2 动手操作, 增强新课教学环节的趣味性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人有两件宝, 双手和大脑;双手能做工, 大脑能思考。”人们学数学不是为了解几道数学题, 或是应付考试, 而是用数学来开发智力, 培养思维能力, 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增强学生的参与程度, 必须要为学生创设一个探索、猜测和发现的环境, 能让学生动手操作的尽量让学生自己去实践, 使学生亲身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如在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和容积的基础上, 教材中安排了一节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数学活动课。课前, 我通过讲述乌鸦喝水的小故事, 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引出本节课的核心探究问题, 布置任务让孩子们收集橡皮泥、土豆、石块等不规则物体, 并设计活动方案。上课时通过讲述阿基米德巧测皇冠体积的趣味故事, 鼓励学生动手操作, 探究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在测量橡皮泥的体积时, 有的同学用手把橡皮泥捏成长方体, 有的同学用自制橡皮泥压板把橡皮泥压成长方体, 还有的同学把橡皮泥塞入喝药的杯子中……这些方法都是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发现的, 体验了成功的喜悦和探究带来的乐趣。接着我又引导学生用量杯和水来测量土豆的体积, 学生在动手量一量、算一算的过程中经历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过程, 体验排水法的实际运用, 培养了小组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 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在动手操作中, 慢慢感受到原来数学并不是枯燥无味的, 而是一个充满观察、实践、思考和交流的丰富多彩的活动过程, 也是一个充满了挑战性和趣味性的活动过程, 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 游戏比赛, 增强练习环节的趣味性

  数学教材中的练习内容比较单调, 缺少趣味性, 如果能把生活中有趣的数学游戏, 经过精心设计后带到课堂中, 一定会让学生在“玩”中享受到了数学的乐趣。如扑克游戏就是一个取材简单而又变化无穷的益智游戏。低年级的学生学习数的组成时可用扑克游戏来巩固所学知识。如10的组成是以后学习进位加法和“凑十法”的基础, 通过一系列游戏活动掌握10的组成非常必要。游戏时老师先出一张牌, 例如“2”, 如果孩子拿出一张“8”凑成“10”, 就算孩子赢了, 老师手中的“2”就归学生;要是凑不成“10”, 学生手中的牌就归老师所有。这个游戏简单方便, 不仅可以和老师一起玩, 还可以和同学、家长一起玩。通过几次游戏, 孩子对数的组成都很熟练了以后, 还可以利用这个游戏来练习10以内的加减法, 提高计算的准确率和速度。

  到了高年级, 利用扑克魔术来吸引学生探究数学原理的积极性, 往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学习了“解方程”后, 可以师生互动玩以下一个“听数猜牌”魔术:

  教师:“老师这里有A~K十三张牌, 请你任意取一张, 把点数默记在心, 再把你刚才取的那张牌的点数, 乘以3, 加上4, 再乘以5, 最后减去20, 然后将结果告诉我。我就可以猜出原来的那张牌是几。”

  学生一开始不相信老师老师可以猜出来, 就抽了一张牌 (如8) , 并默记在心, 然后把牌插入, 又洗了几遍, 再交给老师, 并算出了结果是120。

  老师听后, 不慌不忙地展开了牌, 从中挑出8, 高高举起。学生一看, 老师抽出的牌正是自己刚才取得, 都非常佩服!

  学生不相信老师可以猜得这么准, 又重新玩了几次, 老师每次都能正确取出学生抽出的牌, 极大地激发了学生探究魔术背后秘密的兴趣。这时教师再揭示猜数的奥秘, 只要能熟练解出以下方程就可以知道抽出的牌是几了。

  解:设抽出的数字是x。

  (3x+4) ×5-20=120

  方程的左边化简后是15x, 只要用学生报出的得数120除以15, 就可以算出抽出的牌是8。

  学生听后恍然大悟, 原来并没有所谓的魔术, 一切都建立在数学计算的基础上,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自己也创造出不同的方程来玩猜数游戏, 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 渗透数学文化, 增强知识拓展环节的趣味性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 赏析古今中外一些特殊的数学问题, 可以开拓知识视野, 启迪思维, 增强教学的生动性、趣味性和思想性, 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求知欲。

  如在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多边形的面积”时, 一方面让学生用图形学具剪一剪、拼一拼, 把未知的图形面积转化成已知图形的面积进行计算, 另一方面介绍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徽用“出入相补法”验证《九章算术》中各种图形面积计算公式的知识, 体会转化思想是从古至今行之有效的数学思想方法。

  在学习了“鸡兔同笼”问题的解题方法后, 还可以介绍我国古代数学名着《张邱建算经》中的“百钱买百鸡”问题, 以及明朝程大位《算法统宗》中所载歌谣体算题“百僧分馒头”等。在学习了“解方程”后, 出示中国的“李白打酒”问题, 以及古希腊的“丢番图的墓志铭”, 这些算题趣味颇浓, 至今还流传在民间, 有些还被国外的数学书所收录。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营造数学课堂的趣味性, 既是课程改革的需要, 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作为小学数学教师, 我们应开拓创新, 充分发掘和利用各种资源,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提高学生的数学文化素养, 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孙剑.数学家的故事[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 2017.

  [2]王金锋.趣味数学故事[M].合肥: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 2012.

【小学数学课堂趣味性提升策略论文】相关文章:

高中地理课堂的趣味性提升策略的论文11-29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思考论文11-24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的策略的论文10-09

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策略论文09-08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兴趣提升策略研究论文02-17

浅谈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策略10-14

打造初中数学有效课堂的策略论文02-08

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学生素养的提升策略论文03-14

小学语文拼音教学提升策略论文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