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职工体育俱乐部的现状与构建分析的论文

时间:2021-10-08 20:53:20 体育论文 我要投稿

高校教职工体育俱乐部的现状与构建分析的论文

  摘要:本文认为,大力加强高校教职工体育俱乐部的建设,对推动全民健身、改善高校教职工的健康状况有着深远的意义。

高校教职工体育俱乐部的现状与构建分析的论文

  关键词:高校 教职工 体育俱乐部 健康

  分析与研究

  1、国内高校目前教职工体育俱乐部的发展状况分析

  在我国,由于经济水平、科技水平、文化传统观念等方面的制约,高校教职工体育俱乐部开展得不够普及,发展较为缓慢,但也在逐步兴起。如湖州师范学院,南昌大学,江苏大学,西北大学,首都医科大学,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等,都成立了各自的高校教职工体育俱乐部。

  这些实行教职工体育俱乐部的高校通过俱乐部活动的开展,课题研究,都会促使政府、高校领导对教职工体质健康引起重视;他们以体质健康档案的数据变化唤起教职工投身体质健康活动的意识;以有效的运动处方实践激励教职工的健身热情;以科学的体质健康档案和运动健身指导模式为各高校提供借鉴。

  2、高校教职工体育锻炼思想状况、体质现状分析

  目前社会中,由于现代生活节奏快、膳食不平衡、工作压力大、家庭负担重、缺乏体育锻炼等种种因素,让一些教职工透支健康去拼搏。有的高校从领导到一般职工常常以工作太忙或其它原因而放弃体育锻炼。另外更深层的是广大知识分子对身体锻炼持有的轻蔑和否定的态度,认为无病即是健康。对体育人称之为“四肢发达,头脑简单”;在孔子那里,对体育的轻视表现为倡导“学而优则仕”,“读书做官论”;在孟子那里则是主张“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而在整个封建社会,特别是儒家文化主要倡扬的就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人生最高目的就是求功名利禄,以光宗耀祖,代价就是“头悬梁,锥刺股,十年寒窗苦,一朝人上人”。由于这些不健康的传统思想作祟,使得许多知识分子去穷追身外之物,而轻视体育运动,不惜牺牲自己的身体和精神,直至死而后已。因此要吸引知识分子参加体育锻炼,首先应该改变他们对体育的不正确认识以及端正体育锻炼态度。

  我国每年大约有260万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每天就是7000多人,每12秒就有1人因心脑血管疾病而死亡,心脑血管疾病是威胁全球人类健康与生命的头号杀手。[2]在教职工体检中,高血压、高血脂、脂肪肝、肥胖等现代文明病患者不在少数,而且还有年轻化的倾向,每年教职工的医疗费用开销很大,高校教职工体质现状也不容乐观。有文献显示:对福建省高校高职称教师的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其中有59.8%的人患有不同程度的慢性疾病,其中有64.1%的人患有一种慢性疾病,有30.5%的人患有2-3种的慢性疾病,有5.5%的人患有4种以上的慢性疾病。[3]因此在高校教职工中预防疾病很重要。预防是健康的钥匙,正如朱鎔基总理在2000年关于预防与控制疾病的讲话中指出:预防化的是小钱,防的是大病,是为将来节省更多的钱,不能等得了大病再化大钱去治。有专家说,心血管预防化1元,医疗费能省100元。而预防疾病必须要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合理饮食,加强锻炼是改善教职工的健康状况,增强体质,预防疾病的最有效手段。而教职工体育俱乐部的建立,就会为教职工参加体育锻炼提供了一个好的场所,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新世纪是“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时代,身心全面发展是奥林匹克的宗旨所在,故以健康为理念,以奥林匹克主义为宗旨,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健康要求应该成为现实。

  3、高校现有体育资源分析

  高校体育资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组成:一是场馆器材等硬件资源,包括高校现有的田径场、健身房、篮球场、网球场,游泳馆及未来的体育场馆和与之相配套的器械设备等。二是人力资源,包括体育管理、教育人才资源等,而体育管理、教育人才资源主要指参与高校体育教学群体训练等活动的体育教师、工人及干部。

  随着高校的快速发展,高校的体育资源也在不断变化发展,目前高校场馆面积相比周边社区,则有其得天独厚的条件,场馆相对较多、较全;器材设施相对良好。主要表现在:一、硬件资源逐步增多和改善,即可利用的场馆器械等设备逐步增加,硬件资源量的扩大,规模的发展 ,能为高校的'体育教学、群体活动、竞技体育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二、随着全民健康理念的深入,社会及学校又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对这些硬件资源消费使用的需求群体,我们应积极探索与研究,一方面保证其产业化发展,形成以体养体和公益化的有机并存,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高校的硬件资源,积极设立高校教职工体育俱乐部,关心教职工的身体健康。

  高校人力资源较为丰富,高校作为国家培养人才的教育基地,有着一批相对较为固定、具有较高专业素质的体育专门人才,他们是受过良好的体育专业及教育学、心理学培养培训的体育教师和专家,其工作性质长期以大众体育为重点,同时作为学校体育工作的需要,其项目要求搭配科学合理,能较好地满足不同年龄及身份的教职工运动强身健体需求。

  4、教职工体育俱乐部项目设置情况分析

  高校教职工体育俱乐部具有个人余暇性以及由之衍生而来的高离散性、强自由性的特点,根据教职工不同体质,不同年龄层次,不同体育爱好以及现有硬件资源等进行项目设置的原则,锻炼内容应符合非竞技化、文体一体化以及韵律性、表演性、趣味性的特点。对于中、老年教职工,项目应限于运动量不大、适合于中老年人的慢跑(走)、太极运动、交谊舞,类似于五禽戏之类的健身操等,场地要求一般不会太高;而对青年教职工的休闲娱乐,则会以有一定运动量,较为刺激或时尚的运动项目,如街舞、滑板、轮滑等。

  高校教职工体育俱乐部按其活动目的类型,可分为健身型、休闲型、社交型。根据普通高校现有资源与高校教职工的喜好,一般可有选择性开设大球俱乐部、小球俱乐部、跑步类俱乐部、武术类俱乐部、休闲类俱乐部和体操舞蹈类俱乐部等项目

  5、教职工体育俱乐部经费来源情况分析

  目前我国社会经济实力相对较弱,尚不足以为高校教职工体育锻炼提供专项资金。普通高校教职工体育俱乐部经费来源主要靠各高校专项拨款、俱乐部自筹资金来解决,另外可以多方位、多渠道依靠街道拨款或社会捐助来筹集,比如俱乐部在高校资源允许的情况下可面向社会开展有偿开放与服务,与社会建立协作机制,互动、互补和互助,实现资源共享,从而为高校教职工体育俱乐部提供部分经费。当然在教职工经济能力允许的前提下,俱乐部可向会员收取少部分会费,以解决俱乐部的必要开支。各高校应在场地、运动器材设施上为教职工体育俱乐部正常开展开绿灯,免除水电费、场地费等一些费用,为俱乐部节约开支。

  结论与建议

  1、结论

  ①高校教职工对参与体育锻炼的认识受传统思想影响、体质现状不容乐观。

  ②高校现有体育资源较为丰富,可有选择性开设部分教职工体育俱乐部,为教职工提供服务,来丰富教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增强教职工的体质。

  2、建议

  ①加大“全民健身计划”的宣传力度,清除教职工对参与体育锻炼存在的思想认识误区,端正他们体育锻炼的态度,使他们养成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

  ②广泛吸引资金,加快体育硬件设施的建设,以及充分利用高校的人力资源,为建立项目齐全的俱乐部而创造条件。

  ③高校上层领导应从自身做起,留出专门时间,积极加入教职工体育俱乐部,为其他教职工的体育锻炼做出表率。

  参考文献:

  [1]王丽.对全国成年人体质现状的动态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12

  [2]张之沧.论体育教育的迫切性[j].体育与科学,2005.4

【高校教职工体育俱乐部的现状与构建分析的论文】相关文章:

体育健身俱乐部运营现状与分析论文06-06

体育健身俱乐部运营现状与分析的论文01-04

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俱乐部的构建论文05-05

高校体育俱乐部的教学类型及问题分析教育论文02-01

高校体育科研现状影响因素分析论文05-25

高校公共体育俱乐部模式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论文02-04

高校体育俱乐部制研究论文05-14

高校体育赛事赞助现状调查与分析论文05-03

高校体育足球教学现状及措施分析论文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