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体育锻炼态度和行为分析论文

时间:2021-04-15 10:00:44 体育论文 我要投稿

学生体育锻炼态度和行为分析论文

  摘要:生活质量的不断提供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的影响程度是不容忽视的,各种现代化设施的出现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生活,甚至改变了很多人原有的生活习惯。不可否认的是,这种发生了具大改变的社会现状既产生了很好了作用,也带来了不利的影响。大学生作为新生代的代表群体,也感受到了这种新的生活方式的“双面性”特征。新的生活方式让大学生们感受到了新鲜事物的冲击力度,但也衍生了许多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导致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普遍呈现出下降的趋势。基于这样的现实状况,学校应当对大学生的体育锻炼予以一定的重视。因此,本文对学生体育锻炼态度和行为相关性进行了调查研究,试图为学校体育课程的开设提供一些行之有效的建议。

学生体育锻炼态度和行为分析论文

  关键词: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行为;相关性

  近几十年来,我国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足以让人引以为傲的发展成果,无论是经济、政治、还是教育的发展都有着日新月异的变化,素质教育的理念也逐渐深入人心,教育模式也可谓是百花齐放。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也被更多的大学引进体育课堂,但与此同时,也难免会引起一些新的思考。为了适应不断发展着的体育现状,素质教育也不再只是一个名词,而成为了一个不断落实的动词。在传统的体育教学理念已经不能同日益变化的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使其,对新的教学模式进行积极的探索是一项势在必行的任务。体育学习效果的影响因素有很多,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心理素质、学习动机,教师的教学方法、指导方式等等。

  1.高校男女生体育锻炼态度和行为差异

  体育兴趣简单来说就是一个人对参与到体育运动中的热情度,相比较体育兴趣较低的人而言,体育兴趣较高的人对体育运动有着更强的爱好倾向并在对体育信息优先关注上有所体现。它的产生及产生程度和人的情感认知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往往是呈正比关系分布,即了解程度越深,所产生的情感依赖就越强,体育兴趣也就越高。而且这三者之间,也能够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圈,兴趣促进情感的产生,情感加速认知的变化。体育锻炼态度指的是个体对于外界事物的一种态度,其主要指的是个体对于体育活动稳定及持久认知、行为及情感倾向。体育行为属于人类生活中的特殊行为方式,是人们有意识的使用体育运动方法及手段,从而实现体育目的的实践活动。从广泛范围分析,只要适合体育具有一定联系的活动,都属于体育行为。理想认知及感性体验相互吸引和作用,共同发挥自身的动力作用,此种行为才能够具有一定的坚持性及稳定性。受我国传统文化中女性形象以“静”为美思想的影响,在当前的体育教学中存在着很多的女生的体育积极性不够、参与度不强的现象,有的女生甚至即便是自身有想要运动的念头,也会受周围人的影响不敢大胆地放开自己。这种思想观念给女学生们的体育发展带来了一定的阻碍作用,直接导致了不佳学习效果的出现,甚至影响到很多女学生身体的正常发育。由于女生的遗传体质和男生之间本就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再加上传统观念和心理因素的影响,社会对于男女性有着不同的角色定位和期望,这在体育运动上也有所表现。由上表可见,大学生在对待不同的体育项目上在选择上也是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的。选择大球类运动的男生比例明显高于选择该类运动项目的女生。而在跑步这一项目上,选择女生的人数占比较高,这主要是因为跑步对场地和技术性的要求都比较低,而且对塑造形体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较为受到女生的喜欢。

  2.综合性分析

  2.1行为态度。总体来看,我国高校大学生对待体育锻炼的参与热情并不是很高,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学生对体育锻炼理解的深入程度不够,大多是停留在表面层次上,大多数学生对锻炼的价值没有明确的理解,认为自己的年纪很轻,处于青壮年阶段,身体素质好,所以不愿意把时间过多地放在运动上,而是对自己的专业理论知识学习尤为重视。大多数学生对自己进行体育运动的目的性并没有很明确的认识,相比较未参与到体育运动中去的学生而言,他们的自身评价也没有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

  2.2行为认知。改革开放的近四十年以来,我国的体育教学工作建设取得了较为明显的进步,大学生对体育运动的价值和意义也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但即便如此,还是有很大一部分学生没有真正地投入到体育锻炼中去,在具体的行动上不愿意付出精力和财力支持,且对体育的兴趣保持具有短暂性的特征,且呈现出信心不足,没有足够的抗压抗挫能力等萎靡状态。

  2.3情感体验。情感体验是一个动态的数值,它的变化会受到行为习惯的影响。据相关的调查显示,在情感体验这个方面,男女生之间还是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的,男生的相对而言要更为丰富一些,这主要是因为男生在运动的过程中往往能够投入更多的经历,这也就决定了他们能够更充分地对运动给人带来的快感有所体验。而女生的性格相对沉静一些,在运动上倾注的热情要更少一些。还有就是体育锻炼对大学生的情感发泄有一定的辅助作用,在大学生在学习上或者是在面临家庭、工作给予的巨大压力时,就需要找到一个合适的途径来进行情感的宣泄,而体育运动就不失为一个有效方法。

  2.4行为控制。行为控制感是指大学生在进行体育运动时的自我约束能力,它对学生完成锻炼任务的程度和运动量、任务时间等指标进行反映。在当前的大学生群体中,显示学生们的行为控制能力不够高,因此容易在体育锻炼中产生畏惧心理。整体显示男生在这方面要优于女生,长期进行体育锻炼的人要由于锻炼频度低的人,但差别还没有达到显著的程度。其中有不乏少数的大学生认为锻炼方法不便于学习,也缺乏有效的技术指导和合适的自然环境。

  2.5运动频率。运动频率指的是在一段时间中参与到体育运动的次数,一般主要一周为周期。运动频率能够对学生参加体育锻炼进行有效的.评定。运动频率的量对体育锻炼效果具有密切的联系。相关调查表示,在每周锻炼次数在三次以上的时候,最大的摄氧量增加就会逐渐的平坦。在每周锻炼的次数在两次以下的时候,一般不会出现变化。以此表示,如果想要能够强身健体的进行运动,其每周的运动频率就要能够保持在三次以上,并且还要与自身的运动强度、持续时间及个人身体恢复情况等多种因素进行全面的掌握。目前,我国学生从来不参与体育锻炼占据调查的15.95%。以此表示,我国目前学生体育锻炼频率并不理想,体育锻炼活动的参与性较差,学生都普遍存在体育锻炼自动性及自主性。

  2.6运动时间。运动时间指的是学生每次参加体育锻炼的持续时间,运动时间和运动频率具有密切的联系,运动效果是通过总体运动量进行决定的。在确定运动频率之后,持续此频率的运动时间就是对运行效果造成影响的主要因素。我国参加体育锻炼学生的锻炼时间属于基本保证,只有少部分学生每次的锻炼时间较短。如果锻炼时间较短,那么就无法达到健身效果。

  2.7社会学分析。大学生健康成长要遵循自然人发展规律,并且还要满足社会人发展需求。要求大学生锻炼能够独自进行,还要具有集体项目。使用社会学理念对大学生锻炼态度分析,能够对大学生社会属性实现及锻炼态度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锻炼时候的沟通及交流能够使学生形成锻炼态度,此理念展现了社会交往能力对于锻炼态度的促进作用。外显指的是看得见并且摸得着的东西,追求外在形象的创建。内宿指的是看不见,并且也摸不着的东西,追求内在信心的创建。外显和内宿相互结合,就是大学生实现社会属性的过程,也能够成为大学生锻炼态度发展的过程。大学生锻炼态度差异要求在锻炼的过程中,交际范围不断扩大,交流话题不断增加,不同人群在一块进行锻炼是一个较好的办法。

  3.如何对大学生的锻炼态度进行纠正

  3.1在认清需要的基础上,对锻炼的目的性进行明确。明确目的的缺失是阻碍大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一大因素。为了什么学,学又是为了什么是很多学生都没有去考虑的问题。因此,在实际的体育教学工作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目标的设置,有了目标才能有前进的发展动力。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目标不宜设置得过高也不宜过低,否则会催化学生厌学情绪的产生,达不到理想的锻炼效果。

  3.2激发学生对待体育学习的浓厚兴趣,并长期坚持下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诱发动机、维护行为等方面都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大量的体育实践也证明了形式多变的教学活动、独特新颖的教学模式,愉悦的课堂气氛等都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运动中的热情和兴趣。

  3.3大学生要学会端正自己对待体育学习的态度,要明白体育态度所代表的并不是一种实际的体育行为反应,而是一直内部心理状态,态度的端正可以增强大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效果,还能够增大体育行为实现的可能性。体育锻炼态度的形成可以依靠观察和模仿来实现,可以从他人的经验中提取值得借鉴的部分,并逐渐使行为和态度形成一致。大学生作为社会发展的新生力量群体,担负着推进经济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的重任,是国家建设中的重要一环,联系着祖国的现在和未来。素质教育指导思想的提出和落实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很大程度的释放,教育模式也更具自由化和开放性的特征,体育的重要性也在社会上获得了越来越多的认可,这从近几年来健身房的大规模发展中就可见一斑。大学生群体要加强自身对体育的认识程度,端正体育锻炼的态度,使运动思想落实到行动上,也使体育锻炼发挥最大的效益。

  参考文献:

  [1]孙静.高校学生体育环境评价与体育锻炼行为取向的相关性研究[D].南京体育学院,2014.

  [2]梁昱.河南省高校学生体育锻炼态度与行为关系的调查研究[J].晋中学院学报,2011,(03):101-104.

  [3]周华.普通高校学生体育锻炼态度与行为的调查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09,(05):17-18.

  [4]曾泳辉.广东省大学生体育锻炼的态度与行为调查及相关性研究[J].运动,2017(10):51-53.

  [5]高玲娣.北京某医科大学学生体育锻炼态度与体质健康相关性分析[J].医学与社会,2011,24(10):10-11.

【学生体育锻炼态度和行为分析论文】相关文章:

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研究论文08-16

体育锻炼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论文08-27

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研究论文08-16

健康行为与体育锻炼的关系论文04-27

大学生体育锻炼分析的论文08-30

大学生婚前性行为和性态度现状分析07-22

关于体育锻炼和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关系的论文08-30

中学生体育锻炼现状分析论文06-14

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现状分析与反思论文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