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语文教学探究论文

时间:2021-09-24 12:07:15 语文论文 我要投稿

新课改下语文教学探究论文

  随着新课改步伐的不断加进,课改这个名词已家喻户晓。从古代私熟式的小教育天地,到引进西方教育的模式,几乎无时无刻不在变化,那它为什么变化呢?这是因为社会在变,潮流在变,旧的教育模式已经跟不上潮流了,所以才有了课改这个名词,今天我们利用的教材,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也不是长久的,也许明天就会改变,过去,人们是在书本加教鞭和黑板加粉笔的模式下产生了教育,而现在好象对于这些几乎淡化了,粉笔、黑板的价值,已经不太那么重要了,而不完全取代它们的则是卡片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游戏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在玩的过程中便获得知识,确实不可思议,我想:“这就是新课改的魅力吧?”

新课改下语文教学探究论文

  新课程标准中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创共生的过程,师生同属于课程的构成因素,与学生平等地参与教学,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在参与中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情与认识,一道寻找真理,在参与中勇敢地承认自己的过失与错误。作为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地位的教师一定要在思想上有一个大的改变,要由“教师为中心”,居高临下,注重表演的传授者变为共同建构学习的参与者,要打破“一统天下”的旧思想,在和谐、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中引导学生自由表达和自主探索,教师一定要从“师道尊严”中解脱出来,尽量给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

  “教是为了不教”,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这是每个教育第一线的工作者梦寐以求的目标。这就要求每一个语文教师要在教学上去寻找更好的契入点,而“寓教于乐”教育思想恰恰给我们提供了这样一种可能。“寓教于乐”的教育思想最早体现在孔子的教育理论当中,“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其实所主张的“乐之者”就是一种快乐学习法,即学习源自兴趣,而兴趣源自快乐。北宋教育家程颐进一步提出寓教于乐,适时教学,他说:“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乐学必见意趣,否则索然寡味,就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动力,教育的目的便不可能达到。

  “寓教于乐”并不能简单的理解为只是在课堂上营造一种快乐的气氛,或者用某种教辅手段使学生在枯燥乏味的学习之外暂得一时欢娱。我认为它应该作为一种教育思想始终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当中,“教”是教学、教育,“乐”是乐趣、兴趣、意趣、情趣,即把教学活动放到对学生的意趣、情趣的培养上,激发起学生的潜能和学习源动力,让学生最大可能地感受到学习过程的乐趣,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其知、情、意的全面发展。我认为,具体包括这几个方面:情境创设、教育过程、评价与激励。

  一、情境创设

  语文课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情感交流课,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因素是学生接受信息的阀门,令人愉快和谐的情境更便于情感的表达与交流,为学生创设这样一个宽松的情境,让学生在舒适温馨的'氛围当中去感受语文的魅力,是语文课首要的工作。

  情境的构成又是多方面的,既包括了图画、音乐、影视作品、多媒体等硬件设置,又包括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边互动,角色的转换与情景演示等等,让课堂变成社会自然历史科学人文的缩影,给学生以身临其境之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调动学生的想象力,达到一种审美愉悦和以知识心领神会的目的。比如讲授《孔雀东南飞》可以从古代四大传说讲起,运用小提琴协奏曲《梁祝》铺垫一种凄楚哀婉的情景,把学生引入课文的情节当中;讲《再别康桥》就可以先从电视剧《人间四月天》讲起,通过徐志摩与陆小曼的缠绵的爱情故事,把大家的注意力吸引到徐志摩对爱与美的追求上来。 要想创设良好的情境,教师一定要树立民主平等的思想,抑制自我中心意识,强化服务意识,用爱心去面对每一个学生,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调动每一个学生,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让学生去接受知识的熏陶和美的启迪。

  二、教育过程

  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寓教于乐”体现为让学生感受学习的乐趣,借助于情趣去获取知识,强化能力,得到审美愉悦的快感,完善人格。教学活动给人的感觉应当是快乐的、愉悦的,整个过程应当是和谐的、平等的,而教师可选择的教学措施也是很多的,大到一节课的安排,小到一个细节的处理,都能体现“寓教于乐”的教学思想,教学过程当中让学生敢于表达,乐于表达,一句话,就是让学生去尽情享受教学的整个过程,一般来说,整个教学过程这是这样安排的:学生参与——教师简评——引题过渡——设置疑点——共同探究——得出结论——评估激励,争取让每个学生都能够进入到这个过程当中,而且也只能由学生充当这个过程的主人。

  语文课最能体现互动性与参与性,对于每一篇课文而言,学生既是听众,又是讲解人;既是观众,又是主演;既是接受者,又是批判者。他有他自己对课文的理解,甚至与老师的意见相反,他在听的同时也在幻想,课文中哪个地方是他向往的,课文中哪个人物也许就是他自己,作者笔下的跟我想象的还不一样,他也许会从一个不起眼的地方提出一个很让人费解的问题,也许会在老师讲课过程中不经意地插上一两句话。其实这正是一种自由融洽的课堂气氛所带来的必然的结果,也是学生去充分调动自己思维的必然结果,而老师所要做的就是把这一切都转化成一种契机,一种动因,进一步去激发学生探究与思考,质疑与思辨,去发现知识的闪光点和美的所在,要让学生永远以思考的主人的身份出现在课堂上。

  对过程的把握体现了一个老师驾驭课堂的能力,缺乏激情的课堂只能培养出缺乏激情的学生,诗的节奏,散文的韵味,小说的深刻,文言的博大,都能够调动起学生的激情,同时又不乏思辨和探究,对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是极有帮助的。

  三、评价与激励

  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并准确地做出反馈与评估,是继续保持学生学习热情的一个有效的手段。应当说老师对学生的评价是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的,并集中体现在两个地方,一是上课导入时,一是随堂检测。在我的语文课上,我力争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语文活动当中,无论是抄讲成语、评析古诗还是解读格言,我都力争去鼓励每一个学生,从一个眼神到一句首肯的话,只要能够燃起学生学习的火焰,便是一种成功,有时结果可能会出现一点问题,但整个过程就已经说明了他在努力让自己达到老师的要求,对于教育来说,这是最重要的。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应该力求让学生积极主动去开拓知识领域,寻找广阔的语文天地,从而更好的提高自身的语文能力,而不是一味地包办代替,知识的天地是广袤无垠的,我们也根本包办不了,但我们却可以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他们在轻松愉快中主动学习,乐于学习。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营造活跃,和谐的教学氛围。

  陶行知先生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知,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寓教于乐”的教育思想给予学生的正是这样一种活泼宽松融洽的学习氛围,我想,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其中探究语文之美,提高语文素养,为其终身学习和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这也正是每一个语文老师所期盼的吧!

【新课改下语文教学探究论文】相关文章:

探究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论文06-22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探究论文11-16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的探究论文02-11

探究新课改下语文教学的现状及对策论文01-24

新课改形式下小学语文论文10-29

高中语文新课改探究性学习的论文11-18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与探索论文04-25

探究前中及后阶段下的高中语文探究式教学论文05-11

信息技术下小学语文高效教学探究论文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