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档列表

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文化

时间:2021-12-11 09:19:06 哲学宗教论文 我要投稿

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文化

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文化1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已经或正在代替自然资源、金融资本而成为最重要的资源.知识的源泉是人的智力,智力的`激活与释放是需要与之相适应的文化环境的.有了适宜的文化环境,就能促进员工个人能力的发挥与自我价值的实现,实现企业发展与个人发展的有机结合,形成一种相互促进的良性文化机制,从而形成企业发展的良性循环.因此,企业文化将成为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管理的最高境界.虽然企业文化所包容的内容众多,但沿着这样的思路,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文化应孕育并形成以下基本理念.

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文化

作 者: 晏双生 作者单位: 中国药科大学 刊 名: 经济论坛 英文刊名: ECONOMIC TRIBUNE 年,卷(期): 20xx ""(8) 分类号: 关键词:

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文化2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企业文化的研究也得以展开和深入,这标志着我国企业管理理论的研究也跨入了一个新时代。但令人不解的是,目前关于企业文化的研究有降温之势。事实上,当代企业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爆炸、信息充斥的世界里,其文化也在发展着、变化着。当我们一步步地跨入知识经济时代的门槛时,一种新企业文化的构造不能不是一个划时代的课题。本文试就此提出一孔之见,以期抛砖引玉。

  一、知识经济时代以前的企业文化剖析

  我们知道,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企业经营管理实践中形成的,以企业整体价值观为核心的行为规范的总和。一个优秀的企业文化,在企业的经营管理实践中,起着它所固有的导向、凝聚、规范和激励的作用。不仅如此,它还可以通过企业与社会的交往,向社会发生文化辐射,影响外部公众的价值观、消费理念、生活方式及社会文化的其他方面,从而丰富、完善和发展着社会文化。因此,注重企业文化的构造,形成优秀的企业文化,于企业、于社会都有其极为重要的意义。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存在决定意识。有什么样的经营管理实践,就会形成什么样的企业文化。这是由企业文化的时代特征决定的。在不同的经济时代造就了不同的企业文化。自人类跨入文明门槛以来,从技术进步和生产力发展的角度来看,经济发展可以分为劳动力经济、资源经济和知识经济这样三个阶段。在劳动力经济阶段,企业这种生产组织形式并未普遍存在,所以也就谈不上这个时代的企业文化问题。但丝毫不能说这个时代的人类实践不对日后形成的企业,尤其是处于人口众多、经济不发达国家里的企业形成影响。企业文化的最初萌芽就是根植于这些早期实践之中的。在劳动力经济时代,劳动力是资本的主要争夺对象,有了劳动力,就能开发资源、发展经济、获得财富。这种思维定式,在我国一些不发达地区的企业中还占据主导地位。

  企业的形成史告诉我们,企业的真正形成和发展成社会生产力的主要组织形式是在自然资源经济时代完成的。企业文化也就在这个时代萌芽了。这个经济时代,企业的经营理念就在于尽可能多地占有和支配自然资源,因为,评价一个企业的实力,主要地就是看它占有和支配自然资源的总量。自19世纪以来,世界主要发达国家陆续完成了工业革命,科学技术取得了巨大发展,拖拉机、纺织机、车床等替代了手工生产工具,汽车、火车、轮船和飞机代替了落后的交通工具,这对于占有、利用资源而言,确确实实达到了提高效率的目的,也极大地推动了经济的发展。我们仔细分析该阶段的企业文化,不难看出它充分体现了这个时代的个性。无论从企业物质文化方面看,还是从企业的制度文化方面看,亦或是企业的精神文化方面看,无不体现出以自然资源占有和支配为主基调,在生产经营上要尽可能地占用自然资源,在企业与社会之间,则又表现出相反的一面,即企业千方百计地从社会掠取更多的自然资源。在我国的“计划经济”年代,平均主义的分配资源,更使“企业”有了极度膨胀的资源占有意识,抢计划、争项目、要资金、拼资源。也就是尽可能多地从社会获取更多的自然资源用于企业的粗放经营。尤其是“地大物博、资源丰富”的思维定式,使“企业”缺乏应有的资源稀缺意识。为什么我国大多数企业在步入市场经济的过程中亏损惨重,其中重要原因之一乃在于它的思维定式仍旧是资源经济时代的沿袭,反映在企业文化上,一方面没有从计划经济的企业文化模式向市场经济的企业文化模式转变,另一方面,也没有跟上时代的潮流,从资源经济时代的企业文化向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文化转变。

  二、知识经济时代呼唤与之相适应的企业文化

  自70年代中后期以来,在数字信息技术革命的推动下,世界经济悄然发生着质的变化。科技进步日渐成为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开始成为现实,当今世界的竞争已成为以经济为基础,以科技特别是高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的`竞争。至90年代,经济学家和未来学家们则把这种以高科技为先导的经济概括为知识经济。

  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确切地说,是指经济发展主要取决于智力资源的占有和配置。按照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说法,是指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的、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存储、使用和消费之上的经济,在这个时代,已与传统的工业经济繁荣取决于自然资源、货币资本、硬件技术的数量、规模和增量不同,它把经济的繁荣建立在依赖于知识或有效信息的积累和利用上,也就是把知识作为发展经济的主要驱动力。这就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经济的特点,从而,也将使以价值取向为中心的企业文化发生深刻的变革。

  第一,企业对资源配置的价值取向将发生变化。企业关注的重点不再是稀缺的自然资源,而是充满无限创造力的智力资源,企业将把无形资产作为发展的第一要素。

  第二,企业在自身发展的理念上,不再把经济周期对企业的影响看得过重,它树立的是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只要企业不断引进、消化和吸收当代先进的科技知识,就不会因自然资源的枯竭或产品市场寿命周期的更迭而影响企业的不断发展。

  第三,企业在管理理念上,不再把以往劳动力经济时代和资源经济时代沿袭下来的速度、数量、产值作为追求的目标,不再注重以往的流水线、节拍性等严密的分工组织形式和工艺流程,而是重视人的主观能动性、独立性、创造性。

  第四,在企业的经营理念上,不再是简单地去满足市场需求或适应需求,而是积极地去创造需求引导消费。总之,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自然而然地使企业在企业精神、管理理念、企业形象以及产品、服务、效率和生产、流通、交易等概念和操作方面都面临深刻的变化。譬如说,在这一时代,企业所面临的知识资源就具有更大的共性和外部性,这就使得企业间的关系、竞争和联系方式,市场结构发生变化;再如,基于完备的知识、丰富的信息和快捷的网络手段,使供需双方的关系及交易方式、渠道都将发生新的变革等等。

  总之,这一切都说明,正在向我们走来的知识经济时代,虽然其企业文化有其沿袭性,但更需要有一个脱胎换骨的变革。知识经济时代呼唤与之相适应的企业文化。

  三、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文化构建应注意的若干问题

  第一,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的上层建筑,是企业经营管理的灵魂,是一种无形的管理方式。这就决定了企业文化的建设和构造是以确立企业正确的价值观为基础的。由于人的心理因素的多变性和外部环境的动荡,价值观念的培养是一个微妙的具有柔性的心理过程,这就决定了它的构建是一项极为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决不能只图赶时髦、追求新名词、搭花架子搞形式主义,而应扎扎实实地研究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文化发展的内在形成具有内聚力和激励作用的企业价值观。

  第二,科学地确立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文化的内容。

  首先,它要反映知识经济时代的社会观念。知识经济是高度文明的经济,知识经济社会是高度精神文明的社会。要达到高度精神文明,就必须进行社会观念的大变革。

  1.尊重知识、尊重科学、尊重人才,将会比以往任何时代更突出更实在。这里尊重知识就是尊重知识的价值,让知识发挥最大的作用。科学是知识,是一种产权,当其成为商品时就再也不是“圣洁”的供品,它可以被无穷多的人使用,使用的人越多其价值就越大,因此尊重知识就在于努力创造一个让知识发挥价值的环境,同样,尊重人才就是尊重有丰富知识的人才,发挥他们创造价值的能力,充分体现人才的价值。

  2.创建性取代复制性。在工业经济时代,企业为满足市场需要,产品生产中的复制性相当普遍,即便是为了争夺顾客而有所“创造”,来增加产品的个性,但仍旧摆脱不了复制的痕迹。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更重视创造性和创新性。创造性是对知识价值的充分挖掘,一种产品的开发,其知识附加越多,则市场价值越高。为什么当今许多企业都在向高科技领域进军,道理很明显,高科技领域排斥复制性,崇尚创造性,虽然创造性的风险很大,但毕竟成功后有极高的回报,给公司以极大的成长性,所以受到注重企业发展的公司关注,在高新技术领域,一项发明创造而形成的投入产出比约在1∶180~1∶500之间,是复制产品投入产出比的几十倍乃至几百倍。

  3.发挥知识管理在企业的作用,知识经济时代的知识型企业的决策和管理必须知识化。所谓知识管理,就是为企业实现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共享提供新的途径。显性知识易于整理和进行计算机的存储,而隐性知识存储在员工的脑海里。因此,公司欲取得成功。就必须积蓄自己的智力资源,不断提高员工的知识素质。

  首先,根据企业的外部客观环境和内部现实条件,形成企业的共性文化和个性文化。知识经济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产生和发展的,市场经济是知识经济发展的必要充分条件。市场经济的共性企业文化内涵是不以民族和企业的特点为转移的。但企业文化不能没有个性,知识经济强调创造,排斥复制。企业的文化的个性面,则主要取决于其对知识的积累和知识的应用能力。

  其次,着眼企业发展战略,注重培育企业精神。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的奋斗目标和精神支柱。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应有什么样的精神支柱,应根据企业自身的实践进行寻找、定位和培养。

  第三,注重企业文化的立体构建。企业文化从其内涵而言,包含了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三个层面。这三个层面的有机结合就赋予了企业文化的生命力。对这三个层面文化的建设虽不可偏废,但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应有所侧重,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应把精神文化作为重中之重来抓,这是体制观念转变的关键。企业精神文化是用以指导企业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的各种行为规范、群体意识和价值观念,是以企业精神为核心的价值体系。企业精神是维系企业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有了一种积极向上、勇于开拓新的企业精神,企业的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才有了构建的骨架。在知识经济时代对于知识型企业而言,企业精神文化的内容虽说因企业而异,但毕竟有一些知识经济时代所要求的共性的内容。譬如说创新的精神、冒险的精神、求贤若渴的精神等等。我们在企业精神文化的建设过程中,应有意识地倡导、发扬,使这种文化根值于企业全体员工之中。

  我们说企业文化的立体构建,精神文化作为框架,制度文化则是基础,物质文化是企业文化的总体装璜,它们应从整体上反映知识型企业的个性。第四,尊重企业文化的生成机制,创造中国特色的知识型企业文化。一个优秀的企业文化,通常是在特定的生产经营环境中,为适应企业生存发展的需要,首先由少数人倡导和实践,通过坚持不懈地宣传和实践提炼而逐步生成的。这就说,它不是靠某些人想当然,提几句口号就完成的。因此,在企业文化的建设中,一定要注重企业文化的完成规律,因势利导,使企业文化的建设过程成为企业员工素质提高的过程,同时也是对员工不断激励的过程。一个企业的价值观是如何形成的?有的专家总结了这样一个模式:即把经验加工为理念→把理念阐释为规范→价值观内化为信念→信念转化为习惯价值观内化过程成为习惯了的东西就是文化的消化,也就是企业文化的建成,所以我们构建企业文化必须秩序渐进。

  建立中国特色的知识型企业文化,内涵丰富、任务艰巨。这规定了它必须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要求,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坚持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维护国家市场的统一;同时它必须体现中国的民族特色和继承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文化的建设不是孤立的,在时间上是有其沿袭性,空间上有其渗透性的。企业文化必然地是一国文化的组成部分,优秀的企业文化,总是尊重和发扬国家的优秀文化,这样的企业文化才能融于社会文化之中,才有生命力;另外,它必须体现知识型企业的要求。知识型企业用通俗的话说,就是高科技企业,高科技企业有自身的运作特征和规律,因而也有其独特的价值取向,譬如说薄利多销的观念就不大为高科技企业所主认同。所以要在企业文化构建中充分把这三方面有机结合,才能构造出中国特色的知识型企业文化。

  我们认为,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已不遥远,这个时代的企业文化构建在当今就应该有个紧迫感、使命感。否则我们将落伍于时代!

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文化3

  知识经济就是以知识为基础的,利用科学技术知识及信息来促进发展的经济。企业文化又称组织文化,是一个企业在一定条件下形成的具有企业特色、价值观念、企业精神等的文化形象。企业文化的构成包括三个层面:表层物质文化、中层制度文化以及核心精神文化。《新企业文化》一书中就总结了企业文化的构成要素,包括企业的环境、文化网络、文化仪式、的价值观念以及英雄人物。随着时代的发展,建立独特的企业文化成为企业发展进步过程中的重要阶段,企业文化的建立有利于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并为企业员工提供了价值引导和行为规范,良好、灵活的企业文化还能让员工在工作中不断获取知识,提升自身创造力,助推企业的发展。

  一、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文化的发展特征

  (一)员工的意见受到重视

  在以往的企业文化建设中,往往是经营管理者自行建设,不会考虑到普通员工的意愿,经营管理者与员工的交流很少,无法得到员工的真实想法,因此建设的企业文化与员工真正的联系较少,员工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因此也会影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在知识经济时代,对人们智力的需求越来越大,人们也在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中越来越注重自身的愿望或需求被他人尊重,或者得到满足。经营管理者们在企业文化建立时也将目光转注到了普通员工身上,希望通过加大对员工的关注度,满足员工的需求来提高员工的积极性,让员工在工作中发挥才干,提高创造力,促进企业整体创造力的提升。

  (二)文化建设和企业管理融合发展

  以往企业文化在许多企业的发展中只属于附带的地位,企业对企业文化的重视度不高,对企业文化的建设也属于短期活动,并没有融入到企业的日常管理中去。在知识经济时代,对文化建设的要求更高,也促进企业对企业文化的建设越来越重视,企业不再是向通过广告或举行活动来建造企业文化,而是将文化建设融入到日常的企业管理,如企业的经营策略、管理机制等,对企业文化的建设制定更长远的计划,更利于建设独特的企业文化。

  (三)中外文化整合发展

  由于我国受传统文化的影响较深,以往许多企业的管理人员大都实行“世袭制”,用人讲究“亲”,而不重视才干。因此常常导致企业内部本身的管理制度出现问题,文化建设就没有良好的企业环境做基础。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要想在长期的发展中保持活力,就要加强企业文化的建立。随着国外科学规范的管理机制传入中国,许多企业也从中得到了启发,开始进行文化的整合,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和优良传统发扬光大,同时又根据企业的实际状况,融合国外先进的管理技术,不断改革创新,建立具有民族特色又与时俱进的企业文化。

  (四)学习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组成成分

  知识经济时代最大的考验就是人们的知识储备量。因此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只有不断地鼓励员工学习,为员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员工能在学习中不断提升自我创造力,才能实现企业的不断改革创新,促进企业整体的发展,提高企业应对困难的能力。

  二、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文化创新措施

  (一)坚持以人为本

  人是有思想的动物,随着人类知识文化水平的提升,人类对自我价值的实现越来越重视,自尊心也越来重,思想也变得开阔。知识是知识经济时代最重要的支柱,人类作为知识的承载者和运用者,在知识经济时代的地位也变得极其重要以人为本成为企业发展的最基本要求。为了让企业内部员工更具有创造性和能动性,建立更好的企业文化,企业在日常发展中应当做到:积极了解员工的需求和特色,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工作氛围和学习氛围,鼓励员工的创新,给员工提供更广阔的创造空间;另外,企业还需依照每个员工的实际情况对员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和归属感,促进企业和员工的同步发展进步;以人为本还表现在企业需要积极听取员工的意见,并参考员工的意见进行企业管理,实施决策。

  (二)激发员工的潜能

  人的潜能是无限的,企业在发展中充分激发出员工的潜能能够使企业获取巨大的利益。首先企业需要为员工营造出良好的企业群文化氛围,促进员工对知识的发挥和应用;另外,企业可以建立相对合理的.奖励机制并对表现优异的员工在企业内部公开表彰,促进员工创新;企业还可以建立完善的知识共享系统,促进员工之间的相互竞争力,激发员工潜能,提高整体的创造水平。

  (三)促进多元文化融合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拥有许多优良文化可供企业继承。因此在企业文化建设中,企业可以选取相应的适合自身发展特点的传统文化融入到企业文化建设中,在保持民族特色的同时,也让企业文化也更具内涵。另外,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各国之间文化的交流不断加深,人们有了不同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消费时的选择性也更强。因此,企业在建设企业文化时要学会融合多元文化,使企业文化更具有多元适应性。在企业内部也要对员工建立良好的文化网络,如加强员工间的交流、知识共享等,鼓励员工积极参与互动,提升员工的整体知识量的提升。

  结束语

  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对企业自身的文化建设越来越重视,以往的企业文化建设方式和效果并不能满足当今时代的需求,因此,企业需要对企业文化进行不断的创新。在实际创新过程中,企业需要结合自设的实际状况,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激发员工的潜能,并将多元文化融入到企业文化的建设中,建设出具有企业独特特色,能充分体现企业价值的企业文化,这样才能在激励的竞争下让企业依旧保持活力,提升企业的整体创造力和核心竞争力,保持长久持续的发展。

  作者:马海滨 单位:广东南海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文化4

  [摘要] 成功的企业生长都根植于深厚企业文化底蕴的沃土。在知识经济时代,结合了中西方文化的人为为人理论成为企业文化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分析阐述人为为人理论入手,对企业文化战略中的核心价值观各个构成要素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人为为人企业文化价值观

  在世界各地,但凡成功的公司无不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实践中积累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例如,美国通用、日本松下、中国海尔正是以出色的产品、先进的科技、完美的营销和丰富的文化体系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所谓企业文化,是指通过企业经营运作行为逐渐产生和形成而来的,具有企业特质的一种精神观念,而这种精神观念又在本企业管理制度、行为、视觉标识和企业外在形象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可以说,企业文化就是企业价值观的精髓,是企业管理的灵魂,是无形的管理之手。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只有不断创新和学习,才能获得文化优势,从而进一步获得市场竞争优势、经济效益优势和战略发展优势。结合了中西方文化精髓的人为为人理论,成为了近年来企业文化战略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一、企业文化战略中的人为为人理论

  站在哲学的角度来看人为为人理论,它是对人的心理、行为、方法的高度统一,是企业文化战略的.核心思想。“人为”意味着每个人都应该注意自己的行为活动,以提升他们的人格;“为人”则是指在“人为”的观点基础上,更好地调控自己的行为,营造一个融洽的人际关系和内在激励环境。以此形成良性的循环,使人们处于持续的兴奋状态,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得到充分展现。 人为为人,实际上是一个哲学意义上的辩证思维方式。这里所指的“人”不仅是抽象的概念,往往可以特指“自然人”、“企业”等某些具体事物。

  人为为人理论从定义上看就包涵了人和人之间的互动机制。这种机制在企业文化战略也就决定了,它可以促使每个企业成员能够自觉自愿按照准则和目标做事,并在这个过程中顾及个体与整体的和谐、动态优化,达到企业内控制度的“无为而治”的理想境界。从人与自然互动机制分析,人为为人的理论使人类意识理解和遵循自然的种种客观规律,与自然和谐共生,以获得自然界的回馈;从企业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分析,人为为人的理论使企业放弃需要付沉重的资源和环境代价生产经营方式,在与环境和谐共处中以获得最大的价值。可以看出,构建人为为人的企业文化战略与当前大力倡导的和谐社会不谋而和,也是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人为为人企业文化核心价值观

  1.发展观

  企业员工的劳动素养以及知识素养已经成为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能否发展壮大的根本所在。为了能够符合知识经济时代的特征,企业文化的重点应该将创新、改变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重视每一个企业成员,让其能够成为创新的原动力,为了达成此项目的,我们需要打造企业员工相互之间的学习型文化。学习型文化通常是指代企业作为一个由若干个员工个体组成的组织,在这个组织内部的成员间有着相互学习的氛围,每个内部成员都可以尽可能的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来推进自己的学习,他们的不断学习就越发有利于企业文化的创新并由此推动工作成绩的上升和自身良好的职场空间。学习型文化有四个特征:一是企业作为一个整体都要学习,没有人可以例外;二是只要是这个团体的一份子就要学习;三是终身学习;四是在学习中不仅要重视学习的结果同样也要重视学习的过程。经历了这些全员的学习与培训,企业员工的理论知识与技能操作会得以良好的效果,其组织的协调性与智商都有所增强。

  2.生存观

  随着国际化竞争日益激烈,企业要赢得生存与发展必须有一种灵活、适应型生存观。企业成员们都有一种信心,即组织可以对付任何面临的机会与威胁,只要对利益相关各方(顾客、股东、员工、供应商、社区)的合理利益是必要的,就必须坚持变革与创新和敢冒风险的态度。这种文化鼓肋企业员工采取主动的方式识别问题和解决问题,全体成员保持一种为确保长期的组织成功而愿意从事一切必要工作的工作热情。适应性企业文化是实施灵活和适应顾客需要的变化,并把企业战略的重点集中于外部环境之上的文化。这种文化不只是快速地对环境变化作出反应,而是积极地创造变化。

  3.生态观

  生态保护是人类发展永恒的主题,也是企业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在企业文化的许多方面都必须将生态保护与文化相结合。首先,多数企业在构建企业文化战略过程中,往往强调人类价值观的重要性,却无视企业对周围环境的深远影响,对生态环境恶化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其次,消费者 的绿色消费观逐渐形成,企业希望借助“绿色浪潮”,以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再者,企业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必然离不开生态文化,而且通过将生态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不仅延伸了企业文化,而且还建立一个良好的企业形象。最后,生态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是推动社会进步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有着鲜明的时代特点。

  4.协同观

  新世纪竞争优势的源泉是合作伙伴关系与企业战略联盟。这种新型的战略联盟可以弥补单个企业在战略资源上的缺口,共享各自价值链上某些优势环节,共同创造竞争优势,赢得市场。同时,伙伴或联盟成员间可以相互学习,共同积累,培养核心竞争力。与此相配合,一些企业正在逐渐形成一种开放合作的文化。在组织内部,管理层与员工之间提倡合作,平等待人;在组织外部,善待顾客,尊重他们的需求,建立信任与合作的关系,同时也善待供应商,并与其建立相互信赖,通力合作的新型关系,共同为顾客提供价值高的产品和服务;此外,现代企业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同昔日的竞争对手合作,结成战略伙伴,共同从事研究与开发,合作生产、联合营销等等。

  参考文献:

  [1] 刘文英:中国哲学史[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xx

  [2] 苏东水:东方管理[M].山西:山西经济出版社.20xx

  [3] 张立文:和合学——21纪纪文化战略的构想[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xx

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文化5

  在我们谈企业文化与创新时,首先我们必须弄清“企业文化”和“创新”这2个概念。企业文化应该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它根植于文化、社会、传统、民俗、信仰及种种制度中。创新是一种发现和挖掘的过程,它不仅仅包括对新事物的发现,同时也包括对旧事物的不断完善,总之是问题承载着创新,问题是创新的原动力。

  对于“企业文化”与“创新”,我们不能仅仅是停留在概念上的认识,也不可以用分割的方法来处理这2个问题。如果仅仅停留在概念上或者是用分割的方法来处理,那我们将很难找到在当前社会下两者的联系。

  企业的管理经历了几个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管理学之父”泰勒创立的科学管理是将人当作机器一样看待,要求人—机的最佳匹配,最终使人成为机器流水线的一部分。20世纪20年代以后,管理的中心由物转向人。70年代,企业管理理论进入三论管理(系统论、信息论与控制论),管理的重点放在人—机系统的协调控制上。80年代,美国学者提出了企业文化理论,强调“企业即人”,认为企业中人、财、物的管理应是一个有机系统,其中人处于管理的中心和主导地位。企业文化更强调企业精神、全体员工共同的价值取向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凝聚力、向心力,因而称其为柔性管理。

  在企业管理的不断进步中我们不难体会到企业文化有着强烈的时代背景。而今企业文化提倡的是人本管理,这里我们试着提个问题:“为什么现代企业提倡‘人本管理’?”首先我们来分析当前的时代背景,21世纪是个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有着很多种的提法既是“知识经济时代”又是“网络经济时代”又是一个“消费文化”的时代。由于科技的飞速发展给这个时代赋予了强烈的创新精神。现代企业提倡的人本管理就是强调以人为中心,而作为个体的人有着很强的可塑性,没有文化的人是一个愚蠢的人,而没有文化的企业则是一台失控的狂乱飞转的机器。在现代的市场环境下,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精神和灵魂,她是企业的大动脉和神经网络,她给企业带来的巨大财富是无法评估的。根据资料显示:美国企业的平均寿命是40年,日本企业为13年,中国企业只有5-8年。中国民营企业的1亿元门槛成为民营企业不可逾越的死亡线。70年代世界500强企业中有1/3现已销声匿迹,而百年老企业美国通用电汽公司为什么依然保持着25岁的旺盛活力,以人为本的摩托罗拉公司为什么让那么多的人才向往?我们来看看摩托罗拉公司的企业价值观:尊重每一个员工作为个人的人格尊严,开诚布公,让每位员工直接参与对话,使他们有机会与公司同心同德,发挥出各自最大的潜能;让每位员工都有受培训和获得发展的机会,确保公司拥有最能干、最讲究工作效率的劳动力;尊重资深员工的劳动;以工资、福利、物质鼓励对员工的劳动做出相应的回报;以能力为依据;贯彻普遍公认的——向员工提供均等发展机会的政策。摩托罗拉的这种公司价值观为每一个员工创造了一种健康积极的文化氛围。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对人本管理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有了一定的认识。同时从这份资料里我们不难发现企业是有生命的,而企业的生命力来源于企业的文化。通常我们在评介一个企业的时候喜欢用“成长性”这个词汇,但我们是否仔细地想过是什么赋予了企业的成长性?现在可以肯定地回答:企业的成长取决于企业文化。而什么样的企业文化可以赋予企业成长性呢?应该说这种企业文化必须是适应社会发展的,而发展就注定企业文化必须以动态的形态存在。支持企业以动态的形态存在的只可能是创新。

  通常我们对创新在企业中起的作用有个误区,那就是我们总认为创新是针对企业中某种具体的技术的变革或完善。例如:某个科研项目的完成,某个具体工序的完善我们会理所当然地认为那是一种创新的.过程。其实,企业文化理念的更新和发展就是一个很重要的创新过程。而且企业文化理念的创新是企业中其它具体技术创新的基础。现在我们试述一下:为什么要给企业文化赋予创新精神,首先我们知道我们所处的时代就是一个创新的时代,企业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如果没有了创新精神,这个企业无疑将被淘汰。第二点我们前面说过创新就是不断地发现和挖掘的过程。问题承载了创新,而人无疑是问题的提出者和解决者。在讲创新的时候我们不得不又提出一个问题:就是人的思考方式和取向。因为什么样的思考方式和取向将决定是否有创新的思维和创新发展的深度。这个问题我想我们需要追溯到从前,比较一下欧洲人与中国人在思考方式和取向上的不同。我们拿古希腊人与古代中国人在进行科学研究时所处的不同环境来阐明。古希腊的科学研究者通常是在独立、自由的状态中进行科学研究的。他们一般没有政府的支持,所有的资金来源是靠平时的教学或其它工作来获取。在这样的情况下的研究通常有很强的张力和延伸性,但同时也存在一个问题就是由于资金的无法保证。为了得到更多的科研资金他们往往需要通过演讲来游说更多的支持者。他们在演讲中往往会夸大自己的研究成果,这样的心态必然影响研究的真实性。同时也逐渐形成了他们性格中张扬的本性。而古代中国的科学研究者一般都是在政府的支持下进行科学研究的。通常他们都有一定的官衔,比如进行医学方面研究的就可能是御医。在这样的环境下,他们的研究就有了一定的约束性,那就是必须满足于统治者的需要,他们在研究过程中往往需要的是谨慎的向统治者阐明他们的观点来得到支持,研究也就有了固定的模式。这样也存在一些问题:就是当研究达到一定程度,他们将不会考虑后面的问题。这也是阻碍创新继续进行的一大弊病。我们还可以通过对欧洲文艺复兴时代的代表人物达。芬奇的了解来进行分析,找到些欧洲人与中国人的差异或不同。在我们很多人眼里仅仅知道的也许就是他的《蒙娜利莎》和《最后的晚餐》,而把他定位在一个画家的位置上。我想如果大家仔细地了解过,你会很惊讶地发现他不仅仅是一位杰出画家而且还是一位天文学家、一位航空学家、一位建筑学家、一位医学家等。从全能天才达。芬齐,我们可以很清楚的发现欧洲人的思想取向:那就是求新求异的思想。他们将人的生命定位在极限上,而中国人的求全责备思想也是通过古老传统沿袭来的,这样就局限了人的张力和思想的扩展性,但也有了古老传统沿袭下来的对问题的谨慎态度。

  还是让我们通过对欧洲文艺复兴时代的达。芬齐的认识来说明些问题。我们大多少人为什么只知道他是一位杰出的画家?首先我要表明的就是人们对他人的认知的全面性,作为一个企业的管理者或者说企业理念的执行者应该具备发现性和挖掘性,如果一个企业的管理者不具备了解员工的能力,又怎么可能谈的上发现和挖掘?又怎么可能让企业文化有生命力?那就更谈不上企业文化的凝聚力!第二点举这个例子我要谈的就是:时代的背景。为什么达。芬齐可以成为一位举世注目的全能天才?那离不开欧洲文艺复兴那个时代背景下宽松的环境,一种可以让个性张扬的环境,这样的环境可以激发人们的创造性和表现性。当然我并不是说我们现在要回到“文艺复兴”那个时代,我要表达的是作为“企业文化”的执行者——企业的管理者应该考虑的就是时代的背景和借鉴前时代所留下的光彩。我们现在的时代是跨世纪的时代,时代被赋予的是创新和超越的主题。我们的企业需要发展就必需给它赋予时代精神“创新和超越”适应发展的需要。当企业被赋予“创新和超越”的精神,我们的企业管理者首先要考虑的应该是:在实现企业文化的过程控制中的具体方法,而方法的可靠性和可实施性检验的最好方式就是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可度。第三点我要谈的是:达。芬奇个人所具备的“理性和感性的极度完美和平衡和我们企业管理者所要借鉴的地方。21世纪的企业管理提倡的是”人本管理“而不是上世纪提倡的”人与机器同等的最大化利用“,而人本管理的核心就是”人“。作为每个个体的人都是”感性和理性的整体“,这就要求我们的企业管理者在企业的管理中很好地把握”感性和理性的平衡“。简单具体说,应该是用理性的头脑制定实施企业文化的具体步骤,用条款明晰企业文化在企业中具体的表现,但对员工的培养和交流要多一些感性的认同和融入,应该让员工对企业有家的感觉。第四点我要谈谈达。芬奇的超时代个人魅力,达。芬奇之所以在550年后的今天仍然让我们对他有着深深的敬仰,这源于他对自然界和人类的强烈好奇心和他科学的思考方式。他细致入微的对未知世界的观察和大量的实践成就了他的伟大。他为了研究鸟类飞行数清了老鹰翅膀的羽毛,准确地画出了麻雀翅膀羽毛的排列。这些都表明了他在创新过程中的激情和细致,在他1.6万页手稿的记录中,我们可以清楚地发现他对未知世界的渴望。我们从对达@芬奇逐步了解中,应该找到创造性的思维应该具备的条件,那就是对未知世界强烈的好奇和科学的思考和实践。我们企业的管理者,应该更好地营造让员工发挥想像力的空间和对创新有更多具体的认识。

  通过上述阐述,我们再回过头来重提“企业文化与创新”,就不难发现创新在企业文化中的作用,也不难找到人本管理中人与创新的结合点。企业文化中的创新,不仅仅是科学技术的创新,管理理念的更新本身就是一种质的飞跃,是一种创新的过程。我们将中西方文化很好地结合,将保证我们对创新有着更丰富的理解,为创新营造更好的氛围,当我们再提“问题是创新的承载体和问题的承载体”时,将对我们准确的发现问题和从问题切入到创新起到很大的帮助,由于企业文化被赋予了创新精神使企业文化一直处于一种动态的发展过程。创新不仅仅可以维系企业的发展,更可以给企业带来超时代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