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档列表

《易经》与人生

时间:2021-12-09 14:29:37 自然科学论文 我要投稿

《易经》与人生

《易经》与人生1

《易经》是一部中国最古老最神秘的著作,人们觉得它深奥难懂却又非常渴望了解它、掌握它.几千年过去了,在变幻莫测的`现代社会中,这本古老而神秘的经典,竟成了某些人卜卦算命的工具.

《易经》与人生

作 者: 曾仕强 作者单位: 刊 名: 文化博览 英文刊名: CULTURE VISION 年,卷(期): 20xx ""(7) 分类号: 关键词:

《易经》与人生2

  《易经》的由来

  我们平时讲《易经》,亦称《周易》。其实《易经》是个统称,分为三部《连山

  易》《归藏易》《周易》。《周易》只是周朝时期的《易经》,前面的两部在历史的洪流中丢失了,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时候,李斯将《周易》列为医术占卜书而幸免于难。所以《周易》和《易经》这两个词现在通用,但是从源头上讲还是有区别的。

  夏代时期的《连山易》,以“艮卦”为首。为什么选择“艮挂”为第一卦?艮,代表山。古时西北高山众多,古人想像山是最重要的,于是“艮卦”被放在了首位。到了商代,人类的文明不断向前推进,发现大地很重要,五谷杂粮都是从大地里产生的,所以把“坤卦”放在《归藏易》首位。到了周代,人们则认为天很重要,所以把“乾卦”放在了《周易》首位。

  对其书名,理解不一。“周”有周朝、周代;周全;周转等不同解释,“易”有变易、不易、对易等不同解释。《汉书·艺文志》提出“人更三圣,世历三古”之说,说明《周易》的产生不是一朝一夕的,也不是由哪个人写了这本书,现在著书都有作者,而《周易》的作者不详。历史上认为是由伏羲氏画八卦,周文王演六十四卦、作卦爻辞,孔子作传解经。

  《易传·系辞下》云:“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古时候,伏羲氏作为天下的君王,仰头观察天象,低头观察地理,观看鸟兽的斑纹和土地所宜,近处取自于自身,远处取自于万物,于是开始创作八卦,用来领会神明的道德,用来表达万物的情状。开始画八卦时就是“一画开天”,充满阳刚之气,从中汲取智慧的力量。

  伏羲的智慧恰恰来自于个人的发现和智慧。我经常对人讲,如果你把时间交给了电视剧,那注定是没有出息的;如果你把精力集中在了如何连接昨天与今天的剧情,少了思考,那基本是没有智慧的。人类的智慧是要在静修中产生的。

  佛家有三个字:戒、定、慧。一定要守戒才能入定。由“定”才能够生“慧”,一分定生一分慧。伏羲画了八卦,到了周文王时代,周文王被商纣王囚禁在河南羑里时,又据伏羲八卦演绎成了六十四卦。

  后在春秋时期,孔子通过对《易经》的哲学解读,作了《易传》。自此,《易经》有了两大板块——《易经》本经与《易传》,其本身也完成了从卜筮向哲学的转化。

  《易经》的表达系统

  《易经》与其他书籍的不同之处在于,它除了文字以外还有符号、图形。《易经》有三大表达系统:符号系统、图表系统、文字系统。

  符号系统最基本的是太极、两仪、四象、八卦、六十四卦。“太极”,是宇宙间最初浑然一体的元气。而“太极”中包含着一正一反两种力量,就是“两仪”。

  “两仪”通常指“阴阳”,古人用阴阳范畴来表现寒暑、日月、男女、昼夜、奇偶等众多概念,中国人对于“阴阳”的看法往往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就像一个硬币有正反两面。“阴阳”是相辅相成的,不断转换的。太极图中的阴阳之间是曲线的形式,可以印证中国文化是曲线文化,我们讲一个问题时首先要铺垫,然后再说实质,而不像西方表达得那样直接。用一句话概括就是:“一阴一阳之谓道。”

  “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四象”是“少阳、老阳、少阴、老阴”。“八卦”是:“乾、坤、震、艮、离、坎、兑、巽”。古人再将“八卦”两两相叠,构成六十四个不同的六划组合体,即“六十四卦”。

  《易经》除了符号系统之外,还有图表系统,像《河图》、《洛书》、《太极图》等,这些主要是用图表来阐述易理易数。这里的《河图》和《洛书》,据说当年伏羲看到黄河里面的河马背上驮着图,即是《河图》,而大禹看到洛水里乌龟背上驮着书,也就成就了《洛书》,两者被称之为“天书”。

  易经的原则和思想

  《易经》的组成是有一定的原则的。包括三个原则,即变易,不易和简易。“变易”很好理解,天地间的万物都在变化,不变是相对的,变化是绝对的。现实中很多事需要我们用变化的思维来思考问题。

  不易,即规律不变。大自然中有雨、雪、冰、霜,它只是形态变了,它的本质不变。

  简易,也就是简单易学。我们都知道,自然的规律是春生夏长,现在流行的养生之道,也应遵循自然规律,冬令进补。当然,这里的简易

  ,还包含了“大道至简”的“简”。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是知识。而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是智慧。我们现在要面对的,常常不是知识也不是智慧,而是信息。什么是信息?信息是杂乱的。知识是经过整理以后的系统的内容,摄取了这一方面的知识也许就成为专家,智慧是综合的,是体悟出来的根本性的内容。

  关于易经的思想,我认为其中价值目标和最高理想状态是“和”。如果能够达到“和”的状态,天地就各行其道,万物就自行生长,一片和谐。道家也讲“和”,万物负阴而抱阳,万物有斗争与和谐,最终达到和谐。

  《易经》讲:“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意思是天道变化,使得万事万物按照自然规律发展。这里提出了三个方面,“太和”是最高的和谐,包括宇宙、社会、人生、国家,这和现在提出的“中国梦”是一致的。“中和”是第二阶段的和谐,是近期目标。“保合”,是协调和保持的意思。“和”在《易经》中以哪些卦象表现出来呢?就是豫卦。“豫”是快乐美好的意思。天上天雷滚滚,地下万物复苏,代表春天的气息,这就是豫卦的象征。

  当然,“和”之外,还有不“和”。它有四种类型:阴阳不交、阳刚过甚、阴柔过甚和阴阳斗争。要达到“和”的通变之道,就应保持中、正和中正。中,即重守中不偏。正,即正道而行。中正,即既中且正,中胜于正。

  用《易经》乾卦来解读我们的人生,其实就是懂得其中的“潜龙勿用——自得其乐”,“见龙在田——进取有乐”,“终日乾乾——苦中作乐”,“或跃在渊——助人为乐”,“飞龙在天——与民同乐”,“亢龙有悔——知足常乐”。每个人都应根据自己的人生阶段,作出合适的行为选择。

  《易经》是庞大的系统,是知识、智慧的宝库,是顶层设计。不同的人可以从中找寻到不同的需求,它就像一口古老的井,只要你把水桶放下去,就会有你所需要的营养。

  易经的原则和思想

  《易经》的组成是有一定的原则的。包括三个原则,即变易,不易和简易。“变易”很好理解,天地间的万物都在变化,不变是相对的,变化是绝对的。现实中很多事需要我们用变化的思维来思考问题。

  不易,即规律不变。大自然中有雨、雪、冰、霜,它只是形态变了,它的本质不变。

  简易,也就是简单易学。我们都知道,自然的规律是春生夏长,现在流行的养生之道,也应遵循自然规律,冬令进补。当然,这里的简易

  ,还包含了“大道至简”的“简”。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是知识。而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是智慧。我们现在要面对的,常常不是知识也不是智慧,而是信息。什么是信息?信息是杂乱的。知识是经过整理以后的系统的内容,摄取了这一方面的知识也许就成为专家,智慧是综合的,是体悟出来的根本性的内容。

  关于易经的思想,我认为其中价值目标和最高理想状态是“和”。如果能够达到“和”的状态,天地就各行其道,万物就自行生长,一片和谐。道家也讲“和”,万物负阴而抱阳,万物有斗争与和谐,最终达到和谐。

  《易经》讲:“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意思是天道变化,使得万事万物按照自然规律发展。这里提出了三个方面,“太和”是最高的和谐,包括宇宙、社会、人生、国家,这和现在提出的“中国梦”是一致的。“中和”是第二阶段的和谐,是近期目标。“保合”,是协调和保持的意思。“和”在《易经》中以哪些卦象表现出来呢?就是豫卦。“豫”是快乐美好的意思。天上天雷滚滚,地下万物复苏,代表春天的气息,这就是豫卦的象征。

  当然,“和”之外,还有不“和”。它有四种类型:阴阳不交、阳刚过甚、阴柔过甚和阴阳斗争。要达到“和”的通变之道,就应保持中、正和中正。中,即重守中不偏。正,即正道而行。中正,即既中且正,中胜于正。

  用《易经》乾卦来解读我们的人生,其实就是懂得其中的“潜龙勿用——自得其乐”,“见龙在田——进取有乐”,“终日乾乾——苦中作乐”,“或跃在渊——助人为乐”,“飞龙在天——与民同乐”,“亢龙有悔——知足常乐”。每个人都应根据自己的人生阶段,作出合适的行为选择。

  《易经》是庞大的系统,是知识、智慧的宝库,是顶层设计。不同的人可以从中找寻到不同的需求,它就像一口古老的井,只要你把水桶放下去,就会有你所需要的营养。

《易经》与人生3

  今日,重温曾仕强教授之易经与人生,感悟颇深,故整理先生之高解,以供诸君观读,愿有所帮助。

  易经是什么?“易”是变化,指宇宙万物之变,而易经就是讲世间变化的经典。

  有人常误以为易经是卦书,认为它是用来算命的,此实为无知之人对易经的错判,经中所讲六十四卦无好坏之分,皆是日常生活之变化现象。所谓算命,大概是在卦象中发现了某种用现代科学无法解释,但又是客观存在的自然运行规律罢了。

  在中国,有三个老师在同时为我们讲解易经,老子、孔子、墨子。孔子把人分为三类:中人以上、中人、中人一下。老子是为那些中人以上、具有很高智慧的人来讲解易经。所以我们看道德经,一句“道可道,非常道”就让许多人无法理解。原因何在?其实是我们的智慧不够,还没有达到中人以上的水平。孔子则是为中人来解释易经,因此我们读论语,要更多的从生活圈里去体会。而墨子是替基层大众讲解易经,故墨子朴实易懂。因此,我们要想学易经,应当以墨、儒、道为先后顺序来学习,脚踏实地,不可图快,欲速则不达。

  易经讲内方外圆,世人多以此圆为圆滑,实不知此圆乃圆通之意。内方是指原则之坚定,倘为圆滑之意,原则岂不时刻在变。易经中有一条曲线,困扰了许多人,其实道理很简单。举个例子,如果从中国到美国,怎样最快?当然是在地下挖个洞,一直挖到美国,因为美国就在我们的背面,那时不需坐飞机,乘电梯就可以到达。但事实却是不可能的。所以易经的曲线告诉我们直线是最快的,但经常走不通,还是打个转,才能到达目的地。

  由此我们引出易经中最重要的.四个字“持经达变”。“经”是不能变的东西,所谓“持经达变”就是指保持自己的原则,在处事的方法上学会变通。世界上如果没有不变,就不可能有变;如果没有变,就不可能有不变。宇宙万物都是相对的,所以说易经是全世界最高明的辩证法。

  中华民族是易经的民族,因为我们的一言一行中透露着易经的思想。比如,日常生活中经常有这样一种人,别人送给他礼物,他先说不要,最后却收下。我们都很讨厌这种人,觉得他很假。其实这正是易经中圆通的体现,在学理上很容易解释:就是站在不要的立场上要,才不会乱要;同理站在没有意见的立场上发表意见,才不会乱讲;而站在退让的立场上不让,最后才能当仁不让。原因即在于此。

  因此,当我们懂了这些之后,就知道为什么世界上只有我们才能叫做中国人。中庸是恰到好处,而中就是合理,故中国就是讲究合理的国家,中国人就是处处都合理的人,所以做中国人最难,因为中国人的大脑是全的,而西方人的大脑是一半的。为什么这样说?再举一例,西方流行一句话,“不自由毋宁死”,显然这只是半句话,但西方人补不出来后半句,而中国人却能,“不自由毋宁死,太自由就堕落”。

  相对于西方人的个性张扬,中国人则是更显内敛,这其实是智慧的体现,要知道在搞不清楚状况时,切不可随便表现,否则结局将会很惨。厚积薄发真的很重要。

  还有一点要注意,我们常常赞叹电脑的发明,其实这并没有什么稀奇的。电脑是什么?电脑就是0和1,0就是阴,1就是阳,01构成了浩瀚无穷的网际网络,阴阳变化则产生宇宙万物。所谓电脑,不过就是阴阳变化的产物而已。

  最后,有两句话很值得我们年轻人学习。第一句,年轻人少问喜欢不喜欢,多问应该不应该。第二句,碰到外部的刺激,第一反应是要把嘴巴闭起来,只有嘴巴闭起来才会经过大脑思考。

《易经》与人生4

  高中毕业的时候曾经翻开过有关卦象的书,那是对命运的好奇,结果呢?什么也没有学到,太不容易记住了,真是“学了,不一定会。”花了很多时间又去看有关天干地支之类的算命书,对自己的命运还是一知半解。该抉择的时候,还是凭着自己的感觉或者说冲动,总算匆匆地过了足足四十二年。虽然问心无愧,却也不见多大的收获。

  也许自助者天助。当我不再对命运好奇的时候,回往自己的历程,感想自己的遗憾和烦恼,觉得自己离母太远。因为《易经》中提到这样的意思:坤为母,厚德载物。所以我认真听了一遍傅佩荣先生讲的《周易与人生》,确实很受启发。

  首先,我很喜欢讲座中的故事或者说名言。其中对孩子的教育说到一句话:“要害一个孩子最有效的办法是让他心想事成。”是呀!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现在的孩子太幸福了,太宠爱了,失去了磨难和挫折教育。我该让儿子补读《弟子规》、《三字经》,并且让他养成自己动手的习惯和独立思考的习惯,早期的引导教育还是很重要的,让我找到行动的方向。

  其次,我很喜欢娓娓动听的哲理。让我联想起蚯蚓前进时那一伸一缩的动态,人生何尝不是如此!当你困惑的时候,就要收敛、修德,明白人往往最难了解的是自己的处境,也很难跳出去看自己,认为自己就是世界的中心,从而感到遗憾和烦恼,假如能像损卦中所预示的那样减少一点欲望,何来那么多的遗憾和烦恼,人就活得比较安顿。

  再次,我就喜欢那言简意赅的'语言。充满象征、充满思考、充满想象。不管世界如何地变动,都离不开人的抉择。明白要成为领导人物,必须具备三条:第一是德行。只有具备德行才能让人心相通,领导自己的命运当然也如此;第二是能力。仰观天,俯观地,目的就是掌握自然规律,制造出发展性的器物。电脑制造中的二进制原理就来自于卦象中对阳爻和阴爻的思考、观察和想象。第三是

  智慧。人生不可能重来,当人困惑的时候,就要用智慧处理好人际关系,继续前行而不败,并把忍受、接受很好地转变成享受。

  来个总结吧!人活着要懂得宇宙观,生生不息的宇宙观,与大自然做最好的朋友,深感万物是我友,特喜欢辛弃疾的诗句:“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