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阳河》背后的故事

时间:2022-03-09 19:48:53 环境保护论文 我要投稿

《浏阳河》背后的故事

  《浏阳河》是由徐叔华作词、朱立奇和唐璧光作曲的湖南民歌,收录于音乐专辑《20世纪中华歌坛名人百集珍藏版》。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浏阳河》背后的故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浏阳河》背后的故事

  1950年,也就是新中国成立的第二年,湖南土地改革运动开始,一批从事文艺工作的青年被分配到土改试点黎托乡的田间地头,深入群众,体验生活,以便创作出更贴近和反映百姓生活的作品。

  年仅16岁的龚业珩同志就是其中一员。

  土地改革的初步成功,不仅让农民体验到了丰收的喜悦,也证明了党领导决策的正确性。湖南省委省政府决定举办一场“土改胜利”晚会,要求每一位文工团的同志都要创作一部作品来参加文艺汇演。

  一位叫做徐叔华的同志,在看到农民翻身成为土地的主人,怀着喜悦的心情推车收粮的场景,产生了巨大的灵感,连夜写下了花鼓戏《推土车》。

  《推土车》被徐叔华上报给文工团之后,得到领导的大加赞赏,并改名为《双送粮》,一经演出便受到人民大众的极度喜爱,得到广泛传颂。而如今的浏阳河,就是节选自《双送粮》的第三段。

  最初的演出,龚业珩同志并没有参加。

  直到1951年,德国柏林举办世界青年联欢节,《双送粮》作为唯一一个湖南省的作品,被中央选中参加此次演出。能歌善舞、长相俊美的龚业珩,当之无愧成为了最理想的人选。

  同年5月,《双送粮》被送往武汉中南文化局进行检阅,由于《双送粮》的第三段,也就是如今的《浏阳河》,当时套用的是京剧《小放牛》的调子,中南文化局的同志认为它与前两段的花鼓戏有点不搭调,于是决定将它改为具有湖南特色的曲调,也就是如今《浏阳河》的曲调。

  也就是这一年,《浏阳河》开始红遍大江南北。

  西藏和平解放后,毛泽东所在的中南需要几个节目庆祝,《双送粮》便在邀请之列。当时的龚业珩和她的同事们,并不知道是去哪里演出,只是被告知有一场非常重要的演出。

  当车子开始驶向海南仁堂的'时候,龚业珩和她的同事们兴奋得大叫起来:这是毛主席办公的地方啊!

  那一场演出,是龚业珩和她的同事们最难忘的一场演出,因为见到了国家领导人——毛主席。

  作为湖南湘潭人的毛主席,在听到用湘潭方言演唱的《双送粮》时,倍感开心。从此,《双送粮》成为毛主席每个周末舞会上的开场曲目。

  受到中宣部、文艺部的重视,开始在中央人民广播站进行全国广播,还做成了唱片,全国各省的文工团都开始学习,不仅全国各地演出不下千场,在朝鲜战场也有多次演出,为战士们鼓舞士气。

  1959年,阿尔巴尼亚艺术家代表团到湖南访问演出,提出联欢时唱一曲湖南民歌,《双送粮》成为了首选。但《双送粮》是剧目名,经过接待方多放考虑商量,最终决定把《双送粮》中的第三段第一句“浏阳河”单独拿出来作为歌曲名,并把第三段单独拿出来唱。因此,《浏阳河》就开始作为独立曲目开始传唱。

  1961年,从湖南省艺术学校毕业的李谷一接替龚业珩演唱《浏阳河》。

  2008年,宋祖英深情献唱《又唱浏阳河》,再次歌颂祖国秀丽山河。

  同年,从国外学习回来的周笔畅,和李谷一老师合作了《浏阳河2008》,重新为家乡湖南湘潭谱曲作词,并于2012年发表在其专辑中。

  翻唱过这首经典红歌的后辈还有很多很多。

  至今,朗朗上口、旋律优美的《浏阳河》,已经陪伴新中国成长七十年了,见证着新中国的每一次改革,每一次成功,每一次翻天覆地的变化,也将深刻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

【《浏阳河》背后的故事】相关文章:

背后的故事作文03-08

选美大赛背后的故事作文03-05

傅园慧父母揭秘背后的故事01-01

荧屏背后的故事作文700字12-31

周杰伦的故事:太阳的背后不是光04-11

照片背后的故事作文450字(精选13篇)04-07

工作背后的意义10-10

爱的背后作文11-24

爱的背后作文02-26

笑靥如花背后的苍凉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