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教案

科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应当掌握一定的科学知识。科学实验室科学教育最主要的一个课程。科学教育是现在教育必不百可少的。孩子在上科学实验课的时候在玩乐中就学到了好多知识。大班的孩子对周围的事物和生活有着很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所以要让孩子从小培养科学探索的乐趣。

大班科学教案1

  目的:

  1.启发幼儿运用比较观察的方法找出两种物体的共同特征,获得现实生活中仿生现象的有关经验。

  2.激发幼儿的创造欲望,引起幼儿对周围事物的关注。

  准备:

  1.每组一份操作材料:带锯齿的茅草,放大镜,粉笔。

  2.匹配图片8幅:鸟、飞机;鸭、小船;鱼、潜水艇;蝙蝠、 雷达。

  3.锯子一把,奖牌若干,故事挂图两幅。

  过程:

  一、引导幼儿感知茅草有锯齿的特点。

  1.出示茅草,要求幼儿轻轻地摸一摸,用放大镜仔细地看一看,小心地在粉笔上划一划,找一找茅草的什么地方很特别。

  2.引导幼儿进行第一次操作活动。讨论:你发现茅草的什么地方很特别?茅草的边缘有什么?像什么?

  3.有的小朋友发现茅草的边缘有一排小锯齿,是不是这样呢?我们来仔细观察一下。

  4.幼儿再次观察、操作,教师巡回指导,重点引导幼儿观察茅草边缘锋利的小锯齿。

  5.刚才你们都发现了茅草很特别的地方,真聪明。古时候也有一个聪明人,他的名字叫鲁班。

  二、 引导幼儿运用比较观察的方法找出两种物体的共同特征,获得有关仿生现象的初步经验。

  1.出示挂图,有表情地讲述故事《鲁班造锯》(附后)。

  2.提问:鲁班发明了什么?(出示锯子。)锯子有什么用?他是怎么发明的?(出示茅草。)锯子和茅草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小结:鲁班受到茅草的启发,发明了比茅草更加锋利的锯子。事实上,我们今天见到的许多机器和工具也是受一些动物或植物的启发才制造出来的。不信,我们来看一看。

  3.出示匹配图片,引导幼儿比较观察,找出两种物体的共同特征,并连线匹配。

  小结:大自然中的事物真奇妙,瞧,鸟会飞,鸭会游,蝙蝠会使用超声波,鱼儿能自由地生活在水中,人们仿照它们的特点,制造出了对我们人类非常有用的飞机、船、雷达和潜水艇。

  三、通过竞猜游戏,激发幼儿的创造欲望,引起幼儿关注周围事物的兴趣。

  1.教师说出一种人造物,请幼儿猜一猜它是受哪种动物的启发而发明的。说对的小朋友将戴上美丽的奖牌。

  ①渔网(蜘蛛网)。

  ②母子雨衣(袋鼠)。

  ③电鼻子(猎狗)。

  ④脚蹼(蛙蹼)。

  ⑤迷彩服(动物保护色)。

  2.小结:你们想做个“小小发明家”吗?那好!请你们平时多去观察周围事物,想一想它们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模仿这种特点能发明什么有用的东西。如果有什么好主意,赶快来告诉老师,好吗?

  活动延伸:

  在科学角中提供各种动、植物卡片让幼儿观察,同时准备一些奖牌,以便随时奖励“小小发明家”。

  附 鲁班造锯

  古时候,有个聪明人叫鲁班。不但会盖房子,会造桥,还会制造工具。

  有一次,鲁班要建造一座大宫殿,他和徒弟们带着斧头去南山伐木。用斧头砍树,又累又慢,砍了十几天,木料还是远远不够,鲁班心里十分着急。

  这天,鲁班去一个险峻的山上寻找木材,正艰难地走着,忽然手指被茅草划了一下,鲜血直流。鲁班想:小小的茅草为什么这么厉害?他忘记了疼痛,聚精会神地研究起茅草来。他发现,茅草边缘上长着又密又锋利的细齿,他用小细齿在手背上划了一下,果然又是一道口子。这使鲁班高兴得跳了起来,他想,要是在铁条上打出细齿,不就可以锯树了吗?他马上去找铁匠帮忙,打了许多带细齿的铁条,用这些铁条去锯树,果然又快又省力。不久,木料就备齐了。

  鲁班也就这样发明了锯子。

大班科学教案2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乐意参与探索风的游戏。

  2、让幼儿初步了解风是怎样形成的,并认识风的一些用途和危害。

  3、能大胆进行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4、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重点难点

  初步了解风的形成,认识风的一些用途和危害。

  活动准备

  1、纸箱、塑料袋、气球、扇子、书本、硬纸片、吸管、羽毛等。

  2、风类玩具。

  3、有关风的用途及危害图片

  活动过程

  1、初步认识风是由空气流动形成的。

  (1)运用魔术箱和塑料袋证明空气的存在,并且就在我们的周围。

  (2)出示2个充满气的气球,把其中1个松开口后吹到一幼儿的头发上,请幼儿说说观察到了什么,引出“风”。通过对比,引导幼儿说出:流动的空气形成了风,不动的空气不是风。

  (3)教师小结:空气流动形成风。

  2、尝试制造人造风。

  (1)出示风车,告诉幼儿它们都想和风做游戏,但是教室没有风,怎么办?

  (2)幼儿自由选择制造风的材料,尝试用各种材料制造风。

  (3)教师小结人造风的方法,并鼓励幼儿想出更多的方法。

  3、幼儿观看图片,了解风在生活中的一些用途和危害,引导幼儿辨证地看待事物。

  4、游戏:羽毛飞起来了。让幼儿运用人造风的一些方法制造风,人鸡毛飘得又高又远。

  教学反思

  新《纲要》指出:幼儿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好和探索欲望以及尽量为幼儿创设条件,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体验发现的乐趣。 我设计的这节科学探究活动,一开始就利用魔术箱变魔术这一孩子感兴趣的现象深深吸引住了孩子的眼球,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使幼儿“无心”的好奇转化成了“有意”的求知动力,促使幼儿对科学活动的探索欲望。

  活动中,教师首先紧紧围绕活动目标,设计了具有观察性、开放性和层次性的提问,如在活动的对于环节中,把塑料袋变鼓,使幼儿感知到我们的周围有空气,把充满气的气球松口吹到幼儿的头发上,让幼儿通过观察,对比,知道了流动的空气形成了风,不动的空气不是风。活动就这样把幼儿引入到科学的氛围之中诱发了幼儿的积极思维。其次,《纲要》中强调:“教师应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活动中,幼儿通过 “做中学”活动的重要环节,选择材料制造人造风,让风车转起来,在动手、交流与表达中获取知识,并在此过程中习得学习的方法。最后,生成新的问题:怎样让羽毛飞起来?引领幼儿再次深入地进行探索,给幼儿留出探索的余地和延伸的空间。整个活动,给予幼儿 较宽松的氛围,教师只是充当了活动中的支持者,鼓励者,合作者,引导者,用心倾听幼儿的表述,并及时的梳理与小结。幼儿始终是主体,他们通过观察、动手、探究,梳理出新的知识经验使他们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当然,在幼儿的科学活动中,我们应该加强对幼儿思维能力的培养,增强他们的独立性、探索性,使幼儿把学习任务放到完整的环节中去完成,真正掌握科学知识,走进科学,也让科学之光,能照亮孩子成长之路。

大班科学教案3

  活动目的:

  1.通过实验,对重力现象产生好奇与思考。

  2.发现弹簧的粗细长短与小球下滑的速度有关系。

  3.使动手能力、分析、比较能力在操作中得到提高。

  活动准备:

  1. 做好的旋转彩球玩具。

  2. 幼儿操作材料:长铜丝、短铜丝若干,粗细不同的圆铅笔、吸管、小棒等若干,圆形彩纸片若干,浆糊、抹布,橡皮泥,别针。

  活动内容:

  1. 演示彩球玩具,引起幼儿兴趣。

  ⑴教师演示玩具,请幼儿观察现象。

  ⑵介绍玩具的构造。

  ①教师:这个玩具有几个部分组成的呢?

  ②示范弹簧的制作方法。

  2. 请幼儿来制作玩具。

  ⑴幼儿尝试自己制作旋转彩球玩具,教师巡回指导。

  ⑵幼儿玩一玩自己制作的玩具。

  ⑶交流制作经验。

  教师:①你是怎样做旋转彩球的?你的彩球能滑下来吗?怎样滑下来的?

  ②师生共同小结。

  3.讨论:为什么彩球下滑转动快慢不一样。

  ⑴比一比:谁的小球转得快?

  ⑵想一想:为什么彩球转的快慢不一样呢?弹簧粗的转得快还是弹簧细的转得快?

  ⑶小结:原来有的小朋友他绕的弹簧比较细,所以彩球转的快;有的小朋友绕的弹簧粗,所以彩球转的慢些。

  4.怎样使彩球转得快些

  ⑴猜一猜:不改变弹簧的粗细能不能让彩球转得快些?

  ⑵幼儿尝试,教师做必要的提醒和指导。

  ⑶小结

  活动延伸

  1.将材料投放在科学角,供幼儿平时操作。提供橡皮泥,鼓励幼儿尝试将纸球换成橡皮泥,改变两边橡皮泥的重量,观察其下滑速度的变化。

  2.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观察重力与速度变化的现象。

  活动建议:

  1.长短铜丝应分别为两种规格,利于幼儿对比。

  2.铜丝应软些,便于幼儿操作。

  3.活动周期为2课时;幼儿园的集体活动、兴趣小组、家庭等均可开展此项活动。

  相关知识:

  1.玩具原理及制作方法:在本玩具中,重力可以分解成为对铜丝的压力和下滑力,把螺旋弹簧拉长,重力中的下滑力变大,所以“彩球”旋转的速度就变快了,同理,弹簧变细了,重力中的下滑力也变大了,所以速度同样变快了。取一根长约50厘米的16号铁丝。铁丝一端留出5厘米后,在圆铅笔上绕10余圈,铅笔脱出后做成弹簧,然后再将弹簧拉长。 取l根长约20厘米的18号或加号铁丝,中间交叉留出1个圆环,铁丝的2个顶端弯个直角小钩。用彩色粘纸或白纸涂上颜色,剪4个“圆球”,粘贴在铁丝两端的小钩上。将贴有彩色“圆球”的铁丝中间圆环,套入螺旋弹簧顶端,“彩球”沿螺旋铁丝,旋转下落。

  2.重力、重力加速度的概念。任意两个物体或两个粒子间的与其质量乘积相关的吸引力。自然界中最普遍的力。简称引力,有时也称重力。在地球物理学中习惯把地球重力加速度称为地球重力,其单位厘米/秒2称伽(Gal,为纪念伽利略而命名)。

大班科学教案《小乌龟“跳舞”》

标签:其它教案 时间:2022-10-21
【unjs.com - 其它教案】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大班科学教案《小乌龟“跳舞”》,欢迎阅读与收藏。

  活动目标

  1、尝试在探究中寻找答案,知道乌龟会跳舞的原因。

  2、能通过动手探索发现光源位置与影子位置的关系,并学习记录实验结果。

  3、对科学活动感兴趣,体验探究、发现的乐趣。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5、能积极地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激发进一步探索事物变化的愿望。

  活动准备

  1、环境:一个适合探索影子的活动室。

  2、教具:大手电筒、彩色的大乌龟、磁带《森林狂想曲》。

  3、学具:每人一个小手电筒、一张白纸、一个彩色的纸乌龟、一张记录表;水母、章鱼、海马等图片若干;胶水、抹布等。

  活动过程

  一、激趣导入,激发探索兴趣。

  播放音乐,教师在手电筒、胶水和白纸的帮助下示范乌龟跳舞。

  教师:“小乌龟跳得怎么样?”“你们想不想也来试一试呢?”

  二、探究质疑——自主探究质疑,体验发现乐趣。

  (一)第一次尝试。

  1、教师引导、鼓励幼儿在白纸、胶水、手电筒的帮助下进行大胆尝试。

  2、帮助幼儿发现小乌龟“跳舞”的秘密。

  讨论:“小朋友,你们的.小乌龟‘跳舞’了吗?”“小乌龟为什么会‘跳舞’的呢?”为什么有的不会跳呢?

  3、展示“跳舞”与“不跳舞”的乌龟,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探索其中的秘密。

幼儿园大班《蒜宝宝》科学教案(精选10篇)

标签:幼儿教案 时间:2022-10-20
【unjs.com - 幼儿教案】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总归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幼儿园大班《蒜宝宝》科学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儿园大班《蒜宝宝》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看、摸、闻、剥等方法,发现蒜头的特征,体验发现的乐趣。

  2、了解蒜头在春天会发芽,教幼儿学会种大蒜的劳动技能,激发对大蒜种植的兴趣。

  3、通过认识大蒜、种植大蒜,使幼儿充分感受大蒜的作用并乐意吃大蒜。

  活动准备

  1、蒜头人手一个

  2、课件PPT

  3、幼儿具备一定知识经验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幼儿探索兴趣

  (1)上次,老师和小朋友们一起在种植园里做了一件有趣的事情,你们还记得么?(拔大蒜)

  (2)谁知道大蒜是怎么来的?(幼儿猜想)

  (3)(出示大蒜生长图)原来,大蒜是大蒜头发芽长出来的。

  (4)你们知道大蒜头是从哪里长出来的吗?(土里)

  (5)播放课件,蒜头宝宝从土里蹦出来了,现在,它要蹦到小朋友的篓子里去了!

  二、认识大蒜头,鼓励幼儿自主观察、大胆探索。

  (1)玩一玩,你的蒜头宝宝是什么样的

  (2)剥一剥,你发现了蒜头宝宝的什么秘密

  (3)闻一闻,蒜头宝宝有什么样的味道

  (4)咬一咬,蒜头宝宝的味道你觉得怎么样

  (5)小结,重点突出蒜头表面有皮、里面是蒜瓣,能吃的、蒜瓣有水分、形状一头尖,一头平等特点

关于大班科学教案五篇

标签:其它教案 时间:2022-10-19
【unjs.com - 其它教案】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班科学教案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对蝴蝶的演变过程充满好奇。

  2、尝试运用绘画的方式表现蝴蝶的特征和生长过程。

  活动准备:毛毛虫变蝴蝶视频、剪纸

  活动过程:

  一、引入课题(用时2分钟)

  以拼图游戏引入活动主题(共6各组,每组各一个拼图<蝴蝶>与同伴共同完成)提问:谁玩过拼图游戏?你们能拼出来什么?

  幼儿:玩过/没玩过蝴蝶

  二、幼儿讨论(用时3分钟)

  1、引导幼儿了解蝴蝶外形特征提问:拼出来的蝴蝶是什么样的?

  (小结:通过颜色、翅膀、触角、身体、花纹)

  2、教师:你见过蝴蝶么?知道蝴蝶的宝宝是谁吗?毛毛虫怎么变的?

  三、引导幼儿了解蝴蝶成长的过程(用时15分钟)

  1、欣赏视频(无目的观看)教师:你看到了什么?

  幼儿:毛毛虫、蝴蝶2、欣赏视频(有目的观看)

  教师:毛毛虫是怎么变成蝴蝶的?先…..后….然后…再…)

  幼儿:圆的(卵子)、毛毛虫、蛹、蝴蝶幼儿讲述刚才看到的过程

  教师:进行纠正并在黑板上贴上剪纸(蝴蝶演变过程)

  四、运用绘画的方式表现蝴蝶演变过程(用时10分钟or延伸课题)(注:不进行评价幼儿的绘画,)

大班科学教案 篇2

  设计意图:

  沉浮的变化是孩子们最感兴趣的关注点,而介于沉与浮之间的"悬浮"现象虽然很少被提及,但却又时常引起孩子们的注意。《纲要》中指出"引导幼儿注意身边常见的科学现象,萌发对科学的兴趣。"幼儿是教育活动的积极参与者而非被动接受者,活动内容必须与幼儿的兴趣、需要及接受能力相吻合,引导幼儿向最近目标发展区发展。为了进一步满足孩子们的探索欲望,初步感受、理解悬浮现象,激发他们从小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我设计了本次活动。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量量植物有多高》

标签:幼儿教案 时间:2022-10-19
【unjs.com - 幼儿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量量植物有多高》,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活动背景:

  自然角里的种子发芽了,在孩子们精心的照料下有些芽发的特别高,为了不至于让长高的.芽倒下来,我们为它搭了一个支架,这些藤蔓就沿着支架爬了上去,越爬越高。孩子们一天天的注视着这些变化,十分兴奋。直到有一天,自然角里传来了阵阵争论声:"晓楠,你看我种的黄瓜芽长的好高!""才不呢!你的还是胡欣磊的高!""那我的比妮妮的高!"孩子们的讨论引来了更多孩子的关注,他们开始自发的讨论哪根藤爬的最高......

  我猛然意识到,这不正是孩子们自发生成的良好的教育契机吗?于是我及时的记录了他们的问题,并根据孩子的兴趣及时生成了一个"植物长得有多高?"的数学测量活动。

  活动目标:

  1、尝试运用各种工具测量植物的高度,体验探索活动的乐趣。

  2、发展与同伴合作、协商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孩子自己种植的种子发芽

  2、各种自然测量工具(纸条、回行针、尺、绳子、笔、记录纸等)

  活动过程:

  一、哪盆植物长得高? 激发测量兴趣

  1、自然角里的种子发芽了,现在哪盆植物长得最高?哪盆第二高?那盆第三高?它们之间相差多少呢?

  2、我们能用什么方法知道我们猜测的结果是否正确?

大班科学教案

标签:其它教案 时间:2022-10-13
【unjs.com - 其它教案】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大班科学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大班科学教案1

  课题生成:

  在主题活动《地球我们共同的家园》中,我们从小班起重点介绍地球七的动物。于是幼儿、教师共同收集了几种动物如兔子、金鱼、寄居蟹,幼儿对这些活生生的动物很感兴趣。

  “菊香蟹肥”的时节,幼儿都吃过螃蟹,他们带来了蟹壳,他们说:熟螃蟹是红色的。因为螃蟹的大钳子要夹人,父母都不让孩子玩活螃蟹,但幼儿却有着强烈的兴趣。于是我们设计了这一活动,为幼儿供给条件,创造机会让他们探索。

  活动目标:

  1、充分体验探索活动的欢乐。

  2、了解螃蟹的外形,爬行方向,学会一些简单的观察方法。

  3、激励幼儿勇敢探索,积累一些生活经验。

  活动准备:

  1、四十只小螃蟹,两只大螃蟹。

  2、二十只小塑料箱,四只大塑料箱。

  3、夹子、筷子、手套人手一份。

  4、盆子、水、抹布,透明盖电锅两只等。

  活动过程:

  1、教师问:你们明白螃蟹吗(明白)在家里爸爸妈妈让你们玩吗(不)为什么

  幼儿l:因为螃蟹凶。

  幼儿2:它有大钳子。

  幼儿3:要夹人。

  2、教师说:今日教师和你们一齐玩螃蟹好吗(好)可是必须要注意螃蟹的大钳子。

  幼儿观察螃蟹:

  幼儿1,只看不动手。

幼儿园大班新年科学教案:长高了

标签:幼儿教案 时间:2022-10-12
【unjs.com - 幼儿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幼儿园大班新年科学教案:长高了,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在蒙氏活动中尝试用银行游戏进行退位和不退位减法比高低2、活动中知道自己的长大离不开同伴、老师和家长的关心和爱护,激发对周围人的感恩之情

  活动准备:

  银行游戏材料若干,投影仪、电脑、音响活动过程:

  情感导入

  1、听音乐走线刚才你听到的是什么曲子?(可爱的家)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请你来介绍一下你的家好么?(我的家里有。他。我喜欢。因为。)小结:在家里有那么多关心我们的人,这些亲人呢彼此关心、爱护,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家?(可爱、温馨、幸福、温暖、好的不得了的)

  2、歌曲:可爱的家

  3、我也有一个可爱的家,这个家好大,有很多孩子天天和我一起工作、游戏、生活,你们知道我说的是那个家么?(蒙一班)

  4、我记得刚认识你们的时候你们有些孩子小小的、矮矮的,可是现在你们都长那么高了,感叹:哎呀真是长高了不少。

  观察版面理解版面内容

  1、看得懂这些上面的东西么?是什么意思,请小朋友来介绍一下这是记录小朋友身高的

  2、怎么会有两种身高呢?(现在、过去)

  比较

  1、你发现你的两个身高数字一样么?发生了什么变化?(逐一问)(幼:我以前的是两位数的、现在是三位数的;以前各位数是*现在是*)(教师:数字变怎么了,(大)说明你长高了)

【精品】大班科学教案3篇

标签:其它教案 时间:2022-10-08
【unjs.com - 其它教案】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班科学教案3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大班科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能连贯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初步学习辨证地看问题。

  2.简单了解食物链的知识,初步感知动物与环境的密切关系。(重点)

  【教学准备】

  故事幻灯片,狼、羊、草的图片和道具,食物链图片和操作架。

  【教学难点】

  简单了解食物链的知识,初步学习辨证地看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故事梳理,对话中感知

  1.讲故事并提出问题:谁会吃掉小草?谁会吃掉小羊?老狼要吃掉小羊,小羊是怎么说的?老狼会怎么回答它?那你觉得狼该不该把羊吃掉?

  2.继续故事展开讨论,如果你是法官你会怎么做?

  教师小结:因为没了狼,羊才会变多,把草原吃光,草原变成了荒漠。

  3.现在觉得该不该把狼全部关起来?为什么?

  4.板书小结

  草——羊——狼,揭示食物链的概念。

  教师小结食物链中的生物是相互依存的,不因自己的意愿而干涉。

  二、情境表演,游戏中感悟

  1.幼儿自由选择角色进行游戏。

  2.教师和幼儿共同梳理因角色得多少而造成的食物链断裂,幼儿进行表演。

  三、合作拼摆,操作中体验

  1.俩人一组合作拼摆食物链。

  2.针对幼儿拼摆的食物链,教师与幼儿共同验证纠错。

  四、活动小结,拓展延伸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三篇

标签:其它教案 时间:2022-10-05
【unjs.com - 其它教案】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班科学教案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班科学教案 篇1

  设计意图:

  《做印糕》这节课,可以让孩子在活动中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在做印糕的同时理解复制的意义,并将运用到生活当中。在这一节课中希望孩子在动手动脑中发现复制在生活中带来的方便,体验动手的乐趣。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复制的现象,感受复制方法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

  2、尝试简单的复制方法,萌发爱科学的情感。

   活动准备:

  面团、各种塑料凹形的东西、课件、厨师帽、桌布、毛巾

   活动过程:

  一 通过欣赏活动,让幼儿认识、了解复制的简单现象。

  1、师:“小朋友们,今天有个地方举办了“漂亮的糕点”展览会,让我带你们一起去参加一下吧!”

  2、带领幼儿参观小展览会,引导幼儿自由讨论与评价。

  3、教师引导幼儿仔细认真的观察每个糕点,并提问:

  (1)“这些糕点跟我们平时看到的一样的吗?”

  (2)“那这些漂亮的糕点是怎么做出来的?”(请个别幼儿回答)

  (3)“这么多一样的东西是什么做出来的呢?”

  二、观看录像(工厂制作绿豆糕)

  师:店里有好多糕点!这些漂亮又好吃的糕点你们想知道是怎么做出来的吗?让我们一起去厨房看看吧!

  提问:[]

  (1)刚才我们在厨房里看到了什么?是用什么方法用最快的速度做出那么多的糕点的?

认识年历日历的大班科学教案(通用12篇)

标签:其它教案 时间:2022-10-04
【unjs.com - 其它教案】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认识年历日历的大班科学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认识年历日历的大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的:

  通过操作活动,使幼儿初步认识年历、日历,了解它们的用途并学会使用;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及时间观念。

  活动准备:

  木偶老人,12个月份娃娃(头戴绿色帽子,身穿1~31 数字衣服的为大月份娃娃;头戴红色帽子,身穿1~30数字衣服的为小月份娃娃;头戴粉红色帽子,身穿1~28或者1~29数字衣服的为二月份娃娃,突出二月份的特殊性),人手一本日历,另准备录音机、《生日快乐》磁带等。

  活动过程:

  一、出示木偶老人,引出话题

  教师:这是年历老爷爷,他有12个调皮的孩子,现在不知躲到哪里去了,请小朋友帮老爷爷找一找。

  幼儿帮年历老爷爷找月份娃娃,找到后按从小到大顺序进行排列。

  二、通过操作,帮助幼儿认识月份和星期

  1、认识月份。

  教师:老爷爷告诉我一个秘密,他的12个孩子都有一个名字。教师按顺序介绍12个月份。

  引导幼儿把月份娃娃按颜色分成两队,排出大的月份、小的月份。教师指导幼儿看相同颜色的月份娃娃身上的衣服,看看各是几天,从中知道大的月份每月有31天,小的月份每月有30天,二月份有29天或28天。

  2、认识星期。

  幼儿分小组集体操作。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动物之最

标签:幼儿教案 时间:2022-10-01
【unjs.com - 幼儿教案】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动物之最,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活动目标:

  1、能大胆讲述自己知道的"动物之最",增加相关经验。

  2、愿意参加抢答游戏,体验其中的乐趣。

  3、培养保护动物的意识。

  活动准备:

  1、"动物之最"图片若干

  2、课件活动过程:

  一、谜语导入

  1、谜语: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猜一个关于动物的谜语:头小四腿长,脖子高过墙,身穿花皮袄,不声又不响。小朋友们猜出来了吗?

  2、提问:小朋友们真聪明,答案就是长颈鹿,你们知道长颈鹿为什么长得这么高吗?它长这么高有什么好处吗?

  3、小结:长颈鹿是动物王国里面长得最高的小动物,它长长的脖子可以使他看的更远,很快就能发现敌情,这样它就能很快的'逃走,它还能吃到大树顶上最新鲜的叶子呢!

  二、了解"动物之最"

  1、提问:你们知道最重的动物是哪一个吗?(出示蓝鲸),蓝鲸是世界上最大的最重的动物,平均有26米长,平均体重有150吨。

  2、讨论:你知道跑的最快的动物是什么吗?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出示猎豹)猎豹是世界上跑的最快的动物,他的最高时速达110公里,相当于高速行驶的小汽车的速度,他可真是了不起。

  3、(出示鸵鸟)提问:看看这是什么动物?它是最大的鸟,身体高达2。75米,体重有100多千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