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七单元的首篇课文,这篇课文写的是周恩来少年时代的故事,他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外国租界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情,从中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志要为振兴中华而读书,表现了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及反思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2)

标签:学人智库 时间:2018-02-10
【unjs.com - 学人智库】
第二件:周恩来在租界亲眼目睹一位中国妇女的亲人被洋人汽车轧死,却无处说理。

  第三件:在修身课上,周恩来在全班同学面前立志: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4、正是因为伯父的话让少年周恩来疑惑不解,所以他决心到租界去看个究竟。作者利用这样一段话,把前两件事联系在一起。(出示第六自然段)谁来读这段话?(指生读)这段话,我们称它为过渡段,它的作用是承上启下。仔细看最后一句话(齐读)这句话既承接了上文周恩来听到伯父说的话之后经常想问题,一心想弄明白,又很自然引出下文。)可以把第一件事情和第二件事情自然地衔接起来。

  看文中还有哪段话也是过渡段呢?(学生找出第九自然段,请学生朗读这段话。)这段话让课文内容前后相连,自然过渡。这真是一种写作的好方法。(4分)

  5、通过读书,你了解少年周恩来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原因了吗?能用文中的一个词来概括吗?(学生回答,板书:中华不振)课文中哪些语句让你感受到中华不振?请同学们再浏览课文,找出有关的语句,把它画下来。(2分)

  三、研读课文,深入体会。(22分)

  1、交流找到的句子:(2分)

  ★伯父和少年周恩来的对话(是的,从伯父的话语中我们知道了“中华不振”。)

  ★第八自然段(10分) 出示:“他们急忙奔了过去,只见人群中有个衣衫褴褛的妇女正在哭诉着什么,一个大个子洋人则得意扬扬地站在一旁。一问才知道,这个妇女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指望中国的巡警局能给她撑腰,惩处这个洋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训斥了一通。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但是,在外国租界里,谁又敢怎么样呢?只能劝劝那个不幸的妇女。”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及反思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3)

标签:学人智库 时间:2018-02-10
【unjs.com - 学人智库】
(合作读)师说:中国巡警局有没有给中国人撑腰?为什么?(指板书)——中华不振啊!

  这个轧死中国人的洋人,最后有没有被惩处啊?我们不禁又要问,这究竟是为什么呢?(指板书)答案还是在这里——中华不振啊!

  这些围观的中国人有没有为自己的同胞讨回一点公道呢?这可是在咱们中国人自己的土地上啊,而且站着的是“一群中国人”啊!但是他们怎么会连做一些什么,说一些什么都办不到呢?因为——(齐答:中华不振啊!)

  是啊,就是这位衣衫褴褛的妇女啊,她失去了亲人是不幸的,失去亲人不能惩处肇事者是不幸的,失去亲人不能得到中国人的帮助更是不幸的。其实,在当时的中国,又有多少这样的不幸与屈辱啊!

  2、⑴补充资料:(4分)

  在上海外滩公园的门口挂出这样一块刺目的`牌子:“华人与狗不准入内!”(解说:洋人把中国人与狗相提并论,作为一个中国人真是奇耻大辱呀!)

  上海租界的电车,头等车厢供洋人乘坐,中国人只能坐三等车厢。

  在汉口租界,中国人力车夫必须穿上像犯人一样的“号衣”。

  租界里的洋巡捕拿中国人当活靶子,练习射击。……租界成了“洋人的天堂”“中国人的地狱”。

  同学们,让我们再来看看这些图片:(课件展示)解说:中国人力车夫穿着像犯人一样的“号衣”用车拉着洋人;②洋人在大街上当场砍下一个中国人的头颅;

  ③日本鬼子正在杀害一个无辜的中国孩子;

  ④帝国主义列强在侵略我们的国家,霸占我们的国土;

  ⑤多少中国人死在帝国主义的刀枪下,真是血流成河呀!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及反思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4)

标签:学人智库 时间:2018-02-10
【unjs.com - 学人智库】
正是因为少年周恩来想到了这些,所以他决心拯救这个贫穷落后的旧中国,立志—— (指课题,生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这简短的九个字在周恩来的心中重复了无数次。因此,当校长提问时,他清晰而坚定地回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这是他今后学习的动力,因此他铿锵有力地回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这是他一生信守的诺言啊——齐读

  这更是他终生为之奋斗的目标啊——齐读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2分)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句誓言不仅激励着周恩来,也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今天,我们也要思考“为什么而读书”的话题。我把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的几句话送给大家,我相信,它对大家思考自己为什么而读书一定有所帮助。(出示,范读)

  “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同学们,你们是国家的栋梁与希望!让我们为国家的强盛,为国家的繁荣而热爱读书吧!

  板书: 中华不振——受尽欺凌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振兴中华——不受欺凌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反思

  语文 传承的是文化,她较历史更添厚重,她比教学更显丰满。在《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课的教学中,我极力用课文中生动鲜明的文字激活学生的思维,以真挚热烈的情感点化学生的认知,用凝练明白的语言愉悦学生的情操,启发学生的潜能。

  一、抓准切入点,紧扣“中华不振”,整体解读文本。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公开课)

标签:学人智库 时间:2018-01-12
【unjs.com - 学人智库】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公开课)一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注意多音字“挣”“喝”的读音。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3.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

  4.鼓励学生通过多种方式收集资料,了解周恩来的生平事迹,让学生对周恩来有更多的认识。

  教学重点: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阅读中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激发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及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奠定基调,直入课题。

  1、师介绍周恩来的简介。(多媒体显示配乐画面)

  2、导入课题,解题。

  (1)今天咱们就来学习他小时候立下的宏伟目标:(师指课题)

  (学生齐读课题——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2)通过昨天的预习,谁能为我们说说课题的意思呢?

  (3)带着我们的理解,清晰而坚定地再读读课题吧(师指课题)——(学生齐读)

  二、初读课文,聚焦“中华不振”。

  1、初读课文,读准词语,读通句子。

  请大家打开课本,自由地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是什么原因让周恩来从小就树立了这么远大的志向呢?

  (学生自由地朗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2、检查词语,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1)老师检查大家对词语的掌握情况。(多媒体显示)

四年级语文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

标签: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时间:2010-08-26
【unjs.com -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通过齐读、分组、分角色的朗读,让学生理解体会周恩来学习目标、志向,并向其学习。

  教学重点:

   1、掌握生字词。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及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关键点:培养学生独立识字能力。

  教学思路:通过读课文,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想感情。

  教学教路:理清“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字面意思,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教学学路:让学生朗读课文,激发学生联想。

  一、揭题导入。

   1、介绍周恩来

   2.试着读课文。

  二、初步读文,扫清文字障碍。鼓励学生自主识字。

   1、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圈出不认识的字,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

   2、指名读全文,正音。解决“华、索、模、振”在文章中的正确读音。

   3.同桌互读。

   4、生字测读,并提醒学生在后面的学习中注意其读音。

  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整体感悟,综合探究。

   1、自渎思考:课文有几个自然段?你从每个自然段中读懂了什么?

   2、自主合作。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汇报读文,交流读文所得。

   3、自由组合学习小组,以不同的方式读文。

   4、以小组为单位提出组内未解决的'问题。教师进行恰当的评价指导。

   5、说说“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意思。(联系图片过去的中华、现在的中华在你心中的样子。)

四年级语文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

标签: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时间:2008-01-21
【unjs.com -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通过齐读、分组、分角色的朗读,让学生理解体会周恩来学习目标、志向,并向其学习。

教学重点:

1、掌握生字词。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及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关键点:培养学生独立识字能力。

教学思路:通过读课文,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想感情。

教学教路:理清“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字面意思,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教学学路:让学生朗读课文,激发学生联想。

一、揭题导入  。

1、介绍周恩来

2.试着读课文。

二、初步读文,扫清文字障碍。鼓励学生自主识字。

1、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圈出不认识的字,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

2、指名读全文,正音。解决“华、索、模、振”在文章中的正确读音。

3.同桌互读。

4、生字测读,并提醒学生在后面的.学习中注意其读音。

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整体感悟,综合探究。

1、自渎思考:课文有几个自然段?你从每个自然段中读懂了什么?

2、自主合作。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汇报读文,交流读文所得。

3、自由组合学习小组,以不同的方式读文。

4、以小组为单位提出组内未解决的问题。教师进行恰当的评价指导。

5、说说“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意思。(联系图片过去的中华、现在的中华在你心中的样子。)

6、联系上下文,理解周恩来的志向同前两个孩子是不同的,在当时那种背景下,13岁孩子的豪言壮举足以说明他志向的远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