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见欢朱敦儒阅读答案

时间:2024-04-10 13:23:26 林惜 诗句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相见欢朱敦儒阅读答案

  相见欢 朱敦儒阅读答案,是一篇忧心国家抒发爱国之情的词作,同时表达了作者对当朝的悲愤和不满。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相见欢朱敦儒阅读答案,希望大家喜欢!

相见欢朱敦儒阅读答案

  原文:

  相见欢

  朱敦儒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字词解释:

  金陵:南京。城上西楼:西门上的城楼。

  倚清秋:倚楼观看清秋时节的景色。

  中原乱:指公元1127年(宋钦宗靖康二年)金人侵占中原的大乱。

  簪缨:当时官僚贵族的冠饰,这里代指他们本人。

  收:收复国土。

  倩:请。

  扬州:地名,今属江苏,是当时南宋的前方,屡遭金兵破坏。

  作品翻译:

  南京城上西楼,倚楼观看清秋时节的景色。万里的长江在夕阳下流去。公元1127年(宋钦宗靖康二年)金人侵占中原,官僚们散了,什么时候收复国土?试请悲风吹泪过扬州。

  作品背景:

  靖康之难,汴京沦陷,二帝被俘。朱敦儒仓猝南逃金陵,总算暂时获得了喘息机会。这首词就是他客居金陵,登上金陵城西门城楼所写的。

  中心思想:

  这首词表现了作者渴望早日恢复中原,还于旧都的强烈愿望;同时也是对朝廷苟安旦夕,不图恢复的愤慨和抗议。

  作品表现手法:

  “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一句,采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日薄西山,余晖黯淡,大地很快就要被淹没在苍茫的暮色中了。词人用象征手法使人很自然地联想到南宋的国事亦如词人眼前的暮景,也将无可挽回地走向没落、衰亡。表现了作者心情的沉重。

  相见欢朱敦赏析:

  这首词一开始即写登楼所见。在词人眼前展开的是无边秋色,万里夕阳。

  当离乡背井,作客金陵的朱敦儒独自一人登上金陵城楼,纵目远眺,看到这一片萧条零落的秋景,悲秋之感自不免油然而生。又值黄昏日暮之时,万里大地都笼罩在恹恹的夕阳中。“垂地”,说明正值日薄西山,余晖黯淡,大地很快就要被淹没在苍茫的暮色中了。这种景物描写带有很浓厚的主观色彩。朱敦儒就是带着浓厚的国亡家破的伤感情绪来看眼前景色的。他用象征手法使人很自然地联想到南宋的国事亦如词人眼前的暮景,也将无可挽回地走向没落、衰亡。作者的心情是沉重的。

  片忽由写景转到直言国事,似太突然。其实不然。上片既已用象征手法暗喻国事,则上下两片暗线关连,意脉不露,不是突然转折,而是自然衔接。“簪缨”,是指贵族官僚们的帽饰。簪用来连结头发和帽子;缨是帽带。此处代指贵族和士大夫。中原沦陷,北宋的世家贵族纷纷逃散。这是又一次的“衣冠南渡”。“几时收?”这是作者提出的一个无法回答的问题。这种“中原乱,簪缨散”的局面何时才能结束呢?表现了作者渴望早日恢复中原,还于旧都的强烈愿望,同时也是对朝廷苟安旦夕,不图恢复的愤慨和抗议。

  结句“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悲风,当然也是作者的主观感受。风,本身无所谓悲,而是词人主观心情上悲,感到风也是悲的了。风悲、景悲、人悲,不禁潸然泪下。这不只是悲秋之泪,更重要的是忧国之泪。作者要倩悲风吹泪到扬州去,扬州是抗金的前线重镇,国防要地,这表现了词人对前线战事的关切。

  词牌名:

  相见欢,词牌名,原为唐教坊曲,又名“乌夜啼”、“秋夜月”、“上西楼”等。三十六字,上片平韵,下片两仄韵两平韵。代表作有李煜的《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等。该调仿于唐,正名《相见欢》,南唐后主李煜作此调时已归宋。

  此调有多种格体,俱为双调。三十六字,前片三平韵,后片两平韵,过片处错叶两仄韵。两结九言,宜于第二字略豆,旧谱分作六言、三言两句,不尽适合。

  作者简介:

  朱敦儒 (1081-1159),字希真,洛阳人。靖康、建炎间,屡召不起。1133年(绍兴三年)以荐补右迪功郎,1135年(绍兴五年)赐进士出身守秘书省正字(校正文字的官吏)。历兵部郎中、临安府通判、秘书郎、都官员外郎、两浙东路提点刑狱,致仕,居嘉禾。晚落致仕,除鸿胪少卿,秦桧死,依旧致仕。1159年(绍兴二十九年)卒。有词三卷,名《樵歌》。

  朱敦儒早年以清高自许,不愿做官。北宋末年大变乱发生,他经江西逃往两广,在岭南流落了一个时期。朱敦儒一生的七十多年中,做官的时间很短,长期隐居在江湖之中,被称为“天资旷逸,有神仙风致”的词人。所以,他的作品有很大一部分反映闲适的生活。

  问题:

  5.上片中“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一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在全词中有什么作用?(5分)

  6.“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一句中“簪缨”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指什么?此句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5分)

  参考答案:

  5.景象:黄昏时分,万里大地都笼罩在苍茫的暮色中,滚滚长江水向东逝去,一派衰败的景象3分。

  作用:一是象征南宋的国势日渐衰微;1分二是奠定全词苍凉感伤的情感基调。1分

  6.借代;(1分)代指达官贵人(注:簪和缨,古时达官贵人的冠饰,用来把冠固在头上)。(1分)“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作者忆及中原沦陷,士族南逃往事,抒发了沉痛之情;(1分)抒发了对收复河山的渴望(1分)与一时又难以收复的无奈(或担忧)之情。(1分)

【相见欢朱敦儒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相见欢作文08-14

改写相见欢的作文07-11

相见欢原文及赏析02-27

(精华)相见欢原文及赏析02-27

只愿与你相见欢作文09-04

相见欢优秀作文(精选27篇)06-20

十里红莲相见欢07-15

秋夜朱淑真阅读答案翻译赏析12-08

相见欢原文及赏析必备(9篇)02-27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原文、翻译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