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讽

时间:2021-08-21 14:14:27 诗句 我要投稿

感讽五首

  感讽五首,是一组诗,作者是唐代著名的诗人李贺,这五首诗内容较杂,表达的是作者对现实的感慨,下面是这五首诗的原文以及赏析,欢迎大家参考阅读~!

【原文】:

感讽五首

   作者:李贺

【其一】

合浦无明珠,龙洲无木奴。

足知造化力,不给使君须。

越妇未织作,吴蚕始蠕蠕。

县官骑马来,狞色虬紫须。

怀中一方板,板上数行书。

不因使君怒,焉得诣尔庐?

越妇拜县官:桑牙今尚小。

会待春日晏,丝车方掷掉。

越妇通言语,小姑具黄粱。

县官踏飧去,簿吏复登堂。

 

【其二】

奇俊无少年,日车何躃躃。

我待纡双绶,遗我星星发。

都门贾生墓,青蝇久断绝。

寒食摇扬天,愤景长肃杀。

皇汉十二帝,唯帝称睿哲。

一夕信竖儿,文明永沦歇。

 

【其三】

南山何其悲,鬼雨洒空草。

长安夜半秋,风前几人老。

低迷黄昏径,袅袅青栎道。

月午树无影,一山唯白晓。

漆炬迎新人,幽圹萤扰扰。

 

【其四】

星尽四方高,万物知天曙。

己生须己养,荷担出门去。

君平久不返,康伯遁国路。

晓思何譊譊,阛闠千人语。

 

【其五】

石根秋水明,石畔秋草瘦。

侵衣野竹香,蛰蛰垂叶厚。

岑中月归来,蟾光挂空秀。

桂露对仙娥,星星下云逗。

凄凉栀子落,山璺泣晴漏。

下有张仲蔚,披书案将朽。

 

注音:略

 

翻译:无

 

感讽五首字词解释:

⑴一夕信竖儿:一作“反信竖儿言”。

⑵风前几人老:一作“风剪春姿老”。

⑶空秀:一作“云秀”。

⑷桂露:一作“秋露”。

⑸凄凉栀子落,山璺泣晴漏:“栀”念zhī,“璺”念wèn。

 

感讽五首赏析:

【其一】

第一首诗前四句先以两个典故,写出大自然化育出来的丰富资财,远不够“使君”之流贪官的搜刮,以此总括全诗。主题鲜明,用语尖锐,表现了诗人强烈的愤慨之情。这种愤慨之情笼罩着整首诗的画面;也笼罩后面的叙事和描写。“越妇未织作”二句叙述了时节,用蚕“始蠕蠕”突出了节令很早很早:小蚕从卵中孵化而出,刚刚开始蠕动。这个叙述极重要,这是构成全诗矛盾的一个先决条件,正是在这种节令上官府就来催收税赋,更看出官府逼交税赋的冷酷性。诗人用“骑马来”这一行动写出县官摆威风的情景,然后用“狞色”一句刻画县官的肖像,引起读者的憎恶感。这个县官骑着高头大马,满脸横肉,一副狰狞的颜色,再加上卷曲的紫色络腮胡子,这就把县官可怖可憎的嘴脸勾勒出来。“怀中一方板”两句是动作描写,意思是从怀中取出一方催收赋税的纸板,这一动作描写也有它深刻的含义:一方面写出这个县官气势汹汹,借着官府的公文毫不讲理地催收;另一方面写出县官的催逼不是个人行动,而是官府的规定,把批判的矛头指向了整个政府机构。“不因”两句是语言描写。这两句话虽然简单,但亦把县官狐假虎威的行径和盘托出;另外,用一“怒”字也把未出场的“使君”与县官同是一丘之貉的本质揭示得非常深刻。诗的这一层,通过肖像、行动、语言,从表及里地塑造了县官这一人物形象,艺术性与思想性结合得很好。“越妇拜县官”六句,写蚕妇的哀告以及被迫招待县官酒饭的情景。这里用一个“拜”字,突出蚕妇说话时哀告的.神情;再从蚕妇哀告的语言来写出蚕妇的困境。“桑芽”尚小,蚕刚刚开始蠕动,哪有能力交赋税;哀告中只能苦苦恳求县官延期。这几句话生动地把蚕妇的形象刻画了出来。“小姑具黄粱”一句是对蚕妇形象的补充,这一描写,把蚕妇可怜的处境表现得更值得同情了。赋税无力交付,为了求情还得招待县官一餐饭食。这几句在貌似客观的叙述之下,隐含着诗人对人民的深切同情。

最后两句,把描写往更深一层开拓,诗歌戛然而止,是不止之止,韵味悠长,耐人寻味。县官大吃大嚼一顿,刚刚离开,而管理税收的小吏又闯了进来。诗人用“踏飧”一词形容县官的吃相,带着诗人强烈的憎恨之情。用“复”字写簿吏随之而至,百姓不可能有能力经得他们无穷的骚扰。

这首叙事诗写得很有特色,它将客观叙述与主观情感的抒发有机地交融在一起;将议论与叙事相互穿插,相互深化,收到了精警动人的艺术效果。其次,诗人摄取了表现力很丰富的细节,使形象鲜明。如“狞色虬紫须”这一肖像描写,“踏飧”这一细节描写,把县官的形象简洁地勾画出来。第三,对话也很有性格,县官的话耍弄权术,蚕妇的话苦哀求情,都极符合人物身份性格。

 

【其二】

1:竒俊无少年,日车何躃躃:无少年,谓竒俊之人不常少也。日车,日也。躃躃,足不能行,谓止而不前也。

2:我待纡双绶,遗我星星发:纡,结也。双绶,高官所佩饰也。星星发,花白头发。谢灵运诗:“星星白发垂。”

3:都门贾生墓,青蝇久断绝:青蝇,〈〈三国志〉〉:“虞翻流放交趾,自伤身无可无语,死当以青蝇为吊客。”

4:寒食摇扬天,愤景长肃杀:摇扬,飘摇。

5:皇汉十二帝,唯帝称睿哲:十二帝,西汉十二帝也。睿哲,言汉文帝也。

6:一夕信竖儿,文明永沦歇:一夕信竖儿,一作反信竖儿言。沦歇,消歇。谓不听贾生之谋,文明之治沦歇也。

 

【其三】

1:南山何其悲,鬼雨洒空草:南山,终南山。鬼雨,太白诗:“狌狌啼烟兮鬼啸雨。”

2:月午树立影,一山唯白晓:月午,月在中天也。

3:漆炬迎新人,幽圹萤扰扰:漆炬,墓前漆灯也。萤,鬼火也。

 

【其四】

1:君平久不返,康伯遁国路:君平,严君平也,成都卖卜为生。康伯,汉韩康,字伯休,卖药为生。桓帝聘之,康不得已,行至亭 舍,因道而遁。吴正子曰:晋有韩伯,字康伯,长吉误称。

2:晓思何譊譊,阛阓千人语:譊譊,谓高声也。阛阓,市场。《古今注》云:“阛者,市之垣阓。阓,市门也。”

 

【其五】

第五首诗是诗人秋天居住在昌谷家中,有感于读书无成,僻处一隅的咏怀之作。

诗共十二句,前十句全是写景。这些景物,有的明丽芳香,有的凄凉幽冷,彼此色调很不一致。作者把它们放在一起,构成特殊的情境,以与自己当时的处境和心境相适应。这是李贺诗歌“奇诡”的一种表现。

首二句写石。“石根秋水明”,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派澄明雅洁的秋光水色:“石畔秋草瘦”,又使人联想起霜风凄紧,草木枯凋的肃杀气象。秋水澄明,秋草枯瘦,这景象明丽而又晦涩,柔媚而又瘦硬,说不上是妍是媸,是荣是枯,叫人爱又不是,恨又不是,喜又不是,悲又不是。这类奇异的景物,正是作者当时欲进不得、欲退不能的矛盾心情的曲折反映。

三、四句写竹。“侵衣野竹香”,野竹丛生,香侵衣袖,使人爱不忍离。“蛰蛰垂叶厚”,形容竹叶攒簇。傍晚时分,暮色沉沉,浓密的竹叶加深了夜的灰暗色调,则不免使人感到阴森可怖。四句起落频繁,转折急骤,迷离恍惚,变化莫测。

中间四句写空中景色。皎洁的月亮从东山升起,高高地挂在湛蓝的夜空,显得娟秀可爱。月中的桂树映衬着嫦娥苗条的身影,星星躲在云彩的下边,眨巴着眼睛在互相逗乐。这一切非常美丽,非常迷人。可惜都在天上,远离人间,可望而不可即。于是笔锋一转,又回到人间,继续写眼前昌谷的景物。

“凄凉栀子落,山璺泣清漏”。在严霜的摧残下,栀子花凋落了。泉水从岩石的缝隙里一点一滴艰难地挤出来,发出幽咽的声响,仿佛伤心人的啜泣。写到这里,繁星闪烁,皓月千里的澄明境界突然化为乌有,取而代之的是眼前幽冷凄清的场景。这两句对上是转折,对下是铺垫。

结束二句写人事。张仲蔚原是古之隐士,他博学有文才,“好作诗赋”,然而穷困不堪,“所居蓬蒿没人”(晋挚虞《三辅决录注》)。作者是以张仲蔚自况,说自己成年累月在昌谷攻读诗书,书案都快朽烂了,还是一事无成。“案将朽”三字极为沉痛,把自己满肚子的委屈一古脑儿倾吐出来。

这首诗的表现方法比较奇特。它不像一般讽喻诗那样,以叙事为主,中间穿插议论,抒发感慨,而是着力写景,渲染环境气氛,通过种种具体生动的形象,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情怀。诗人笔下的景物,有的明丽芳香,有的枯瘦冷涩。把这些色调极不协调的景物放在一起,显得既生硬,又瑰丽,既芜杂(相互矛盾),又鲜明(彼此辉映),从而产生一种极不寻常的艺术魅力。它生动地再现了特定时间(秋夜)、特定地点(昌谷)的景色,真实地反映了诗人的处境和心情。

李贺对自己的家乡昌谷有着深厚的感情。然而他毕竟是一个有着雄心壮志的人,不愿局促一隅,碌碌无为。他日夜攻读,希图见用于时,却不料竟象张仲蔚那样潦倒终生,不为世用。这使他深感忧伤怨愤。诗歌运用对比映照的手法,新奇美妙的形象,把这种复杂的思想

【感讽】相关文章:

感讽五首,感讽五首李贺,感讽五首的意思,感讽五首赏析 -诗词大全01-01

感讽五首,感讽五首李贺,感讽五首的意思,感讽五首赏析 -诗词大全01-01

感讽六首,感讽六首李贺,感讽六首的意思,感讽六首赏析 -诗词大全01-01

感讽六首,感讽六首李贺,感讽六首的意思,感讽六首赏析 -诗词大全01-01

拟古讽,拟古讽于濆,拟古讽的意思,拟古讽赏析 -诗词大全01-01

蜘蛛讽,蜘蛛讽孟郊,蜘蛛讽的意思,蜘蛛讽赏析 -诗词大全01-01

自讽,自讽张蠙,自讽的意思,自讽赏析 -诗词大全01-01

自讽,自讽吴融,自讽的意思,自讽赏析 -诗词大全01-01

自讽,自讽吴融,自讽的意思,自讽赏析 -诗词大全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