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拟岘台阅读答案

时间:2022-03-25 09:06:57 诗句 我要投稿

登拟岘台阅读答案

  登拟岘台阅读答案,是一首七言律诗,是宋代著名的诗人陆游的作品,表达诗人心醉于美景,浑然忘机,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这首诗的原文以及翻译赏析由收集整理,欢迎大家参考!

登拟岘台阅读答案

  登拟岘台阅读答案

  原文:

  作者:陆游

  层台缥缈压城堙,倚杖来观浩荡春。

  放尽樽前千里目,洗空衣上十年尘。

  萦回水抱中和气,平远山如蕴藉人。

  更喜机心无复在,沙边鸥鹭亦相亲。

  登拟岘台拼音:

  céng tái piāo miǎo yā chéng yīn ,yǐ zhàng lái guān hào dàng chūn 。

  fàng jìn zūn qián qiān lǐ mù ,xǐ kōng yī shàng shí nián chén 。

  yíng huí shuǐ bào zhōng hé qì ,píng yuǎn shān rú yùn jiè rén 。

  gèng xǐ jī xīn wú fù zài ,shā biān ōu lù yì xiàng qīn 。

  登拟岘台阅读答案:

  (1)这首诗颔联中的“洗”字十分生动传神,请简要分析其妙处。

  答:“洗”字将浩荡春意喻为无边绿水,化静为动,化无形为有形,生动地写出了春意之深之广;而且“洗”字写出了诗人内心强烈的情感变化:无边春意征服了诗人,使之尘虑一空,心灵进入了一个澄明之境,从而凸现了春色给诗人的心灵震撼,极为传神。(意对即可)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歌后两联进行分析。

  答:颈联写景,情景交融,物我合一;尾联表达诗人心醉于美景,浑然忘机。这首诗通过写诗人登临拟岘台的所见所感,生动地写出了诗人深深陶醉于浩荡春意的心旷神怡之感与冲淡平和的'心境。

  词句注释

  ⑴拟岘(xiàn)台:在今江西省临川县东隅城垣(yuán)上。宋孝宗淳熙七年(1180年)正月,陆游在抚州做地方官,登临此台。

  ⑵层台:重台;高台。

  ⑶缥缈:隐约,形容台很高,上面有云雾笼罩,看起来若有若无。

  ⑷城堙(yīn):亦作“城闉”,指城内重门。亦泛指城郭。

  ⑸倚杖:拄着手杖。

  ⑹浩荡:广大旷远。

  ⑺放尽樽前千里目:开怀畅饮,放眼千里,观赏春色。

  ⑻十年尘:十年间宦游四方所沾的尘土。尘,暗喻世俗官场的污浊。

  ⑼萦回:萦绕曲折。

  ⑽中和气:指河流水势平缓,含蕴着雍容和平之气。

  ⑾蕴藉(jiè)人:含蓄有修养的人。

  ⑿机心:巧诈阴谋之心。

  ⒀鸥鹭:两种水鸟,生活在河流岸边。

  登拟岘台翻译:

  巍峨耸立在城门外土山上的拟岘台,云雾笼罩,若有若无,

  倚着拐杖,我尽情欣赏无边的春景。

  开怀畅饮,放眼千里,观赏春色,

  仿佛十年间宦游四方所沾的尘土都在此时洗涤干净。

  只看见近处九曲萦回的河水水势平缓,涵蕴着雍容和平之气,

  远望连绵的群山如各个饱含神韵、极富修养的人。

  更觉欣喜的是内心之中阴谋想法已荡然无存,

  连沙滩边鸥鹭也毫无戒备之心地与人亲近。

  作品鉴赏

  陆游的《剑南诗稿》卷十二裁八首以拟砚台为题的诗,中有“垂虹亭上三更月,拟视台前清晓雪。我行万里跨秦吴,此地固应名二绝”之句,可见放翁对此处风物的激赏。

  首联点题,拈出拟岘台的地形和登临的时序。“缥缈”以见层台之高,“浩荡”以明春意之广,两个形容词都用得颇为贴切。但相比之下,更为入神的还推一个“压” 字。“城堙”本自高大险峻,而层台雄踞其上,反使“城堙”见得矮小局促。诗人用“压”字将这种感受精确不移地表达了出来,不但更显示层台的巍峨,且将台与城从静止变为活动,从互相孤立变为浑然一体,使整个句子也产生了流动感。清人陈訏《剑南诗选题词》云:“读放翁词,须深思其炼字炼句猛力炉捶之妙,方得其真面目。”首联二句出语浅易,但下一“压”字,便振起全联精神,如试易以“出”、“跃”、“立”、“接”诸字,于平仄均无不合,而境界终逊一筹。放翁炼字妙处,于此可见一斑。

  第三句照应第一句、以层台高峻,方能极目远眺,尽千里之远。第四句则生发第二句,因春色浩荡,才觉心旷神怡,涤十年尘虑。颔联二句既承上,又启下。于骋目惬心之际,眼前的景物不知不觉也变了样子,那便是颈联“萦回水抱中和气,平远山如蕴藉人。”在“衣上”凡尘洗涤一空的放翁看来,江水充满一团和气,峰峦似蕴藉深沉的哲人。颈联写景。但并非纯粹描山绘水,其间有诗人主观的思想感情。王国维《人间词话》云“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有我之境,以我观物,物皆著我之色彩。”放翁这两句诗,所造的正是有我之境。春日登临,心头一片恬静,因此看得山山水水都那么冲淡,那么悠然。同样是拟拟台风光,在另一首《秋晚登拟岘台望祥符观》中,却现出“雨昏回望殿突兀,秋晚剩觉山苍寒”的萧瑟之气来。原因是原来“中原未复泪横臆,故里欲归身属官”,国恨家愁,无可排解,眼中的山水惨然变色。传情入景,或托景言心,是很有感染力的,所以“萦回水、平远山”一联可称全诗警策。

  最后二句复言自已有情而无机心,故沙边鸥鸳可与相亲。《列子·黄帝》:“海上之人有好鸥鸟者,每旦之海上从鸥鸟游。鸥鸟之至者百住而不止其父曰:吾闻鸥鸟皆从汝游,汝取来,吾玩之。明日之海上,鸥鸟舞而不下也。”放翁“鸥鹭相亲”句,盖反用其意出之。末联结语拓开一层,言诗人在光溶溶之中,浑然忘机,与天地万物化为一体,冲和谈泊的意境至此是表得很圆满的了。微感缺憾的是末联造语似嫌直露,词意倾泻,不耐咀嚼;放翁有《九月一日夜读诗稿定笔作歌》,自论诗法云:“琵琶弦急冰雹乱,羯鼓手匀风雨疾。诗家三昧忽见前,屈贾在眼原历历。”钱钟书《谈艺录》评曰:“自羯鼓手疾、琵琶弦急而悟诗法,大可著眼。二者太豪太捷,略欠淳蓄、顿挫;渔阳之掺、浔阳之弹,似不尽如是。若磬、笛、琴、笙,声幽韵慢,引绪荡气,放翁诗境中,宜不常逢矣。”用来评论此诗结语,也是适当的。

  陆放翁诗,论者多称其雄浑豪健、峻峭沉郁;而这首诗则以雅洁冲淡、清新脱俗的格调反映了他的诗风的另一个侧面。吴仰贤《小韵庵诗话》以少陵、放翁并称,言“大家诗集中无体不包”,也不能说是虚誉。

  登拟岘台赏析:

  一、 内容分析

  首联“缥缈”一词突出了台之高峻,因站在高处,所以更加突出了视野的宽广、心胸的开阔。 “浩荡”一词极有气势,描绘了无限春光。

  颌联先写登高远眺,极目千里,因春色浩荡才觉心旷神怡,涤十年尘土。抒发了作者的豪迈感情。

  颈联写景。无边无际的春色,使诗人的心灵得以净化,通过描写山水的情势营造了一种雍容和平、含蓄脱俗的高尚意境。

  尾联再次写景抒情,复言自己有情而无巧诈阴谋之心,故沙边的鸥鹭可与相亲。表达了作者抛却世俗名利后的旷达兴奋之情。

  二、中心

  通过登高所见的美景,抒写了旷达豪迈的人生感晤。

  个人资料: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绍兴)人,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宋孝宗即位后,赐进士出身,历任福州宁德县主簿、敕令所删定官、隆兴府通判等职,因坚持抗金,屡遭主和派排斥。乾道七年(1171年),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投身军旅,任职于南郑幕府。次年,幕府解散,陆游奉诏入蜀,与范成大相知。宋光宗继位后,升为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不久即因“嘲咏风月”罢官归居故里。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书成后,陆游长期蛰居山阴,嘉定二年(1210年)与世长辞,留绝笔《示儿》。

  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陆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登拟岘台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闲来常登拟岘台散文12-17

语文教案:登幽州台歌07-23

唐诗三百首之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03-30

唐诗三百首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03-30

唐诗三百首之李白:登金陵凤凰台03-30

卖白菜阅读答案10-17

登带(登帶)06-26

登寻(登尋)06-23

2011台州中考数学试题答案08-16

2011台州中考英语试题答案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