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秦风》战争诗解读

时间:2021-11-05 14:32:48 诗句 我要投稿

《诗经·秦风》战争诗解读

摘 要:《诗经·秦风》战争诗是秦民族生存斗争的真实写照,是秦人好战性格的具体体现,也是中国战争诗的起源,其战争诗的特点是极力渲染军威声势,极度抒写秦军将士同仇敌忾的从军热情。   关键词:《秦风》;战争诗;秦人解读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10-0297-01   《诗经》战争诗共有八篇,而《秦风》中有《小戎》《无衣》两篇,可见秦人的生活与战争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一、秦人远祖是华夏民族的一支   秦人之先颛顼之苗裔,孙女修生大业,大业之女华生大费,大费曾助禹治水,帝“舜赐姓赢氏”。中衍之后,秦替殷商镇守西部边境。后来,周王杀助纣的恶来,秦被迫迁至周之西境,替周王室守卫边陲。秦人大骆居于西犬丘,其子非子为周王室养马,因其主持马政有功,于是封非子于“秦”地,后秦仲为大夫,率兵伐戎。公元前771年,幽王被犬戎杀于骊山,襄公率兵伐戎救周,后又护送平王东迁雒邑,被封为诸侯,赐之歧以西之地,正式立国,与各诸侯国通使。公元前714年,宁公迁都平阳。穆公时,大胆任用贤能,改革内政外交,遂霸西戎。   秦人是在伐戎战争中发展壮大的,由于它处于西周边陲,在动荡的时代,秦人受到西戎的掳掠,于是为了周王室,也为了秦人自己的生死存亡而不得不与西戎等少数民族展开长期的战斗,并在伐戎战争中积累了丰富的战争经验,其军事力量不断壮大起来。   《秦风》中的篇章如《车邻》、《驷铁》、《小戎》等大力描写军容车马,“备其甲兵,以讨西戎”这些诗中所表现出的战士们高昂的战斗精神,是《诗经》中其他战争诗无法企及的。   二、战争诗是秦人生存斗争的真实写照   春秋之际,自平王迁都之后,周王朝的'统一能力逐渐下将,由王者天下变为霸者天下的社会局面,此时,还有少数民族政权在周的边境搔扰,这对秦民族来说,争取王霸政权中的有利地位是极其重要的。   古代称黄河中游地区为中原,意即天下之中心。远古的夏商二代均经营于此约千年。周人发达后,迁都雒邑,再次入主中原。所以,中原地区一直是周边侯国和少数民族政权向往的地方,于是争天下者必先争夺对中原的控制权,便成了一条王霸之业的中心课题。当时的周王朝地位下降,昔日“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绝对优势已一去不复返了,但是,它作为传统政治影响力和习惯势力还存在,人们的思想观念还照着旧的思想模式运转,并按当时的势力,各诸侯国也无力独吞天下,所以秦人时逢良机,借以发展自己的势力。在《小戎》中那位妇女忍痛割爱“厌厌良人,秩秩德音”支持征夫征战,正是长期的伐戎战争改变了她们对战事的态度。《无衣》中征夫那昂扬的气概和振臂一呼、向着云集的参战积极性,也是秦人在长期艰苦争夺生存空间的斗争中形成的。   “秦人是兴起于西境的弱小民族。当春秋初年,秦人立国之时,中原大多数诸侯国早已起步发展,秦人要生存,要发展,首先是寻找一个强有力的屏障。当时,周王室虽已衰弱,但仍为名誉上的天下共主,天子名号尚存,政治影响力和习惯势力尚在,所以秦人自然而然地打出了‘尊王攘夷’的旗号。当秦人高举这面大旗把散居于渭河、泾河流域诸戎和夏、商、西周贵族后裔所建立之地逐一兼并之后,秦人也从一个僻居西方的小邦国发展成为一个同中原各诸侯国实力相当的奴隶制军事大国。”同时“不善征战的周王室时常派与西戎相邻的秦去攻打西戎”,可见,《秦风》战争诗是当时作者站在周王室的立场上,描写反对外族侵扰和平定叛乱的斗争,这是骁勇善战的秦人把家事和国事等而视之的政治态度。   秦人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与当时所处的政治局势,采取了一方面凭借自己的势力开拓疆域,与西戎等少数民族争夺有利的生存发展环境,另一方面,在周王朝这杆大旗的荫蔽下,替周王朝守卫边陲,收取被少数民族掠夺的疆域。秦人凭借战争的主动权和正义感,加上强盛的武备,其军事力量大增,就连《小戎》中的妇女也理解征夫征战的意义,她虽有怜爱之心却仍以国家利益为重,支持战事,秦人上下一心,秦民族团结一心,这也正是《无衣》中秦军将士同仇敌忾的战斗精神的写照。   三、秦人固有好战本性   秦人“帝颛顼之苗裔……或在中国,或在夷狄,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秦之先大费“佐舜调训鸟兽,鸟兽多训服”,秦之先非子“好鸟及兽,孝王召使之马,马大蕃息”,秦人善于调训鸟兽,又与戎夷同俗,形成了长于骑射的生活习惯。   游牧民族的好战性,尤其是关系到民族利益时,他们更能体现出其团结、奋勇和不可抵抗之势。秦人在发展中接受周文化,组建了强大的战车,再加上特有的骑兵,固有车马战备,这是他们的游牧传统在长期战争中形成的作战本色。   秦人“勇于公战,怯以私斗”,首先是由秦所处的地域所决定的。秦与西戎为邻,经常受到西戎的侵扰,于是秦人制定了一系列备战措施,象《驷铁》这首田猎诗,秦人“以七百人东猎”,其真正的目的却是训练士兵和作模拟战斗,进行军事教育。正因为这样,秦人好战,像《无衣》中的秦人可以随即操械上阵,对阵杀敌。秦之“首领乐战,是因为战争能扩大他们的势力范围;其平民乐战,是因为战争会带来各种利益及奖赏。”这样举国上下,在各种利益的驱使下勇于战斗,才使秦民族崛起于西陲,称霸于中国。其次,“歧地人性质直,易于劝导”,朱熹说:“秦人之俗……本其初而论之,雍州土厚水深,其民厚重质直,无邪无骄奢之气习,以善导之,则易于兴起而笃于仁义,以猛驱之,则其强毅果敢之资,亦强亦农而成富强之业,非山东诸国所以也。”可见秦地人这种厚重质直的性格易于被统治者劝阻利用,并且很有利于本民族的大发展。

《诗经·秦风》战争诗解读

【《诗经·秦风》战争诗解读】相关文章:

《诗经 秦风 蒹葭》教案03-29

诗经《秦风-蒹葭》读后感:千古绝响06-08

诗经中关于爱情的诗01-18

《诗经·国风》中的婚恋诗12-25

刘诗诗经典语录01-10

刘诗诗经典语录08-17

刘诗诗经典语录语句01-10

《诗经》中的弃妇诗及弃妇形象分析01-17

诗经讽刺剥削者的诗:大东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