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二代与非独儿童社会交往现状比较

时间:2022-02-25 16:08:43 好文 我要投稿

独二代与非独儿童社会交往现状比较

  【摘要】为了解“独二代”儿童与“非独”儿童的社会交往现状,采用儿童社交焦虑量表、同伴关系问卷和信赖他人量表对340名“独二代”儿童和317名“非独”儿童进行调查。调研结果表明,“独二代”儿童同伴关系的影响力、信赖他人和社交焦虑的得分均明显低于“非独”儿童;男生的同伴关系的影响力和社交焦虑水平明显高于女生,受欢迎程度则刚好相反。

  【关键词】“独二代”儿童;社会交往;社交焦虑;同伴关系

  一、问题提出

  21世纪以来,第一代独生子女逐渐成家并开始养育自己的下一代,作为他们的独生子女的“独二代”成为一个独特的群体,开始引起社会公众与研究者的积极关注。目前,对“独二代”的研究主要聚焦于家庭教养、成长状况和应对策略等方面。

  “独二代”儿童大多处于“4-2-1”的家庭结构中,由于缺少与兄弟姐妹共同成长的经历,其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正成为一个新的课题。社会交往是个体为了传递思想情感、协调人际关系而用语言、行为实现的沟通活动,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内容。同伴关系在儿童社会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良好的同伴关系有利于儿童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而同伴关系不良则可能导致儿童学校适应不良,甚至可能会影响其成年后的社会适应能力。杨海波(2008)的研究表明,同伴关系对小学生的学业成绩有一定的影响,低年级时影响小,高年级时影响大;徐芬等(2013)的研究发现,小学生的一般信任倾向与其同伴接纳水平正相关;风笑天(2000)的研究发现,中学阶段的独生子女与人交往的能力明显比非独生子女强,好朋友数目明显多于非独生子女。与非“独二代”相比,“独二代”儿童在合群性、羞愧内疚和同情利他等亲社会性行为特征上无明显差异。社交焦虑是指个体在面临某种或多种人际处境时表现出来的过度的情绪反应和回避行为。杨海涛、徐洪范(2003)的研究发现,小学生的社交状况不容乐观,近七成的小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社交焦虑。而严标宾、郑雪(2006)的研究则发现,社交焦虑可能有低龄化的趋势,社交焦虑的两个维度--害怕否定评价、社交回避及苦恼有随着年级升高而下降的趋势。

  综上,本研究采用量表对“独二代”儿童和“非独”儿童进行调查,以了解“独二代”儿童与“非独”儿童的同伴关系、信赖他人和社交焦虑等社会交往因素的现状,并试图通过研究比较,为“独二代”儿童的社会化发展与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采用分层随机取样法,在常州市三所小学四、五、六年级发放问卷704份,回收有效问卷657份,有效回收率为93.32%.其中,“独二代”儿童340名,“非独”儿童317名;四年级244人,五年级163人,六年级250人;男生325人,女生332人。

  2.研究工具。(1)同伴关系问卷。采用同伴提名法评定小学生的同伴关系。要求小学生选择喜欢和不喜欢的同学,并在喜欢的学生对应的学号上画“√”,不喜欢的则画“×”.统计每个学生喜欢和不喜欢他人的总数。最后,计算每个学生的受欢迎程度(被提名喜欢-被提名不喜欢)和影响力(被提名喜欢+被提名不喜欢)。(2)信赖他人量表。采用Rosenberg(1957年)编制FIPS量表,本量表包括2个选择性项目和3个同意-不同意式项目。量表总分在1分(五项均有信心)和6分(五项均无信心)之间。五项量表的'重测信度为0.92.(3)儿童社交焦虑量表。采用La Greca等(1988)编制的SASC量表,该量表由10个项目组成。采用李克特式3点计分,分值越高,表明社交焦虑程度越高。该量表的Cronbach α系数为0.76,两周后重测信度为0.67.

  3.研究过程及数据处理。采取集体施测的方式。研究者发放问卷,待学生回答完毕后统一收回。采用SPSS17.0进行数据处理。

  三、研究结果

  1.“独二代”儿童与“非独”儿童的同伴关系得分比较。

  受欢迎程度,用的是同伴提名法,每个同学被班级同学提名的次数除以本班总人数,换成百分数,受欢迎程度得分(M±SD)表示的意思是被同学提名了多少次,这是利用数据分析软件(SPSS17.0)导出的结果。表1结果表明,“独二代”儿童与“非独”儿童在各自班级中分别受到约14%和16%的同学的欢迎。方差分析发现,两者之间差异不显着(F(1,645)=0.35,p>0.05);性别主效应显着(F(1,645)=23.18,p<0.001),女生比男生更受欢迎;年级主效应显着(F (1,645)=26.68,p<0.001),多重比较发现,五年级学生的受欢迎程度显着低于四年级和六年级。所有交互作用均不显着。

  表2结果表明,“独二代”儿童对42%的同班同学有影响,“非独”儿童对52%的同班同学有影响。方差分析发现,该维度主效应显着(F(1,645)=80.10,p<0.001),“非独”儿童比“独二代”儿童影响力更大;性别主效应显着(F(1,645)=6.35,p<0.001),男生比女生影响力更大;年级主效应显着(F(1,645)=14.16,p<0.001),多重比较发现,六年级学生间的影响力明显低于四、五年级。所有交互作用均不显着。

  2.“独二代”儿童与“非独”儿童的信赖他人得分比较。

  表3结果表明,“独二代”儿童与“非独”儿童信赖他人得分较高,方差分析表明,两者之间差异显着(F(1,644)=28.18,p<0.001),“独二代”儿童得分明显低于“非独”儿童;性别主效应不显着(f(1,644)=2.14,p>0.05);年级主效应不显着(F(1,644)=2.96,p>0.05)。

  3.“独二代”儿童与“非独”儿童的社交焦虑得分比较。

  表4结果表明,“独二代”儿童与“非独”儿童社交焦虑得分较低。方差分析表明,主效应显着(F(1,644)=6.76,p<0.05),“独二代”儿童得分明显低于“非独”儿童;性别主效应显着(f(1,644)=4.88,p>0.05),男生明显低于女生;年级主效应显着(F(1,644)=7.22,p<0.01),多重比较结果发现四年级得分显着低于五、六年级。是否独二代与性别交互作用显着(F(2,644)=3.37,p<0.01),简单效应检验发现,在女生中,“独二代”儿童得分明显低于“非独”儿童;性别与年级交互作用显着(F(2,644)=3.20,p<0.01),五、六年级男生得分明显低于女生。

  四、分析与讨论

  1.“独二代”儿童与“非独”儿童的同伴关系状况分析。就同伴关系的受欢迎程度而言,“独二代”儿童与“非独”儿童之间无明显区别,但女生的受欢迎程度明显比男生高。这可能与小学阶段女生成绩普遍好于男生,性格更为乖巧,更多地受到教师的肯定与表扬有关。

  在影响力方面,“非独”儿童明显强于“独二代”儿童。“独二代”儿童处于家庭中心,与“非独”儿童相比,亲子互动多,同伴交往少,缺乏对同伴施加影响的机会,社交技能相对缺乏,因而可能影响力不如“非独”儿童。研究发现,男生的影响力明显强于女生,这与叶晓璐(2010)的研究基本一致。这可能与男生普遍的主动积极、活泼好动等性格特征密切相关。有研究表明,男生的外部攻击与社会喜好、关系攻击与社会喜好的相关均显着高于女生(孙晓军,张永欢,周宗奎,2013)。

  2.“独二代”儿童与“非独”儿童信赖他人状况分析。研究发现,“独二代”儿童的信赖他人得分明显低于“非独”儿童。一方面,这可能与家长的教育观念有关。在儿童年幼的时候,父母经常会灌输不加选择的信任可能会对儿童的信任倾向产生较大影响。另一方面,由于“独二代”儿童成长中缺少兄弟姐妹的陪伴,与“非独”儿童相比,其人际交往技能缺乏,容易导致其在交往时缺乏安全感和相应的判断能力。

  3.“独二代”儿童与“非独”儿童的社交焦虑状况分析。“独二代”儿童在家庭中缺乏同伴而有着更为强烈的同伴交往需求,经访谈发现很多“独二代”的父母作为具有相同经历的“过来人”深有感触,认识到社会交往对子女发展的重要性,他们经常鼓励孩子与同伴进行交往,并给孩子更多的交往机会,“独二代”儿童在交往过程中逐步积累经验,提升社交技能。这可能是造成其社交焦虑水平明显低于“非独”儿童的重要原因。此外,也有研究表明父母的情感投入能够削弱小学生的社交焦虑水平(姚春荣,2002)。小学高年级女生与男生相比,女生将更早地进入青春期,身体的发育可能会对其同伴交往产生紧张、焦虑的消极情绪,这可能会明显提升其社交焦虑水平。四年级学生的社交焦虑水平显着低于五、六年级。高年级学生由于自我意识的发展,对自我评价的关注日益增长,一方面想要独立,另一方面更想依赖的矛盾心理,可能使得他们的社交焦虑程度更高。

  【参考文献】

  [1]李清清,王小红.我国“独二代”成长的家庭影响研究综述[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

  [2]何芳,杨雄.“独二代”成长状况、社会风险及应对策略[J].社会科学,2012(2).

  [3]郝一宁.“独二代”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报,2016(5).

  [4]杨海波.同伴关系与小学生学业成绩相关研究的新视角[J].心理科学,2008(3).

【独二代与非独儿童社会交往现状比较】相关文章:

红酒独醉作文02-24

户外比较刺激健身运动介绍02-23

最近比较烦作文四篇02-24

改变你生活现状的心理技巧02-24

商业街运营管理现状及对策范文02-24

供电企业电力营销管理现状及发展策略范文02-24

儿童科学看电视的方法02-24

儿童语言发展的7个阶段02-24

儿童右脑开发理论是否适合中国孩子02-24

怎样面对儿童分离焦虑及如何应对的方法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