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瓜霜大王的创富路

时间:2023-08-28 18:30:56 偲颖 好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西瓜霜大王的创富路

  西瓜霜,中药名。为葫芦科植物西瓜的成熟果实与芒硝经加工而成的白色结晶粉末,也是一种中药,它的具体做法为:取新鲜西瓜,沿蒂头切一厚片作顶盖,挖去瓜瓤及种子,将芒硝填入瓜内,盖上顶盖,用竹签插牢,放入瓦盆内,盖好,置阴凉通风处,待析出白霜时,随时刷下,直至无白霜析出为度。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西瓜霜大王的创富路,欢迎阅读与收藏。

西瓜霜大王的创富路

  资料1:

  1966年夏末,时值文革,23岁的毛头小子邹节明大学毕业被分配到桂林中药厂(三金药业前身),工人身份的他,每月领着屈指可数的一点工资。2009年,邹节明赶上了中国股市第7次IPO重启头班车,其自身及亲属直接间接合计持有的三金药业44.53%股权,将通过此次公开募集资金,从股市上直接获得近3亿元的账上财富。

  发掘民间偏方先驱,总有异乎常人之处。邹节明的异常之处在于,他从小就对中医中药有着浓厚的兴趣。

  1943年出生于湖南常德的邹节明,幼时即在自家相邻的吉春堂、同济堂等药店耳濡目染,药师的"神农尝百草"、李时珍的采药故事常常会激起这个聪慧孩子的无尽遐思,而作为中医世家的舅舅,更是让邹节明从小就对中医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种兴趣让他在上学后迷上中医药书籍并沉淀为自己的志向:做现代李时珍!

  1961年,邹节明如愿考入武汉大学生物系药用植物专业。他回忆说:迈进武汉大学生命科学院,我就看到了一个李时珍的肖像,就在正门的正厅上面,当时看了以后我就非常激动,我想进入大学以后,应该对李时珍的,对中医药方面的书籍,我要努力学习,如何将它与现代的科学更好地结合起来,这是我今后在未来的大学生活当中,应该专注和努力的地方。

  怀着揭开少年时心中奥秘的愿望,邹节明在五年的大学生活中,通读了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以及其他一些有关中医药的经典书籍,通过对古方名药、经典病案的学习,更加坚定了他要用现代科学知识去探索中医药神奇的决心。

  1966年,邹节明大学毕业来到了桂林中药厂,作为药厂的第一名大学毕业生,他到来的第二天就来到了炼蜜车间。当时的炼蜜工种在药厂里,可算是个技术活儿,那些有经验的老师傅在把蜜熬到一定的程度时,用手一沾,然后看拉起来的丝,根据丝的样子判断什么样的蜜丸需要把蜜熬到什么程度,就是这样一个要凭多年经验才能掌握的技术活儿,邹节明几个月就将它推广到了全厂。

  广西药用植物种类仅次于云南,世居于此的壮族、瑶族、苗族、侗族等习惯用民间草药治病。对此,邹节明每次出门,都时时注意,处处留心。1970年年初,邹节明出差去广州,车过湖南时,他遇上了一位老大爷,手里拿着几包刚从集市上买回来的药,并且说这种药治疗尿路感染的效果很好,这让细心的邹节明不禁为之心里一动。

  邹节明说:"我当时就把他的药打开来看,看的时候,我就发现它有十多味药,但其中有三味主药和我们桂林空军医院治疗尿路感染的一个非常好的汤药处方中的主药是相同的,这时我就萌发了一个想法,在湖南一个县的圩上都用这个药,那么在广西肯定也有人用这个药,这里面恐怕会有研究的苗头。"

  邹节明回到桂林就开始了他的研究与设计,并与有关单位合作,三年后,一种治疗尿路感染的良药——三金片研制成功了,并在1978年获得全国科学大会的科技成果奖,这使得桂林中药厂和邹节明本人一时间在全国同行业中声名鹊起。

  如果说三金片的研制成功是使业内人士认识了邹节明的话,那么西瓜霜生产工艺改造的成功,则使邹节明真正地走进了千家万户。西瓜霜是我国有着200多年历史的治疗口腔、咽喉疾病的良药,但传统工艺上西瓜霜的获得,不仅取霜率极低,生产周期也很长,因此在上世纪70年代初的时候,国内外生产西瓜霜的厂家都已经相继停止了生产。就在这一古方良药濒临绝境的时候,邹节明抱着拯救传统中药的使命提出了要对西瓜霜的生产工艺进行改造。

  1985年,经过8年的攻关,邹节明带着他的助手,攻克了西瓜霜新工艺。在全国首家实现西瓜霜的工业化生产,并且新工艺生产的西瓜霜质量和疗效都明显优于传统工艺霜,这一项目成了我国中药炮制改革的典范,随后,他又以西瓜霜为主药,相继研究开发出西瓜霜润喉片、桂林西瓜霜等新中药产品。一时间,邹节明西瓜霜大王的称号也传遍了全国。

  广西民间有种"拐子药",据说小偷行窃前吃了不怕挨打,实为治疗跌打损伤的良药。邹节明知道后,重新组方,分别研制出治疗跌打损伤外用的"双虎肿痛宁"和口服的"三七血伤宁"。

  1998年,邹节明成为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在九届人大三次会议上他正式提交了《加强中药材资源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促进中药产业现代化》的提案,这份提案不仅表达了邹节明对中药现代化发展方向的真知灼见,同时,也告诉人们,面对一个新的世纪,邹节明已经把目光投向了更加辽阔的未来,在他的心中,弘扬中国传统医药文化,是他毕生的追求与理想。2001年5月22日,邹节明被聘为北京中医药大学的客座教授,这为他的人生画卷又添上了一笔生动的色彩。

  有人说,三金人是幸福的,因为他们有一个集技术专家、管理专家和经营专家于一体的优秀的领头人,而邹节明说,他的一生也是幸福的,因为他始终从事着一项自己喜欢的事业。

  探索药材炮制现代化理论。熟悉邹节明的人都知道,他经常会利用假日到山间采药,在桂林市附近的许多山间地头和集市的草药摊上都经常会看到他的身影,这对他来说,已经形成了一种乐趣,而邹节明的成功也正是得益于这一乐趣。

  开发民间验方、偏方要上山采药。为了采药,邹节明不避艰险,甚至常常冒着生命危险。

  经过多年努力,邹节明对广西1000余种民族常用药进行了系统整理、研究和总结,完成了专著《广西特色本草》。

  1984年,桂林中药厂总工程师邹节明兼任厂长,责任更重了,但这也为他实践中药和民族药现代化提供了更大的平台。

  在我国中药界,邹节明第一个提出了中药、民族药"现代制剂的药材炮制"的新理念、理论,编著了《现代中成药的药材炮制》一书。他主张,药材炮制应根据中药、民族药现代制剂的特点、需要和发展方向进行创新提高。他对现代制剂的7种类型20余种代表性药材进行了炮制创新研究取得成功。

  30多年来,邹节明始终将自己的命运与企业的生存发展、与我国中药工业的发展紧扣在一起,没有节假日,没有休息天……成年累月的辛劳,身体长期的透支,让他原本强健的体魄也终于支撑不住。

  2002年1月的一天,邹节明突然感到胸口疼痛难忍,到医院一检查,是心肌梗塞。实施抢救的医生感叹:还好,如果再延误点时间就难了!

  大病刚愈,邹节明就领着他的科研团队又开始工作了。

  为了推进中药的现代化,为了中药走出国门,邹节明付出的代价超出常人的想象,换来的是丰硕的收获:

  率先研发了广西第一个、也是壮、瑶等我国民族药第一个有效部位新药(血脉康片);

  率先研发了第一个中药有效成分的透皮控释制剂(TTS);

  率先研发了中药第一个口腔液体喷雾剂(舒咽清喷雾剂);

  率先研发了中药第一个定量固体喷剂(桂林西瓜霜)……

  在邹节明的努力下,三金集团开始走出国门。三金片、桂林西瓜霜等5个新药1999年获得了澳大利亚的药品注册,在澳大利亚各大医院应用。至今,三金集团的产品已销往世界20余个国家与地区,受到市场普遍欢迎。

  "我的成果都是站在别人肩膀上往上攀登取得成功的。"面对记者,邹节明谦逊地说。

  12年间实现财富三级跳。从《桂林三金招股说明书》中,读者可以发现邹节明家族借助公司在12年间通过1997年、2001年、2007年三次股权重大变动,成功实现了其财富三级跳。

  第一跳,国退民进控制11.06%股份;

  第二跳,引入三金集团持股增至22%;

  第三跳,引入金科创投股份增至45%。

  2009年6月18日下午,桂林三金药业获得IPO发行批文的消息被证实,上市计划终于如愿以偿。按照桂林三金此次募集6亿多资金来算,控股44.53%的邹氏家族将从股市上直接获得近3亿的账上财富。而截至2007年12月31日,三金药业总资产为10.78亿元。

  43年中,邹节明共研究开发出39个中药、民族药新药,其中三金片累计销售32亿元,西瓜霜36亿元,共累计销售85亿元,上交税收19亿元……

  数字是枯燥的。在枯燥的数字背后,却是中药制药专家、中国中药和民族药现代制剂先驱者之一、桂林三金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董事长邹节明呕心沥血,潜心开创中国中药、民族药现代化之路的艰难历程。

  资料2:

  他学医七年,从小就对医学有浓厚的兴趣,毕业后被分配进药厂成了一名工人。没想到工人出身的他牢牢抓住技术这道关键线,靠着三金片一夜成名,药厂也靠着三金药片声名鹊起。

  他又将目光放在西瓜霜的制造上,经过多年的研究终于掌握了西瓜霜的一整套工艺,直到今天西瓜霜也仍然是他的代名词。后来他成功坐上了桂林三金掌门人的位置,成功带领桂林三金成为中国医药企业的龙头,他就是著名的“西瓜霜大王”邹节明。讲述原创商业创始人故事,传递商业智慧。本期创始人观察,就带领大家认识三金药业的创始人——邹节明。

  邹节明,1943年5月出生于湖南常德,从小就对医药有浓厚的兴趣,高考时以优异的成绩考上武汉大学药用植物专业。

  1、毕业分配

  但学医是很苦的,经过五年专业知识的学习,他毕业后也没能进入医院,拿到所谓的“铁饭碗”,反而被安排到了离家很远的桂林中药厂。当时的桂林旅游业也没有发展起来,只是个偏僻的小城市。而且桂林中药厂条件恶劣,技术和器械也十分落后。邹节明作为当时炙手可热的大学生,被分到这样的单位很难想象他何时才有出头之日。每天看着厂里其他人混日子,他没有自暴自弃,而是始终怀着赤诚之心,坚守自己的梦想。他自己在药厂里钻研炼蜜技术,果然有文化的年轻人就是不一般,短短几个月的时间他就已经掌握了炼蜜的全部工艺,这让整个药厂重新看到了希望。因为这个年轻人的出现,药厂有了发展的潜力。邹节明并没有满足一个小小的炼蜜带来的成就,毕竟炼蜜是制作药品最基础、最重要的一个步骤,打好了地基才能够继续后面药品的研制。

  2、三金片

  现在市面上治疗尿路感染的三金片正是出自他的手笔,那他为什么偏偏想要研制治疗尿路感染的药呢?

  据说是他在一次出差的路上,一位老人因患尿路感染买了几副中药,老人说中药虽然拿回来熬制十分麻烦,但这个药的效果十分好。对药品极为敏感的邹节明提出想要看看这份中药的主要药材,他仔细查看过后,认为这是一个商机,回到厂里之后他对这个药方念念不忘。在查阅了相关书籍之后,他更加坚定自己要做尿路感染的药品的决心。中药熬制太过麻烦,如果可以直接食用,岂不是可以方便很多。但是一款药品的研制是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的,不然也不会有那么多人去买中药回来自己熬制。好在邹节明是个有耐心的人,在完成每天的工作任务之后,他就把买来的药材尝试各种方法制作成型。每天别人都下班回家了,总是还能看到他在药厂铁锅前守候的身影,他花了整整三年的时间研制出了三金片。三金片的出现带来了巨大的反响,毕竟市面上还没有治疗尿路感染的中成药,而且桂林药厂经营状况并不好。

  每个月挣得钱仅仅只够给员工发工资,工人们的积极性也不高,觉得只要还能给他们发工资就够了。但现在有了邹节明,桂林中药厂从以前的岌岌可危到现在成了制药企业中冉冉升起的新星。三金片在市场上也得到了不少好评,邹节明也因此“一夜成名”,还获得了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的科技成果奖,被全厂人认为是以后中药厂的继承人。年轻人很容易被别人的夸赞迷失双眼,可是他依然选择一步一个脚印坚持研发,而且什么难做他就做什么。

  3、研制西瓜霜

  七十年代,各个药厂相继停止西瓜霜的生产,市面上的西瓜霜几乎都是靠抢的,甚至有的人高价收购西瓜霜,市场也因此发生了混乱。传统生产西瓜霜的工艺太过繁琐复杂,生产的周期也很长,最关键的就是西瓜霜的生产很容易受到季节的限制,这也是很多药厂停止生产西瓜霜的重要原因。明明做别的药是很容易盈利的,邹节明却偏偏执着于西瓜霜的研制,大概是年轻人的身上都有根反骨,不愿意看到治病救人的药品被人当做盈利的工具。于是邹节明开始了西瓜霜工艺的改良。

  研究过程中,他始终坚持亲力亲为,经过多年的研究,他终于有了一套属于自己的西瓜霜现代工艺。与传统工艺不同,生产周期从以前的半年之久到现在的仅需一周左右的时间,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最让同行惊讶的还是邹节明的西瓜霜不受季节的限制,随时都可以生产,直到今天,邹节明的西瓜霜都没有被市场淘汰,反而一直在进步,成为了人们家中常备的药品。

  4、三金集团

  邹节明在桂林中药厂的成绩是全厂人有目共睹的,1984年他接下了老厂长的班,正式成为了桂林中药厂的厂长。事实证明他不仅能够做好一个研究者,还能够做好一个领导者,他大刀阔斧地带领桂林中药厂开启了股份制改革。

  九十年代,大量国有企业改制,他带领五百多名员工共同出资购买了工厂的产权,桂林中药厂由此变成了一个民营企业,这也标志着邹杰明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掌门人,三金集团也由此产生。在他担任掌门人的几十年里,三金集团迅速成为行业龙头,最引以为傲的西瓜霜工艺不断地进行改良升级,还因此获得了国家保密专利,三金拥有知识产权的药品高达39个。并且在这个西药横行的年代,他不忘初心,始终坚持以中药为本的理念,坚持在科学的基础上将中药通过创新传承下去,可以说他这一辈子几乎都是为了中药而奋斗。2021年12月21日,邹节明因病去世,享年78岁,“西瓜霜大王”的一生就此结束。他从小就埋下了学医的种子,作为名牌大学的大学生学医五年竟被分到一个偏远地区的药厂,不由得让人感慨时运不济,英雄无用武之地。但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一个小小的桂林中药厂并没有限制他的发展,他坚持技术才是硬道理,先是研制出了炼蜜技术,再是花了三年时间让三金片成功问世,这颗药品界的新星正在崭露头角。他心怀百姓,看到西瓜霜因短缺而被疯抢,花了很长时间才有了自己独家的西瓜霜技术,他通过一瓶小小的西瓜霜赢得了百姓们的心,“西瓜霜大王”的名号实至名归。

  从一名工人到整个三金集团的掌门人,他靠自己的努力改变了命运,也改变了桂林中药厂的命运。虽然他的时代已经落幕,但大家会永远铭记他的贡献,希望下一代三金的掌门人能够不负所望,为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

【西瓜霜大王的创富路】相关文章:

创富传奇:从2万到1000万是神马不是浮云03-02

如何变富05-04

贫与富作文08-14

(经典)游富乐山作文08-08

游富乐山作文07-13

华山论富作文02-25

猫大王故事03-08

搞笑大王作文03-21

瞎掰大王作文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