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教学的研究能力

时间:2023-05-09 14:49:48 飞宇 好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如何提升教学的研究能力

  教师的科研能力是教师在教育科研实践活动中形成的直接影响教育科研效率,使教育科研任务顺利完成所必须具备的主观条件。以下小编为你收集了如何提升教师研究能力,希望给你带来一些借鉴的作用。

如何提升教学的研究能力

  如何提升教学的研究能力

  一、 正确理解做教科研的意义

  大家都知道教科研的主要目的是:“为提高教师自身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课堂教学管理水平,提升业务能力”。受益的是我们自己和我们的学生。这个道理老师们比我清楚,在这里我也不想多说太多的大道理,因为大道理我也说不清楚,这些大道理也不是我能说的,有专门的人来说,我只谈我的个人理解:

  18年的教育生涯,让我感受到很多教师做教科研的功利性很强,为了评职称、为了完成领导交给的任务、为了评优、评先进,没办法才逼迫自己写文章、研究课题。(这类教师的特点十分鲜明:要评职称了才想起来撰写、研究,一旦达到目的就万事大吉,科研和他就没有关系了。)

  另一种是做教科研是为了提高我的教育教学水平;为了把自己的经验与更多人分享;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这类教师的特点也十分鲜明,把教科研研究作为自己教育教学生涯的一部分,长期不间断的坚持着)。总之这个问题对不同层次、不同级别的老师都有着不同的答案。

  我希望各位对教科研的理解最好是第二种理解。其实很简单,第二种理解做好了,第一种的所有目的就都达到了。

  举两个例子:1、参与学体博客圈的一位安徽教师的故事(这位教师在初加入博客圈时态度积极给人很好学、不耻下问,接触一段时间后开始有了自己的要求、让我帮其修改文章,我答应了,当修改后的文章投稿后被退稿之后,又一次找到我,并把编辑的退稿建议发给我让我按照修改意见进行了修改,2个月后文章发表了,就再也见不到他的身影了。)2、高级教师零科研的报道3、同样我们也能见到很多老师一直在研究教学中发生的事情如:学体博客圈里的老师。(也就是在2003年8月份在邱隘实验学校举行的学体网络五周年的活动。)

  二、 要有善于发现问题、勤于思考问题的“心”

  这个“心”指的是用心、细心、专心

  用心发现问题、细心思考问题、专心解决问题

  (一)用心发现问题、细心思考问题:

  1、如:看到、听说“扁担、南瓜、箩筐”进课堂,你想到了什么?(我想到了:如何开发、研制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体育器材,引入到体育课堂教学中。)

  2、看到课的开始部分、准备部分教师和学生围坐在一起讲故事、学生趴在地上听课的情境,你想到了什么?(我想到了,这样的课我上不来的,讲解的有效性和讲解的规范性被破坏,我不能这样上课。)

  3、看到一节40名学生的体育课一共用了大小200多个器材,你想到了什么?(这样的课我能上吗?我一天有4、5节课啊!拿器材就累死我了,这样的课只能在展示课中才会出现。)

  4、看到《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中关于一堂课的基本要求,你想到了什么?(我想到了体育课就要有体育课的“样”,你想让自己的体育课是什么“样”。思考后就开始行动吧!)

  5、看到学生体质与健康测试项目、标准一变再变,你想到了什么?(这样的变化本身就验证了项目和标准的设置存在不科学的因素,我们要做好自己能做到的事情----把握好我们自己的课堂,以不变应万变。把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把应该教给学生的教给学生,做一名有责任心的教师。)

  6、看到新课标修订版前的“淡化技术”到2011版“淡化技术”一词的消失,你想了什么?(我开始反思、审查我的课堂,体育课堂的本永远都要保留并坚守。)

  7、看到、收到本次特级教师带徒活动的安排你想到了什么?(是否想到我要好好研究这几节课的上课内容,是否认真的翻阅过相关教材、研究教学此教材的教学方法、学习方法、是否关注过这些教材的单元计划、水平间的衔接等等。)

  8、接收上课任务的老师和接受相关服务任务的老师是否真的做好了相关准备,是否按照师父的要求有超量完成任务,是否有新的想法、做法、经验在这次活动中和大家交流,是否有疑问需要师父们帮助解答;是否做好了活动后的反思、总结、提升的思想准备。

  (二)专心解决问题:

  王老师你说的一些问题我都想到了,我比你想的还要全面、透彻呢!非常好,接下来就是你想到了,你做了吗?

  在专心解决问题环节我们都会遇到以下问题:遇到问题不要被问题吓到,自有解决的方法和策略。

  1、我想做、我也想写,但是无从着手(无选题)(这样的老师占大多数)建议:自己怎么做的就怎么写,就如我们聊天聊到某一节课时,把我们聊天时所说的话记录下来,就是文章的雏形。

  2、我写出来的连我自己都不满意(没成效)(没有留意过别人的文章或者很少学习),主要是观点不够鲜明,案例不够典型,文章结构不够严谨。

  3、为了达到某个目的、完成某个任务东抄西拼(抄袭)(目的性很强的操作,往往是急于求成,反而效果不好),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剪刀加胶水”。见一篇审理稿件。

  4、闭门造车,不学习他人的经验(不会利用)(不喜欢自学,也不虚心听取别人意见的人)。主要体现在观点不明确、切入点太大、条理性不好、理论与实践联系不够紧密,列举的案例不具有代表性,只是一种个别现象等。

  5、绞尽脑汁,只挤出几个字(没基础)(基础、经验是靠自己积累起来的)。主要是不注重日常的积累,要养成巴阿每一节课中的优点、不足都记录下来,把遇到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手段记录下来,这样的积累到一定量,再写文章就会容易很多。

  6、经验很多,就是不会总结与提炼(没技巧)(文章的素材都很好、很多,实用性很强,就是需要条理性和继续升华)。主要是撰写时对方法的描述过于复杂、观点不够明确、切入点不对等等。如:最近帮助江北的一位老师修改过一篇文章,发表在学体杂志2016年第八期中。

  如何提升教学的研究能力

  一、如何选择课题课题的选择,是教育科研的起点,它关系到科学研究的方向、成效、价值与意义。

  为此,一线教师要开展课题研究,必须选准课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选择。

  1、课题研究立足“小”字。确立的课题题目要“小一点”,便于我们研究,易出成效,研究周期的不要太长。通过自己自主探究可以改变行为的“小”课题;或将上级下达的重点课题结合自身教学实际选择一个“子课题”,以增强课题的可操作性,达到解决平时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高自身专业能力与科研能力的目的。

  2、课题研究注重“真”字。课题研究内容要“真一点”,以教师教育教学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为研究对象,以自主研究为主要方式,以解决教师平时教育教学中的困惑为根本目的所的教育研究。围绕课堂教学的真实情景和真实事件,发现带有共性的问题,而问题必须具有针对性和现实性。在教学的同时以研究者的身份,用研究者的眼光去审视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通过研究使课堂教学改革能够与时俱进,通过改革实现教师专业成长。

  3、课题研究突出“新”字。所谓“新”,选题要符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又要符合新课改的要求,还要有时代感,有生命力。在开展教学研究时,应把课堂教学作为教学研究的主阵地,以新课程理念为导向,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所面临的具体问题为对象,不断探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或新困惑,以求新的突破,力争新的提升。

  4、课题研究追求“实”字。从平时教学中找课题,平时教学中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是选择课题的基本来源。这些问题的研究与解决,可以促进自身专业成长,推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为此,在课题研究方案设计时,对课题研究的具体步骤与实施方案要进行科学安排,做到研究方案、研究目标与平时教学紧密结合,做好落实工作。同时,教师还要及时进行自我反思、归纳总结、提炼经验,使整个课题的操作始终处于有步骤、有成效的运作之中。

  二、如何进行研究任何研究都始于“问题”。

  当教师在教学中出现的某种“问题”或感到某种困惑时,并想方设法加以克服,给合平时教学不断地去探讨、去解决,从中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这样教师就踏上了一条由“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成长即成果”的校本教研之路。

  1、把“问题”当作“课题”。搞教研强调解决教师自己的问题、真实的问题和实际的问题。不过,并非任何教学“问题”都构成研究“课题”,只有当教师持续地关注某个有意义的教学问题,只有当教师比较仔细地探究与解决问题的思路之后,平时的教学“问题”才可能转化为成研究“课题”。小学教师搞教科研的目的和任务就是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最终要落实到为教学服务这个根本上。为此,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就应该是要研究的课题。教师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一是直接性问题。就是明显存在,需要我们去面对,又必须想法加以解决的问题,如学生的学习习惯好不好?数学教材的主题图怎样呈现等等。

  二是探索性问题。就是将教育理论、教育观念、教育成果转化为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时所遇到的问题,如分层分类教学应该怎样操作,综合实践活动应该怎样开展等。

  三是反思性问题。这是具有“问题意识”的教师,为改进自己的专业水平,通过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回顾和反思,发现的问题,如“出现这些情况的原因?”“应如何调整?”等等。因此,有效的教科研所研究的“课题”的产生过程是:教师在平常教学中经常遇到困惑与问题,需要我们去探究、去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就可以转化为课题。

  2、把“教学”当作“研究”。绝大多数的教育科研,最终都要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即使是理论研究,其成果也要在教学中得到检验和应用。教学和科研是相互依存,相得益彰。而不是截然分开的“两张皮”。其实,教学活动就是在不断地探究、修改与完善的过程,已经伴随着科研的性质。有效的教学不是日复一日地简单重复,而是教师自觉学习新的教学经验和理论,充满激情的创造性探索活动。同时,还必须适当开展一定规范的教育科研,提升我们教育科研的水平。而小学教育科研往往是降低标准和要求,也体现了小学教师工作的性质和特点。近年来我们采取互动教研方式,即:围绕“备课—预设;上课—听课;评课—完善;跟进—再创”四大环节,努力提高教师业务能力。

  (1)精心备课—预设方案。首先,认真备课。从教科研的主题与目标出发,选定易于体现研究主题的教材,并确定研讨课的内容。了解这节课编者的意图,了解教材编排体系,弄清新的知识的内在联系,明确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其次,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采取“以学定教”,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再次,预设教学方案。预设方案后再组织教师进行讨论,通过讨论交流进行取长补短,形成共识;然后由“执教者”集思广益,综合地预设教学方案。

  (2)上课试教—组织听课。推荐一位教师根据预设教学方案进行试教,其他教师要进行听课,做到既听又看,听看结合,注重观察。以便寻找问题与不足,并做好修改、充实、完善等工作。还要对看听的信息进行整理与分析,为评课做好准备。

  (3)合理评议—充实完善。互动研讨课的评课,我们坚持客观性与指导性的原则。针对不足寻找解决问题的法,提出合理的修改建议,与执教老师交流切磋。评价课堂教学我们抓住两个看点:

  a看教师的教。应观察教师教的四个维度即:组织能力、调控能力、教学机智、练习设计。

  b、看学生的学。应观察学生学的四个维度即:参与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情绪状态。

  (4)及时跟进—拓展再创。“互动研讨课”是在“真实的常态中,验证预设方案”。常见的有两种类型:主流是好的、成效较大的课;主流是好的、问题较多的课。问题的产生,有的是预设方案失误,考虑不周;有的是上课时经验不足,出现失误,或随机应变不强等。说主流是好的,是因为通过“互动研讨课”,最大的收获是激起了教师的思维碰撞,总有一份属于自己的感悟与发现。同时“互动研讨课”的根本目标是把新理念转化为日常的教学行为。因此,在三个环节之后,还需要“跟进—再创”紧跟其后,朝着目标与方向继续推进。总的要求是:对己取得的经验要进行重新审视、探索,从而获得更深入、更正确的认识,并转化为平时教学行为。并逐渐转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以促进教师整体水平的提高。3、把“成长”当作“成果”。小学教育科研成果既有目标指向性,又有过程性和生成性。在研究结束后,教师们将按计划对整个研究过程进行分析和总结,写出总结,提炼经验。把自己对教育科研的认识、体验、感悟写出来与同伴交流;把教学过程成功的案例记录下来,并用新理论加以剖析与同事共享;把教学经验总结出来,教学成果撰写成论文呈现出来与同行们共同切磋交流,从而不断从实验过程中总结出经验,并用它去指导平时教学实践,以提升自己业务水平。还要不断进行自我反思,通过反思能正确地认识自己,通过反思客观地评价自己,进而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的自觉性。让课堂教学的成功或失败等能为以后的教学提供借鉴,也就是使经验得以提升,失误得以避免,那么实现这些最好的法就是勤写教学反思。而撰写教学反思既可以防止教育机智、教学感受的流失,教学中的“缺陷”与“遗憾”的忘记,为我们今后的经验总结,进行行动研究提供鲜活的素材,促使教师有效进行自评、自查、自省、自改、达到自主提高的目的。同时,教师要主动学习最新教育研究成果,积极进行思考和创新,认真寻找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法,促进教师的教学水平的提高。为此,我们认为,小学教育科研的最大成果应该是教师的成长和提高,这也是小学开展教育科研的意义和目的所在。

  如何提升教学的研究能力

  1、教师要有对事业、对教科研的热情。善于发现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明确自己教研的努力方向,不断地追求和思考。“积累—总结—再积累—再总结”,这是教教科研的必经之路,没有捷径。

  2、教师要有对学生的爱,关爱学生是做好教育教科研的前提和基础。

  3、教师要努力学习专业理论知识,理论知识是做好研究的前提条件,且学习是教师教科研成长的基础和动力,作为教师,从教学和教育的角度出发,都应该有求知的积极心态,活到老学到老,在做中学,通过学习,拓宽自己的知识领域,以调整教学思想和教学手段,促进专业成长,提高教科研能力。

  4、教师还要广泛涉猎各种知识,使课堂充满生机。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成为自己的教学教育思想。在不断学习中充实,在“教学相长”中提高,在教学反思中创新,在经验总结中成熟,在教育教科研中提升。

  5、充分利用好网络平台来不断学习和充实自已。比如,利用网络资源创建新型教学结构;利用网络资源,丰富课堂教学的手段;利用网络资源,建设教学资源库;利用网络资源,开展多种丰富多彩的学科教学活动;利用网络资源,创建教师个人主页。

  6、要积极参与教育教科研实践。实践也是很重要的,在实践中完善和提高教科研能力,通过实践活动,做好反思和记录,为教学研究提供素材,在经验中成长是真正的成长。

  7、要有团结协作精神。教科研不是一个人或者几个人的事情,在教科研的路上,教师可以团结周围的力量,共同研究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