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僧的作文

时间:2024-03-12 13:12:04 赛赛 好文 我要投稿

关于唐僧的作文(精选23篇)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作文吧,作文要求篇章结构完整,一定要避免无结尾作文的出现。怎么写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唐僧的作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唐僧的作文(精选23篇)

  唐僧的作文 1

  有人分析《西游记》人物,认为该书塑造的唐僧,性格懦弱,处事是非不分。但在我眼中的唐僧却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人。

  我眼中的唐僧是位严师。他从小受佛法教诲,讲的是慈悲为怀。当他打坐时,一只小虫从身上爬过,他都不忍心伤害。当悟空打死六个拦路抢劫的强盗时,他就谴责悟空。当悟空三打白骨精后,他就念悟空最怕的紧箍咒来惩罚悟空。有人说,唐僧这样做是善恶不分、是非不明。但是我不这样认为。孙悟空是塑造出来的神,他在太上老君的八卦炉里炼就一双火眼金睛,一眼就能分辨出是人还是妖。而唐僧是凡人,那些装扮成人的'妖魔鬼怪头上又没有贴标签。他看到那些活生生的人都命丧悟空的棒下,作为师父,不教训悟空岂不是姑息养奸?试问,这样的严师怎能说他是非不分呢?

  我眼中的唐僧事业心强。唐僧自长安出发,曾在唐王面前拈香起誓:我这一去,定要捐躯努力,直至西天,不得真经,即死也不敢回国。大丈夫一言九鼎,自此,唐僧不远万里 ,矢志西天拜佛求经。虽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无数次死里逃生,确从不轻言放弃,最终带领他的西天取经团队,不辱使命,取得真经,胜利返回大唐。唐僧本人被如来佛祖封为旃檀功德佛。试问,这种富有理想、事业心强、终成大事的人,谁会不敬佩?

  作为僧侣,他行善好施,为民除害,为人们播撒着善良的种子;作为学者,令人们赞叹不已的是他那坚强的意志和执著的追求。他不仅对徒弟要求严格,而且也从不懈怠自己,不为财色及死亡征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坚强意念,使他终成正果。

  我眼中的唐僧,给我们的启示是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唐僧的作文 2

  《西游记》,家喻户晓,它是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86版电视剧更是人们爱不释手,百看不厌的电视剧之一。

  我们是看着《西游记》,看着师徒四人齐心协力取经长大的,曾记得他们度过火焰山,越过狮驼岭,渡过子母河......师徒情深让我感动,团结一心让我们赞赏。但在这背后,唐僧对悟空的爱,我们看得见,可是偶有的情节也不免让我们不解与愤怒。

  我遇见了唐僧,他孤身一人,感叹到:泼猴,你又何苦夺走那一家三口的生命......我便明了,“三打白骨精”啊!这是他们师徒的一个考验,信任的考验,在一旁的我不禁叹道:唉,你怎么就不信任悟空呢?他对悟空的'评价和哀叹,对悟空来说是莫大的委屈与不公。唐僧所犯的“错”是形而上的错误,不了解事情的真相,只片面的根据自己的主观感受去评判事情的真实,冤了悟空,对他们的师徒关系造成了不小的冲击。

  在“三打白骨精”事件中,我们也看到了唐僧不理智,不明智的一面,这也联想到“人无完人”,可更多的是联系到我们自己。

  也许唐僧对悟空多一份理解与信任,这也算不上是一场磨难,我们也是一样,对人多一份理解与信任,生活中的误解可能会少一些,我们也会快乐一些。

  这与廉颇,蔺相如两人之间的矛盾似乎也有几分相像。廉颇乃一介武夫,蔺相如是一位军师,且蔺相如足智多谋。如果蔺相如不是先为国家考虑,秦国也不会强大。如果廉颇一直嫉恨蔺相如,不理解他,秦国必不定会被他国所灭。可见,理解他人是何等的重要。

  再回到《西游记》,唐僧因一时糊涂,分不清是人是妖,以为高徒悟空故杀良民三人,而对悟空做出“重罚”,但悟空仍无怨无悔的陪在师傅旁边,可见悟空的赤胆忠心。

  从此事件中,不难看出:首先,我们对人应有一颗信任之心,信任他人做的事情,信任他人所做的,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当然,一个人也不能存有害人之心,如果心存歪念,又如何博得他人之信任?

  其次,我们对一些人所犯的错误,也应存有理解之心。心存理解,一些事情便会迎刃而解,真相大白于天下之日时,也是双方矛盾化解之日。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世事难料,但事事可解,我们应从多个角度看问题,多方面想事情,努力完善自我,做更好的自己。

  唐僧的作文 3

  有人说,《西游记》中的唐僧胆小怕事,懦弱,是非不分,但我认为唐僧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

  在我眼中,他是一位严师。他从小受佛法教诲,讲的是以慈悲为怀。当他打坐时,一只小虫从他身上爬过,他都不忍伤害。当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时,唐僧不停地念紧箍咒。有人说,唐僧怕惹事,胆小,是非不分。可是,孙悟空神通广大,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能看穿看透一切,而唐僧只是区区一个凡人身躯,他又如何能看出那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是妖怪?又怎忍心看着他们都死于自己徒弟的手中?作为师父,他不教训悟空,这不是姑息养奸嘛。

  唐僧也很谦虚,有广阔的胸襟。当时,师徒二人走到寺庙准备借宿一晚,明早动身。老僧向他们献茶,问他们是否也有宝贝,可否拿出来看看。唐僧不张扬,谦虚地说:“我们一路来,不曾带什么宝贝,要有,还都在大唐。”可悟空准备拿那灵宝袈裟,唐僧对他说:“徒弟,莫要与人斗富。”可悟空不听,最后袈裟被偷,火布满寺院的三件禅房,悟空气急败坏,恨不得将残留的'小和尚们打一顿,而唐僧却原谅他们,不曾有半点埋怨,最终取得自己的袈裟,还心系着小和尚,让他们拿院子里值钱的东西活命。这难道唐僧不是一个谦虚,慈悲,有广阔胸襟的人吗?

  再取经道路上,一畏艰险,不放弃,终于取得真经。作为僧侣,他为人们播散善良的种子;作为学者,令人们赞叹不已的是他那坚强的意志和执着的追求。他不仅对徒弟严格,也不懈怠自己,不为财色动心,不被死亡征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坚强意念,使他终成正果。

  我眼中的唐僧,他告诉我:“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唐僧的作文 4

  一部《西游记》,洋洋洒洒写了整整一百回,其中干货不过二字:“取经”。孙悟空一个跟头十万八千里,眨眼间就会在大唐与雷音寺溜个来回。即便是沙僧、八戒,虽笨点儿,也能腾云驾雾,日行千里,让他们去,也可以“谈笑凯歌还”。可是到头来,非要唐僧前往不可,便把事情弄得曲曲折折,受尽九九八十一难,历时一十七载,且取回来的还是一部“残经”。

  唐僧这人,有没有本事,我不知道,但我知道这位“领导”一到,徒弟们除了要为他配备一匹白马,还要干“挑子”、“前马”、“警卫”之类的活儿,而且只能追随左右,靠着两片脚底板儿,一步一步往前蹭。

  还因为有了唐僧,就招引来了妖魔鬼怪垂涎三尺,它们耍花招设诡汁,争吃唐僧肉。为了保护唐僧,徒儿们出生入死,浴血奋战。流血负伤倒也无妨,只要伤得其所,“领导”心里明白,就值;可是,唐僧不辨笑丑,不识人妖,且自以为是。你打了真妖,非但无功,反而有罪,他念起紧箍咒,疼得你遍地打滚,还要把你赶回老家去……

  我转念一想,这事也怨不得唐僧,他就这水平,就那么不济,没辙、主要责任恐怕还在如来、观音身上——用人不当,或者是有意用人不当,以增添艰难险阻和劫数,更显事业的伟大。他们这么做,当然有他们的道理:其一,唐僧这人可靠,办事稳当,不会招惹是非,还能忠实执行领导意图,不会另搞一套;其二,唐僧与如来之关系非比寻常,唐僧前世名“金禅子”,乃如来之二弟子,只因他不听说法才贬真灵,转世东土——毕竟是如来的老部下、老关系,取经之事,一旦成功,便修成正果,得道成仙,此等好处怎能让那刁钻猴儿、呆傻的老猪、愚笨的沙僧白白拾得?其三,对不安分的猴儿,放心不下,怕他再闯出什么乱子,于是既要利用他的'本事,又要拿紧箍咒管束他,让唐僧负责监督执行,确保万无一失。如此,徒弟露了脸,师父也有功;唐僧有了功,如来也就获得了识才有眼、教徒有方,指挥有力的名声,因而也就能和这个故事…样流芳百世了。

  当然,话又说回来,《西游记》是不能没有唐僧的,有了唐僧才有“戏”嘛。可我总是希望在生活舞台上少有点“唐僧戏”,少点让唐僧唱戏的人。

  唐僧的作文 5

  唐僧是有道高僧。大凡高僧者,都会用一颗睿智的心来打量这个世界,来明辨是非的。但唐僧有时却很“愚”,“愚”到猪八戒那种小儿科的谗言都会让自己“信以为真”,颠来复去念叨金箍咒二十多遍,让孙悟空那斯满地打滚。我就不明白,如果说唐僧真的听信了谗言,有必要念那么遍的金箍咒么?孙悟空善“悟”,是心灵剔透的猴,早悟《心经》就可见一斑。孙悟空如真的需要教育,念一遍就已足够,没有必要念那么多遍的。仔细推来,唐僧过火行为纯粹就是在泄愤,有失高僧形象。其实,唐僧也知道,若要修成正果,是离不开孙悟空那斯的'通天本事,但一路走来,风头却被孙悟空那斯抢尽,领导威望受到严重打击,心里一直很纠结,于是,通过不断强化“金箍咒”威力方显自己的高大和威严。做人做到这田地,是真的悲哀。

  唐僧的“愚”,还表现在听不进孙悟空的真言。唐僧知道孙悟空有火眼金睛,辨别人妖的能力是超强的,但就是听不进孙悟空的真心话语,反而只听进去猪八戒那番缺乏技术含量的“呆”话,作为高僧,有这种行为意识,只能认为是装的。退一步讲,唐僧就算不相信孙悟空有火眼金睛 ,但在后来发生许多事情都证明了孙悟的真知灼见,唐僧依然不采纳他的意见,固执己见,这都是领导面子害的。

  读《西游记》,仿佛读一部人心的扭曲史。在人的光鲜外衣下,有多少人的内心罪恶被一遍遍掩盖,展现面前是支离破碎的心思。

  唐僧的作文 6

  早就看过《西游记》,但唐僧这个人物,我现在才看懂。《西游记》中英勇善战、出尽了风头的人是孙悟空,最懒最可爱的人是猪八戒,最老实忠心的是沙和尚,而这三人的师父——唐僧,却被人们认为是个好好先生,不善辨是非的.老实和尚。

  我以前也总是想,为什么要有唐僧这个多余的人物呢?没有他西天取经不是更方便吗?其实,如果没有唐僧,孙悟空也许还被压在五指山下,猪八戒还在高老庄好吃懒做,沙和尚还在流沙河当妖怪。没有唐僧,就没有《西游记》。唐僧应该是背负责任最重的人。孙悟空和沙僧的责任顶多就是保护唐僧,猪八戒就更谈不上什么责任了。而唐僧背负着的,是大唐的使命。国家的外交事业与文化事业都寄托在他的身上。每当西边日落,他就一遍遍复述自己的使命:我要去西天取经……

  西行之路,诸多凶险。在小说中,西行取经,需经九九八十一难,其凶险相当于今天去伊拉克。唐僧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而小说中他一遇到危险就叫“悟空,救我”,也许是为了完成把真经带回大唐的使命。他这种为了国家的任务而爱惜生命,不亚于司马迁为完成《史记》而忍辱偷生。

  唐僧一行人的内部问题也不少。孙悟空性情太偏激,而猪八戒却喜欢逃避。两人一左一右,矛盾不断。原本说,道不同,不相为盟。但是,唐僧他就在这种矛盾中调和,勉强维持着这支西行之队。沙僧应该是唐僧认为最温和的弟子,也是唐僧最大的安慰。最终,唐僧一行人到了西天,取得了真经。这真是一个圆满的结局。

  如果像唐僧那样努力的人都不能成功,还有谁能成功呢?

  唐僧的作文 7

  一天,唐僧想起明天就是唐僧师徒四人取经2000周年纪念日,唐僧准备送徒弟们每人一份礼物。

  唐僧走来走去,心里默默地说:“不如送大家同样的礼物吧!”

  晚上,唐僧为了让礼盒更漂亮一点,于是就在礼盒上放了点东西。

  第二天才开始,唐僧早早地起了床,准备送大家礼物,于是,唐僧赶快进了徒弟们的房间,他急忙把大家叫醒,大家起来后,悟空生气地说:“师父,俺老猴睡得正香呢,你这是干什么来的`!”

  八戒懒洋洋地说:“师父,这么早你叫我们干嘛?”

  沙僧心平气和地说:“师父,不会有什么事吧!悟空大哥可在呢,有什么事你来找他?”

  唐僧说:“你们都在说什么呀,你们不记得今天是什么日子吗?”

  大家一拍脑袋瓜就想起了今天是他们取经2000年纪念日。

  唐僧乐呵呵地说:“这下你们知道了吧,这是我送你们的礼物!”

  师徒们打开礼盒后高兴地说:“谢谢师父,我们还以为你是小气之人,谢谢师父!”

  唐僧听了,也都乐坏了!

  唐僧的作文 8

  只要是看过《西游记》这本优秀作品的人,就一定认识师徒四人组:唐僧加上三个徒弟,其中唐僧是最有代表性的人物。

  在其他的人眼中,唐僧一直是一身正气、善良的代名词。但在我眼中,唐僧并不像那样,而更像一个不知清白的傻子。

  唐僧原本是一个凡人,不知为什么被选中前往西天取经。这一路上有九九八十一难,他带的小兵,就是一只白虎就能被全部消灭,更别说妖怪了。好在他遇见了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僧,不然连白虎这关都过不去。

  唐僧非常不识好歹,在遇上妖怪时,孙悟空消灭了妖怪,他却要责怪悟空,还念紧箍咒折磨孙悟空。我只是想说,要不是悟空,唐僧就会被妖怪吃掉了。

  唐僧好人坏人分不清,面对白骨精这么一个妖怪,他就糊涂了。幸亏他的`徒儿悟空三次搏斗,消灭了白骨精。唐僧不识好歹,竟然直接赶走了孙悟空,随后他就被各种妖怪抓住,准备吃掉,直到这时,他才想到悟空的好处。

  更让我生气的是,悟空好歹将他救下,唐僧也没有感谢,反而继续在后面的日子里对悟空说这道那。

  唉,所以我认为,唐僧是一个傻子,是一个不分清白的傻子,也是一个不懂得感恩的傻子。

  唐僧的作文 9

  “贫僧自东土大唐而来,去往西天拜佛求经。”每当你听到这句话时,你都会想到《西游记》中的经典人物——唐僧。

  唐僧的缺点是固执,不知道变通,还轻信其他人。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后,因为猪八戒的挑拨,唐僧毫不犹豫地把孙悟空赶走。后来他被白骨精抓走后,又开始叫孙悟空来救自己。

  唐僧虽然有缺点,但他还是有优点的。比如在取经路上,唐僧没有因为困难而放弃了取经,由于他的坚持不懈,师徒四人取到了真经。我认为唐僧有一颗善良的心,对任何事都抱有仁慈的态度。在《三打白骨精》那回,白骨精三次变成老人、妇女、小孩,唐僧多次不让孙悟空打他们。有人说唐僧过于善良,我不这么认为,如果唐僧有火眼金睛的能力,他就能看到白骨精。可是他是凡人,没有超能力。如果我是唐僧,我也会这样做的.,帮助别人,自己也快乐。有一句话这样说:“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唐僧最大的特点就是磨叽,每当孙悟空犯错时,他都开始磨叽,也不知道他自己有没有厌倦了磨叽,反正我是受不了了。

  这就是我眼中的唐僧,一个善良、固执、磨叽的和尚。

  唐僧的作文 10

  唐僧,一介凡夫,他不会一个跟筋斗十万八千里的筋斗云,也没有强大无边的法力。他仅凭一个造福人民的信念,就闯过九九八十一难,游历西方一百三十个国度。前往取经途中经历万般艰险,却从未放弃。他如此努力却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人间众生。

  唐僧无疑是个善良的人。他为了人间众生生活安乐,使亡者超生、难人脱苦,毅然前往西天取得大乘佛法。途经多少苦难,但他却从未想过退缩。他在碗子山被黄袍怪捉去过,在盘丝岭被蜘蛛精抓过,在枯松涧被红孩儿抓去过……每次都是险之又险,但唐僧却只是一心想着取经之事,从未露出任何害怕的`表情,足以见他取经意志之坚定。唐僧最终也成功取得真经,造福了人间众生。

  而在取经的路上,唐僧也遇到了很多人,唐僧都尽力的帮助他们。在高老庄时,也是因为了帮助高太公而收服了猪八戒。一路上的许多困难,都是因为唐僧的行善所致。他就像一个善良与美好的传播器,其所过之处,百姓安居乐业。妖怪要么被度化,要么被收服。他无时无刻不散发着慈悲和善意。

  唐僧也是一个愚蠢的人。他没有主见,不辨忠奸。就以“尸魔三戏唐三藏”为例,唐僧没有火眼金睛,看不出小女、婆婆、老伯三人都是白骨精所变,也不怪他。可既然孙悟空已说出实情,况且还有证据在白骨的脊梁上,他却又轻信八戒毫无证据的胡言,实在是有些愚蠢了。其次,他也很固执。就以“盘丝洞七情迷本”为例,唐僧自作主张去化斋,徒弟们好言相劝。无奈唐僧却十分固执,不听信徒弟们的劝告,执意独自化斋,结果成了七个女妖的“上门午餐”。这样来说唐僧确实是一个愚蠢的人。

  取经之路,艰险异常,这一点唐僧也是知道的,然后他这一个毫无法力的凡人,确对取经如此坚定,这份执着,又何尝不是一种“愚蠢”呢?唐僧也不过是一介凡夫,也有缺点,这取经之路也是他修炼自身,改正缺点的一个过程。他修好了,然后就成了旃檀功德佛。

  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取经人,同样也有很多缺点,要通过“取经”去改正它。虽然,路上会遇到很多困难,但我们不能放弃,我要学习唐僧那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愚蠢”,做一个“愚蠢”的取经人。

  唐僧的作文 11

  在《西游记》中,最重要的人物角色莫过于师徒四人——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孙悟空的机智勇敢,猪八戒的贪财好色,沙僧的单纯老实,都是人津津乐道的话题。但今天,我要评评这三人的师傅——唐僧。

  他是吴承恩的神话小说《西游记》的主要人物之一,是以唐代的高僧玄奘为原型创作的人物,是佛祖座下二弟子“金蝉子”投胎转世之人,妖怪吃了便可以长生不老,这也是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妖怪要抓唐僧的原因。从他对妖怪、对徒儿,对人类的表现可以看出,他的性格是谦恭儒雅,风度翩翩,温柔敦厚,忠贞笃诚,有君子之风,但善良之心太过于泛滥,这促使了邪恶之风更加猖狂。他太优柔寡断,愚善固执,没有风险和危机意识,面对突如其来的危险缺少随机应变的能力。他确实是一个善良、虔诚,意志坚强,慈悲的苦行僧,他对“一定要去西天取回真经”这一志向十分坚定,甚至不惜背负着时时刻刻被妖怪抓去吃掉的可能,但可能是因为他从生下来接受的就是正统的封建思想的缘故,对变故的'应对能力也相对地减弱,使他变得有点昏庸顽固,是非不分,懦弱无能。

  唐僧的心地善良,虔诚取经,当大唐急需人才时,使他挺身而出,前往西天取经,当乌鸡国国王给他托梦,讲述了自己不幸的遭遇,他就大发恻隐之心,让孙悟空他们去营救,帮助乌鸡国国王解除苦难,再次重回人间。再比如孙悟空认出伪装成人类的白骨精,一棒子打死她时,唐僧竟然听了猪八戒的谗言,将孙悟空逐了出去。因为唐僧肉眼凡胎,经常错把妖怪当好人,所以和孙悟空经常闹矛盾,气得我牙痒痒。

  但正是因为他性格的多面性,才让人物有血有肉,灵动有趣不死板,也因为他们师徒两人的矛盾,才让故事情节更加跌宕起伏,因此《西游记》才能成为这么名传千古的著作。

  唐僧的作文 12

  《西游记》中,人人都有双面性:重情重义、正真却好胜心强的孙悟空;忠善勇猛、知错能改却贪图色小便宜的猪八戒;任劳任怨默默奉献的却没有主见、缺乏勇气的沙悟净;师徒四人中的”师”一唐僧今天由我们一起来看。

  唐僧是心地善良、崇信佛法的。唐僧从小就生活在寺庙之中对佛法的理解程度之深刻和对后来所说“大乘佛法”的坚定追求(取经)与他秉诚建大会”的做法就表明了他对佛法的崇信;他的心地善良”文中多处都有体现:他超度亡魂、责备打死强盗的孙悟空、不肯吃形似婴孩的人参果,“出家人扫地恐伤蝼蚁”这句话也是唐僧形容自己的。

  唐僧是严守成律、立场坚定的。他去西天取经之前,就得知此去会遭受九九八十一回劫难,可他还是坚定不移,取经途中也从来没有想要放弃,从沙僧说”九次取经人来中的”九”就能知道唐僧已经历九世这样的取经之难,但如此也难以改变他取经的坚坚定信念;从“四圣试禅心与女儿匡逼婚”中可看出,唐僧不会打破”出家人不进女色”的戒律—即使再美丽的女子用上再强力的手段。

  唐僧是贤愚不分、好坏不明、耳根子软的。“三打白骨精”就是表现他这些性格的典型例子,于孙悟空前两次打死白骨精后,唐僧忽略了“孙悟空用为什么打人”和“小姑娘的篮子里为什么有虫和泥等不可食用”的”馒头”两个问题,不分青红皂白地单拿“杀人”这件事揪着孙悟空,并念起了紧箍咒,但在第三次悟空真正打死了白骨精甚至白骨精现出原型,可又因猪八戒的'谗言而再次冤枉孙悟空,并驱逐了悟空。

  唐僧是胆小懦弱的文中有多处是关于唐憎被妖怪抓走的情节,可每当这时他都会喊出一句万年不变的话——”悟空救我!”

  在吴承恩的笔下,唐僧既有优点,又有不足,是一个有血有肉、鲜活的物,正是这种立体的体形象造就了经典著作——《西游记》。同时我明白了,生活中不存在十全美的人物,要全面看待他人,不要被一时的优点或不足迷惑了双眼。

  唐僧的作文 13

  说来甚是惭愧,小时候读不懂这《西游记》,一心只觉得那孙悟空神通广大,无所不能,而那唐僧则颠倒是非,胆小懦弱,永远等着别人来救他,而这时再翻这本书,却觉得唐僧这个人物写得真是活灵活现。

  即便是成年人,可能也有很多如我小时候那样,认为唐僧不过就是个西天取经的累赘罢了,但事实真是如此吗?我们可以换个角度想问题,这本书是一部魔幻作品,师徒四人当中,包括白龙马,除了唐僧以外,都不是一介凡人,他们各有其神力,玄奘只是一位普普通通的高僧罢了,和我们似乎没有什么区别,取经途中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次次不都是唐僧等着别人来救吗?

  回想起徒弟三人与妖怪打斗的精彩画面,更显神通,唐僧的形象反而被衬得更加平平无奇与胆小无用。但也许我们都错了。你有曾想过自己也是一位普通人吗?或许表面上,我们与唐僧确实没有任何区别,既没有什么神力,也没有降妖除魔的本事,但从精神层面上来讲,我们却已经输他太多。首先,唐僧虽善恶不辨,但他心存善念,悲天悯人,即使是会危及到自己性命和财产的强盗被孙悟空杀害,他也会严厉指责,他认为对于任何人,就算他罪大恶极也应该报有一丝怜悯。确实,这样做是很蠢,毕竟谁会弃自身而不顾,去放过一个可恨之人呢?但唐僧他做到了。

  在三打白骨精中,孙悟空几次打死妖怪假扮的老百姓,不管孙悟空怎么解释,唐僧都执意要赶他走。有人又要说了,这不是傻吗?没了孙悟空的保护,怕不是凶多吉少。也是,但仔细思考,你会发现,唐僧不像孙悟空,拥有一双能看穿妖术的眼睛,他只相信自己看到的——三个无辜的人被活活打死。身为僧人,他无法置之不理,即使是自己身处绝境,也不愿与“残暴之人”为伍,这是何等心境?不得不佩服他那颗洁白无瑕的善意之心。

  但话说回来,这也不正是为人之本吗?书中有讲到,师徒四人经过女儿国时,那里的国王十分倾慕唐僧,欲招他为夫。仔细想想,那可是国王,如果娶了她,能拥有多大的权利啊?倘若是个普通人,一般都会毫不犹豫地答应,从这里就足够凸显出唐僧与其他人的不同了。他果断拒绝了国王的好意,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充满艰难险阻的`取经道路。唐僧他怕吗?他当然怕,他跟我们一样都是普通人,但正是因为他没有因害怕而迷茫,被困难所折服,面对荣华富贵时依旧坚定信念与初心,才造就了他看似普通而不平凡的一生,他的精神世界与信念意志是很多人无法超越的。

  总览全书总共九九八十一难,但唐僧没有一刻是放弃的,在满是荆棘的人生道路上,他选择了前进。与现实生活中那些被利益蒙蔽了双眼,遗弃目标的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两者可谓是天上耀眼的群星与地上随处可见的石头的差异。

  唐僧虽然善恶不辨,真假不明,但从他身上,我看到了那种不同于常人的善良、坚持与骨气。从此勇气在我心里有了一个新的定义——唯有在害怕艰险中,像唐僧一样依然不忘初心,无畏前进,这才叫真正的勇气!

  唐僧的作文 14

  “刚擒住了几个妖,又降住了几个魔,魑魅魍魉怎么他就这么多……”耳边又传来电视中耳熟能详的歌曲,是《西游记》开始了。虽然现在动漫这么多,但西游记绝对是的我们最喜欢看的电视剧之一。

  小一点的时候我看不懂高深的问题,就是简简单单的去看一些好笑的打斗场景。上初一后我开始阅读《西游记》,其中最让我们深思的估计就是唐僧这个人物了。

  我觉得唐僧这个人物个性是矛盾的。他似乎信心很坚定,其实前怕狼后怕虎,每遇到一处高山峻岭,他就害怕自己遇难,自己吓唬自己,像个预言家似的说:“徒弟们哪,这山很险,要小心妖怪。”结果往往是真被妖怪抓走了。他想要降妖除恶,拯救黎民百姓,但又是非不辨,善恶不分,在“三打白骨精”这一集里,他不相信孙悟空,反而相信妖怪,白骨精变成村姑一家,唐僧就信以为真。在“误入小雷音寺”里他见到假的佛倒下拜,到了大雷音寺见到了真佛却迟疑不拜。

  他为人虽然善良仁慈,行善好施,但也胆小懦弱,喜欢以自己的眼光评价身边的.人和事。固执地认为悟空好杀生、顽劣,在“偷吃人参果”中在悟空与他人出现矛盾时,他听信谗言,不加思索地认定悟空的不对。

  所以我觉得在《西游记》中唐僧就是一个凡人的形象,和我们大家一样,有懦弱的一面,又有坚强的一面。取经队伍中只有唐僧一个人是肉体凡胎,即便他虚伪、软弱、无能,但他依旧坚持着走完了长达十万八千里的取经道路,他的身上有一种“属于凡人的伟大”。

  也许吴承恩假意将唐僧的性格描写的胆小懦弱,实际上是想突出“信念可以战胜一切”的道理,纵观整本《西游记》,只有唐僧才是真正的主角。

  唐僧的作文 15

  胯下骑着白马,身彼深红金色的袈裟,身后跟着三个神通广大的徒弟,这就是本文要介绍的主角一唐僧。

  唐僧,姓陈,小名江流儿,法号玄奘,号三藏,被唐太宗赐姓为唐。唐僧自幼在寺庙里生活。为如来佛祖第二弟子金蝉子投胎。因他勤敏好学悟性极高,被唐太宗选中结为兄弟。他不畏艰难勇往直前。最终和三个徒弟一起,取得真经三十五部;功德图满,被赐封为“旃檀功德佛”。

  唐僧对自己的目标坚定不移。骊山老母和观音菩萨,文殊菩萨变成母女四人,欲招唐僧为夫。然而唐僧意志坚定坚决不从。女儿国一难中,女儿国国王欲招应唐僧为夫,唐僧割断情丝,谢绝女儿国国主的一片好意。他略施小计,骗到关文,成功离开女儿国;他不喜欢荣华富贵,只要有目标,就会坚定不移地去实现它,这等美事敢问在座的各位,又有几人能抵挡此等的诱惑呢?

  唐僧生性善良,他怜悯平民百姓,在悟空打死过路的盗贼后,他不但不表扬悟空,还批评悟空:他认为盗贼的命也是人命,佛曰:众生平等,还是不能杀、因此,师徒之间产生隔阂。游行到五观庄时,拒绝吃人参果,尽管小童成心为他作说明:这不是婴儿,而是长得像婴儿的果子。他还是不愿是吃下这果子。他不愿违背佛法,面对长生不老的诱惑,他依然遵从自己的内心,只去实现他的愿望:拯救黎民百姓。

  然而这样的人也有许多缺点,他善恶不辨,悟空三打白骨精救了他时,他却听信八戒的谗言,认为悟空违背佛法将悟空逐出队伍。他又生性懦弱,在遭到危险时,只会指望自己的.三个徒弟:把悟空逐出队伍后才盼望悟空快来救他。唐僧的成功也离不开团队合作。如果西进路上只有他一人,估计他早被妖怪吃掉了。

  《西游记》作于明末年代,它蕴合了作者对社会的厌恶和讽刺。我们可以看到,西游记中有很多妖怪都有背景:太上老君的青牛,观音的金毛犼……它们为虎作伥,好不快活。但它们的下场,却只是被主人带回去“严加管教”。最后不了了之。孙悟空纵有大闹大宫的本事也无法杀死他们。唐僧的软弱和大仙的求情,都让悟空找不到下手的理由。这正与明末时期相对应:考官收取贿赂,有背景,有钱的轻易就能考取功名。这是多么可笑啊!

  唐僧的作文 16

  众所周知,唐僧师徒四人去取得真经,可是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文中是这样写唐僧的:“丰姿英伟,相貌轩昂。齿白如银砌,唇红口四方。顶平额阔天仓满,目秀眉清地阁长。两耳有轮真杰士,一身不俗是才郎,好个妙龄聪俊风流子,堪配西梁窈窕娘。可谓是美男子。”

  唐僧在取经时停下,更不会因为凡心,七情六欲而半途而废,神都有七情六欲,何况是人呢?一个成功的取经人,需要成功的经历九九八十一难才能得到金,作为本来就是佛门中人的僧人来说,他的追求不过是取得金身成佛,达到最高境界,所以他的追求执着的永不言弃。如在十三回中,唐僧初遇猛虎咆哮,长蛇盘绕,又耐马腰软蹄弯。扶倒在地,打也打不起了来牵不动,真哟个万分凄楚,已自分死,莫可奈何。唐僧在这时候不但没有屈身放弃,反而毅然地继续前进。他曾不想过前面有多难,有多险。他的毅力并非所有人都能与之相譬,对于他来说去西天取得真经,就是他的人生最大的追求,也正是有这种信念,才使得他磨练了这种意志,所以对于一个人来说,要成功的前提是拥有信念而成功的。

  在三打白骨精中,唐僧作为师父,他对待徒弟要求很严格,经常教导徒儿“要以慈悲为怀”。大徒弟孙悟空尽管机智不凡,本领高超,但在连伤“良家性命“后又因二徒弟猪八戒,又在旁边道着这三言两语,唐僧也听着猪八戒道着,却又不听孙悟空解释,又不接受孙悟空的拜别。师父也不顾及师徒情面,而将他逐回花果山。从中也可以看出,唐僧也是一个冷漠的人。

  既然这唐僧是师父,也是取经团队中必不可少的人物,那么他的决定定是重要的,不可偏听偏信。他应该是大义凛然,一身正能量,各种优秀属性的加持,一心向佛的形象。可是在文中,我是一点没有读到这其中有什么浓厚的师徒情谊。

  在打土匪中,这也是唐僧与孙悟空决裂的时候,这是师徒两人刚刚相识就发生了破裂。孙悟空也毫不留情的`把土匪打死,唐僧见了这个场面,先是对孙悟空一顿大道理说教,甚至说:“我可做得白客,怎么脱身”?在与真假美猴王,也是唐僧最后一次赶孙悟空走,当时孙悟空为了救出唐僧,打死了两个强盗,可唐僧却叫猪八戒把尸体埋了,对着已经死了的强盗道:“你到森罗殿下兴词,倒树寻根。他姓孙我姓陈,各居异姓。冤有头,债有主,切莫告我取经僧人。”这两段看似是唐僧的软弱无能,没有负起师父的责任。也可以看出,唐僧是一个自私的人。

  我认为这样,只不过是为了在取经时,又遇到其他的麻烦而取不到真经罢了。不过其中也能看出唐僧,实际上是一个自私的人毫无本事,就是一个凡人,凡人本就不是十全十美的。我们不应该对唐僧抱有太完美的形象,应该包容唐僧,应该理解唐僧,没有任何人是十全十美的,没有任何人是没有缺点的,唐僧也有缺点。他呢,也自私,也像也凡人一样有着七情六欲,但是他能努力的克制自己的七情六欲,而一心向佛已经非常不错了。

  但实际上唐僧他对于取经是非常坚定的,又有顽强的意志,不怕挫折不怕困难,他的毅力已经超出了凡人,他的顽强,他的努力已经是一般人难以超越的了。所以唐僧实际上是一个优秀的人。

  唐僧的作文 17

  唐三藏人人都认得,毕竟,是著名作家吴承恩笔下《西游记》之中的一位重要的人物!别看他是三人之师,但是,实力却要多弱有多弱!不仅仅这样子,而且唐僧还是《西游记》中,最不能辨别是非的!

  这可以从一件事上看出来的,就拿那次三打白骨精来说吧。那白骨精呀,首先,那白骨精变成一个美丽的少女来送饭,这次可中了八戒的`心意,当孙悟空杀了第一次变身的白骨精之后,要不是由于八戒的话,毕竟,我们在上篇不说过吗:八戒贪吃又贪色,又因为唐僧不会辨别是非,才导致悟空第一次被误会!第二次,白骨精还不善罢甘休,再一次变成了一位80多岁的老婆婆。但,又一次被孙悟空给看出来了。这一次,他没有上前去解释,又是直接将她给杀死了。这次,唐僧足足念了20多遍紧箍咒,直到悟空承认了错误,并保证永不再犯,才放过了无辜的悟空!

  但是,这白骨精不杀人得逞,怎么甘心呢?于是,她再一次变成了人形,变成了一位老夫,装作是来寻他的妻女的。但,这又被悟空看出,把他给杀死了。这次,旁边散了一堆粉红色的骨头,上面写得:白骨夫人。正是唐僧相信之时,八戒又来误导唐三藏,这次,唐三藏本来已相信,听八戒之话后十分生气,便直接将悟空逐出了师门,不让他再回来。就这样,唐僧还因此下了死约,只要见到他,就下阿鼻地狱!

  是啊,从此事上还可以看出唐三藏是一个不仅轻易相信别人的人,还是一个十分不会辨别是非的人。但,他还是一个内心信仰坚定,心怀善良的人。不然,他怎会不怀疑假扮的白骨精呢?好了,我们下期再见!

  唐僧的作文 18

  唐僧大家都不陌生,他是金蝉子转世,收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为徒,一同前往西天取经。在这途中,遇到许多妖魔鬼怪,也借此看出唐僧的特点。

  首先讲讲唐僧的优点。在初从东土大唐到西天取经时,他救下了压在五指山下的孙悟空,可以看出,他以慈悲为怀、心地善良。从《三藏不忘本四圣试禅心》中,唐僧面对美色镇定自若,丝毫不动心,一心向佛,心若止水。在《猪八戒激美猴王孙行者智降妖怪》中,唐僧也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知错能改。一路上,他不畏艰苦、勇往直前,终于取得真经。

  再来讲讲唐僧的缺点。没有一个人是完美的,我认为唐僧作为一个出家人也一样,可唐僧的缺点似乎比他的优点多一些。他很愚昧,在取经之初,他与孙悟空正走在取经的路上,被匪徒所拦截,孙悟空二话不说杀死了匪徒,虽然孙悟空随便杀人的行为不对,但唐僧不听劝也看出他顽固、冥顽不化的性格。在《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中,唐僧被骗浑然不知,以为孙悟空又乱开杀戒,害死三个无辜的人。于是在不清事实前将孙悟空逐回花果山。从中又能看出作为一个凡人认知短浅、是非不分、固执已见的特点。

  细品唐僧这个人物,又觉得像是看见了这个纷扰世间下的.人们。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唯唯诺诺、平凡、拥有一颗善良的心,可因世俗纷扰被虚假的表象所蒙蔽双眼,对自己信任的人,保护自己的人做出指责,看不清真实的样子。又被那些贪图名利的奸险之人所陷害,陷入一番困境。但也正是因为困境使我们更加坚定信念、迎难而上,正是因为像孙悟空一类的人帮助我们走出困境,与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奔向目标。书中的“九九八十一难”不正是人生路上的那些坎坷吗?这每一“难”使我们成长,帮助我们认识自己,让我们结识同伴。所谓“取得真经”也就是人生路上那些极少数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的成功吧!

  唐僧,他不仅是一个人物,更是一种象征,身边之人的缩影。他善良并坚强,却又固执且愚昧。而正是这样一个唐僧,让我们看到了身边的人,看到了自己!

  唐僧的作文 19

  唐僧,《西游记》中最核心的角色。在书中,他为普渡众生踏上西行之路;在历史原型中,他是一位功德无量的高僧,而对于书中的形象,各个名家却众说纷坛,而我眼中的唐僧,亦有着多面的印象。

  首先,他是一位佛法高深、慈悲为怀的僧人。在西行途中,孙悟空多次伤人,均为他所制止。有人说,他懦弱迂腐、胆小怕事,但却不曾设身处地的去看待,有两个经典的例子作证了:

  第一,孙悟空杀掉了一群盗匪,唐僧为此生气不已,不少人为此认为他“愚善”,但仔细想想,在平日里,就算我们被抢劫了,所希望的最多也就是拿回财物并使其收到相应的.惩戒,以令其改过自新,而书中劫匪却丢了性命!若使常人见此,也会为了这种行为而不安,认为做过火了,更何况唐僧一佛门弟子呢?

  第二,三打白骨精这是极其有名的桥段,不少人对其能倒背如流,其中妖怪多次化作凡人受悟空所害,可悟空岂是常人?而唐僧一凡人又何德何能得以看透妖怪真身呢?在他的认知里,他只见一家三口惨死,而错怪悟空,这岂能作为贬低他的理由?

  其次,唐僧也是一个不惧苦难的人。取经路上有九九八十一难,上万里路途,唐僧历经艰难险阻,却从无埋怨,最终师徒四人取得了真经,而却是无字的!若常人定气急败坏,破口大骂,而他只一心向佛,足见其虔诚,而又再次出发。他挺过九九八十一难,受苦受累,终成得旃檀功德佛,却有人认为他懦弱,我倒是想问,这八十一难他闯过吗?

  总而言之,唐僧,是一名不惧艰险、佛法高深、慈悲为怀却有血有肉,似若常人的高僧。他是佛,因此他可以作为我们的标榜。但是他是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他也会犯错,因此他也与我们一样,有一个”完美无缺的旃檀功德佛”作为标杆,激励自我。

  唐僧的作文 20

  贞观十三年,唐僧“辞谢出关而去”,从此踏上了磨难重重的西天取经之路,终封旃檀功德佛。

  我初读《西游记》,一直认为唐僧是一个纯属虚构的人物,直到我后来去到西安大慈恩寺,才知道确有其人。

  我于是查阅了相关史料,进一步了解到小说中的唐僧,其原型就是大慈恩寺里的唐代玄奘法师。他西行求法十数年,终带回佛经六百多部。这也契合了小说里的西天取经故事。但我今天想说说的还是故事中的唐僧。

  首先,我想称赞唐僧的是他那坚定向佛之心。向佛之心有两层含义:一是他心中只有佛,只想到西天取回真经。故而当四圣化身女子招赘时,唐僧只是“呆呆挣挣,翻白眼儿打仰”。特别后来当他面对花容月貌的女儿国国王,以及举国的荣华富贵诱惑时,唐僧仍旧毫不心动,坚持踏上了艰险的西天取经之路。他这种不为富贵、美色所诱惑,改变初心的精神是难能可贵的。第二层含义则是慈悲为怀,这在小说中多有描述。我们且看唐僧师徒行至五庄观,道童奉上两个人参果招待。唐僧一见那果似小孩之型,战战兢兢。直呼怎可“作荒吃人”,任凭道童如何解释只是果子,终不肯食。其慈悲之怀,迂腐之态,跃然纸上。我认为唐僧的慈悲或善良固然值得称道,但如果是不辩是非的一味善良,往往又容易被利用。白骨精正是看准了他这个弱点,一变少妇,二变老妇人,三变老公公欲加害唐僧。有悟空在旁守护,白骨精自是难以得逞,反丢了性命。唐僧没有“火眼睛睛”,又不听悟空辩解,终以其乱杀生,责怪并驱逐了悟空。事实上,我们知道唐僧因这类误会多次驱逐悟空。这让我又很生气,真想指着唐僧说:“糊涂啊,糊涂!”

  不过唐僧终究只是一个凡人,他既不如卷帘大将的沙僧,也不如手持九齿钉耙,曾领十万水军的猪八戒;更不及悟空一个筋斗云十万八千里。漫漫西天取经路,妖魔鬼怪,九九八十一难,艰险无比。唐僧有凡人忧惧的'本能,却终不畏艰难险阻,不顾性命之危,以凡人之身到达西天灵山,取得真经。他这份坚定向佛之心,常人难及的执着和毅力,却是让我动容和钦佩。

  通读《西游记》,我们很多人记住了敢爱敢恨,敢作敢当的“齐天大圣”孙悟空,却厌烦唐僧的唠唠叨叨。殊不知,正是唐僧的虔诚、慈善,才束缚住了悟空八戒他们的狂傲不羁。若非如此,取经团又怎么能够齐心协力行至西天,取得真经呢?

  唐僧的作文 21

  如来佛座下第二大弟子金蝉长老投胎转世的唐僧,是状元陈光蕊与宰相女儿殷温娇的儿子,殷温娇生下唐僧,把唐僧顺江抛下,后为金山寺老僧法明和尚收养,名为江流儿,法名玄奘。长大后成为唐太宗李世民的御弟,称为唐三藏。从此,担上了西天取经的重任。

  至于有些人说他贤愚不分,人妖不辨,实是出于他身为凡人的无奈。孙悟空火眼金睛,辨认人妖是小事,轻松容易。而唐僧作为徒,他崇信佛法,心地善良,便自认为人人都是善者。是凡人,怎能又不受蒙骗的时候?是凡人,焉能无错,虽说唐僧不辨人妖是无法责怪的',认为世间万物皆为善也是无法改变的,可他宁愿相信一个外人也不肯相信有着火眼金睛的孙悟空。白骨精想吃唐僧肉以来长生不老,一变美女,二变老妇,三变老翁,疑惑唐僧却均被悟空识破。白骨精后被悟空所杀,唐僧大怒,责骂悟空,悟空无论如何解释唐僧依是不听他的话,认为他滥杀无辜,逐走了悟空。孙悟空作为唐僧的大徒弟,本领最为高强,唐僧却不信任他,那她又能如何信任其余两个徒弟呢?这可谓是唐僧的唯一缺点了吧。

  作为徒,唐僧崇信佛法,严守戒律。他去西天取经,是为了得到大乘佛法。他胸怀天下,心系黎民百姓。他严厉责备,认为其杀生命,罪大恶极。唐僧从不偷盗。当猪八戒在独角兕大王的洞府里发现了三件背心时,不管不问伸手就是拿,让唐僧与他一同穿上,而唐僧却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不能做那亏心之事。唐僧从不饮酒。当到了高老庄后,孙悟空解救了高太公的三女儿,高太公便摆宴席以来致谢,把酒一杯敬奉唐僧,可唐僧坚决婉拒,只说酒,是僧家第一戒者。唐僧在遵守方面,从来都是一个模范,一个踏踏实实的模范。

  从性格上来说,唐僧目标明确,立场坚定,勇往直前的精神坚不可摧。在第二十三回中,四圣为了试唐僧师徒的诚心,便化作一户人家,其中有三个漂亮的女儿,想招夫立家。唐僧听后沉默不语,唯独八戒起了色心,见了老妇人连声叫娘。唐僧对这一类事从无动心,也从未想过放弃,一直把取经当作自己的使命。这种精神,正值得我们去挖掘,学习。

  唐僧,一个平凡而又不平凡徒,在经历了整整八十一难后,终取得真经,修得正果。而那藏在他骨子里的“真经”,远远胜于手中厚重的有字真经。

  唐僧的作文 22

  一身袈裟披在身,手持锡杖,头戴毗户帽,俊逸不凡,一心向善,历尽艰险,不取真经终不还。他是谁?他就是唐僧!

  儿时最期待的便是放暑假,呼朋唤友地排排坐在电视机前,准时收看《西游记》。每当孙大圣又举起如意金箍棒,将一个妖精打服了,我们就会一起欢呼高叫,手舞足蹈。

  最愤愤的是“三打白骨精”那一段,会气得恨不得钻进电视里揪住那善恶不分的唐僧理论,逼他还孙悟空一个清白。

  那时只觉得英勇无畏孙大圣,忠奸不辨是唐僧。

  如今再拿起这本已不带插画的砖块厚的书本后,将它细细咀嚼,好像又不是这个样子。

  唐僧是个善人。他时常教导他的三个徒弟,要慈悲为怀,并且以身作则,他对万物都有感恩之心,就连扫地也恐伤蝼蚁之命。可能最让我们愤愤不平的就是他先后两次将孙悟空撵走,第一次是三打白骨精,再者是那几个强盗。肉眼凡胎的唐玄奘并不是姑息养奸,一个大活人如果真的在他眼前被打死,他还无动于衷的话,那西天之路,是不是可以放开让孙悟空以斩妖除魔为缘由大开杀戒了呢?而且,孙悟空也是与师傅一同成长的,他的魔性也在唐僧善良的潜移默化下慢慢消去。你不见后来的取经路上,孙悟空稳重了许多吗?

  唐僧是个倔人。他铁了心要取得真经,因他是金蝉子转世,招来不少垂涎。虽有齐天大圣哥几个白昼黑夜无微不至的保护,却依然落入众妖精之手。每次都可说是死里逃生,他却从不后退。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漫漫取经路程中,唐僧没有叫过一次苦,说过一句放弃的话,他如同一棵顽强的白杨,屡经磨难,依然屹立不倒。当终于取得经书,不辱使命可返大唐时,才发现取得的是无字真经。成功的人最怕落得一场空。唐僧没有抱怨,这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坚定信念,使他最终修得正果,受封“旃檀功德佛”。

  有人说他懦弱,他却用自己弱小的身躯担当起一个领导者的责任,带领着徒弟们踏上这条不能回头的道路,并且最后不辱使命,胜利而归。他是个凡人,受住这一路的考验,又显那么不平凡!

  是什么人,才有这般纯净慈悲的心?是什么人,才有不为财色与皇权所动的坚定信念?是什么人,才有不远万里屡遭艰难取回真经的顽强毅力?

  通往成功的道路是曲折不平的,我愿像唐僧那样迎难而上,逢山开路,遇水搭桥!

  唐僧的作文 23

  唐僧,出现在《西游记》中,也叫唐三藏,前世为如来二弟子金蝉子,因不尊佛法被贬到人间,原型为唐代高僧玄奘,修成正果后被封为“旃檀功德佛”。

  唐僧在世人眼中是不畏艰难、严尊佛法、宅心仁厚的人。确实,唐僧是个高僧,他在初遇孙悟空时,没有疑惑就将孙悟空救了出来,还连夜为孙悟空缝虎皮裙。在故事“四圣试禅心”中,唐僧在被徒弟推举的情况下,仍然没有奢心,一心想取经。八戒没有忍住,被绑在树上整整一个晚上,唐僧一众人听到他的呼喊时,孙悟空不愿救他,而唐僧还是宽慰他,以他还可以挑行李的理由,将他救了下来。

  唐僧一路上经历无数苦难多少次与死神擦肩而过,可他还是一心取经,没有动摇,只有这样的人,才能有修成正果的机会。这就是唐僧的优点。

  唐僧也有不好的一面,他懦弱、胆小,甚至有些痴迷。他一被妖怪捉住,首先想到的是他的徒弟们来救他,且悲伤的`不成样子,而不是想办法自已逃出去。而他又很胆小,一见到什么高山险岭,便提醒徒弟要小心。而他遇到妖怪变的假雷音寺时,便吓得滚下山,只因为他害怕自已冲动时没有尊敬佛法,而且看到“小”字时,即使孙悟空提醒了他有诈,他还是一意孤行,反而为小雷音寺辩护,他明知道孙悟空有火眼金睛,却还是走了进去,导致被妖怪捉住。

  金无赤足,人无完人。每个人身上都有他的闪光点和缺点,而《西游记》的这一点做的很好,每个人,即使是玉皇大帝都有缺点。而《三国演义》就不行,鲁迅评价道:“刘备之长厚而似伪,诸葛之多智而近妖。”唐僧是一位描写的很成功的人物,他有缺点也有优点,这样才是一个完整的人。

  唐僧作为师傅,尽到了为人师表的责任;作为学者,他做到了说书念经的基础,作为高僧,他完成修成正果的奇迹;作为凡人,他真实还原一个人该有的喜怒哀乐。

【唐僧的作文】相关文章:

唐僧在2021作文08-01

唐僧的依靠作文04-30

我的“唐僧”作文08-13

我眼中的唐僧作文12-30

我的“唐僧”妈妈02-27

唐僧给悟空的信11-07

我的“唐僧”妈妈汇总[15篇]02-27

日出作文作文10-04

我与作文作文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