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环境会计学的研究对象与目标

时间:2023-12-25 11:30:04 登绮 好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探讨环境会计学的研究对象与目标

  环境会计是估量某个特定的经济主体的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的会计。对环境的估量和测定环境影响,是一种社会经济的全面估计,很难结合个别特定的经济主体。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探讨环境会计学的研究对象与目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探讨环境会计学的研究对象与目标

  探讨环境会计学的研究对象与目标

  环境会计的对象是环境会计所计量和报告的企业的环境活动和与环境有关的经济活动。这些活动:

  一是企业与环境有关的经济活动,是指企业对环境资源的不断损耗和不断补偿的循环过程。环境资源的损耗是指由于环境资源的消耗失控、重大事故等造成的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的损失;环境资源的补偿是指企业治理污染、改善环境及以各种形式上交的对环境补偿的支出等。这些活动的特点是能够以货币表现或者形成财务问题,能直接涉及到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环境活动,是环境会计核算的表现形式,通常表现为环境资产、环境负债、环境成本等环境会计要素。

  二是企业单纯的环境活动,这些活动包括企业的环境目的与环境政策、措施,员工的环境教育和环境素质的提高。它们虽然暂时并不直接涉及到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但从国外的初步实践来看,应将其列入对外信息披露的范围之内。

  环境会计是以自然资源耗费应如何补偿为中心而展开的会计,是对环境负荷进与出的记录。基本定义可表述为:环境会计是运用会计学的理论与方法,采用多元化的计量手段和属性,从社会利益角度对各会计主体的环境管理系统以及经济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的一门边缘性的新兴学科。

  环境会计中的环境有其特定的含义,它是以人类为主体的社会经济系统的外部环境,由除人类以外的其它生物体和非生命物质构成。从环境会计的基本属性上说,环境会计仍属于会计学的一个分支,但它同时又是会计学同环境科学、生态学、环境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等相结合的产物。因而环境会计除要秉承会计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外,还要吸取借鉴包括环境科学、环境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等学科和领域的一系列观念和方法,在此基础上形成环境会计的理论与方法体系。

  环境会计提供的环境会计信息,对不同的使用者有不同的作用。国家的政府和国家法律制定机关可以利用这些信息,制定环境政策和法律规范,加强宏观管理和控制;环境保护部门可以了解环境污染和环境保护的情况,对过去的措施做出评价,对未来做出规划;企业管理者可以评价和衡量企业对社会和环境责任的履行情况,实施正确的环境措施;社会投资者和债权人可以对企业的环境风险和盈利前景做出客观的评价和恰当的定位。

  环境会计目标是环境会计理论的基础和逻辑起点,其内容是组织相应的会计核算,充分披露有关的环境会计信息,确认和计量企业在一定期间的环境经济效益和经济损失,为社会各决策单位实施经济和环境决策提供充分的信息。环境会计披露的信息主要应有环境成本、环境负债、与环境成本和环境负债相关的特定会计政策、报表中确认的环境成本和环境负债的性质等信息。

  探讨环境会计学的研究对象与目标

  一、环境会计的理论体系

  赵朝丽、张亚连等人认为环境会计的理论体系应当包括环境会计的理论基础、要素和目标、假设与原则、确认与计量及报告模式、信息披露等几个部分。一些学者也认为应该以传统会计理论体系为基础,然而一些学者则认为应该重构新的理论作为它的基础,以适应新的经济社会发展趋势。

  关于环境会计,目前还没有比较统一的定义。按照《现代会计百科词典》收录的词条:环境会计是从社会利益角度计量和报道企业、事业、机关等单位的社会活动对环境影响及管理情况的一项管理活动。在我国环境会计理论体系的研究发展中,孟凡利简要说明和比较了环境会计、环保会计与绿色会计的概念,从中归纳出了环境会计的本质。李祥义认为,绿色会计是环境科学与会计学科交叉渗透而形成的应用学科。周法莲认为,环境会计是运用会计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采用多种计量手段,对企业的环境活和与环境有关的经济活动进行确认、计量、披露和分析,以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和谐统一的管理活动。而刘爱东、王慧认为,环境会计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分别对应于宏观政府环境会计与微观企业环境会计,在微观企业环境会计的基础上又可划分环境财务会计与环境管理会计两个分支。

  二、环境会计基本理论结构

  目前为止,有关我国环境会计基本理论的探讨是环境会计研究的一大热点,这方面的文献也比较多。以下部分从环境会计的目标、要素、计量以及信息披露角度进行阐述。

  (1)环境会计的目标。

  会计界对环境会计的目标众说纷纭。有观点认为环境会计的目标分高低两个层次:一是对外提供有用的环境会计信息;二是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也有观点指出,我国环境报告应首先考虑政府管理机构、投资者和金融机构等主要信息使用者对环境信息的需求。杨雄胜提出,人类发展面临三大问题,即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全球的金融风险和严重而普遍的经济腐败,环境会计则以经济可持续发展和遏制经济腐败为目标。肖华、李建发提出,鉴于我国目前公众的整体环境意识比较低的情况,我国企业环境会计的目标应首先考虑政府管理机构、投资者和金融机构等主要的信息使用者对企业环境信息的需求。笔者认为,传统会计目标为提供有助于决策有用的信息,那么环境会计的目标应是传统会计的目标在环境信息上的拓展,即为环境会计信息的需求者和使用者的各种活动提供有用的信息平台,满足各环境利益相关者企业对环境会计信息的需要,并同时反映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状况。

  (2)环境会计要素。

  关于环境会计要素有多种观点:有观点认为存在着环境资产、环境效益、环境费用等三要素;而四要素论则包括环境支出、环境收益、环境资产和环境负债;有观点认为存在着环境资产、环境负债、环境权益、环境费用、环境收入、环境利润等六要素。如徐泓、朱小平就环境资产、环境费用、环境效益的确认标准、方法及各要素的特征、分类和计价问题作了探讨,认为环境资产、环境费用、环境效益等作为独立的环境会计要素,构成环境会计核算的基本内容。而汤滨,陈瑶等则认为在会计要素的划分上应和传统会计保持一致,认为环境会计要素应包括环境资产、环境负债、环境所有者权益、环境收入、环境费用和环境收益六项类容。

  (3)环境会计计量

  目前环境会计对环境的定义过于简单,也较少科学的具体分类,不便于确认与计量,并且不同会计主体面临的环境各异,可比性较低。因此,制定适合环境会计的统一环境资源分类目录至关重要。环境会计计量不同于传统财务会计计量,因此应采用适合环境会计的计量方法。针对不同环境因子的特殊性,选择合理的计量方法,尤其是有相当部分的环境因子为非市场物品或服务,不能以市场价格测算其价值,计量难度大,积极开展环境资源评价和计量方法的研究才是关键。因此,环境会计的计量是难点,如何确定特定环境的货币金额,各种计量方法都有其特点,环境会计在计量特定环境价值时,应根据计量目的、可获信息的充分性及可靠性和成本效益原则来选择具体方法,也可采用非货币计量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结合环境会计计量对象的特点,借鉴环境经济学、西方经济学、数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是环境会计计量方法研究的趋势。

  (4)环境会计信息披露。

  在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方面,讨论最多的就是环境报告。关于环境报告的内容,耿建新提出应包括环境问题及影响、环境对策、在财务报表及附注中披露环境支出和环境负债,其中,环境支出和环境负债是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关键。孟凡利、周一虹、刘冬蓉主要关注信息披露的内容及形式,他们认为信息披露有两种形式即环境指标和价值形式。对于信息披露的方式,刘冬荣、胡蓉认为环境信息披露的方式应多样化,既有定性的信息也要有定量的信息,对于信息披露的方式,一方面可以利用财务报表、报表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来揭示环境产生的财务影响,另一方面也可以编制专门的环境报告来提供企业的环境绩效情况。詹垚认为信息披露的形式应从近期和远期两个方面来看,近期应选择一些环境污染严重对国民经济影响比较大的国家重点建设行业作为试点,采用补充会计报表的形式进行信息披露,而从长远来看应制定出完善的环保法规和环境会计制度、环境审计标准,将环境会计的应用范围扩展到所有企业,运用正式报表的形式披露环境会计的全面信息。

  目前的环境会计研究仍然停留在理论层面,对很多问题的认识存在相当大的分歧,尽管我国环境会计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在很多方面还存在不足,总体上表现为:理论研究滞后,实务方面更是进展缓慢。

  具体包括:

  (1)缺乏环保意识。企业的环境责任理念并未真正形成,没有认识到环境会计在建立健全我国环境信息公开明示制度中的重要性;

  (2)缺少有效的环境会计信息系统。企业没有建立起完整的环境会计信息系统,企业环境信息披露严重不足,且缺乏可比性和可靠性;

  (3)缺少环境会计制度和准则。目前仍缺乏可操作性的环境会计准则和一整套切实可行的统一的环境管理标准。

【探讨环境会计学的研究对象与目标】相关文章:

探究研究生难找对象的直接原因04-25

园林建设及城市生态经济探讨02-23

水利工程运行安全探讨03-02

县域资金回流机制探讨范文02-27

婚礼摄像新思路的探讨交流05-02

探讨芦笙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04-28

考前冲刺复习方法探讨04-29

网络环境下操作机器人系统传输时延研究02-26

关于企业探讨绿色需求激励的范文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