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故事》读后感

时间:2022-05-07 15:30:24 好文 我要投稿

《孔子的故事》读后感

  《孔子的故事》读后感1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在学习中,我只知道孔子的这两句名言,但孔子是个怎样的人?他的话为什么能千古流传?读了《孔子的故事》这本书后,我对他有了更深的了解。

《孔子的故事》读后感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人。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和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的故事》一书从孔子的出生以及成长开始讲起,主要讲述他开创杏坛教育,招收弟子,广推“周礼、六艺”之道,周游列国14年,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道德学说。暮年的孔子,因为抱负不能施展,开始编撰《春秋》,他的言论以及与弟子们的对话也被编写成《论语》一书,千古传诵。

  孔子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的很多举止行为都值得我们学习。从他初习周礼,到下定决心学习圣贤,造福于民,孔子的虚心好学、求实上进的精神深深感染着我。我感受最深的是“寒窗学易”。由于孔子很小就失去了父亲,渐渐地,母亲没有能力教导他了,就把他交给了外公。“一个下着大雪的冬天,孔子在雪地里一会儿原地小跑、一会儿扎马凝神,一会儿又俯卧在地练双臂腕……”,读到这里,我想:“孔子才十岁呀!一个十岁的孩子在这样的天气里是怎么做到这些的?”带着疑问,我继续往下读。原来是孔子是在看《周易》的时候,有一些疑问,见外公在休息,由于天气寒冷,于是就练武强身一下。从这里,我们看到了一个勤学好问,热爱学习,尊敬长辈的孔子。我想:“孔子真是勤奋啊!在这样冷的天气里也不休息,仍然在学习,而且遇到不懂的就虚心请教外公,怕打扰外公,又挤时间来强身健体,他的动力到底是什么?回首前文,其实孔子从那次“庙宇祭祀”之后就已经在心中扎下了学习礼道的决心啊!他宣传礼道,就是希望所有的国君都能用仁义德心治理天下,一个孩子,小小年纪居然心怀天下,真让人佩服!

  这篇故事中孔子的行为深深地感动了我,在生活中,我们也要从小树立人生的目标,遇到不懂的知识时,要虚心请教别人。另外,我们还要会利用时间,像孔子一样,在有限的时间里做更多的事。

  孔子的一生很坎坷,但是他从未停止学习的脚步。正所谓学无止境,我们也要像他一样,为了自己的梦想,虚心求学;为了美好的明天,勇往直前!

  《孔子的故事》读后感2

  “感悟圣人的思想精髓,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这就是我们班同学的奋斗目标。今天,我读完了《孔子的故事》,真正感悟到了圣人的思想精髓,并提高了自己的品德修养。

  孔子热爱学习,一生饱读诗书,他认为:只有做到活学活用,学以致用,这样的读书才是有效的,书中的知识在生活中才能得到合理的运用,这样的人才称得上是好学。

  子木就是这样的人。有一次,他和同学外出郊游,天气晴朗子木却带着雨伞,大家都很疑惑。子木便说自己昨晚见月近星毕,第二天就会大于下个不停。同学们在子木的劝说下半信半疑地带上伞,旅途中果然下起了雨。子木正是运用了《诗》中的知识:月亮靠近毕星,大于下个不停,得到了孔子的大力赞赏。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学以致用的重要性,否则那次郊游大家就要被淋成落汤鸡了。

  孔老夫子坚持学以致用,在生活中常常用到书中的知识,不忘记用书中的知识来教导学生。做到学用结合,才能真正领悟书中的知识。其实学用结合和劳逸结合是一样的。劳逸结合是人生心愉快,同样学用结合能使人进步。学以致用,可以使你得到赞扬的掌声;可以使你感到知识的伟大;可以是生活过得更加充实……学以致用是多么重要,所以我们应该在生活与学习中,处处用到学以致用。

  生活中,的确有人做到了学以致用,我也是其中的一个。我在课堂上新学到了什么叫积云,卷云,层云,它们是什么样子的。然后我就根据云的不同和云的变化来穿衣,带伞,并且预测天象。这真使我这个不懂天文的小丫头感到大自然的神奇。

  其实,生活中处处需要学以致用,学以致用也对生活起着巨大的作用,我们应该合理地运用学以致用。

  《孔子的故事》读后感3

  “走近圣人的人生历程,感悟智者的思想精髓”看着这泛黄的书面上的十八个大字,“哼,孔子,还圣人?有什么了不起!”我不屑的翻看了几页,渐渐的,十页﹑二十页……哦!看了短短几篇孔子的故事,我便认识到自己是多么的肤浅。

  孔子勤学苦读,出身贫寒,很早就失去了父亲,他过早地担当起生活的重担,然而他没有被压倒,而是更刻苦地学习。艰苦的环境磨练了他的意志,艰辛的劳动结出了丰硕的果实,孔子成了一位举世闻名的大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而我遇到一点小小的困难就退缩了,更谈不上乐观,勇于克服,从孔子勤学苦读的一生中体会到,一个人即使身处逆境,也要发奋努力。孔子那种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意志和毅力会永远激励我前进。

  如果你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尊称为圣人、至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你会怎么想?要是我,早不再学习了!睡睡懒觉,吃吃零食,与人闲聊,出门闲逛……自己这么了不起,不用再努力追求了!而孔子说:“默而识之,学而不厌,何有与我哉。”如此的谦虚,让人肃然起敬。学习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也是一个需要静下心来默默坚持的过程,所以要想学习好的第一步是自己要能静下心来。可我学习,越学越感到厌倦,烦躁,缺少耐心,那次遇到一道数学难题,看了遍题目,咬咬笔头,跺跺脚,用手撑着脑袋,皱着眉拿草稿纸算了几个步骤,我实在坚持不住了,“烦死了!烦死了!”发泄地把书往地上一扔:“这题目是人做的吗!不做了,浪费时间!”我气红了脸,不停抱怨,也不再往下做了,我放弃了……现在想来,自己真是太缺乏耐心了,更情不自禁地对孔子发出由衷的赞叹,深深地敬佩这位博学多才的杰出人物。

  有一次,孔子和学生到鲁桓公庙里,看到座位上摆着欹器。孔子向守庙的人问道:“这是什么器具?”“这是放在座位右边的器具。”守庙的人回答。孔子端详了一会儿,若有所思地说:“我所知放在座位右边的器具,当它空着的时候是倾斜的,装了一半水的时候就变正了,装满了水就会倾覆。”说完,他要学生们弄点水来,倒进去试试。果然,欹器里面装了一半水时就正了,水一盛满就倾覆了。孔子看后,很有感慨。“唉,哪有盛满了水而不倾覆的呢!”孔子说。“盛满后有没有办法使它不倾覆呢?”子路问孔子。

  孔子看了子路一眼,然后对学生说:“绝顶聪明的人,用持重来保持他的.聪明;功满天下的人,用谦逊来保持他的功劳;勇力盖世的人,用谨慎来保持他的本领……这就是所说的用退让的办法来减少自满。”我不禁惭愧起来,小学里就学过“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还有“半瓶子水哗啦响,满瓶子水没声响。”说的都是要谦虚的道理。因为只有谦虚才会让你保持冷静平和,正确地认识你自己,也才能进一步地充实和丰富你自己。我这个人就是有点自以为是,那堂语文课,拿到91分语文试卷的我洋洋得意,心里乐开了花,思想早不在课堂,“飞”到了回家要向爸爸妈妈要什么奖赏了,麦当劳?牛排西餐?玩具?……我丝毫不听别的同学的发言,这条我对的,还要听什么?我瞧不起那些分数比我低的同学,失去了许多增长见识的机会。为此不知挨了多少批评,但总改不了,影响了自己的进步,别人考的比我好,我只是自大的想:这次一定是没发挥好!看了孔子的故事,我恍然大悟,懂得了要真正学到一点东西,必须抱着虚心的态度,骄傲自满是学习上的最大障碍。孔子谦虚好学的精神将成为我前进的指路明灯。

  读一本好书就是交了一个好朋友,感谢《孔子的故事》陪我度过美好时光,他是我的良师益友,让我们像孔老夫子一样,做一个终身学习者,勤奋学习,谦虚学习,快乐一生!

  《孔子的故事》读后感4

  孔子是中国五千年历史上最伟大的人物之一,他是儒学的奠基者,他的思想中最光辉的一点是提倡“仁”,《孔子的故事》这本书更是对孔子一生品格的赞颂。

  孔子生于春秋战国时期,他从小聪明好学,二十多岁的时候就收徒。他带着自己的学生周游列国十四年之久,用自己的智慧和为人折服了人们,度过了重重难关。

  孔子如此博学多才,与他谦虚好问的美德是分不开的。他曾这样说过:“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意思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不懂就不要装懂,不懂就问才是最聪明的。当孔子遇到一丝困难,他就会不放过一切的向他人请教。正是对学习的这种态度,才促使孔子的知识能够更加渊博!而我正是缺乏这种不懂就问的学习态度,不懂一个问题则是埋在心里,过去了就过去了。到头来,不懂的问题越来越多了。养成了这种对于知识随随便便的坏毛病,遇到的麻烦事儿可就多喽!就说解方程吧,方程倒是解对了,可最后,解忘记写了,白白扣了一分,原本的一百分变成了九十九。

  孔子为人的谦逊是我无比敬佩的。“三人行,必有我师。”这句话可谓是家喻户晓吧,它正是出自于孔子的笔下。孔子这样流传千年的伟人,不说三人,就是三千人,也没有一个人可以和孔子相提并论啊!而谦逊的孔子却说,三人同行,有一人必定是自己的老师。

  孔子说:“吾日三省吾身。”这句话一点儿不错,每过一日,自己应当对自己的言行举止进行反思。久而久之,让自己更加完美。如今,黄老师受这句名言的启发,在我们班开展了“吾日三省”的活动,让我们全班同学每天都反思自己。

  孔子的谦虚、好学、善良……使我十分敬佩。而《孔子的故事》这本书启发了我,使我永生难忘!

  《孔子的故事》读后感5

  寒假里,我读了一本书,书的名字叫——《孔子的故事》,这本书主要讲的是孔子。

  这本书的作者是李长之,他是著名的诗人、翻译家、学者,孔子的思想对后世的中国影响很大,作者李长之用最浅显而轻松的文字,把孔子一生的基本轮廓为我们生动的勾画出来了。

  孔子的祖先原是宋国的贵族,如果再往远里说,他们还是殷族的后代。孔子的父亲叫纥,字叔梁,是鲁国一个职位不大的武官,他很有力气。孔子的母亲姓颜,叫徵在。可不幸的是,孔子只有三岁,父亲便亡故了。

  孔子很喜欢唱歌,他最满意的歌是:《韶》。他说:“我已经听到并看到最好的了,再有其他音乐,我也不想享受了。”

  孔子大概在30岁的时候,收了第一批弟子,有:颜渊,他的父亲是颜路;子路,他只比孔子小9岁;范蠡;子贡……

  公元前六世纪左右,世上几个古老的文明国家都呈现了灿烂的古代文化,而孔子就是中国灿烂文化的代表。

  孔子是个教育家、思想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孔子正是最早的、最重要的一个传播者。

  这本书写了孔子的一生,很有意义,大家也买一本看看吧,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哦!

  《孔子的故事》读后感6

  电影《孔子》已经放映好久了,可我一直没机会看。昨天下午,学校说全体师生一起观看《孔子》电影,我一听,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

  这部电影主要讲的是孔子和他的弟子的故事,很感人,很好看。

  在这部电影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次,孔子带着他的弟子们在坚硬的、冰冷的冰上艰难地行走着。孔子最喜欢的弟子颜回驾着马车,马车上装满了书。突然,冰裂开了。刚刚好,颜回、马和书一起,“扑通、扑通”地掉进了刺骨的湖水中。颜回不顾自己的性命,将沉入湖底的书一点一点地捞上来。连爱书如命的师父孔子都对他大叫:“回来,回来!”但颜回毫不理会,继续捞书。最终,颜回永远地沉睡于湖底。

  看到这里,我情不自禁地想到:有时候,我家里的书也会“生病”:比如,书皮烂了呀,书皮折角了啊等等,数不胜数。我见了,很少给它们“治病”,置之不理。它们一个劲儿地哀求我,我也不理……想到这里,我的脸微微有些发热。颜回不顾自己的性命,还要将书捞上来;而我呢,书生了病,我也不理,真是相差太远啊!

  于是,我暗暗下定了决心:以后一定要爱护书,见到书“生病”了,马上就给它“治病”,我相信自己能做得到。

  《孔子的故事》读后感7

  这个暑假我读了一本书,叫《孔子的故事》,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和军事家。这本《孔子的故事》就记录了他的一生。

  孔子的祖先原是宋国(在河南江苏交界的地方)的贵族,如果再往远说,他们还是殷代贵族的后代。孔子的父亲叫纥,字叔梁,是鲁国一个职位不大的武官,他很有力气。孔子的母亲姓颜,叫徵在。

  孔子30岁时他已经有了3000多名学生了,可是,他认为自己的学识不够渊博。如果谁有知识,谁哪里有他不知道的东西,他就拜谁为师。因此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他真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安贫乐道,直道而行的人哪!

  被后人尊称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的孔子,是春秋时期最有学问的学者之一,他的言行举止对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孔子的故事》讲了一系列关于孔子的事迹,它告诉我们,学习的魅力,带领我们一同感悟圣人传给我们的思想精神。

  在孔子对他的学生的教育中,对于学习的篇章有不少。它告诉我们许多学习的方法,同进也告诉我们学习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而这种快乐,是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因为它能提高自身的修养、素质。反复的学习是为了便于熟练的掌握,不懂就问,可以提高知识水平。我们作为一个学生,就更应该要认真学习,熟练的掌握,它不仅能够充实自己,也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基础。

  圣人孔子最注重的是“仁、礼”。崇高的道德思想,是从古至今君子的作为。人与人之间,礼尚往来、互相关爱、互相包容,那么,这个世界就会是个美好的乐园。

  本书告诉我们生命不在于长短,而在于是否活得充实。用道德充实自己,用知识填充自己,有抱负、有追求,积极向上,既使早早的就离世了,那么他也就无憾了。

  现在,美味可口的家肴,令我们情不自禁;琳琅满目的衣物,更使我们留恋忘返。然而,在生活日益富裕的现在,我们更加需要用知识来填满自己,用道德来包裹自己。

  《孔子的故事》读后感8

  大凡读过《孔子的故事》一本书的人,都会情不自禁地对孔子发出由衷的赞叹,深深地敬佩这位博学多才的杰出人物,为中华民族历史上出现过这么一位伟大人物而感到无比骄傲。

  孔子之所以能成为博学多才的人,是因为他谦虚好学。孔子曾说过:“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意思是:懂就懂,不懂就不要装懂,这才称得上聪明。聋的人就报着这样的学习态度,虚心地向他人学习,以此来充实自己,使自己成为一个聪明的人。当他取得了成绩后,仍没有满足,继续向别人请教,从不放过一个增长知识得胜机会,孔子的这种精神对于后人也是一种鞭策和激励,使我这个与他相逢两千五百多年的少年受到了深刻的启迪。

  我这个人最大的毛病就是有点自以为是,瞧不起别人,为此不知挨了多少批评,但总该不了。我上课不愿意认真听别人发言,认为别人都不如自己,失去了许多增长见识的机会。

  影响了自己的进步。从孔子身上,我懂得了要真正学到一点东西,必须抱着虚心的态度,骄傲自满是学习上的最大障碍。孔子谦虚好学的精神将成为我前进的指路明灯。

  孔子之所以能成为人类的文明做贡献,还因为他能勤学苦读。孔子出身贫寒,很早就失去了父亲,他过早地担当起生活的重担,然而他没有被压倒,而是更刻苦地学习。艰苦的环境磨练了他的意志,艰辛的劳动结出了丰硕的果实,孔子成了一位举世闻名的大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我从孔子勤学苦读的一生中体会到,一个人即使身处逆境,也要发奋努力。孔子那种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意志和毅力会永远激励我前进。

  我要以勤奋、刻苦、顽强的精神,战胜困难,成为一个有作所为的人。

  《孔子的故事》读后感9

  我读了孔子的故事,知道了他从小爱问问题,不管是梳着小辫的孩童,还是白发苍苍的老爷爷,都是他的询问对象。因为他总爱打破砂锅问到底,别人就给他起了个"百事问"的雅号。于是,他总结了一个道理:三人行,必有我师。

  有一次,他得到了一本叫《易经》的古书,他看一遍不懂,就读第二遍;第二遍不懂,再读第三遍、第四遍,我要向他学习不懂就问和读书认真这两点,掌握更多的知识,成为社会有用之才。

  孔子的故事读后感200范文二

  今天,爸爸给我拿来了一本《中外名人故事》,我一看到这本书,就迫不及待地翻开了第一页,第一页讲的是文化巨人——孔子,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学家。孔子小时侯是一个相貌有点丑陋的人,他头顶周围高,中间低,很像他家门前的尼丘山,于是,家人为他取名“孔丘”,他虽然长得不是很好看,但他聪明伶俐,学东西一遍两遍就学会了,孔子三岁时,父亲去世,但他在逆境之中,一直发奋读书,从不放弃任何学习机会,功夫不负有心人,孔子终于成为了一个大教育家。

  看了这篇文章,我觉得自己和孔子比起来学习条件很优越,我更应该好好学习,做一个勤学好问的学生。

  《孔子的故事》读后感10

  负您的希望。 孔子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思想家,备受后人赞扬。今天,读了《孔子的故事》,我懂得了许多 ……

  孔子一生都在学习,不论身处何方。有一次他被妈妈送到爷爷家,仅仅在爷爷家停留了短暂的几年时间,他就一口气读完了爷爷的所有藏书,懂得的知识甚至已经超过了爷爷。尽管如此,他还是虚心向别人请教。我们应该学习孔子这种不骄傲自满,低下头来听从别人教诲的精神。我平时总很自大,不愿意听从别人,总是认为自己是对的。正是因为骄傲自大,所以犯了不少错误,但通过读这本书,我下定决心要改掉这个毛病,要像孔子一样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态度。不仅如此,孔子还有股子坚毅不拔,顽强拼搏的毅力,他不论做什么事,都会不达目的誓不罢休。而我呢?常常看书只看一会儿就睡着了的,孔子的学习态度与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所以我不能再这样了,我要在学习的时候有一种钻劲,只有肯钻研才能更好的运用学习的知识,才能更优秀。

  孔子还十分注重人与人之间的礼节,不论贵贱,见了都会先行礼。尽管孔子是一个赫赫有名的教育家,但他还是俯下身来关心人民。他没有现在的某些当官的那么傲气十足,而是体恤民情,想方设法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尽管孔子做的事有许多我做不到,但是我可以从小事做起,以后也要多多帮助他人,让我们的世界充满爱。孔子就是以这些好品质才受到了人们的敬仰,我也十分佩服孔子,佩服他的虚心,佩服他的坚毅顽强,佩服他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品质。

  读了这本书,我改变了很多,我以后要多多向孔子学习,将他的好品质发扬光大!

【《孔子的故事》读后感】相关文章:

国旗下的故事05-06

背影的读后感05-05

老鼠爱上猫的故事05-06

续写《小木偶的故事》05-06

沐猴而冠概括故事05-06

中秋来源故事05-05

自食其果的狐狸妈妈故事05-06

小熊鲁斯故事05-06

《简爱》读后感05-06

《我的野生动物朋友》读后感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