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所思注释

时间:2023-09-10 10:52:44 好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有所思注释

有所思注释1

  原文:

  当时我醉美人家,美人颜色娇如花。

  今日美人弃我去,青楼珠箔天之涯。

  天涯娟娟姮娥月,三五二八盈又缺。

  翠眉蝉鬓生别离,一望不见心断绝。

  心断绝,几千里?

  梦中醉卧巫山云,觉来泪滴湘江水。

  湘江两岸花木深,美人不见愁人心。

  含愁更奏绿绮琴,调高弦绝无知音。

  美人兮美人,不知为暮雨兮为朝云。

  相思一夜梅花发,忽到窗前疑是君。

  注释:

  汉乐府《铙歌》名,以首句“”为名。写一女子欲与情郎决绝时的犹豫之情;一说当与《上邪》合为一篇,系男女问答的之词,后人以此为题赋诗,多写男女情爱事。

  青楼:豪华精致的楼房,常指美人的居所。

  珠箔:即珠帘子。

  姮娥:即“嫦娥”。

  翠眉、蝉鬓:均指美人。翠眉,用深绿色的'螺黛画眉。蝉鬓,古代妇女的一种发式,望之缥缈如蝉翼,故云。

有所思注释2

  1、作品介绍:

  《君子有所思行》的作者是李白,被选入《全唐诗》的第164卷第2首。此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社会的一种认识及基于这种认识所持的生活态度。诗人认为, 月圆则亏,日中则昃,物盛则衰,人壮则老;故勿积财,勿惧死,有酒当饮,及时行乐。

  2、原文:

  君子有所思行

  作者:唐·李白

  紫阁连终南,青冥天倪色。

  凭崖望咸阳,宫阙罗北极。

  万井惊画出,九衢如弦直。

  渭水银河清,横天流不息。

  朝野盛文物,衣冠何翕赩?

  厩马散连山,军容威绝域。

  伊皋运元化,卫霍输筋力。

  歌钟乐未休,荣去老还逼。

  圆光过满缺,太阳移中昃。

  不散东海金,何争西飞匿?

  无作牛山悲,恻怆泪沾臆。

  3、题解:

  《乐府古题要解》:《君子有所思行》,陆机“命驾登北山”,鲍照“西上登雀台”,沈约“晨策终南首”,其旨言雕室丽色不足为久欢,晏安鸩毒(贪图享乐等于服毒自杀),满盈所宜敬忌,与《君子行》异也。

  4、注释:

  1)、紫阁句:言终南诸峰,连绵不断。紫阁,终南山山峰名。以日光照射,呈现紫色而得名。在陕西户县东南。终南山,秦岭主峰之一。在陕西西安市南。

  2)、青冥句:谓青苍幽远的山色,直接天边。青冥,青苍幽远的山色。

  3)、宫阙句:言皇城中宫殿罗列。北极,本是北极星,后以喻帝居。宫阙,即帝王宫殿。帝王宫门有双阙,故名。阙,城门、宫门两边的高台。

  4)、万井句:谓房廊屋舍,鳞次栉比,繁华如画,使人吃惊。井,古制八家为井,后因指乡里、人口聚居处。

  5)、九衢:四通八达的道路。

  6)、渭水句:言渭水清如银河。

  7)、朝野二句:言从地方到朝廷,文士、百官众多,衣冠华美,呈现出太平景象。文物,文人、学士。赩赩(xīxí),光色盛美的样子。

  8)、伊、皋二句:谓文臣掌管教化,武将捍卫疆土。伊即伊尹,商汤臣,佐汤伐夏桀,致于(达到)王道。见《史记·殷本纪》。皋即皋陶(gāoyáo),舜之臣,掌管刑狱之事。《史记·五帝纪》:皋陶为大理。元化,帝王之德化。卫、霍,指汉武帝名将卫青、霍去病。输筋力,以武功报效朝廷。

  9)、歌钟二句:谓在无休止的娱乐中,不知不觉已到老年。歌钟,本指编钟,后泛指乐歌。荣去老还逼,青春易逝,衰老易来。

  10)、圆光二句:谓月圆则亏,日中则昃,喻物盛则衰。

  11)、不散二句:谓不应爱惜金钱,随时光的流转而死去。东海金,《汉书·疏广传》:疏广,东海兰陵人也。为太守五岁,上疏乞骸骨(因年老请求退职),上以其年笃老(甚老),许之,加赐黄金二十斤,皇太子赠以五十斤。广既归乡里,日令家具设酒食,请族人故旧宾客,相与娱乐。数(shuò)问其家,金银尚有几所(几许),趋(疾走)卖以共具。曰:“此金者,圣主所以惠养老臣也,故乐与乡党宗族共享其赐,以尽吾余日,不亦可乎?”

  12)、无作句:谓不要因怕死而痛哭流涕。《晏子春秋·内篇谏上第一》:(齐)景公游牛山,北临其国城而流涕曰:“若何滂滂(流荡)去此而死乎?”泪沾臆,泪沾胸。臆,胸。

  5、翻译:

  紫色台阁连绵直到终南山,天际一片青冥色。倚凭丹崖远望咸阳城,宫阙罗列北极。

  街道如万井画出,九衢如弦笔直。

  渭水如银河清秀,横垣天际奔流不息。

  朝野文花鼎盛,衣冠光色鲜艳。

  厩马散布连山,军容威震绝域。

  文有伊皋大运元化,武有卫霍贡输筋力。

  歌舞钟乐日日不休,但叹荣华逝去老来岁月相逼。

  月光犹有圆缺盈亏,太阳也已过中午。

  散尽东海那么多黄金,也难以不让夕阳西下。

  何必作牛山之悲,恻怆之泪沾满衣襟,要遵守自然规律。

  6、赏析:

  此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社会的一种认识及基于这种认识所持的生活态度。诗人认为, 月圆则亏,日中则昃,物盛则衰,人壮则老;故勿积财,勿惧死,有酒当饮,及时行乐。

  诗分两段。“输筋力 ”以上十四句为第一段,是写景叙事部分。写京城长安山河壮丽, 宫阙巍峨,市井繁华,道路整饬,武备充分,文治武功。 反映出盛唐时期太平乐年,国力强盛的景象。这一部分又分为两层。“流不息”以上八句写山川形胜,城阙市容。青苍幽远的终南山既是长安的背景,又是诗人远眺长安的处所。以下景物,尽是远眺所见:宫阙罗列,万户栉比,道路笔直,渭水清澈,如河汉在天。

  “输筋力”以上六句写国力强盛,文治武功。廐马连山,军容壮伟,代表武备不懈,国防强大;文臣如伊尹、皋陶,武将似卫青、霍去病。“歌钟”以下八句是议论抒情部分。前四句 言人生易老,物盛则衰。“不散”二句劝人勿吝金钱,及时行乐。末二句言面对死亡,应慷慨无畏。

  全诗的主旨由议论表明,描写叙事则是议论的基础。本诗是诗人对自己观点的表白,是对众人的奉劝,也是对当政者的警告。唐王朝的命运,充分证明了诗人的`远见卓识。唐开元、天宝间确是如日中天,但当安史乱起,顷刻间土崩瓦解,一蹶不振。

  7、作者介绍: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汉族,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5岁随父迁至剑南道之绵州(巴西郡)昌隆县(712年更名为昌明县,今四川绵阳江油市青莲乡),祖籍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平凉市静宁县南)。其父李客,育二子(伯禽、天然)一女(平阳)。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于安徽当涂,享年61岁。

  李白的诗歌创作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主要表现为侧重抒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很少对客观事物和具体时间做细致的描述。洒脱不羁的气质、傲视独立的人格、易于触动而又易爆发的强烈情感,形成了李白诗抒情方式的鲜明特点。他往往喷发式的,一旦感情兴发,就毫无节制的奔涌而出,宛若天际的狂飙和喷溢的火山。他的想象奇特,常有异乎寻常的衔接,随情思流动而变化万端。

  8、繁体对照:

  君子有所思行

  作者:唐·李白

  紫閣連終南,青冥天倪色。

  憑崖望鹹陽,宮阙邏北極。

  萬井驚畫出,九衢如弦直。

  渭水銀河清,橫天流不息。

  朝野盛文物,衣冠何翕赩。

  廄馬散連山,軍容威絕域。

  伊臯咴,霍輸筋力。

  歌鍾樂未休,榮去老還逼。

  圓光過滿缺,太陽移中昃。

  不散東海金,何爭西飛匿?

  無作牛山悲,測怆淚沾臆。

有所思注释3

  《有所思》

  西征登陇首,东望不见家。

  关树抽紫叶,塞草发青芽。

  昆明当欲满,葡萄应作花。

  流泪对汉使,因书寄狭斜。

  译文翻译

  西征登上大陇山头,往东眺望看不见故乡。

  边关树木抽出紫叶,塞外小草发出青芽。

  昆明春水当已涨满,葡萄也该已经开花。

  对着汉使热泪长流,请把捎信寄往长安的曲巷里头。

  注释解释

  有所思:属乐府古辞鼓吹曲。

  陇(lǒng)首:今陕西陇城县有大陇山曰“陇首”。

  关树:边关的树木。

  昆明:长安附近有昆明池,武帝时造成。春能积雪,江湖水满。

  作花:开花。

  因书:捎去书信。 狭邪:长安的街道,代指故乡。

  创作背景

  《有所思》原是乐府《鼓吹曲辞·汉饶歌》十八曲之一,写一个女子决意要与负心郎断绝关系而又难下决心的复杂而悲伤的心情。南朝齐永明初年,沈约也以“有所思”为题作诗,以与其他诗人所作的“有所思”相与唱和。

  诗文赏析

  这是一首和诗,刘绘、萧衍所作的和诗主旨均为一般男女相思之作。刘绘“佳人不相见,明月空在帷”托意思妇,萧衍“腰中双绮带,梦为同心结”也是思念良人之作。而这首诗特点在于写征人思家情绪,并描绘了边塞风光。

  首两句“西征登陇首,东望不见家”。陇首,表明抒情主人身份是征戍之人。远征在外,登大陇山东望而见不到故乡的情景,领起全篇。三、四句承接“望”字,东望不见家,见到的`是边关景物,塞上风光:“关树抽紫叶,塞草发青芽。”草木抽叶发芽,意味着时序变换,春到人间,紫叶、青芽,色彩新美。边地异域风物变换触动征人的乡思。五、六两句,用设想推开出去,宕出故乡景象来:“昆明当欲满,蒲萄应作花。”春天到来,冰融雪化,江湖水满,征人想象故乡当是春池水满,景色宜人,比起关塞来另是一种风光。内地比边塞暖和,引进的葡萄该已开花。那葡萄开花的庭院里,居住着眷念边塞的亲人。多少往事堪回想,家中一切,今又如何,本是虚写之笔却如此具体亲切。最后两句“流泪对汉使,因书寄狭邪。”正在急切思念家园的时候,见到朝中派来的使者,不禁热泪长流,请他捎去深情的书信,转达到我那望不见的家园。

  全诗起承转合,章法严谨,情景相融。虚实并举,文辞精拔;韵律和谐。唐封演《闻见录》载:“周颞好为韵语,因此切字皆有平上去入之异,永明中,沈约文辞精拔,盛解音律,遂撰四声谱。时王融、刘绘、范云之徒,恭而扇之,由是远近文字,转相祖述,而声韵之道大行。”这首诗正属于永明年间出现的佳作,所谓永明体诗歌。音调之美是永明体诗歌的首要条件,沈约言:“欲使宫羽相变,低昂互节,若前有浮声,则后须切响,一简之内,音韵尽殊,两句之中,轻重悉异,妙达此旨,始可为文。”如果以浮声理解为平声,切响理解为仄声的话,此诗所有诗句均做到了“前有浮声,则后须切响”,如首两句“平平平上上,平去入去平”,四声变化有节,发音轻重协调,若第九字“见”为平声,则完全符律句要求。从句法结构上看,中两联已是对句,若在声律上稍作调整,就与五言律体无异。

【有所思注释】相关文章:

秦淮原文、注释09-09

《公输》原文及注释02-28

若有所思若有所悟略有所得作文02-24

山魈的拼音及由来注释05-05

杨氏之子翻译及注释08-09

《西北有高楼》鉴赏及注释03-13

估客行注释翻译05-18

中吕普天乐原文注释09-09

《生查子·诉别》注释及鉴赏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