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乡子路入南中原文赏析

时间:2023-12-17 20:21:44 好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南乡子路入南中原文赏析

南乡子路入南中原文赏析1

  南乡子·路入南中原文

  路入南中,桄榔叶暗蓼花红。两岸人家微雨后,收红豆,树底纤纤抬素手。

  ⑴南中:泛指中国南方。王勃《蜀中九日登玄武山旅眺》:“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⑵桄(guāng光)榔:南方常绿乔木,树干高大。据《述异记》载:西蜀石门山,有树曰桄榔,皮里出屑如面,用作饼,食之,与面相似。因谓之桄榔面。蓼:水草之一种。

  ⑶红豆:红豆树产于岭南,秋日开花,其实成豆荚状,内有如碗豆大的子,色鲜红,古代以此象征相思之物。王维《相思》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南乡子·路入南中赏析

  花间词人中,欧阳炯和李珣都有若干首吟咏南方风物的《南乡子》词,在题材、风格方面都给以描写艳情为主的花间词带来一股清新的气息。

  此词首句“路入南中”,点明地区,次句写“南中”桄榔枝叶茂密阴浓、蓼花淡红的`自然环境。“桄榔叶暗蓼花红”,一高一低,一绿一红,一是叶一是花,一岸上一水边,互相映衬,勾画出了“南中”特有的风光。后面三句,范围愈来愈小:由“南中”到河边两岸人家;从“微雨后”到“收红立”。“两岸人家微雨后,收红豆”两句将“南中”特有的物产和风习、人物活动糅合在一起,组成一幅典型的南方风情画,透出浓郁的地域色彩和生活气息。“树底纤纤抬素手”,最具情致,是劳动场面的集中写照,是南方风物的写实,形象生动,欢快之情自见。全词因为有的这写实的一笔,整个儿地灵动起来了,显现出一种动人的风韵。

  《栩庄漫记》对欧阳炯的《南乡子》八首作了一个总评曰:“《南乡子》八首,多写炎方风物,不知其以何因缘而注意及此?炯蜀人,岂曾南游耶?然其词写物真切,朴而不俚,一洗绮罗香泽之态,而为写景纪俗之词,与李珣可谓笙罄同音者矣。”的确,在《花间集》中,这样朴质清新的风土人情词作,是别具韵味的。

南乡子路入南中原文赏析2

  原文:

  【南乡子】

  路入南中,桄榔叶暗蓼花红。

  两岸人家微雨后,收红豆,树底纤纤抬素手。

  赏析:

  花间词人中,欧阳炯和李珣都有若干首吟咏南方风物的《南乡子》词,在题材、风格方面都给以描写艳情为主的花间词带来一股清新的气息。

  此词首句“路入南中”,点明地区,次句写“南中”桄榔枝叶茂密阴浓、蓼花淡红的自然环境。“桄榔叶暗蓼花红”,一高一低,一绿一红,一是叶一是花,一岸上一水边,互相映衬,勾画出了“南中”特有的风光。后面三句,范围愈来愈小:由“南中”到河边两岸人家;从“微雨后”到“收红立”。“两岸人家微雨后,收红豆”两句将“南中”特有的物产和风习、人物活动糅合在一起,组成一幅典型的南方风情画,透出浓郁的地域色彩和生活气息。“树底纤纤抬素手”,最具情致,是劳动场面的集中写照,是南方风物的写实,形象生动,欢快之情自见。全词因为有的这写实的一笔,整个儿地灵动起来了,显现出一种动人的风韵。

  《栩庄漫记》对欧阳炯的'《南乡子》八首作了一个总评曰:“《南乡子》八首,多写炎方风物,不知其以何因缘而注意及此?炯蜀人,岂曾南游耶?然其词写物真切,朴而不俚,一洗绮罗香泽之态,而为写景纪俗之词,与李珣可谓笙罄同音者矣。”的确,在《花间集》中,这样朴质清新的风土人情词作,是别具韵味的。

【南乡子路入南中原文赏析】相关文章:

逢入京使原文、翻译及赏析12-17

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原文翻译及赏析12-17

西施的原文及赏析11-14

秋夜原文及赏析12-17

西施原文赏析12-17

风原文及赏析12-17

艳歌原文赏析12-17

西施咏原文及赏析11-14

烈女操的原文及赏析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