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诗·其八原文翻译

时间:2024-03-01 11:16:41 好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杂诗·其八原文翻译

杂诗·其八原文翻译1

  原文:

  秦州杂诗二十首·其八

  唐代:杜甫

  闻道寻源使,从天此路回。

  牵牛去几许,宛马至今来。

  一望幽燕隔,何时郡国开。

  东征健儿尽,羌笛暮吹哀。

  译文:

  闻道寻源使,从天此路回。

  听说汉代的寻源使者张骞,正是从秦州之路自天上归来。

  牵牛去几许,宛马至今来。

  他见到的那个牵牛人与我们相距有多远?他开通了中西道路大宛国马至今还能输送过来。

  一望幽燕隔,何时郡国开。

  远望幽燕之地仍为叛军阻隔,郡国的道路何时才能打开?

  东征健儿尽,羌笛暮吹哀。

  东征平叛的健儿已经凋尽,傍晚的羌笛吹出曲曲悲哀。

  注释:

  闻道寻源使,从天此路回。

  寻源使:指张骞。汉武帝令张骞寻黄河之源,张骞乘槎而去,找到源头。

  牵牛去几许,宛马至今来。

  一望幽燕隔,何时郡(jùn)国开。

  东征健儿尽,羌(qiāng)笛暮吹哀。

  赏析:

  这首诗是组诗中的第八首。《秦州杂诗二十首》是杜甫到秦州(今甘肃天水)后所作的大型组诗。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秋天,杜甫抛弃华州司功参军的职务,开始了“因人作远游”的艰苦历程。他从长安出发,首先到了秦州。在秦州期间,他先后用五律形式写了二十首歌咏当地山川风物,抒写伤时感乱之情和个人身世遭遇之悲的诗篇,统题为“秦州杂诗”。据末首末二语,可知这组诗是以诗歌来代替书札的,大概是寄给朝廷旧日同僚。

  此时是“安史之乱”的.第五年,李唐王朝虽已收复,但河之南北仍在安史叛军的铁蹄下呻吟,中原战火正炽,西北边境烽烟迭起,关辅又饥,确实是国不堪国民不聊生。在此时,仅以左拾遗身份任过京官的杜甫,离职携眷西行,流寓秦州,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秦州杂诗二十首》就是其中的优秀篇章。

杂诗·其八原文翻译2

  原文

  代耕本非望,所业在田桑。

  躬亲未曾替,寒馁常糟糠。

  岂期过满腹,但愿饱粳粮。

  御冬足大布,粗絺已应阳。

  正尔不能得,哀哉亦可伤!

  人皆尽获宜,拙生失其方。

  理也可奈何!且为陶一觞。

  译文

  做官时食俸并不是我的意愿,耕作植桑才是我的本行。

  我亲自耕种未曾停止,仍常常饥寒交迫只能吃粗劣食物。

  哪里敢奢望能够吃饱,只希望米粮能解决温饱。

  有粗布抵御冬天的.饥寒,有葛布遮挡夏日骄阳。

  正是这些也很难得到,实在时令人心哀伤。

  他人皆已得其所,我太笨拙没有什么好的办法。

  天理不通无可奈何,只能举杯痛饮忘掉忧愁。

  注释

  代耕:旧时官吏不耕而食,因称为官食禄为代耕。

  躬亲:指亲自;亲身从事。

  糟糠:穷人用来充饥的酒渣、米糠等粗劣食物。

  岂:哪里。

  但愿:只愿,只希望。

  粳粮:米粮。

  正尔:正是这些。

  御冬:抵御冬天的饥寒。

  粗絺:粗葛布。

  拙生:笨拙。

  陶渊明

  陶渊明(约365~427年),字元亮,晚年更名潜,字渊明。别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末到刘宋初杰出的诗人、辞赋家、散文家。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是江西首位文学巨匠。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

【杂诗·其八原文翻译】相关文章:

杂诗原文翻译03-13

杂诗的原文及赏析01-31

春日田园杂兴_范成大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02-29

我行其野原文翻译12-18

别诗原文翻译02-27

娇女诗原文翻译及赏析12-19

就义诗原文翻译及赏析12-17

饮酒·其五原文翻译及赏析12-18

别诗原文翻译15篇[经典]02-28

滕王阁诗原文翻译0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