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别人没想到的》课文

时间:2024-03-04 08:32:42 好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想别人没想到的》课文

《想别人没想到的》课文1

  知识积累

  一、读一读,写一写。

  召集 骆驼 得意 称赞 群山

  连绵起伏 若隐若现 恍然大悟

  二、照样子,写一写。

  密密麻麻 ( ) ( ) ( )

  整理整理 ( ) ( ) ( )

  三、拼一拼,组词语。

  shǔ( ) jin( )

  数 禁

  shu( ) jin( )

  四、不改变原意,把下面句子换个说法

  1、这不恰好表明有数不尽的骆驼吗?

  2、画师把三个徒弟召集在一起。

  3、怎么能这样做?

  五、用下面的词语写句子。

  虽然……但

  奇怪

  六、把课文中对最感兴趣的语句抄录下来。

  发展练习

  快乐阅读

  蚂蚁的趣闻

  蚂蚁经常到离巢很远的地方找食物。它找到食物,要是吃不了(liǎo le),

  又拖不回去,就急忙奔(bēn bèn )向巢去“搬兵”,把别的蚂蚁领来.它们或者把食物分成小块,各自衔一块带回去,或是同心协力把食物运回巢去.

  蚂蚁是靠什么来把消息通知给同伴呢?它招呼同伴就靠头上的那对触(chǔ chù)角,它们用触角互相碰撞来传递信号。如果食物又大又合胃口,触角就摆动得(de dé děi)特别猛烈。

  蚂蚁认路的本领很强。它认路主要靠眼睛,能凭借陆地上和天空的景物辨别方向。还可以根据气味认路,有些蚂蚁会在它们爬过的地面留下一种气味,回来的时候就根据这种气味确定路线。

  积 累

  1、划掉括号里不正确的读音。

  2、抄抄写写

  同心协力 猛烈 辨别 消息 碰撞

  3、按要求写词语。

  近义词: 经常 ( ) 特别 ( )

  反义词: 经常 ( ) 特别 ( )

  感 悟

  4、第三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5、短文分别从( )、( )和( )三方面介绍了蚂蚁的趣闻。

  能力拓展

  找一些著名的绘画作品,仔细思考一下,作品中的妙处在哪里,与同学们进行交流。

《想别人没想到的》课文2

  教学本文,我主要从拓展的觉度进行的。

  教学本文,指导预习时,我让学生自主了解了本文主要内容,根据内容查找资料,从同学们的作业反馈意见可以看出,文中内容的理解对于学生来说不是一件难事,也因为本文本身就是一片略读课文。但从查找的资料看出,学生时查找了很多名画,却没有理解到文照所讲的作画时构思之妙。于是,我做了调整,抓住了拓展来理解课文。因为俗话说:“不懂是因为见的少,见得多了就懂了。”于是,在理解本文的基础上,我出示了 “深山藏古寺”一画,让学生先谈自己的理解,怎么画这幅画,然后出示名家作品,再次对名家作品进行分析,带领孩子们在“藏”上下功夫。接着出示了“踏花归来马蹄香”,让同学们理解如何表现“香”,通过观察名画,学生还谈出了如何画“风”。

  最后,我留给同学们的作业是如何表现在一张纸上划出更多的人。留这个作业的目的是再次考察同学对课文中所讲的如何把握主题,如何去想得更妙,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想象力。

  另外,本文中还有一个还重要的作业,理解小伙伴的话,在理解课文时,我们回忆了“曹冲称象”的故事。让同学们回忆还有哪些这样的故事。

《想别人没想到的》课文3

各位老师:

  下午好!

  我今天要说的课文就是《想别人没想到的》,这是三年级下册的一篇略读课文,我在三月份就上完了这篇课文。课文讲了画师收了三个徒弟,他考查三个徒弟,看谁能在一张同样大小的纸上画出的骆驼多,三个徒弟画了不同的画,只有小徒弟得到了师傅的称赞。这篇课文故事性强,文字浅显,能够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便于阅读和理解。我设定了这样三个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训练学生的默读能力。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重点理解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

  3、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为了体现略读教学特点,在教学中,我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将本单元精读课文中所学习的自读概括、默读思考、角色转换、体验创新等语文基本功,用于了本课的阅读实践中,逐步培养学生独立的阅读能力。

  具体教学流程是这样的:

  一、激趣导入,整体感知

  一开始,我就用两个问题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首先我用课件出示题目:全世界各国之间通用的话是什么?在学生们纷纷猜测“普通话”、“英语”等等时,我公布了答案“电话”。接着,我再出示一道题:狼来了(打一水果)。当学生想了半天不敢举手时,我说出了答案“杨桃”,孩子们愣了一会儿,马上有人说出了原因:“哦,狼来了,羊还不赶快逃!”通过回答这两个问题,我告诉大家:“有时,思考问题要换一个角度,想别人没想到的。”这样,我导出了课题。

  导入新课后,我让学生带着这样的问题自学课文:自由朗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以使学生整体感知,通过学生回答,我完成板书:

  想别人没想到的

  大徒弟 许多小骆驼

  二徒弟 许多骆驼头

  小徒弟 两只在山谷中走 以少代多(妙)

  再让学生对照板书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以锻炼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

  二、自学交流,深入文本

  学生初步整体感知全文后,让学生带着以下三个问题默读课文:

  1、看了小徒弟的画,你有问题问他吗?

  2、你想夸夸小徒弟吗?谁能用画师的话来夸夸小徒弟。

  3、找到你的学习伙伴进行情境表演。

  让学生模仿画师或其他人的语气夸夸小徒弟时,学生模仿得像模像样:有的学着画师泰然自若的样子说:“画得妙极了,真是我的得意门生!”有的学着大徒弟调侃说:“你虽然年纪最小,可作画的构思却让我不得不服气,我都要称你为师兄了,这可不得了啊。”引得同学们哄堂大笑。

  三、漫谈创新,拓展延伸

  在结尾的拓展部分,我设计了这一教学环节:

  说说你收集来的有关创新的故事。学生马上想到了原来学过的一些故事,如《称象》、《司马光砸缸》、《爱迪生救妈妈》等。

  趁热打铁,我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回忆一下,你曾经用“想别人没想到的”思维方法想出了什么办法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回忆片刻,一个学生说:“有一次我们打羽毛球时不小心把球打到吊扇的叶子上去了,怎么也弄不下来,我灵机一动,打开电风扇开关,球随着叶子的转动,啪地掉了下来。”教室里响起了阵阵掌声,孩子们受到启发,又说出了很多像这样的例子。

  趁此余温未凉,我进一步启发,谁有好的方法画一座山,表现出山很高?孩子们说出了很多山高的画法。真是个个叫绝!

  本节课我三月份就上完了,从课堂情况上看,学生积极性很高,因为课堂上,他们是学习的主人,自学交流、采访、表演等是他们喜欢的学习方式,但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这节课会不会变成了一节品德与社会课呢?会不会只是关注了培养学生创新而忽视了语文的学习呢?是不是“肥了别人的田”而“荒了自己的园”呢?怎样体现语文课的“语文味”呢?

  通过反思,我觉得这节课还应在以下几方面下功夫:

  1、加强朗读的训练。如画师说的一段话,可以引导学生充分地读,以画师的语气来读,在反复的读中体会小徒弟的画的妙处。

  2、结合关键词句的训练学习课文内容。可重点突破两个词语“连绵起伏”、“若隐若现”,用鲜明的插图向学生提供感性材料,引导学生理解词语,再让学生理解小徒弟为什么要画连绵起伏的山峰和若隐若现的骆驼,引导学生理解这样才能够给人以想象,想象到在那山后还会走出许许多多的骆驼。这样,既化解了词语理解的困难,又领会了课文内容。

  3、课后练笔,加深体验。在课文教学结尾处,“两个徒弟恍然大悟。”他们到底悟出了些什么呢?让学生对课文进行简短的续写,主要写写两位徒弟的感受。这样的处理,让学生通过体验两位徒弟的心情,来加深故事带给我们的道理。

《想别人没想到的》课文4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教育学生遇事要善于动脑筋,培养创新意识。

  学习重点:

  学习他人遇事要善于动脑筋,培养创新意识。

  学习时间:

  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根据自学提示,自读自悟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边读边想,文中写了一件什么事?用笔画出三个徒弟各是怎样画的句子。

  3、说说小徒弟的一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

  二、汇报交流

  1、同桌互相检查

  2、指旬读,想机指导读流利。

  交流思考问题: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说说为什么师父夸小徒弟画得好?好在哪里?

  (根据交流,重点读师父说的话,体会好在哪里?)

  三、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读好三徒弟各是怎么画的,以及师父的'话。

  四、总结,随文阅读

  总结:一张纸,即使画满了骆驼,也是有数的,两小徒弟不公画法简洁,而且利用山路转弯,只画了两头行走的骆驼,意味深长,给人无限想象。这就是想别人没想到的,只有这样,才会把事情做得更好,才能创新。你通过读书或在生活中发现还有没有这样的事?(自主谈,教师也交流自己知道的事)

  随文阅读《踏花归去马蹄香》,画一画,看看谁想别人没有想到的。

  五、课外拓展。

  课外收集一个这样的故事讲给同学听。

  把课文中的事像画师那样考考家人,看他们谁想得更妙。

《想别人没想到的》课文5

  从前,有位画师收了三个徒弟。

  有一天,画师把三个徒弟召(zhào)集在一起,要考考他们。他给每个徒弟一张同样大小的纸,让他们画骆(luò)驼(tuo),看谁画的骆驼最多。

  徒弟们想了一会儿,便拿起笔画了起来。

  大徒弟用细笔密密麻麻地在纸上画满了很小很小的骆驼。画完以后,他很得意,以为自己画得最多。

  二徒弟想:纸只有这么大,要画出最多的骆驼,该怎么办呢?于是他画了许许多多骆驼的头。他画的.果然比大徒弟多。

  画师看了看他俩的画,没有露出满意的神情。当他拿起小徒弟的画时,禁不住点头称赞。原来,小徒弟只画了几条弯弯曲曲的线,表示连绵(mián)不断的山峰,一只骆驼从山中走出来,另一只骆驼只露出脑袋和半截脖子。看到画师称赞小徒弟的画,大徒弟和二徒弟感到很奇怪。

  画师说:“你们看这幅画,画上虽然只有两只骆驼,但它们在连绵起伏(fú)的群山里走着,若(ruò)隐若现,谁也说不清会从山谷里走出多少只骆驼,这不恰(qià)好表明有数不尽的骆驼吗?”

  两个徒弟恍然大悟。

【《想别人没想到的》课文】相关文章:

没想到真的没想到作文07-09

没想到,真的没想到作文09-22

没想到,真没想到作文03-12

没想到真没想到作文03-10

没想到真的没想到作文(热)07-09

没想到真的没想到作文(通用)08-24

【精选】没想到,真没想到作文10-07

[经典]没想到,真没想到作文02-17

没想到真没想到作文【荐】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