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是什么意思

时间:2024-03-08 10:00:40 好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三伏天是什么意思

三伏天是什么意思1

  三伏是农历中一段特殊的时期,是初伏、中伏、末伏的统称。三伏约在西历的6月到9月之间,是中国在农历年中天气最热的时期。一年中初伏、末伏各10天,中伏在不同的年份为10或20天。

  三伏天 - 起源

  起源于春秋时期的秦国《史记·秦纪六》中云:“秦德公二年(公元前676年)初伏。”唐人张守节曰:“六月三伏之节,起秦德公为之,故云初伏,伏者,隐伏避盛暑也。”

  三伏天 - 原因

  入伏后,地表湿度变大,每天吸收的热量多,散发的热量少,地表层的热量累积下来,所以一天比一天热,进入三伏,地面积累热量达到最高峰,天气就最热。另外,夏季雨水多,空气湿度大,水的`热容量比干空气要大得多,这也是天气闷热的重要原因。七八月份副热带高压加强,在副高的控制下,高压内部的下沉气流,使天气晴朗少云,有利于阳光照射,地面辐射增温,天气就更热。

三伏天是什么意思2

  三伏天是什么意思

  三伏天出现在小暑和立秋之中,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所谓的“伏天儿”,就是指农历“三伏天”,即一年当中最热的一段时间。 可以这样理解:“伏”就是天气太热了,宜伏不宜动。但是三伏天之所以称之为“伏”,是因为也有不少寒冷因素在内。三伏是中原地区在一年中最热的三、四十天,三伏是按农历计算的,大约处在阳历的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间。

  每年入伏的时间不固定,中伏的长短也不相同,需要查历书计算,简单地可以用“夏至三庚”这4字口诀来表示入伏的日期,即从夏至后第3个“庚”日算起,初伏为10天,中伏为10天或20天,末伏为10天。我国古代流行“干支纪日法”,用10个天干与12个地支相配而成的60组不同的名称来记日子,循环使用。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庚日的“庚”字是“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个天干中的第7个字,庚日每10天重复一次。从夏至开始,依照干支纪日的排列,第3个庚日为初伏,第4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1个庚日为末伏。当夏至与立秋之间出现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出现5个庚日则为20天。看来,庚日出现的早晚将影响中伏的长短,所以,出现了有些年份伏天30天,有些年份伏天40天的情况。

  三伏天的气候特征

  气温高、气压低、湿度大、风速小,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这是因为,夏季的白天比黑夜长,白天时间长,阳光照射的时间也长,地表吸收的热量远大于支出,这就使地面一天天聚集的热量增加,温度持续增高,在盛夏,也就是在三伏天期间地表热量的积累达到高峰。夏季雨水多,空气湿度大,水的热容量比干空气要大得多,这也是天气闷热的重要原因之一。

  古人居住环境恶劣,没有空调和电风扇,试想如果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习文练武,对于人的意志力会不会是极大的'考验呢?难怪说“夏练三伏

  三伏天如何去除湿气和热气

  姜

  姜是必不可少的家常用品,自古就是助阳之物,含有的姜油酮、姜酚可以驱寒活血、祛湿暖胃、开胃杀菌等各种功效,泛用性广,效果多而且好,深受人们的喜爱。

  艾叶

  艾叶中对人有益的成分非常多,其水芹烯、牛澄茄烯、侧柏醇、鞣质、维生素A、维生素B等,可以有效的散寒祛湿,温经止血。一般新鲜的艾叶用来吃,而干的艾叶用来泡,可以搭配出不同的效果,应对各种问题。

  拔火罐

  拔火罐的历史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拔火罐利用抽气产生负吸力,以达到通经活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祛风散寒等作用的疗法。

  泡脚

  俗话说:“富人吃补品,穷人泡泡脚”用热水泡脚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驱除寒冷,促进代谢,最终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用合适的中药泡脚还可以起到其他作用。

三伏天是什么意思3

  三伏天艾灸是什么意思

  三伏天,是艾灸,温灸,艾灸疗法,温灸疗法等的`最好节气,此时机下实行三伏天艾灸温灸,艾灸温灸疗法的疗效至佳,堪称天时人和温灸也。

  三伏天艾灸是中医利用天时,冬病夏治的最佳时机,望莫错失良机。

  三伏天艾灸方法

  1、艾灸顺序问题

  总原则:先上后下,先背面后正面,先左边再右边,先身躯后四肢。有些个别穴位会有个别顺序。

  2、艾灸频率问题

  平时身体没有病痛的话,每隔5-7天艾灸保健穴即可,每穴位3-5钟左右。如果有伤风感冒等病痛,或身体寒症较重,可以艾灸相应的穴位,时间可以长一点,5-15分钟都可以。无病痛的情况下,不要每天艾灸,易上火(口干舌燥、便秘、痘痘、鼻血等)

  3、艾灸时间问题

  原则上一天任意时间都可以艾灸,上午是艾灸的最佳时间,上午>下午>晚上。晚上10点后最好不好艾灸。晚上适宜养阴。例外:如果是治疗失眠症,临睡前艾灸效果较好。四季中,夏季是除寒湿补阳气冬病夏治的最好时节。

  4、气血问题

  艾灸是调动你自身的`气血消灭体内的敌人,多少会损耗自身气血,所以要注意补气血。但坚持艾灸,体内阳气终将胜于邪气。

  三伏天艾灸注意事项

  艾灸前

  1、因为艾灸时不能吹到风,艾灸前请关小门窗,房间内不可以通风。夏天也是,不可通风不可开空调。

  2、饭后不可以马上艾灸,饭后1小时后才可以灸,因为过饱不可以艾灸。

  艾灸中

  1、艾灸时不可以过饱或过饥,心情大悲大喜大怒也不可以艾灸,要保持心情平静舒缓。

  2、艾灸中必须多喝温开水,便于排毒,水温可以稍微高点。不可以喝冷开水,夏天也是。

  3、艾灸中如果穴位表面出现湿气,是体内寒气通过穴位排出,体内寒气较重,艾灸起了作用。

  艾灸后

  1、艾灸完半小时内,不可以用冷水洗手洗脸。艾灸完毕,全身毛细孔打开,易受寒凉。

  2、艾灸后不可马上洗澡。道理同上。一般情况下,我都是洗好澡后再艾灸。或者艾灸完,隔开几小时后再洗澡。

  3、艾灸完,如果出现疲劳乏力精神不济,属正常现象。此时身体在进行休整,可稍事休息,不必劳累。

【三伏天是什么意思】相关文章:

立冬的意思是什么11-08

亡羊补牢的意思是什么05-06

讳疾忌医的意思是什么05-06

漂亮的意思是什么08-09

消遣的意思是什么12-18

独特的意思是什么03-05

大暑的意思是什么03-06

submit是什么意思05-03

menu是什么意思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