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风故事

时间:2024-03-09 11:41:40 好文 我要投稿

我的家风故事15篇【荐】

我的家风故事1

  老房子还在,现在应该是村子里为数不多土坯房了。回到老家,看着房子周围杂草丛生,在细雨中格外深远。

我的家风故事15篇【荐】

  看惯了城市的高楼大厦,猛地,看到老房子,一种亲切感,一种归属感油然而生。这就是我出生的地方,这就是我长大的地方,这就是我最思念的地方。

  老房子虽老,但他承载着我们家的家风。在村子里,人们都喜欢称我们康氏家族为“书香门第,礼仪之族”,为什么这么称呼呢?随着我年龄的增大和社会阅历的丰富,慢慢理解了。记得,小时候在哪坐席吃饭,总听到他人说,康家人有礼貌,尊老爱幼,有文化,有知识,这是对家族家风的肯定和赞誉。记得小时候,每每家里来客人了,父亲招呼喝茶抽烟,母亲准备饭菜,不一会一桌可口美味的佳肴做好,父母让我和妹妹也坐到桌子上,但前提是客人或饭桌上年长的人先动筷子夹菜吃,我和妹妹方可动筷子。这一点,就是习惯,就是家风。时至现在,每每吃饭,桌子上有长着,我总是等他们先动筷子。在吃饭时不能发出声响,不能把一只腿腿架在另一只腿上;就这么一个小小的嘱咐,一个小小要求,让我体会到好家风的力量是无穷的。记得有这样一件事,父亲那时还是村上的'会计,家里放着村上的合中账目。一天,父亲回到家里,就在就在自己的房子找东西,找了好久,也没找到。后来,父亲问我和妹妹看到没有,我们都说没有。于是他让我和妹妹把书包拿来,听妹妹说,我今天去了他房子。然后,父亲就断定是我动了他帐本,就开始揍我,么动,我自然不会承认。父亲把啤酒瓶子打碎让我跪在那,我么动怎么回承认呢?后来,父亲找到了他的账本,父亲没有直接告诉我他把我冤枉了,但从他的行动和语言中,我明白了,没有做的事,要坚持原则,做人要讲诚信,不能墙头草两边倒。

  家风正则家业兴,家风坏则家业败。古今中外,有多少优秀的家风值得我们去推崇和学习,同时,要发扬和继承好我们自己的好家风。

  我理解我的家风就是规则、原则、孝。规则是给不遵守规则的人制定的,小时候,父母的引导给我和妹妹营造了好氛围。父母要求我和妹妹必须等客人或长辈动筷子之后在动筷子,这就是规则,也体现了尊敬和孝文化,这就是我的家风故事,你的呢?

我的家风故事2

  自古以来,从贵族家庭到普通人都有自己的家风和家训。比如近代中国的名人曾国藩,就留下了一句16字的家训“俭家富贵,勤人健康,勤俭节约,永不贫穷”,流传至今。我的家庭是中国千千成千上万个家庭中最普通的一个。我的父母深受我祖父母的影响。我家一向孝顺勤劳善良。

  孝顺,最直接的理解就是对长辈好。我小的时候记得我90多岁的奶奶一直住在爷爷奶奶家。后来听我妈跟我说,我奶奶虽然有三个儿子,但是结婚后都在城镇工作,奶奶只想住在农村,我爷爷奶奶就带着她在家照顾她,一直到奶奶去世,就十年。我妈说,我爷爷和奶奶一起照顾奶奶的时候,一点都不后悔。我的祖父是一名医生。外婆生病的时候,外公给她打针吃药,从来没有抱怨过。爸爸妈妈也在学爷爷奶奶的样子,对长辈很尊敬,很孝顺。他们经常打电话回老家问候爷爷奶奶,放假有时间就接他们去玩,和他们聊天,为他们准备吃的东西。他们的行为也深深的影响着我,我通常会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做一些事情孝顺长辈。

  勤奋意味着勤奋和经济。说到勤奋和经济,爷爷奶奶就是我们的榜样。他们今年都70多岁了,但爷爷还在老家种地,奶奶喂鸡养鸭,什么都是自己干。爸爸妈妈想接他们去城里住,但是他们不愿意,因为他们不忍心在家里种东西。父母经常教我不要浪费,要做好自己的事。这些简单的道理也印在我的心里,影响着我的言行:在我完成作业之前,我会用它来起草,我不会穿着衣服和别人比较,选择适合自己的。做好自己的事,千万不要偷懒。

  善良,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我妈经常对我说的话: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记得小学的时候,一个老师的弟弟得了白血病。我妈知道他们家的困难后,马上动员身边的父母朋友捐钱给师弟。连我妈在深圳的朋友都被她妈的行为感动了,推出了自己的公司来筹钱。我也知道我妈在默默做慈善。以我们家的名义,四年多来她一直坚持每月给慈济慈善基金会捐爱心款,没有间断。初中的时候,我对妈妈说的'话有了更深的理解。平时只要有同学或者路人需要帮助,我都会毫不犹豫的伸出援手。因为我乐于助人的性格,人缘特别好,经常得到朋友的帮助。这不就是“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的体现吗?

  这是我们家的家风故事,不算惊天动地,但不为人知。就是这种不经意的言行,潜移默化的触动了我的心。

我的家风故事3

  岁月悠悠,似水光阴在指间轻轻划过,耳濡目染,家风已深入我心。那善良孝顺的品质、踏实勤劳的作风、无私奉献的精神我将永久珍藏,让良好的家风在爱的年华里荡漾、蔓延,愿这可贵的情怀永远伴随着我的成长。

  ——题记

  我的家风·孝顺

  上小学那会的一个暑假,爸爸妈妈订好了机票要带我外出旅游。准备出发的前一天,传来了坏消息,在乡下做新房子的外公不小心把手摔断了,幸好伤势不是太严重,只是打了石膏但日常生活很不方便。为了照顾外公,爸爸妈妈取消了旅游的计划,我心里很是失落和不满。外公养伤的那段日子里,爸爸妈妈毫无怨言,小到端茶送水,大到洗脚喂饭,他们每件事都做得尽心尽力,倒是外公总说:“没事没事,你们去忙吧!”妈妈常说:“父母养育我们长大,现在他们年纪大了,我们一定要多多陪伴、孝顺父母。”我为自己因不能去旅游而不满的心情感到愧疚,于是就守在外公身边,希望能够帮助到他,可似乎爸妈把该做的事都做完了。正当我抓耳挠腮的时候,外公说了一句:“哎哟,我这肩膀怎么这么酸呀……”逮着这个机会,我立刻上前去帮外公捏肩膀,平时没少帮妈妈捏肩,这我可是很有经验的,外公开心地直夸我棒。

  我的家风·奉献

  “花朵总是在春花秋月的过往里开得更加艳丽,因为人们记住了它为自己开花的时刻。我们来到这个世界并不是只会索取,而是要像花儿一样学会绽放,把最美的容颜留给世人来欣赏。”这是妈妈对我说过的'话,在我很小的时候,“奉献”一词便印入了我的脑海。

  2008年5月12日,妈妈回家告诉我了我一件可怕的事—四川省的汶川发生了特大地震。听到“地震”这个词,我惊了一下,那是只在书本上见过的词语,没想到真的发生在我们国家。还没来得及思考,电视新闻上关于这场地震的消息便铺天盖地地席卷而来。虽然当时的我还不能理解死亡人数和损失金额那些庞大数据的含义,但画面上楼房坍塌的的惨状,难民营里一双双绝望的眼睛告诉我这场地震的可怕,也让我明白灾区人民需要帮助。听见爸爸妈妈讨论捐款事情的同时,我也悄悄跑进自己的房间,找出留着买糖吃的存钱罐跑到爸妈面前,他们还一脸疑惑地望着我,“才不是给你们的,这些是我要捐给灾区小朋友买饼干的!”我紧紧地抱着仅有几块硬币的存钱罐,“一定要帮我寄过去!”看到爸妈重重地点头,我才放心地把存钱罐交给他们。

  做一件益事并不难,难的是坚持;坚持一会也不难,难的是坚持到底。当今社会有多少人还能不忘初心,牢记并传承自己良好的家风呢?我不会丢失这些优秀、可贵的品质,我要把这良好的家风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们享受家风带来的幸福与快乐!

我的家风故事4

  以前我常常听人说家风。我却不知道家风到底是什么,于是就去问妈妈。妈妈告诉我,家风就是一个家族、家庭中的风气。它等同于家规,却又不仅限于家规。是一个家的优良传统。

  家和万事兴。家庭的和睦离不开良好的'家风和家训,我们家的家风主要体现在孝道上。爷爷奶奶年纪大,习惯了农村的生活,一直不愿来城里和我们一起过。爸妈担心他们年纪大,照顾不好自己,就每个周末带我回老家看望他们。每次回去都要买上许多吃的、用的。以前老家的地没有被全部被人承包时,一到农忙,爸爸就请假回家干活。周末回到老家,爸妈总是争着干活,让爷爷奶奶歇歇。看到爸妈如此孝敬爷爷奶奶,我也想孝敬一下爷爷奶奶。前几天,我在一家蛋糕店里,看到了一个非常好看的蛋糕,这个蛋糕大约十寸,上面有一个桃子,卡片上写了个寿字。我想奶奶一生中从来没过过一次生日,今年九月我要给她过一次生日,这个蛋糕不正好可以祝奶奶长寿吗?等到奶奶生日那天,我就会用我的零花钱买下这个蛋糕送给奶奶。我把这个计划告诉爸爸妈妈,爸妈都夸我是个孝顺的好孩子。

  除了孝顺之风,我们家还有勤俭之风,善良之风。这些都是父母留给我的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会继续把这些家风传扬下去。

我的家风故事5

  古训:国有国法,家有家规。

  题记

  家风家训,是一个家庭的主旋律,是一个家庭的中枢,更是一个家庭的根须。

  记得我很小的时候,总是在听着妈妈讲故事中入睡。耳朵里听进去的有时是神话传说,有时是寓言童话,有时是儿歌诗词反正,妈妈的故事多姿多彩,千奇百怪,每个故事都会引起我的无限好奇和思考,启迪我的智慧,在我幼小的心灵开启了一扇窗,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广阔有趣的世界。

  长大了些,我便会自己阅读感兴趣的书籍。这时,姥爷的书房就成为了最吸引我的地方。于是,藏在书架里面的刘备、曹操、孙权、宋江、晁盖等一个个鲜活的形象,便在我心中的世界里活蹦乱跳了。就这样,随着时间不断的流逝,妈妈自小就埋进我心田的那颗对阅读充满好奇和兴趣的种子便萌芽了,如小树苗汲取了阳光雨露般不断生长,我对阅读的向往达到了如饥似渴的程度。即便在手机已经非常普及的今天,每当有闲适时光,我们一家人仍不会像时下的很多人那样沉浸在手机的世界中,而是会各自挑选一本喜爱的书,随处一卧,静心阅读,度过一段安静而又充实的美好时光

  在我的家庭里,父母亲为我树立了读书的榜样!其实,不仅在读书方面,在珍惜时间,提高效率方面母亲更是给我率先垂范。古往今来,有多少警示我们努力读书,珍惜时光的`的名言警句!如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如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又如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妈妈就是一个懂得安排时间、处理时间的人。作为一家之主,她总把今日事今日毕挂在嘴边上,既时刻提醒自己,又时刻提醒家里的每一位成员,未雨绸缪,在做足打算之前,不轻易下手。在妈妈的熏陶渐染下,我虽不及她那般自律,却也习惯在做事之前打算一番。所以,在深夜回想时,我也能够对自己的一天满意,即使有遗憾,也会吸取教训,让明天的自己更好。

  家规是尺,丈量着每一个人的心灵;家风是圃,孕育着每一个人的思想;家训是雨,滋润着每一个人的未来。一个家就是一个浓缩的国,一个国就是一个放大的家,而良好积极的家规家风,它会改变我们的生活,提升我们的素养,乃至成为优良的文化传统,在子孙后代中绵延不息

我的家风故事6

  “国有国法,校有校规,家有家风”,每一个家庭都有自己的家风,我们家的家风是勤俭节约。

  有一天,我去二爹爹家里吃饭,我看见桌子上有很多的零食,我忍不住大吃特吃起来。到吃饭的时间,我的'肚子已经鼓鼓的了。开饭了,我自己去锅里盛了一碗饭,在餐桌上慢慢的吃起来。当我吃到一半的时候,就吃不下去了,只好偷偷的将剩下的饭倒进了垃圾桶。妈妈知道这件事之后,跑到我面前训了我一顿,并且告诉我每一粒米饭的来之不易,听了妈妈的话,让我想起了唐代李绅写的《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从那以后,我再也没在吃饭前吃零食,也没有剩下饭,每次都吃得干干净净。

  我们家还有一些家风,比如“过年的时候吃团圆饭,不说不吉利的话”。“尊敬老人”、“勤俭节约”……我的家风要继续传下去!

我的家风故事7

  在我很小的时候,爸爸妈妈就教育我长大以后要记得好好学习、尊敬师长、尊老爱幼。这些教育一直伴随我长大。

  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会帮助家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帮奶奶扫扫地,叠衣服;帮爷爷递工具,倒杯水。爷爷奶奶夸我长大了,他们很高兴,我也很开心。每次爸爸妈妈在外面看见好吃的东西,总是会买两份回来,一份送给老爷爷老奶奶吃,一份给爷爷奶奶。我感觉这就是尊老敬老,爸爸妈妈给我做了很好的榜样,我一定要好好传承我的家风。而老爷爷和老奶奶总是最心疼我,最爱我,每个周末回去的时候他们拿出平时自己不舍得吃的东西让我吃,我知道这是他们对我最好的.爱。我们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我的家风故事很平凡很普通,但是我们生活的很幸福。

我的家风故事8

  家风是一家的道德标准,如同粮食一般,是一个家必不可少的成分。而在我们家,也有家风,它就是诚信、善良,以及勤俭节约等……今天我给大家讲讲我们家的家风。

  今天是腊月二十四,我们早早地就回了老家,回老家参加小姨姨的婚礼。当我们到达老家时,天还不亮,我们到了家里,暖和了一会儿,就开始布置现场,有的在布置新房子;有的再给新娘穿衣服;还有的`正在跟新娘拍照。特别热闹,大家都开开心心地忙碌着!马上到吃饭时间,看着满满一大桌我爱吃的菜,我拿起筷子就要夹菜。妈妈叫住了我,说:“长辈开始吃了,你才能吃。”我明白了:家风就是尊敬长辈,吃饭时长辈先吃,我们后吃。我盛了一碗汤,头趴在桌子上,嘴里不断发出声响。妈妈就对我说:吃饭不能发出声音。我明白了:家风就是吃饭不出声,吃自己面前的菜,不挑食。

  还有一次,大姨来我家做客,我见了连忙说:“大姨好,大姨请坐!”大姨夸我懂礼貌,我心里非常高兴。知道了懂礼貌也是一种家风。妈妈就对我说:“你帮我做点家务。”于是我就去扫地,扫完地又去洗碗

  妈妈就夸我做得好。我又知道了讲卫生爱劳动也是家风。

  尊敬长辈是家风;讲卫生爱劳动是家风;不挑食是家风;懂礼貌也是家风。家风就在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中,你发现了吗?

我的家风故事9

  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之称,而礼仪之首便是孝顺父母。古往今来,凡是有所成就的人无一不具有这种高尚的品德。

  我的爸爸妈妈也是如此。妈妈有好吃的,全都留给姥姥姥爷吃;有时候下班回到家,虽然筋疲力尽,面对年迈的老人,她总会愉快地和他们一起在厨房忙碌,用心给大家做饭烧菜。爸爸的家乡在江西,但他还坚持每个月都给家人通电话,嘘寒问暖;而且每逢春节,我们一家还会驱车近千公里回江西,和爷爷奶奶一起过春节,给他们拜年。

  我正是在这个家庭的熏陶下茁壮成长,我也孝顺自己的爸爸妈妈。

  记得那是一个秋天,看到家里的两种水果:苹果、梨。我兴致大发,决定来做个水果拼盘,给家人解解渴。经过一番努力,整个水果拼盘就大功告成了。

  我把诱人的水果拼盘依次给姥姥、姥爷、爸爸、妈妈尝一遍,看到他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后,我才吃了一小口,真是甜在嘴上,更甜在心里。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近朱者赤”,良好的家风不仅规范了我的言行举止,还让我在耳濡目染中懂得了很多做人的道理。走出去,我就是家庭的`一面镜子。正所谓“身教重于言传”,爸爸妈妈用自己的亲身实践来教育我“百善孝为先”,让我做一个孝顺的孩子,懂得感恩、学会回报,长大后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我也一定不会辜负他们的期望!

我的家风故事10

  家庭风格决定了每个家庭成员的性格;家庭风格影响每个人的未来,并决定一个人的教养好坏。我们的家庭风格是自力更生。

  从我记事起,我母亲就教导我:“你必须知道,你应该学会坚强,自己处理事情,从小就好好照顾自己。爸爸妈妈不可能一辈子都照顾你,你必须自力更生。”这就是她说的'和做的。它总是提醒我,我不依赖别人,我对现状感到不安,我勤奋进取,我依靠自己的努力不断提高。

  孩子,颠簸和颠簸是不可避免的。我曾经羡慕那些摔倒时能在母亲怀里得到安慰的孩子。我仍然清楚地记得,当我五岁的时候,有一次我不小心走了,掉进了狗的泥里,我的胳膊肘和膝盖都是血,所以我痛得大哭起来。母亲保持沉默,只是皱着眉头说,“自己站起来!”我哭了很长时间,直到我哭累了,她从来没有给过我一只手。最后,我慢慢地站了起来,我的膝盖上仍然有一个伤疤。从那时起,我比其他孩子走得更稳。

  我不仅摔倒了,拒绝帮助我,而且我没有洗衣服,也没有帮我做作业。我不得不自己做很多事情。慢慢地,我学会了处理自己的事情,洗衣服,叠被子,跌倒时爬起来,试着解决困难和处理受伤。

  妈妈让我自己做所有的事情。我甚至不认为她爱我。但是我不知道为什么我生病发高烧时她会哭。为什么她总是让我走在路上;为什么你带着一把伞,而她的衣服总是莫名其妙地湿了一半…

  渐渐地,当我长大了,我真的理解了我母亲的好意。事实上,她不爱我,但希望我学会自立。即使她不在我身边,我也能好好照顾自己。的确,檐下的燕永远也飞不到蓝天,膝上的孩子永远也跑不到远方。自力更生,让我不断提高自己,让我的生活能力得到锻炼,让我有意识地养成好习惯。它让我慢慢学会自尊、自信和勇气,逐渐学会理解和尊重他人,成为一个能够独自面对生活挫折的人。

我的家风故事11

  外公家有座老房子,里面放着许多老古董,它们全都破旧不堪,布满了灰尘。这些老古董可是有着四五十年的历史,饱经沧桑,要知道它们可不简单,它见证了外公和他九个兄弟姐妹的成长,见证了岁月与生活的变化。下面就让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下面这些老古董吧!

  同学们,你们见过草绳机吗?这是一种很简陋的农用工具,当年我太爷爷太奶奶家里就有一个。太爷爷太奶奶一共生育了十个子女,又没有什么吃的,可想而知太爷爷太奶奶生活的压力有多窘迫。于是太爷爷想出一个办法,每次秋收过后,他们就会把剩下了的稻草收集起来,放到草绳机的口子里,再用脚去踩踏板,那些草绳便被结成了一根一根长长的草绳。草绳越卷越长,打成卷最后就变成一捆一捆的。每次别人家大人在月光下乘凉闲聊,太爷爷太奶奶就抓紧时间打草绳,天井屋里堆满了一捆一捆的草绳,孩子们就在草绳堆里爬来爬去,集成的草绳卷太爷爷太奶奶就把它们卖给城里造纸厂的老板,用换来的钱来养活他们的十个孩子。那个缺衣少食的年代,太爷爷的十个孩子全部都平安长大了,并且还培养出了村里第一个大学生,那就是我四外公。妈妈说,她也是草绳机陪伴着长大的。妈妈出生的时候,外公外婆在外面忙农活时,太爷爷和太奶奶就在家里帮忙带孩子。他们就会把妈妈放在摇椅上,然后就在旁边结起了草绳儿,妈妈就在草绳机嘎吱嘎吱的声音中睡觉了,嘎吱嘎吱,嘎吱嘎吱的声音伴随着妈妈一天天长大……

  老家还有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老物件,那就是吹谷机。它呈纺锤状,中间有一个大风车,外面还连着一个把手。当年外公外婆就会把刚收下来的新鲜的稻谷放到里面。因为稻谷里面还有很多的稻草屑,外公外婆转动风车,风车产生的'风力会把稻谷上的穗屑吹出去,剩下来的就是干干净净的稻谷啦!

  老家还有石磨呢,每年我们回乡下,外公和外婆都会手推石磨给我们打豆腐吃,往往打个豆腐需要一个上午的时间,因为全靠手工去推,黄豆被磨成渣,再煮开,经过过滤等一系列手工活,但是出来的豆浆豆腐吃到嘴里特别香甜,别有一番滋味,让我永远难忘。

  这些老物件不但见证了岁月的变化,见证了我们生活的改变,也见证了劳动人民的勤劳奋斗。正是太爷爷、太奶奶,外公外婆这些父辈们的勤劳奋斗,才让我们现在的生活如此的美好,所以我们要传承这些勤劳的品质,好好的生活好好的学习,让勤俭持家,勤劳吃苦的家风一直传承下去。

我的家风故事12

  在成长过程中,家风对个人的影响不容忽视。作为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品德力量,一种经过千百年沉淀留存下来的信仰,家风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一个成员的一生。

  家风是一种好的风气,从外表,到品德,无所不包,它从远古传承到现在,更是一种直入人心的力量,袭来时只觉得神清气爽,却又总让你自惭形秽。记得三年前有次翻族谱,上面太爷爷的一句话,让我终身难忘:“后世子孙,谨记立身的根本:仁,信,勇”。

  第一次领悟到“仁”的含义,已是四年前了。

  那时候我还小,不明白“仁”是什么,更没有试图寻找过“仁”的根本。记得那时,我有个很要好的朋友,她挺仗义的,有什么事,只要找她,她都会尽力帮忙。那次美术期末考试,我没有带工具,便对她说,这次考试推迟了。她相信了,工具大半给了我,考试时自己却无可奈何。直到翻开族谱那次,我才幡然醒悟过来,觉得十分愧疚。记得曾听人说,人活在世上,最不能利用的,是对方对你的仁义。可惜,我明白得有点儿晚了。

  时光飞逝,如行云流水,在这不着痕迹的时间的馈赠中,再一次咀嚼这三个信条,“信”的含义,悄然涌上心头。

  孔子曾说:“不信,则不立身也”。而族谱对信的定义,当然不仅是立身这么简单。记得那是我第一次自己去买东西。我买了一支笔,老板收了十元后,找了我九元。我多么高兴啊!老板多找了一块钱,我可以多吃一颗糖了。可是回了家,气氛却并非如此。母亲的目光,如利剑般穿透我的镇定,她说:“这只笔,好像不止一块吧?”我的脸红了,毕竟……“宝贝儿,你喜欢听孔子的话,对不对?孔子说信以立身,那么,为什么十减二会等于九呢?”我又记起了族谱中太爷爷写的家风,心里惭愧了。“其实,信,诚信,所能带来的不仅仅是立身,友谊、亲情,都建立在信之上。所以,做到信,其实不难。”这是家风的第二道坎,我庆幸,我跨过了。

  当然,世间家风千万种,我不可能一一去领悟和明白,让我庆幸的`是,在初一那年,我领悟了“勇”这第三条家风。

  勇是什么?当然不仅仅是勇敢这一表层,它太宽泛了。妈妈说,勇是指勇于承担责任,面对自己做出的一切。文学大家葛亚夫也曾说“勇于承担责任的人,一定是长大了。”我庆幸,在13岁那年,我长大了一点儿。

  那时,刚入初中,或多或少的总有点儿不适应。再加上初中语文比小学语文明显深入了一个层次,所以第一次周考的成绩,是我极不愿意接受的。又是妈妈来到我身边,她没问我成绩,而是轻轻在我耳边说:“孩子,记得我们的家风么,勇。”尽管妈妈并未点破,我却明白。这是自三年级起,我第一次敢于面对和总结成绩不佳的考试。我想,我的13岁,总算有了点儿实质性的增长。

  写下这篇文章时,我已经上初二了。回忆当前与过去的种种,浮现左宗棠“耕读传家”匾额,再比对处事方法和成绩。我知道,家风在引领我。

  这,就是我的家风故事,一个平凡又特殊,简单又繁复,浅淡又深刻的,直入人心的故事。

我的家风故事13

  家庭风格是一盏明灯,照亮我们前进的道路。家风是一艘船,载着我们安全到达成功的彼岸。家风是个好词,警示我们,约束我们。同时,家庭风格也是一个家庭的主旋律,是家庭文化的象征。现在我来说说我们的家庭风格。

  诚实可信

  小时候是个爱占别人便宜的孩子。我经常偷偷拿走不属于我的东西。我爸妈看到我只带了一些小东西,就觉得我不懂事,没太在意。那只是几句责备的'话。后来,我越来越骄傲。和爸爸去超市买东西的时候,趁售货员没注意,赶紧拿走了一袋巧克力。回到家,我高兴得像只猴子。爸爸问我为什么这么开心。我告诉我父亲为什么。爸爸突然严肃起来,说:“你赶紧把这包巧克力退了吧。之前没好好教育你。现在我告诉你,人生不一定要有大成就,但一定要诚实守信。孔圣人宁死于渴,不饮盗泉之水。你怎么能做这种事?下次你再这么做,我会治好你的。记住这是我们家的风格。”脸一红,赶紧把东西退了。从此我再也不敢贪小便宜。

  节俭和简单

  还有我!从小自尊心很强,不得不和同学比较食物。如果我同学的比我的好,我就嚷嚷着要。这个同学小军买了一件新的防水防污外套,上面有我喜欢的米老鼠图案。我真的很想要。所以我让父母买了。妈妈说:“买什么买什么,你的大衣都堆在家里的山里了。”我很不服气,抱怨道:“我同学小军买了新的,我也要。”这时,爸爸开口了:“孩子,简单点,内在美大于外在美,和同学比是不对的。你要用实力证明自己。”我点点头,走进书房努力学习。

  还有一次,我和姐姐,爸爸妈妈去餐厅吃饭。我们年轻的时候很幸福。我们拿起菜单,把事情搞得一团糟,不顾食物的价格。我爸妈真的以为我们要吃了,但是他们没有阻止。菜上来了,一开始我们很兴奋,但毕竟才热了三分钟,吃了一小碗饭就吃不下了。乍一看,一大半的菜都没动筷子。爸爸又说:“你看,你点了那么多菜,不吃,就应该节俭!孩子,不是不能用钱,而是要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听了之后很后悔,以后再也不会大手大脚花钱了。

  坚持不理解

  五年级的时候,同学们开始骑自行车上学。我心里痒痒的,就让我妈买一辆,让她周末教我骑自行车。一开始是妈妈手把手教我,耐心的给我讲要领,亲自示范。我起步很顺利,然后突然车把不稳,车抖了一下,掉进了“狗啃泥”。原来我妈放开了手。我大叫:“你在干什么?我摔倒了。”妈妈说:“我不教你,你自己练!”我很生气,但又无可奈何。我开始一步一步的探索,不断的练习,但是每次都失败。就在我要放弃的时候,妈妈的鼓励来了:“加油,儿子!坚持就是胜利。”我重拾信心,不断尝试,终于成功了。我妈笑了。

  这是我的家庭故事。在它的影响下我一定会成为更好的人。

我的家风故事14

  在中国五千年的沧桑岁月里,许多家族为了传输给后代良好的精神、品质、思想和价值观,就制定了家风。当然,我们家也不例外,我的家风就是:光明磊落、与人为善、知恩图报。你可别小看这短短的九个字,里面可蕴含着大道理。

  首先是光明磊落。我认为它排在第一位是有原因的,因为做人就应该不做亏心事,心里坦荡荡,不怕别人说闲话,这样的人总是能受到别人的.爱戴、尊敬。相反,有些人做什么事情都偷偷摸摸、不可告人,做了见不得人的坏事,自然算不上正人君子,即使不被法律制裁也会遭到他人的冷眼相看。所以,爸爸妈妈从小就教育我:不能干坏事,心里才会舒坦。我从小也立下决心:永远永远永远不干坏事,做一个光明磊落的人。

  其次是与人为善。乐于帮助别人自古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全国各地助人为乐的事情更是像星星一样数不胜数。妈妈也常常对我说:“你如果真心地帮助了10个人,不但你的心情会很愉快,而且当你掉进人生道路上的坑时,哪怕有一个人拉你一把都是值得的。要知道,有时生活中的一句普普通通的话,一个微不足道的动作就会转变为巨大的能量,发挥出意想不到的作用!”的确,我们要在世界上好好地生存下来,是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帮助的,况且无论是物质上还是精神上,帮助别人其实都是在帮助自己。

  最后是知恩图报。古人云: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动物尚且如此,我们又怎能不这样做?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在我二年级一天的课间,我不慎在教室的门口摔了一跤,膝盖也流了血。乐于助人的符强就送我去了校医室。事后,妈妈让我多帮助符强。我就问妈妈:“为什么要报答帮助我们的人?”妈妈语重心长地说:“知恩图报不仅是还别人一个人情,更是做人的基本品质。”是啊,想做一个好人不单单要与人为善,还应该懂得知恩图报,无论是亲人,朋友或是陌生人。

  我的家风对我一生的影响都是巨大的,它让我牢记住要做一个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那么,你的家风是什么呢?请与我分享一下,好吗?

我的家风故事15

  家风,即家族世代传承的时尚,是指引我们成长的无声力量,是一个家庭的精神面貌,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传承千年的精神尺度。家风也是我国的民俗。不仅影响家庭的传承,也影响民族的未来。这是极其必要和不可或缺的。就是这样的家风给了我精神上的力量。

  孝之风

  俗话说,“一切美德以孝为先”。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传统美德。在我家,大家都在努力继承这种家风。我的父母对长辈是尊重的,关心的,照顾的,尊重长辈的意愿,表现出极大的孝心。受这样良好的家庭作风影响,我也学会了与长辈沟通,为他们做点什么,关心他们,尊重他们。在尊老爱幼的家庭作风影响下,整个家庭关系融洽,互相关爱。继承这样的家风,有利于形成良好的道德,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礼仪之风

  孔子云:“不学礼仪,就受不了。”我家的家庭风格要求每个家庭成员都要有礼貌。我的父母总是言传身教,非常注重礼仪,待人宽厚、礼貌、谦虚、温柔。他们经常教我礼貌,做一个有文化的'人,主动问候长辈,对人谦虚礼貌,举止端庄大方。礼仪代表着一个人的精神面貌,是现代文明的象征,是社会进步的体现。继承这样的家风,可以提升一个民族的形象,展现一个大国和礼仪之邦的风采。

  诚实之风

  “诚者,天道也;老老实实想的人,人之道也。”在诚实守信的良好家庭作风中,我永远记得祖先的谆谆教诲。我用自己的实践传递我的家庭风格。在我的生活中,我记住了诚实的传统美德,真诚待人,不轻易承诺。一旦我答应了,我一定尽力。正是这样一种优秀的诚实守信的家庭作风,告诉了我一个简单真实的道理,给了我一个终生受益的性格。继承这种家风,可以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构建诚信和谐社会。

  家风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影响着整个社会的风气,决定着民族的未来。家风,不能丢,需要传承。

【我的家风故事】相关文章:

我的家风故事02-10

我的家风小故事01-24

(优)我的家风小故事01-30

我的家风小故事[热]01-30

[精品]我的家风故事15篇02-12

(精品)我的家风故事15篇02-12

【精品】我的家风小故事7篇01-24

我的家风小故事7篇(荐)01-31

我家的家风故事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