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故事

时间:2024-03-09 17:57:40 好文 我要投稿

母亲的故事

母亲的故事1

  上学时,妈说:等你们毕业,妈就享福了。毕业时,妈说:等你们找到工作妈就享福了。工作时,妈说:等你们结婚妈就享福了。结婚时,妈说:等你们有了小孩妈就享福了。有了小孩,妈妈说:等你们小孩长大妈就享福了。现在小孩长大了,我说可以享福了,可是妈妈,你能听到么?

母亲的故事

  寄语:伟大的.母亲觉得享不享福无所谓,她希望你过得幸福。

母亲的故事2

  我从小就很喜欢看童话书,尤其是安徒生写的每一篇美妙而又神奇的童话故事,家中的书柜还放有他的《安徒生童话》全书册,里面的童话故事都被我读得滚瓜烂熟。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母亲的故事》这篇童话。

  《母亲的故事》讲述的是一位平凡的母亲想从死神的手中夺回自己深爱的儿子,而可恶的死神用那位母亲巨大的代价作为交换的条件,可母亲却丝毫不犹豫,她心里只顾着想儿子的安危。最后,虽然这位母亲付出了巨大代价,可是终于如愿以偿的换回了她在这世上没有任何东西能代替的儿子。

  在生活当中也是如此,世界上没有一对父母是不爱自己的孩子,而我们这一代的儿童却不知幸福是何物,一点也不懂得把握幸福。在我五岁的时候,有一次吃午饭,妈妈因为忙碌,忘记了煮我最喜欢吃的甜酸排骨。

  当我知道后就大发脾气,认为妈妈是世界上最坏的人,一点也不疼我,不爱我。所以她才会忘记煮我最喜欢吃的食物。那时候我觉得十分委屈,就连午饭也不吃了,坐在一旁噘起嘴生闷气。妈妈一见我这副模样,赶紧来向我道歉,可我一点也不领妈妈的情,拧过头不理妈妈,觉得妈妈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

  我整一个下午都没理睬妈妈,可妈妈却时常给我倒水喝、弄一些小糕点给我吃,还不时为我添一件衣服,就生怕我渴着、饿着、冷着。而我心安理得的接受了妈妈的付出,心里一点也不觉得愧疚,也没有想过要体谅一下妈妈。直到晚上吃饭时,妈妈给我做了一桌子我最爱吃的美味佳肴,我的气才散消。

  当我第一次读《母亲的故事》时,我脸上滚烫滚烫的,仿佛十几双火辣辣的视线望过来,他们好像在批评着我:你怎么只能一味地享受父母对你的付出,却从来没想过要回报父母,孝顺父母呢?从此以后,我就再也不敢挑剔母亲做的菜,也不埋怨父亲忘记给我买玩具。并且学会了回报父母,同时也知道这世界上再也没有任何人比我的'父母更爱我。

  《母亲的故事》里的母亲诠释了世上所有父母对自己孩子的心。是呀,最爱你的人是谁?永远都最关心你的又是谁?是你的父母。故事中那位手无寸缚的母亲为什么会那么勇敢的从死神手里夺回儿子?究竟是什么力量驱使着她?是爱,是那位母亲对她的儿子的爱!我想,假如每对父母遇到了和那位母亲类似的事的话,他们都会与母亲所做的一样:无论要付出多少巨大的代价,也要救出自己的孩子!

  父母给予你的爱就如同大海般深沉,但又汹涌,而且是无价的。所以,我们要学会知足与回报父母的爱。

母亲的故事3

  很小的时候,母亲给我讲过很多很多故事。那些故事我记忆犹新。我知道我无论长多大,走多远,都不会忘记那些苍老而又温暖的故事。它们就像我生病的时候,被输进血管之中的药液一样,已经和我的血液融为一体了。

  母亲讲过的那些老故事,已经变成了陈旧的文物,它们陈列在我遥远的记忆之中。在今天,它们是寒伧、单调、苍白而又罕见的。我的人格、处世准则之中,依稀可见那些老故事的影子。也许有人会惊讶地说:“你怎么是这样的一个人?”我会尴尬但毫不羞愧地说:“我是不可改变的。”也许用无法改变更妥帖一些。因为,我是从母亲的老故事中走出来的。

  母亲的老故事,使我对人生有所畏惧。很小,我便懂得了人不得不有所畏惧的道理。但凡是人,只要你热爱生命,不想早死,你就得遵守一些约定俗成的规矩。母亲讲过,骂人是要遭报应的,龙王爷会把他抓到天上去的。她说有一个媳妇在河边洗衣服,其他的妇女问她:“你洗的是谁的衣服呀?”那位妇女尖刻地说:“是公公的皮。”话音未落,乌云遮住了太阳,不一会儿电闪雷鸣,河中发现几条五颜六色的大虫子。天空晴朗时,在河边洗衣服的`其他妇女惊呆了,刚才骂她老公公的女人消失了,而她的衣服还在那儿。母亲说,那个女人让龙王爷抓走了。

  我很惧怕,这种惧怕的结果,使我对电闪雷鸣心有余悸,而且也不敢骂人。虽然母亲的故事是荒诞不经的,我的知识足以戳穿其中的不合理性及迷信色彩,但那种恐惧的经验在我身上已经根深蒂固了。母亲的故事影响了我,使我长大以后还给别人留下一个懦弱的错觉。我不够勇敢,也较少具有男子汉的气魄。在我的人生历程中,有许多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那一切,都是母亲导演的喜剧。我从不认为那是悲剧。另一方面,母亲的故事使我能够正确认识贫困和对待贫困,即便在最贫困的岁月里,我也能对人生抱有美好的憧憬和期待。母亲说过一个以砍柴为生的孤儿故事,他救了一只受伤的老虎,老虎给了他一张美女画。以后他每天打柴时,就有人给他做好了饭菜。他觉得很惊奇。有一天,他没有打柴,而是躲在门口观察,后来他发现从画里走出一个妙龄女子,他冲进去抱住了那个女子,那个女子再也没有走进画中,而做了他的妻子。我相信贫困之中的人不失其诚实、勤劳、善良的本色,他的生活一定会出现奇迹的。

  由于我不够勇敢,所以我拥有了足以可以改变自己命运的耐力、毅力和韧力。我的坚强与乐观是不易察觉的。在失学和在乡村劳作的日子里,我从未怨尤过命运的不公与家境的贫困。母亲根本没有意识到,她的故事已经成了我为人处世的准则和自己人生路上的一盏灯。也许,她仅仅是为满足我的好奇心才给我讲这些故事的。我毫不怀疑,她的一生也是那么做的。但可惜的是,她直到临终也未等到老天的恩赐而一直含辛茹苦地生活在不幸和穷困之中。

  母亲的老故事已经很老了,没有人会对它发生兴趣。这个时代已经丢弃了很多不该丢弃的东西,母亲的老故事不过是微不足道的一部分。我不知道还有什么样的故事能有如此巨大的魅力,使我动心、倾心,使我兴奋,使我畏惧,而对我的一生能有深远的影响。母亲的故事,是在油灯下讲给我听的,所以我还记住了那忽明忽暗、摇曳不定的油灯。感谢我伟大的母亲,给了我一盏永远不会熄灭的灯。

母亲的故事4

  这是一个真实故事。这是一个十分特困的家庭。小儿子刚刚上小学,他的父亲就因出了事故已经去世了,他娘和哥哥三个人相互搀扶着,用推黄土轻轻送走了死去的父亲。

  读完这篇课文后,我不得不泪流满面,生活里母亲为了自己的孩子吃得上饭,上的了学。在外面到处去向别人要饭,供孩子们读书,还为了让县里重点一中里的大儿子送饭,可自己却带着病去几十里外讨饭。

  这位母亲出去讨饭。不仅是为了她和两个儿子吃上饭,还为了县重点一中的大儿子在学校里吃得上饭,因为,大儿子上的那个学校是要住的,所以米饭是自己送去,在这位母亲讨饭的时候,给米饭的人都会拿出不同的米粒给这位在外头讨饭的母亲,就因为这样,大儿子学校的.师傅就对这位母亲有一点意见。虽然,我们大家都会经常看到一些人出来向别人讨饭,可是,这位母亲不一样,她是带着病来讨饭的,她很不幸就得了晚期风湿病,这种病看起来非常可怕,甚至这位母亲,几乎每天都要走上十多来里的路,这位母亲她得了这种病后,每天几乎动一下都很困难,就更不用说走路了。这位母亲可能是因为每天走的太长了,她的腿都僵硬的变了形。

  啊!这位母亲真的好伟大呀!好让人佩服!

  在我们的生活中,我曾经听所过这么一句话;女人是弱小的,而母亲却是强大的。去觉得用这句话来描写这篇故事里的母亲真的很好。

母亲的故事5

  一位慈爱的妈妈看着怀里的孩子,陷入了悲伤的沉思:我做些什么才能让我的孩子活在这个世上,上帝啊,你帮帮我吧,我不想失去我的最爱。一阵急促的咳嗽声打断了母亲的沉思,憔悴不堪的面孔,让人看起来心碎,孩子被疼痛折磨得已失去了可爱,深陷的眼窝、苍白的嘴唇,母亲有些绝望地看着这个孩子,流下了泪水。

  “砰,砰”一阵敲门声,一位衣衫褴褛的老人走进门来。老人身上穿着一件破旧的羊皮袄,两只手插在袖口里,紧紧地抱在一起,看得出来很冷,就是裹得这样紧还是抵不住刺骨的寒风,因为这是一年最冷的季节。冰雪覆盖了整个世界,寒风呼啸着,像一把把尖刀,刺在每个人的身上。

  老人不停地搓着手,母亲放下手中的孩子,拿了一小杯酒坐在炉子上,这是给老人准备的。老人在火炉旁坐下,还在不停地搓手,母亲坐在老人身边,一言不发地看着那憔悴的孩子。孩子又咳了一阵,呼吸也变得急促起来,苍白的嘴唇蠕动着,像是想说什么的样子。

  “我做些什么,才能让他活下来,让他像其他孩子那样活蹦乱跳,”她问老人,像是在寻找答案,“上帝会不会把他给我留下?”

  坐在炉前的这个褴褛老人原来是死神,他听完母亲的话,只点了点头。回答是模棱两可的,可以是肯定的,也可能是否定的,母亲好像明白了他的意思,泪水再次涌出眼眶。她太疲劳了,在孩子的身边苦苦地陪伴了几天几夜,她的心都快碎了。每次看到痛苦折磨孩子时,她的泪水总是会涌出眼眶,这是心在哭泣。她太累了,坐在那里睡着了,还没睡熟便醒了,因为她刚闭上眼,就看见死神带走了孩子,当她惊醒时,孩子真的不见了。

  “天啊,我为什么要睡觉啊!如果我好好求上帝,他或许会留下我可怜的孩子。”母亲有些绝望地说:“死神,你太残忍了,为什么不可怜我和孩子。”显然,死神并没有给这位母亲一点安慰,但还是有些同情心,他并没有当着母亲的面抱走孩子,此时,屋里充满了沉重的气氛,压得连钟都走不动了。母亲还是没有放弃,跑到外面,大叫孩子的名字,乞求再看孩子一眼。

  在雪地上一个穿着黑色长袍的妇女正坐在那里,她告诉母亲:“那个褴褛的老人是死神,你的孩子被他抱走,他走得那样急,那样迅速,现在他已经走了很远很远了。你也别再喊了,没有用的,被死神抱走了,他永远不会还回来的。”

  “我不信,我要找到他,要回我的孩子。”母亲固执地说,“求求你告诉我,他去哪了,你一一告诉我,求求你了!”

  “我的确知道他去哪了。”女人回答道,“但你得答应我一个要求,我才会告诉你,你必须为我唱起那动听的歌谣—你常唱给孩子听的那首,我听你唱过,它太美了。我是这里的‘夜神’,每当我听起这首歌,我的心里总是酸溜溜的,总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总会流下伤心的泪水。”

  “只要你告诉我他去哪了,让我干什么都行。”母亲激动地说,“但现在我要追死神,等我把孩子要回来,我一定会唱给你听的。”

  但是,夜神根本不理会这些,面无表情地坐在雪地里,母亲看到这一切,知道自己只有唱完歌再去追死神了。母亲悲伤地唱了起来,眼泪的流下更为这首歌增添了一份悲威,她继续唱着,眼泪也在不停地流淌,因为她对孩子的爱没有断。

  ‘夜神’听完了歌,很守诺言地说:“朝前走,你会看到一片松树林,你走进去,也许会找到你的孩子。”

  她沿着“夜神”说的.方向走进了漆黑的树林,除了几条错综复杂的路外,根本没有看到她的孩子。该走哪条路,她无从选择,这里除了一片荆棘外什么都没有,就连树叶也被寒风吹得不知去向,在这寒冷的冬季,也只有这种景色。

  “亲爱的荆棘,你看到我孩子被死神抱到哪去了吗?”母亲只好向荆棘打听一下。

  “现在我已经被冻僵了,你必须用你的体温融化掉我身上的冰。到那时,我自然会告诉你死神走了哪条路,但你必须先把我焐暖,让我满意才行。”

  母亲自从经过了夜神的要求后,便对这样的要求不作解释。她把冰冷的荆棘抱在自己的怀里,紧紧地抱着,荆棘刺进了她的胸膛,血成股地流下,她顾不了这一切。她只想更快焐暖荆棘,更快知道孩子的去向。荆棘看来已经被焐暖,因为它在冬季抽出了新芽,开起了花朵。可见,这位善良的母亲的心地有多么慈爱,能融化世上所有的冰冷。

  她顺着荆棘说的方向继续走着,一条大河横在母亲面前,挡住了母亲的去路。母亲该怎样去?这里既没有桥,也没有船只,有的只有汹涌的河水。母亲试着向河里投了一块石头,试试河的深浅,结果告诉母亲,如果她想走过去,那是不可能的,汹涌的河水会毫不留情地卷走她。“我必须过河,我要救回我的孩子。”她的心里只有这样一个想法。她蹲在河边,喝起喝水来。她想喝干河水,但这怎么可能?善良的母亲只有这一个办法。

  “别费劲了,河水是有源头的,你怎么能喝干?”河神说话了。让我来帮帮你吧!但不是无偿的,你必须完成我说的事情才能得到帮助。我的爱好是收藏珍珠,你的眼睛就是世界上最美的珍珠,它的明亮、光彩没有任何珍珠会超过它。如果你能把它哭下来为我所有,我自然会帮你过河。死神就住在河对面,那里的花草树木,都是每个人的生命换来的。

  母亲不想再耽误时间了,哭对于极度悲伤的母亲来说很容易。她一想到孩子马上要变成花草树木,她的泪水便流下脸颊,随着眼泪的流淌,那双美丽的眼睛也滚了出来,滚到了河里,变成了最大最明亮的两粒珍珠。河神驮起母亲飞过这条大河,河的对面有所大木房,看上去像长满了树木,满是山洞的大山。但所有这一切母亲都看不到了。因为她的眼珠已经变成珍珠,让河神拿走了。

  母亲向前摸索着前进。她听到有人的声响,便问:“您能告诉我死神在哪吗?他带走了我的孩子,我要找到他!”

  “我知道他在哪,他在后面的一间屋子里!”

  母亲沿着她说的那间房子里,走了进去,果然看见了死神。这时,母亲对他说:“把我的孩子还给我!”

  “好啊!”死神回答。

  说完,死神就到花园中摘了一朵花并朝它吹了几口气,这朵花瞬间就变成了这位母亲的孩子。死神并把这个孩子送还给了母亲。从此,母亲带着孩子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母亲的故事6

  唐德宗李适于公元742年(即天宝元年)生于长安皇宫之中,是唐代宗李豫的长子,其母为沈氏(可惜不是大老婆),李适的爷爷是唐肃宗李亨,太爷爷就是大名鼎鼎的唐玄宗李隆基了。

  李适的青少年时期正逢大唐盛世,着实过了些年的好日子,但好景总是不长的,李适14岁那年即公元755年爆发了安史之乱,第二年长安告急,李氏皇族纷纷出逃四川,李适之母沈氏因在家族之中地位不高(前面说过她不是大老婆,虽说她儿子李适日后成了太子、作了皇帝,按说应母以子贵,但那是二十多年后的事了,眼下他儿子仅仅是李氏皇族中的普通一员,对她地位上的帮助不大)没能安排进第一批流亡名单,被无限遗憾的留在了长安城中,在巨大的悲伤情绪中,年少的李适经历了与母亲的生离死别,这一别便是永别,于是引出了下面的故事。

  叛军随后攻入长安,沈氏在战乱中被叛军掳掠到了洛阳安禄山的宫中(其中的屈辱和遭遇可想而知)。

  一年后,即公元757年唐军借回纥兵之力,光复洛阳,沈氏的丈夫李豫随大军进入洛阳,并十分幸运的在洛阳宫中重新见到了沈氏,李豫自然是大喜过望,先将沈氏安置在洛阳,打算待平叛之后再带其一同返回长安,全家团聚。

  可惜天不遂人愿,公元759年史思明复叛,洛阳再度沦陷,沈氏又落到了叛军手里,并从此下落不明(这女人的命可真苦啊)。此后唐王朝进入了与叛军的反复拉距之中,只到763年才将安史之乱平定,其间寻找沈氏的事自然是无力顾及。

  公元762年李豫即位,其对沈氏始终是念念不忘(对不起人家啊),在叛乱平定后,便派人四处查访,希望有朝一日能够破镜重圆,但终其一生未能如愿。其间到是有一位曾在少阳院(在唐代太子亦称少阳,其居住处称少阳院,即太子府)当过奶妈后来在寿州崇善寺做了尼姑的广澄,想要冒充沈氏来认亲(应该是认富贵),可俗话说一日夫妻百日恩,百日夫妻似海深,李豫跟沈氏生活了有十几年,儿子都养了那么大,自己老婆长什么样还能忘了吗。两人一见,李豫是乘兴而来,败兴而归,盛怒之上命人把广澄活活鞭死。

  此后李豫怀着对沈氏的愧疚走完了他的人生道路,寻亲接力棒也交到了他们二人的儿子唐德宗李适的手中。

  公元779年李适即位,虽然其母沈氏仍没有下落,但他仍下旨尊沈氏为皇太后,并为寻母专门设立了规格相当高的工作领导小组,称为奉迎使,领导小组的组长即奉迎使为睦王李述,副使为工部尚书乔琳,组员(在这个小组里叫判官,可谓相当贴切)为四名沈氏家庭的成员(事后证明他们可能是沈氏叔叔的儿子的侄子之类的人,寻亲基本没有什么作用),让他们带人不惜一切代价,到帝国的各地寻找。

  其间各地声称找到沈太后的消息不断,但却大都经不起考验,而其中最最疑似并且在唐史上留下一笔的是下面这一起。

  玄宗时期的大太监高力士有位养女当时在洛阳寡居,因其养父的关系能讲很多宫庭里的事情,在她家那一带相当有名,洛阳有个叫李真女人的曾经在皇宫中作过女官,估计是因为赏金太丰厚和这位高氏太能泡的原因,居然一门心思的认定这位寡妇的高氏就是传说中的沈太后,并立马将这一重大情报向当地政府做了报告。

  奉迎使接到洛阳地方政府的报告,不敢怠慢,将这一重大信息向皇帝李适做了汇报,李适得知后是又惊又喜还又担心,便立马派人到洛阳去进行查证,当时沈氏家族中认识沈氏的老人都已经过世,而以前曾经在宫中侍候过沈氏的太监和宫女也大都不在世了,派出查证的人又没有照片和DNA这些现代技术,对于皇帝派的任务,只能靠皇帝对太后长相的描述和自己现场的望、闻、问、切以及感觉来干了。

  查证人员首先在暗处对高氏进行了观察,高氏在年龄上跟沈氏差不多,其身材和长相跟描述中的也有点像(沈氏估计脸上没有类似美人痔之类的特征),来人实在是难以辨别,只能像审问似的去问了。

  高氏开始还很诚实,矢口否认说自己根本不是太后,但想不到的是这话起了反作用,估计以前查证人员见到的尽是声称自己是太后的人了,第一次碰上这说实话的,于是发扬真作假时假亦真的作风,认定高氏就是沈太后,并强行把高氏迎进了洛阳的上阳宫,起初高氏是一百个不同意,但时间一长,好吃好喝好招待一通下来,不由得高氏不动心,高氏见作太后好处如此之多,也就半推半就,到后来更是一口承认。相关官员等的就是高氏这句话,立马向皇帝报告好消息。

  德宗得到消息后,立刻派了上百名宫女带着皇太后专用的车驾和衣服物品,先行到洛阳去服侍所谓的`沈太后。而自己准备随后挑选黄道吉日,再带人前往洛阳亲自迎母后回长安。

  李适与母亲失散时已经14岁,应该是早已经记事了,而且在那个时代像他这么大的皇族子弟说不定老婆都已经有了,其母长什么样他应该是相当熟悉的。如此大费周折,到时候“母”子在洛阳相见之日,恐怕就是龙颜大怒之时,前车之鉴(尼姑广澄)可还历历在目啊。

  高氏的弟弟高承悦当时住在长安,得知了姐姐的事情,惟恐姐姐不说实话冒充太后,到时候真相大白,恐怕就得是满门抄斩,自己也跑不了。就主动向政府坦白,向德宗交待了事情的始末。德宗听后,估计是相当愤怒但也相当无奈,便派高力士的养孙樊景超还着自己的诏书前往洛阳察看并处理相关善后事宜。

  樊景超到了洛阳上阳宫中一看,见高氏住在内殿之中,还真把自己当那么回事了,周围随从、侍卫样样不缺,真太后啥样,她啥样。

  樊景超上殿便对高氏说:“姑姑为什么要把自己放在俎案上呢?”

  高氏一见樊景超到来,再加上这么句话,自然是心知肚明,知道自己的这个所谓太后是当到头了。但她左右的侍从却不知真相,拥上来要把樊景超拿下,樊景超自是有备而来,拿出皇帝的诏书,大声喊到:“皇上有诏,太后是假冒的,左右侍从下殿。”

  于是一切结束了。

  樊景超用牛车把高氏拉出了上阳宫,送回到她真正的家,等候发落。

  德宗李适担心这次如果把高氏和相关人等严办了,以后人们就不敢再像以前那样提供线索了,就没有把高氏和相关官员治罪,甚至满含深情的对左右大臣说:“在寻找母亲的事上,我宁愿被欺骗一百次,这样差不多就能找到吧。”

  此后各地声称找到太后的事情仍时有发生,但经查证都不是真的,真正的沈太后最终还是没能找到。

母亲的故事7

  从母亲将我带到人世间的那一刻,我就知道,从今以后,我就是她的女儿,也是她最疼爱的人。

  小时候并不像现在一样胆大外向,反而很胆小内向,总不愿意说话,也不愿意和他人交涉,母亲很担心,主动开导过我,可我就是左耳进右耳出,根本听不进去。母亲总说让我不要害怕,终于有一天,我忍受不了母亲的唠叨,试着与他人交涉起来,母亲也不再开导我,总觉得少了母亲的心灵鸡汤好像还有些不习惯。

  从我记事起,记住的第一句话就是母亲对我说:“把太阳的种子种到心里,散发足够的.光芒,就不会再惧怕黑暗了。”这句话我脑子里一直记着,永远不会忘记,她鼓励了我勇敢向前。母亲曾在我儿时,笑着对我说到我是她的小太阳,只要看到我,所有一切不开心和小烦恼都会不经意的散去。当然,在我小时说的话,我怎会记得那么清楚呢?直到我前些天发现的一张老照片,是我小时候父母牵着我在道路上走的场景。虽然那时的记忆很模糊,但我还是记住了那句话“你是我的太阳,你会给我你所散发的光”。看到这些照片,都会想起来一些零零碎碎的记忆。在那张照片后面是母亲的笔迹,虽然有些潦草,但还是可以看清楚母亲写的是“You are my sunshine,you will give me your light”。

  长大后,母亲因为工作忙的不可开交,我以为母亲给我的爱并不多,但母亲给姐姐的爱比我的更少。人难免会有嫉妒心,她不肯给我买手机,当我看到每个人都有手机而我却没有时,肯定会嫉妒,也想拥有,可缠了她好久,她就是不肯给我买,后来才从父亲那里得到了答案。姐姐就是在初二时买了手机,本来好好的成绩,开始一点一点往后退,差一点连高中都没考上。我的成绩相比姐姐还有差一些,如果她给我买了手机后,我的成绩肯定也会像姐姐一样一落千丈,因为我没有自觉心啊。我心中一直想不明白,为什么母亲要一直憋在肚子里,直到这件事情在肚子里烂掉都不肯说出来。

  母亲总是为我着想,她疼爱我,关心我,可唯一的缺点就是喜欢将事情的来龙去脉憋在心里,不说出来,我看得出来,她担心我,疼爱我,她在为我以后的人生打下基础,只因我后面的道路她无法再涉足。

母亲的故事8

  母亲去世有七年多,如在世也是古稀之年了。母亲和父亲是同村人,相隔不过四五里路。婚前父母虽然相识,但没交流过一句话语,她们的姻缘是父母包办的产物。十里八村的姻缘都是包办成的,家却安如磐石。

  母亲和父亲一样,是贫苦人家的孩子。母亲一生劳苦,至死都没有停息过,她是煮好了午饭那瞬突发脑溢血走的。母亲不识一字,说着没有文字的土语,往常我为她悲伤过,是一种怜悯性的悲伤,担心母亲的灵魂随着躯壳只能是烟消云散,没有痕迹。

  我是母亲的小儿子,尽管生我之前母亲有了三个儿子,但对我还是疼爱有加,是不是“皇帝爱长子,百姓爱幺儿”的故,我不知道,心里只有深深的感激。我的童年,家里很苦,一月不闻肉味,缺这缺那的。能有一次含荤的丰盛餐,母亲就要等全家人到齐才开锅,害得我不能帮着家务的闲人馋涎欲滴心慌意乱的。

  农家夜里的灯光仿佛是个萤火虫,红丝丝一线,还经常是停着电。夜是苦燥的,暗沉沉的。可我很喜欢夜的,夜是儿女和母亲最亲近的好时光。到了夜晚睡觉的时候,母亲最爱给我们讲些故事,直到我们都睡得香甜为止。有几次,故事还走进了我的梦里。请允许我说说母亲讲过的故事吧,尽管土语讲出的那些故事离我们是多么的遥远,甚至是翻译的不够贴切不够清楚。说一说,算作是我对母亲的一份怀念。有一个故事讲,从前有两兄弟,在兄弟分家时,兄分给弟的是几分溥田,几件简陋家当,一条狗,其余的耕牛、良田、好家什都留给了自己。弟无耕牛犁田,无奈之下,用这条看家狗作牛用,狗劳累而死,弟不忍胡乱埋之,修一坟年年敬祭。有一年,坟上长有一棵豆,长的豆果硕大饱满,弟食之,放出屁引达官贵人纷纷解囊,求他再放一个,因那屁香的人不可比拟,总之是闻之摇摇如仙畅快淋漓。弟满载而归,家财万贯。兄听之,向弟问其因,弟实话相告无半点隐瞒。兄喜,煮一大锅豆食之,走城穿街,放出屁,难闻无比,让人窒息。达官贵人怒,封其屁股。狼狈奔家,远呼其妻名要剪刀,妻听错,意是钱物太多要拿扁担挑,匆匆拿扁担,兄怒吼妻拿剪刀,妻拿来剪刀剪其封线,屎喷妻一脸。是讽刺还是幽默,暂不作论。

  我想,母亲要告诉她的儿女的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就不再说其它的.故事了,免得冗长没有节制。母亲讲给了我们很多的故事,不就是要引导我们做本分的人,实实在在的人。感谢母亲,让我懂得了很多做人的道理。原本担心随着您躯壳的消失灵魂也将荡然无存,其实您还在我的心中,还在您其他儿女的心中。您安息吧,您的灵魂在我的心里扎了根。

母亲的故事9

  上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我经常参加学校组织的文娱活动。有一次,母亲来看我们演出的大头舞《庆丰收》。演出结束后,我问母亲:“你知道哪个大头娃娃是我吗?”“从左边数第6个。”母亲说道。

  我惊讶地看着母亲,大惑不解。参加演出的大头娃娃有好几十个,个头儿一般高,衣服也是一模一样,动作也是被训练得很规范,母亲是怎么看出来的呢?

  “你的`脚是不是被什么东西扎了一下?快结束的时候,我看见左边第6个微微甩了甩左手,你被什么东西扎痛的时候就是那种神情,就是凭这个把你认出来的。”母亲微笑着说道。

  在阳光下,我看见母亲的白发格外刺眼,我默默地垂着头,幼小的心里似乎受到了强烈的震撼,母亲的心真细啊。如果有10位母亲都同时露出一只手,让我们在其中去选择,我们能认出哪一个掌上粗糙的痕迹是属于她的吗?不能!

  儿女和母爱的出发点、着陆面和延伸线永远也不会相同,因为她是母亲,她的眼睛是纯净而深情的海。而我们只是一叶小小的船,无论漂荡在哪里,永远也漂不出她的海。

  如果有一天,你的母亲说起你很久以前做过的一件极小的傻事,你不要惊讶她的记忆能力,母爱永远没有奇迹。然而,每一位母亲都是一个奇迹。

母亲的故事10

  读了《母亲的故事》这篇文章,我久久不能平静。

  这篇文章讲述的是死神趁一位母亲打盹时把孩子带走了,她历经千辛万苦才找到了孩子,但为了孩子的未来,母亲眼睁睁地看着孩子被带走的故事。

  “母亲哭啊哭啊,她的眼泪差不多哭干了,她的眼睛坠到了湖里,成了最珍贵的'珍珠。”母亲所付出的爱是这么无私,把眼睛给了湖是一件多么令人意想不到的事,如果故事中的母亲是我的话,我宁愿不要孩子也要保住自己的眼睛,可是故事中的母亲却与我的想法恰恰相反,她把孩子放在了第一位,她宁愿牺牲自己的眼睛,也要想方设法知道儿子的下落。

  “母亲毫不犹豫地把荆棘抱进自己怀里,她抱得很紧,好让它尽快感到温暖。”我从“毫不犹豫”这个词中感受到母亲根本没有思考过给荆棘带去温暖的后果。“荆棘刺进她的胸膛,她的鲜血一滴一滴流了出来。”母亲鲜血直流,如果她不再把荆棘放开,可能会流血过多,导致死亡,可是母亲并不害怕、退缩,而是抱得更紧了,是为了让荆棘更加暖和,好让荆棘能尽快告诉她孩子的下落。母爱无处不在。

  “母爱如海”这个词能形容全世界的母亲!

母亲的故事11

  暑假里,我认真读了《安徒生童话》,其中,《母亲的故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故事中,一位母亲震撼了我的心。死神把她的孩子带走了,可怜的母亲大声哭喊着去寻找她的孩子。那是个寒冷的冬天,当母亲走到长满尖牙、挂满冰柱的荆棘丛时,她已经迷失了方向,于是,她问荆棘有没有看到死神抱着她的孩子走过这里。当荆棘要求母亲把它抱在胸口暖和一下时,母亲毫不犹豫地抱起又尖又冰的荆棘,荆棘的尖刺深深地扎进了他的肌肉,鲜血一滴一滴向外流……后来,她又迷路了,为了从死神哪里夺回自己深爱的儿子,那位母亲又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失去了明亮的双眼和一头乌黑长发。可最后,当伤痕累累的母亲看到孩子在哪很幸福,很快乐,就请去死神把孩子带到幸福的天国去。

  多么感人的故事啊!这是一位无私的母亲,这是一位伟大的母亲。我不禁想起自己的妈妈,妈妈给我的爱太多了,伴随着妈妈对我的爱,我渐渐长大,而我也渐渐地理解了妈妈,明白了妈妈对我的爱。妈妈在雨中为我撑起一把伞,而自己的肩膀总是淋湿一半;生病时妈妈伏在我的小床边,和衣而睡,而自己却变得憔悴了,眼睛也布满了血丝;我犯了错,妈妈批评我之后,心里也是非常难受……想着,想着,我眼前的一切都变模糊了。

  有人说,母爱是无私的。是的,母爱是温暖的太阳,奉献着她的光芒;是辽阔的海洋,坦露着宽广的胸怀;是一片肥沃的土壤,哺育着儿女茁壮地成长。无论你走至天之涯还是海之角,她都会每时每刻将你记挂。

  天之高,永不及于母亲思念儿女之情;海之阔,永不广于母亲疼爱儿女之心!如果哪天,世界上还有一种爱尚且存在的话,我坚信,那一定是母爱!

母亲的故事12

  欧阳修母亲画荻教子的故事

  人穷志不穷,想要读书总归会有办法,读书条件和环境不好,也可以通过各种办法克服,这就是欧阳修母亲画荻教子的故事。这个故事虽然过去了很多年,却是后人学习的榜样,接下来为大家详细介绍欧阳修母亲画荻教子。

  欧阳修母亲画荻教子的故事是这样的:欧阳修的父亲是当地的一个司法小官,但是为官清廉不敢错判重判任何一起案件,他认为当官有钱就是累赘,所以死后没有留下什么东西,就连一间像样的东西都没有留下。欧阳修的家很穷买不起纸笔,可是她的母亲又想让他读书成才,这怎么办好呢?他的母亲一直为这事犯愁。有一天,她经过池塘看到荻草杆,于是就拿这个教欧阳修写字。

  她拿来一些沙铺平在地上,不厌其烦地用荻草杆教欧阳修写字。欧阳修对这个非常感兴趣,一遍又一遍地在地上写字。时间久了,他认的字多起来了,他母亲就向有钱人家借书给他看,有时候还会把书抄录下来。欧阳修的学问不断提高,小小年级几乎可以过目不忘,而且写的文章已经达到成年人的水平。

  他的母亲同时教他做人的道理,又把他父亲怎么做官的告诉他,目的是希望他将来做一个清廉好官。做人一定要孝顺自己的父母,虽然不能给予母亲多好的生活,但是也要保证母亲的温饱。

  欧阳修成了一个非常优秀的人跟他母亲的辛苦教育是分不开的。欧阳修母亲画荻教子的故事流传千古,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如果每个母亲都像她这么教育孩子,何愁出不了更多的欧阳修。

  诗人欧阳修性格分析

  大凡诗人都非常的有个性,欧阳修也不例外。发生在欧阳修身上的故事很多,足足可以写厚厚的一本书,接下来为大家详细介绍欧阳修性格。

  欧阳修性格受他父母的影响很大,欧阳修性格的形成主要是她母亲言传身教的原因。他的'母亲是大家闺秀,识字懂礼节。他和母亲从小寄居在叔父家里,知道叔父家里拮据,他母亲就通过自己的努力养活自己和儿子,并教育欧阳修一定要有志气,千万不能看不起自己,要学会苦中作乐。他的母亲还教育他以后做官一定要学他父亲,清正廉洁且要宽大处理。

  他三次被贬,但都不以为然,反而能在逆境中陶冶情操。他很孝顺,怕母亲一时受不了自己被贬而过艰难的日子。他的母亲说:我已经习惯过苦日子,只要你觉得没什么,我更觉得没什么。他第一次被贬夷陵,这个地方更似蛮荒之地,条件极差不说,冤假错案不少且包括师爷在内都没什么文化。他积极改善夷陵的不良现象,提高官吏的文化水平,减少冤假错案,受到百姓的称赞。第二次贬官到经济较好的地方,不与富商与其他官员来往,反而开发旅游,有空饮酒作诗自得其乐。第三次被贬已是晚年,没过几年就去世了。

  欧阳修的品德很高尚,离不开他有一位贤德的母亲。他做官敢于谏言,离不开他母亲的熏陶。他做官宽大处理,离不开他有一个清廉的父亲。他耿直敢得罪权贵,所以才三次被贬。

  欧阳修定风波原文翻译

  诗人喜欢对花吟诗、借酒抒情,定风波就是欧阳修花前饮酒所作的诗,且前后连贯,一首比一首写得好,接下来为大家详细介绍定风波欧阳修。

  欧阳修前后一共写了六首定风波,都是对酒抒情。下面看看欧阳修每一首定风波大致写的什么。定风波一:对花饮酒时我就想说,对着花饮酒还害怕醉酒吗?春光无限好,又有几个人能一直欣赏到呢?更何况我们也不知道风雨什么时候会来。我想要怜惜这些艳树和花丛,又能怎么样呢?它们终究易逝。

  定风波二:花前饮酒想问你话,到底还是辜负了青春。美好的景色不能一直看到就算了,我只期待它开时、凋谢时,我都能相伴左右。蝴蝶来回飞舞似乎可以解除相思之苦,回过头时已年迈,千万不要等到青春已逝的时候再去追思,到时候可没有人替你弥补已逝的青春。

  定风波三:对花饮酒,感叹去年没有好好珍惜春光,今年一定要好好看个够、好好珍惜,因为花开易谢,等我酒醒后花又谢了。

  定风波四:对花饮酒,感叹青春怎么就流逝的这么快,请问这世间又什么可以留住美好的青春吗?没有,最终花还是要谢的,留不住。

  定风波五:春天来了,但是我感到寂寞,以前的忧愁还在,对着酒送去春光,每年的三月都是如此。

  定风波六:喝酒时寻找欢乐千万不要辜负了春光,岁月不饶人啊,羡慕青春的美好,但是突然发现自己已经白发苍苍。他的六首定风波都是感叹时间过得快,春光无限好,怀念美好的时光。

母亲的故事13

  一天,我在梅庵赏梅。看着坚挺风中,冰清玉洁的腊梅,细品着腊梅带来的芬芳,感受着这小小腊梅的精神品质,情不自禁地让我联想到母亲教我骑自行车的故事。

  那时,我才上二年级,不懂什么是四维八德,但小小年纪就已学会了攀比。看着别人骑着绚丽的自行车耍花样,我嚷嚷着也要学骑自行车。终于,在我的软磨硬泡,不依不饶之下,母亲只好摸出那皱巴巴的三百块钱,弄来了一辆崭新的自行车。车不算漂亮,但也足够美了。

  刚开始,我一直以为骑自行车就是易如反掌的事。但自从第一次的体验之后,晓得了什么是老婆婆走路——颤颤巍巍。,就再不敢接触了。

  可买来就得学,不学也得学。于是,严厉的母亲逼迫着我来到了绿道。冬日的清晨总是最寒冷的,冰冷的北风刮得令人刺骨,令人睁不开眼。我被迫地骑着,不情愿地骑着,猛然间看见车头上有只龟裂的手,扭头一看,竟是亲爱的母亲!她为了扶稳车头,为了不让我摔倒,为了让我找到骑自行车的感觉,竟不惜跟着自行车跑!我望着母亲,惊讶地得说不出话来。她立即阴沉着脸,吼道:“骑你的,望我干啥。?”我只好忍气吞声集中精力,专心地骑我的自行车。可骑着骑着,突然发现那只温柔的'手人间蒸发般不见了,慌得我顿时失去了平衡,自行车应声而倒,我也摔得四脚朝天。我趴在地上,渴望着那温柔的手在我眼前出现,扶我起来。可盼来的却是无情地责骂“真没用,连个自行车都骑不好。笨死了。”母亲骂道。这句话惹得我很愤怒,可我只能敢怒不敢言。我冷静地扶好自行车,扭正车头,从头再来。经过了几次失败,终于在跌跌撞撞中学会了骑自行车。于是,我把肚子里的气向速度发泄。我铆足了劲,我努力向前冲,速度快得简直像乘着云般,踩着风般。,我俨然成了“追风少年”。

  直到离母亲足够远了,我才停下来,回头一望,却看到远处有个弱小的任由寒风肆虐的身影——我那亲爱的母亲。我仔细地望着她,犹如败花般干枯的脸,被大风吹得开裂的皮肤,瘦得像根柴的身子,岁月无情地在她脸上刻出了沧桑。妈妈付出的这一切,只为了让我好好地学习骑自行车,让我好好地成长。想到这,我怎能不为我刚才的倔强所后悔?

  冬日里,我看着坚挺风中,那红得滴血的红梅,仿佛看到了母亲的那种刚硬、坚强的性格。她给予我的看似冷漠但温暖的爱,在骑自行车的故事里,在那寒冷的清晨里,温暖地回荡,回荡……

母亲的故事14

  她离乡打工数年,独子豆豆交给爷爷带。豆豆调皮,经常跟隔壁的.妮妮打架。她恨铁不成钢,春节回家,训斥豆豆:“不准打架,跟妈妈去隔壁道歉!”豆豆委屈地哭:“谁叫她骂我是骗子。”母子到了邻居家。一见到妮妮,豆豆攥紧妈妈的手,骄傲地对妮妮说,“哼,你看!我没骗你吧?我也有妈妈!!”有时候大人也不能了解小孩的世界

  寄语:上两则说明孩子与母亲不可避免会存在代沟,承认代沟,接受代沟才会有和谐的爱,请理解。

母亲的故事15

  他外出闯荡,临走,母亲说:孩子要记住回家的路。他到了个陌生的'城市,凭着精湛的投资眼光,赚取了第一桶金。此后,生意红火,他名字在城市上更是无人不知。过年,母亲叫他回家吃年饭,他总推托很忙。由于他在生意上一次错误决定,令到他破产。他迫于无奈回家,母亲只说了句:记得回家的路就好。

  寄语:妈妈是你永远的避风港,是你心灵的一片净土,无论你成功与否。

【母亲的故事】相关文章:

母亲08-19

母亲节感恩母亲讲稿03-14

感恩母亲08-22

母亲的作文08-22

母亲的爱08-20

我的“母亲”07-18

给母亲的信07-13

母亲的作文[经典]01-04

【经典】母亲的作文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