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的开端

时间:2024-03-09 23:38:42 好文 我要投稿

劳动的开端

劳动的开端1

  一、结合教材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语文教学要在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同时,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格和爱美的情趣。多年来,“文道结合”已成为发挥语文学科教育性的一条公认的正确途径。在语文课中怎样才能将“文”与“道”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既能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又能受到良好道德品质的熏陶呢?由于小学生可塑性大、模仿能力强,因而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光靠理论性说教是不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中绝大多数是文艺性课文,其中近百篇是关于领袖、英雄模范、科学家等人物故事,这些故事中的艺术形象深受,儿童喜爱。课堂上,如果教师能把抽象的道德标准具体化,通过文中生动、具体、感人的事例来感染学生,启发学生明理,引导学生以优秀人物为榜样,对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将大有好处。因此我在《劳动的开端》一课中做了尝试。

  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我采用“讲故事”的形式让学生复述课文,了解吴运铎少年时为了解除“饥饿的威胁”过早地走上艰难的生活道路的事实;同时,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把一切献给党》,让学生了解吴运铎的一生,使学生明白少年时代的艰苦劳动为吴运铎的成长奠定了基础,从而在学生的心灵中树立起吴运铎的高大形象,并以他为榜样严格要求自己,成从小热爱劳动的好习惯。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同时也使学生的道德情操得到了培养。

  二、面向全体,正视学生的个别差异。

  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各有特点的学生。教师要熟知每个学生的知识基础及学习特点,正确对待学生学习中的差异性,真正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允许不同水平的学生选择不同的`起点,鼓励学生沿着阶梯尽力向上“攀登”,使不同水平学生都得到发展。因此在教学《劳动的开端》一课时,为了使学生加深对文章中心的理解,根据学生认知的差异,我设计了阶梯式练习。

  1、基础题:课文写了作者几次挑煤的事,其中详写了哪一次,这样详写为了说明什么?

  2、弹性题:根据生活实际比较作者与我们的少年生活有什么不同?

  3、发展题:以《我也12岁》为题写一篇读后感。这样的练习,考虑到了每个层面学生的实际情况,使每个学生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

  三、创设情境,诱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针对学科特点和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在课堂上创设“问题的情境”,激发学生深层次的兴趣,教给学生一定的思维和探究问题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培养其这方面主体意识,让学生通过内心的体验,体会到“思”之乐,从而转变学习观念。

  因此在教学《劳动的开端》一课时,我先创设情境,出示课件把学生带入情境,让学生观察图片,说说从图片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学生通过观察,体会到作者挑煤的艰难,然后再读课文,把学生带入作者描写的情境中去,这样让学生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从而受到教育,让学生经历一次由感知文字到感受情感的心理变化过程,促使学生自己品出文章的“味”、悟出文章的“情”来。

劳动的开端2

  正是烈日高照的时候,我爸爸刚吃完饭就去干活,当他骑上车的那一瞬间,我发现他那满身土泥的衣服,还有那汗流浃背的土泥衣服,心里不禁有了一丝难受,那种活累吗?爸爸那么辛苦,只是为了我们吗?

  当爸爸下午回家时,把洗完澡的衣服换下来,我悄悄把他的衣服拿过来洗,当我刚拿起衣服准备洗时,却发现衣服上全是泥土,眼里涌起了眼泪。

  等到第二天爸爸上班时,我说:“爸爸,你能带我一起去吗?”爸爸说:“很累的,也是很脏的。”我又说:“没事的。”到了工地上,爸爸叫我去提水桶泥,我就去做了,看见爸爸他们轻轻松松的提起了两桶,我也不甘示弱,谁知,我刚学着爸爸提时,却怎么也提不起来,再换只手试一试,也不行,爸爸走过来说:“算了吧,还是我来。”我说:“不行,我再来。”我就用两只手使劲,就只提起来了一会儿,就坚持不住了。

  由于要提到三楼,这水泥桶对于我来说很重,只能提起来走几步,就得休息一会儿,过了好久我才提上了三楼。我对爸爸的种种问题,全部都有了答案,那种活非常累,并且还要用力气,那种活也非常热,爸爸头上都流下了汗水,提了三桶水泥,我的手就起泡了,更别说爸爸还要天天提。我非常伤心的看着双手,爸爸跑过来问怎么了,我答道没什么。就这样,爸爸可能也知道我的手受伤了,他也知道他说不过我,只好摆摆头走了。

  回到家中,我和爸爸先后都洗了澡,爸爸就拿出药水给我抹上,我的.泪水流了下来,但是我忍了回去,不想让爸爸看到我伤心。我终于知道了父亲的活有多累,更知道了父亲对我们一家的贡献,这一次,是我最难忘的一次。

劳动的开端3

  “妈,今天你来教我洗衣服吧!”这一声叫唤开启了我的“第一次洗衣”之旅……

  呵呵呵……不用上兴趣班的周日早晨对我来说,甭提多惬意了。我哼着轻快的小调经过阳台准备向餐桌走去。余光中,我看到了妈妈满头大汗地洗着衣服。我一边吃着早餐一边思量着:“要是我也会洗衣服就好了,妈妈就可以减轻点负担了。马上就是六年级的学生了,其实,我可以让妈妈教我洗衣服,这样一来不就可以减轻哈哈哈负担了吗?”俗话说:“思想是一切行动的指南。”我赶紧狼吞虎咽地把早餐吃完。带着心中的“小算盘”向阳台大步流星地走去,对妈妈说:“妈,今天你也来教我洗衣服吧!”“呵呵呵……今儿太阳打从西边出来啦!”妈妈半信半疑道,赶紧追问,“你确定?”“那是当然,我已经长大了,洗衣服这样简单的家务应该难不倒我!”“这么有信心!好吧,今天就教你洗衣服。”妈妈话音刚落,我赶紧“占据”哈哈哈“地盘”,一副蓄势待发的.样子,胸有成竹地说:“说吧,怎么洗呢?”妈妈乐不可支地说:“好,你先往脸盆装满水,然后倒入少量的洗衣液。”我按照哈哈哈吩咐,一步一步地做着。可是,事情并没有想象的这么简单,我一会儿生怕水溅湿了我的衣裳,一会儿生怕洗衣液倒多了,一会儿生怕倒少了。此刻,我心里默默念叨着:“不是常说万事开头难吗?但是功夫不怕有心人,应该可以的!”妈妈似乎并没看出我的小心思,接着让我拿出两件衣服浸泡在事先准备好的水中,然后又指挥我:“把衣服全部浸湿,捞出来放在搓衣板上反复揉搓。”妈妈耐心地教着,我认真地学着,可是面对这么一大件衣服,我还真不知从何下手。妈妈见状立刻给我做起示范来。“诗涵,你看应该像这样,左手按住衣服,右手抓着衣服用力地来回揉搓。然后,用同样的方法把衣服的每个角落搓洗干净。”有了哈哈哈示范,我依样画葫芦起来就更简单些了。虽然一开始有点生手,多搓洗几下,就觉得顺手多了。站在一旁的妈妈,笑着鼓励道:“诗涵,其实妈妈太低估你了,看来你还蛮有做家务的天分吗?”“那是当然,有其母必有其女嘛!”说着,我们俩不约而同地哈哈大笑起来。“好,现在,你把这些水倒掉,换上清水,按照刚才的方法再漂洗两遍就可以了。”终于洗干净了,可是怎么拧干呢?这下我又犯愁了。妈妈看出了我的心思,说:“来,看着,把衣服整理好,然后折叠一下像拧毛巾一样把水拧干就可以了。”就这样,在妈妈手把手的教导下,我终于学会了洗衣服。我二话不说,赶紧把“劳动成果”光荣地晾起来,望着自己亲手洗的衣服在阳台上迎风飘扬,我的心儿也不禁跳起了欢快的舞蹈。

  霎时间,感觉天更蓝了,太阳更灿烂了,连风儿都变得更亲切了……

劳动的开端4

  劳动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没有劳动,爱迪生就不会发明电灯泡;没有劳动,瓦特也就不会发明蒸汽机。而我,是最爱劳动的了,恨不得多长几只手,把班里的活都让我干。谙起我的劳动开端,在上三年级的时候就开始了。

  那一次我帮妈妈擦玻璃,妈妈安装好擦玻璃器,我则端来一盆水,接过擦玻璃器,用有海棉的`一面沾了点水,开始擦起来,而妈妈则像一位运筹帷幄的大将军,不慌不忙地指挥着我。

  我正在擦,妈妈一声尖叫:“哎呀,我忘记放洗衣粉了,这样玻璃就擦不干净了,你快去拿些来……”妈妈还未说完,我就以风卷残云的速度,冲进卫生间,嘿咻嘿咻地把一大袋洗衣粉拎了出来,往水盆里撒了点洗衣粉,搅和了几圈,用擦玻璃器沾了一下擦起来,较里果然不错,玻璃上也刮出了一层泡沫。“洗刷刷、洗刷刷,洗刷刷、洗刷刷……”我一边唱,一边干活,不一会儿就干完了,虽然流了一身汗,不过,看到干净的窗户,值!

  通过这次劳动,我明白了天上没有掉馅饼的好事,只有劳动才能获得一切,劳动虽然是有些辛苦,但也是快乐的,更是光荣的!

劳动的开端5

  教学目标: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作者吴运铎童年时代在煤矿挑煤的苦难生活。感受作者自强自立,不畏艰难的坚强意志。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中描写作者挑煤艰难的句子。

  教学难点:感受旧社会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9课,齐读课题——劳动的开端。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哪些内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指名回答

  3、师小结

  二、 研读课文。

  1、打开课本,请大家认真地去读读作者挑煤赶路这一局部内容,看看有没有特别打动你的地方?请你用——划出来。然后再好好地去想一想,究竟是什么打动了你?开始。

  (同学自读课文,教师巡视)

  2、交流、汇报

  课件:

  句1:扁担把肩膀压得生疼,担子从左肩换到右肩,从右肩移到左肩,换来移去,两个肩膀都吃不住劲,只好听下来歇一歇。

  1)这句话中的“移来换去”“吃不住劲”、“只好”说明了什么?

  2)是扁担把肩膀压得生疼吗?

  板:担子重

  3)感情朗读

  课件:

  句2:这山原来没有路,那些人踩出来的小路滑极了,一步三滑,肩上的`煤筐来回晃荡,像是打秋千。

  1)“一步三滑”的路是什么样的?

  2)“来回晃荡”说明了什么? 仅仅是路难走吗?

  板:路难走

  3)你有没有走过这样的路?有什么样的感觉?

  4)感情朗读

  课件:

  课文插图:

  1)看,这就是挑着煤,走在一步三滑的山道的作者,仔细看,你看到了什么?

  2)你还仿佛看到了什么?

  3)看到作者这疲惫的神情,扭曲的身躯,此时你有什么话想对他吗?

  4)感情朗读

  课件:

  句3:红肿的肩头跟滚水烫过一样疼,腿上的伤口不住地流血,我只好挑着两只空筐回到家里。

  1)“滚水烫过”是什么感觉?

  2)“流血”、“只好”说明了什么?

  板:身受伤

  4)感情朗读

  请同学们再联系课文前面的内容,想想还有没有让你感动的地方?

  板:受人欺

  小结:同学们,当时的作者只有几岁呀?这样的年龄,本该和我们一样,坐在教室里读书学习,可他却过早地尝到了人间的冷暖,本该和我们一样拥有幸福和理想,却过早地承当起了家庭的重担,第一次挑煤过程中的点点滴滴怎么不让我们为之动容,为之流泪,为之感动呀!假如让你用一个词来形容这次劳动,你觉得哪个词最合适?(板:艰难)

  还有让你感动的地方吗?

  学习“母子对话”

  1)看到劳累了一天的小朋友,妈妈是怎么说的?从“轻轻”一词中你体会

  到了什么?

  2)母亲含着泪,这泪是什么泪?

  课件出示

  填空:

  例:这是辛酸的泪,因为母亲看到儿子为了生存去挑煤,感到很辛酸。

  1、这是痛心的泪,因为

  2、这是的泪,因为

  3)在当时那样的社会里,仅仅是我母亲一个人在流泪吗?但是12岁的我没有流泪,难道他不该流泪吗?这些包括着辛酸和血泪的文字告诉我们他该流泪,但他没流,他是这样对妈妈说的——

  课件:

  “妈妈,不要紧,我明天还去挑。”

  4)同学们,当你读到这里的时候,你想对作者说写什么?

  板:坚强、自立

  小结:是的,作者就是凭着这种顽强的精神,第二天有去挑煤了。

  齐读第五段

  5)童年时候的吴运铎是可怜的,但更是可敬的。多年以后,他写下了这样两句诗,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板书:

  峰高无坦途,我当自奋勇

  板书19 劳动的开端

  受人欺

  担子重

  艰难坚强

  路难走

  身受伤

  峰高无坦途,我当自奋勇

劳动的开端6

  《劳动的开端》是一篇表现旧社会劳动人民的艰难生活的文章,由于文章所处年代与我们较远,学生学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我首先让学文生深度感悟,了解课文的整体内容。再让学生住抓住学生感受最深得的`句子去读,从课文中可以感受 “ 我 ” 自强自立、刻苦磨炼自己的坚强意志。本课重点内容是 “ 我 ” 第一次挑煤的经过,在学习过程中,除了引导学生抓几个描写时间的词语外,特别抓住本课中的比喻句和写体会的句子,引导学生细细体会比喻句的用法,进一步体会这些句子的深刻含义,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地思考体验,体会生活的艰难和旧社会人民命运的悲惨。

劳动的开端7

  每个人都要独立,也少不了劳动,劳动可以让你学会成长。

  我劳动开端就这样开始了。那天,妈妈出去了,我只好自己洗衣服,我先拿了一包洗衣粉,再把我的脏衣服拿出来,这只是准备工作。

  我拿了一件我的衣服开始洗,我先把衣服放到装满水的脸盆里,又放点洗衣粉,浸泡一会儿,这样比较容易洗干净。这是从书上看到的,我可是“有备而洗”。接下来,我一边搓一边洗衣服,盆子里正在吐泡泡呢!我心不在焉地看了看,过了一会儿,我看见了一个蝌蚪,这可是墨水啊!再看看我搓红的手,我脑中出现了两个小人,一个小人身着一身白裙,长着白翅膀,说要洗。另一个小人身着黑衣服,长着黑翅膀,说不要洗。我看看手中的衣服,衣服好像在说:“洗干净我吧!”我顿时觉得还是白衣服的小人有道理,做事一定要有耐心。于是,我又洗起来了……我看着已经洗的衣服,心里非常高兴。

  从这次劳动的'开端中,我感受到了妈妈的辛苦,妈妈每天为我们操心,替我们做家务,十分劳累,以后我要多帮妈妈做家务!我也同时明白了做事一定要坚持到底、有耐心,才会有东升的太阳。

劳动的开端8

  今天教19课《劳动的开端》,启发学生通过文中主人公的艰难童工生活来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结果有学生提出现在的生活太辛苦,而且在学到“我”好不容易爬到山顶,结果一不留神,又载倒在半山腰,原本以为学生会很同情,没想到他们都笑了,有个学生笑得很厉害,我问其原因,他说就觉得好笑。这班学生不是没有爱心,可为什么会这样呢?课后我好好反思了一下,觉得原因有二,一是我在教学本课前没有讲清当时的社会背景,二是现在的孩子生活太幸福,很难体会艰难年代的`痛苦生活。

劳动的开端9

  1、联系生活,激发兴趣,引领学生快速进入文本。

  心理学家认为,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重要的心理成份,它是推动学生去探索知识并带有情绪体验色彩的意向,随着这种情绪体验的深化,就会产生进一步的学习需要,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激发兴趣的方法有多种,其中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情况,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使学生有话讲且真实富有代表性,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去学习。

  在本课教学时,我在开头请学生畅谈自己在生活中的劳动情况,让学生在发言中不知不觉地引入到课文的学习。同时强调很多同学为什么对自己的劳动并没有多大的印象,是因为劳动对你的印象不够深刻,自然引入到作者为什么对第一次劳动印象那么深刻,到底与我们的劳动有何不同,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

  2、抓住课文主线,学习问题有始有终。

  主线犹如大树的主干,一条巨龙的筋脉,又犹如散文之“形散而神不散”中的“神”。课文一般都有一条甚至几条主线,从头贯穿到尾,教师的教学设计也往往围绕这几条主线而进行设计,在教学时也始终抓住课文的主线而展开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在本课教学中,“开端”是这篇课文的主线。我抓住这条主线,设置一个大问题:你是怎样理解“开端”的?在学生进行一番讨论交流后设疑:这“开端”是不是仅仅是劳动“开始”的意思呢?相信你在学完课文后对“开端”又会有一个新的认识。

  这样通过一个大问题,使学生产生疑惑,又给学生指明了学习的方向。在具体学习讨论作者第一次挑煤的艰辛时,又同样设置一个大问题:课文是怎样深刻地写出作者挑煤的艰辛的?让学生自由地有选择性地学习课文,尊重学生的不同体验。

  正因为有开头的问题,而且在学生充分体验到劳动的艰辛后,所以在课堂结尾时又重新回到开头:经过刚才的学习讨论,你对“开端”又有了新的`认识吗?这样从开头进入又重新回到开头,做到问题学习有始有终,但始终围绕课文的主线,可谓形散而神不散。

  3、重视句式教学,反复诵读,便于运用。

  《新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也要考虑语言文字的特点对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语文学科本身的特点除了要求学生具有较好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外,还需要有较好的形象思维能力,也就是要有丰富的想象力,这也是把作文写的生动、形象的必要条件。在学习课文中,掌握必要的句式也是把作文写生动的一大因素。

  本文作者为了表达自己在第一次劳动过程中所受的苦难,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句。这些比喻句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作者的内心世界,也更好地体现了当时社会的现实,所以这么多的比喻句也为学生的习作提供了良好的范例。

  在教学时,我把这些比喻句作为重点,让学生自行研读,小组讨论,使学生理解这些句子所表现的含义。同时加强朗读,通过多种方法的朗读,加深理解,掌握规律,便于学生在以后的习作中大胆运用。

  4、需要注意的地方

  虽我在教学课文的几句比喻句时,让学生进行大信息量的讨论和朗读,但还有学生对比喻句的本体和喻体存在概念不清现象,所以教学时教师的主导地位还是不能丢。如学生在学习“这山原来没有路,那些人踩出来的小路滑极了,一步三滑,肩上的煤筐来回晃荡,像是打秋千。”这一句时,很多学生简单地认为把“煤筐”比作“打秋千”。

  这里应引导学生从整个环境出发,我让学生上台进行表演后,学生才有所思考,是把“挑在肩上来回晃荡的煤筐”比作“打秋千”。这样通过情境演示,让学生更贴切地理解,从而更好地理解比喻句深刻的含义。

  另外在学习母子之间的对话时,学生一开始还没有体会到这些对话和我们平时的对话之间的不同之处。教师要多次范读和学生的多次多样朗读相结合,我在这个环节上设计了一个假设,但效果并不是很理想(这跟学生生活实际也有关系),是否能在教师范读后直接提问:作者的母亲跟我们的母亲说的话有什么不同?也许效果会好些。

  所以在课文教学中,应努力联系学生实际生活,激发学生兴趣,避免大量烦琐重复的问题。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习字词,掌握学法,领会中心,也应重视课文中字词句的学习对习作等其他方面的影响和作用,使学习过程既重学法,又重运用,使双基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劳动的开端10

  劳动是一片田野,需要洒下汗水,幼苗才能长成苍天大树。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一天,吃完午饭后,妈、爸的睡意就来了,而我最讨厌的就是这厌烦的中午觉。

  这时,小鸟没有和我唱歌,大树也没有和我跳舞,就连电视也不给我播放我喜欢的节目,不“理睬”我。

  我往旁边一看,看见有几个盘子没洗,我有了新想法,我拿起一个盘子洗了,弄上洗洁精,在手上一滑,信好我手疾眼快,把盘子拿住了。

  洗完后,我把盘子对着太阳照了照,哇!还在反光,光反射在我的脸上,我的笑容更加灿烂。心里更是喜洋洋的!

  我拿第二个盘子上面的油渍并不多,可在我意料之外的是,这个盘子像滑冰一样,摔在地上摔碎了,我的心就像晴天霹雳,很紧张,“哗哗”的水声好像在说:“看吧!显摆的.家伙,活该!”

  我把盘子扔在垃圾桶里……

  “真是我的乖女儿!”妈妈说道。

  我的心像沐浴在牛奶里,十分舒服。

  一颗枫树苗,冬天里要精心培养,夏天里要用心呵护,秋天才能有红红的枫叶。我的劳动就从现在开始了!

劳动的开端11

  记得在今年的四月份,我们全家一起去乡下的奶奶家。那时正值摸田螺的好时期,我们走在乡间小道中,看见有许多农民正在抽干了水的泥地里穿着雨鞋摸田螺呢!见了这幅热火朝天的`场面,我也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爸爸妈妈也见我以前没怎么劳动过,于是就同意了。

  我回到奶奶家,卷起裤腿,穿上雨鞋,全副武装,严阵以待。然后我去约了几个小伙伴一起来到了田螺所隐蔽的泥地。

  小伙伴们一个一个跳进湖里,开始挖了起来。而我却有点胆怯,半信半疑地走到湖边,把手伸了下去。“恶心!”我一把手伸进又湿又脏的泥地里,就忍不住地叫起来。再回头看看小伙伴们,他们早已开始摸田螺了。我也不甘示弱,赶紧小心翼翼地走进泥地下去摸,可是过了很久,我们都一无所获。

  “啊!终于摸到啦!”远处传来了一个小伙伴的叫喊声。我赶紧把目光从泥巴上移开,往他那望去。他手上抓着一样闪闪发光的东西——是金子?不!是硬币?不!哦!原来那是一颗田螺!

  我也继续努力找着。突然,“砰!”我的身体重重地碰到了湖面,我赶忙用手撑住,好险,好险,我的手和衣服虽然沾上了泥巴,但至少最少嘴唇没和地面亲密接触。

  乍一看,小伙伴们已经快摸了一盆了,而我却啥也没捞到。我生气地想到:凭什么他们就摸得到,我就摸不到呢!?我的手也生气地往地面上的小洞洞挖过去。

  咦?好像有什么坚硬的东西?是不是田螺?我挖出来一看,天哪,真是好运!难道有洞洞就有田螺呢?我又试了试,真的耶!我在挖的时候还挖到了几个大河蚌,真是天将好运啊!

  到了回去的时间,我们都摸到了很多田螺,我还想在摸一些,但是爸爸催促我赶紧回家了,我只好依依不舍地回家了。

劳动的开端12

  劳动创造了一切,劳动创造了人们的勤劳。是农民伯伯的劳动才换来了我们丰富的饭菜。是老师的辛勤的劳动换来了我们解题的思路。

  一天,我们学习了一篇课文。名字叫《劳动的开端》。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作者吴运铎生活很艰难,他看见比他大的穷孩子都去挑煤,也打算靠自己的力气挣一点小钱。"我"和小赵爬过几座山、穿过几片树林赶到挑煤的地方。谁知来得太早,"我便睡在几张放桌上,睡得正熟,"我"忽然落在了万丈深渊里,浑身疼痛,"我"想多挑些煤可是挑不动,又去掉一点。我刚开始还跟得上别人,可走了不到二里路就没了力气。一不留神摔倒了,煤也撒了一地。从此我走上了艰难的人生道路。

  从《劳动的`开端》这一课,我有了深刻的体会:劳动创造了人类,劳动创造了人们勤劳的双手和聪明的头脑,劳动使人们从懒惰变为勤劳,劳动是快乐的,是幸福的。劳动最光荣,我们要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培养劳动的习惯。

  劳动是艰辛的,在当今社会,虽然一切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我们依然要靠劳动,才能过上幸福的生活。

劳动的开端13

  教材分析

  《劳动的开端》是一篇表现旧社会劳动人民的艰难生活的文章,作者吴运铎根据自己的战斗经历写成传记《把一切献给党》,本课就是节选于本书。从课文中可以感受“我”自强自立、刻苦磨炼自己的坚强意志。

  教学目标

  1. 会本课的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2.初步认识详写和略写的作用,能分辨课文的详略,更好地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能按提纲简要复述第—天挑煤的经过。

  3.理解课文中4个比喻句表达的'意思。

  4、了解旧社会劳动人民的艰难生活,感受我自强自立、刻苦磨炼自己的坚强意志。

  课前准备

  教师: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

  板书设计

  劳动的开端

  生活所迫 第一次挑煤 走上艰难的生活道路决定挑煤

  旧社会的劳动人民生活艰难,穷孩子也被迫从事艰苦劳动的悲惨

  教 学 活 动 设 计

  设 计 意 图

  第一课时

  一、解题激疑,揭示新课

  1、“开端”是什么意思?“劳动的开端”是什么意思?

  2、读了课题,你产生了哪些疑问?

  这是一次什么样的劳动?作者什么时候去参加劳动的?为什么把这次劳动称为“劳动的开端”?通过这次劳动反映了什么……

  二、简介作者,了解背景

  三、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听课文录音,思考:

  (1)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作者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又写了什么?

  作者先写自己小时候家里穷得揭不开锅,为了解除饥饿的威胁,决心去挑煤。再写第一次挑煤的经过。最后写第二天又去挑煤,从此走上了艰难的生活道路。

  (2)作者参加的是怎样的一项的劳动?用文中的一个词来回答。

  2、根据“决心去挑煤--第一次挑煤--第二天挑煤”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四、自学字词,读通课文

  1、指名认读生字新词。

  2、给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煤藏( ) 宝藏( ) (cang zang )

  挑( )战 挑( )脚 (tiao tiao )

  半夜得( )动身 得( )了吧 (de de dei )

  降落( ) 落( )在后头 ( luo la )

  五、细读课文,加深认识

  1、轻声朗读课文第一段,思考:这一段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先写家里穷得揭不开锅,要用劳动来解除饥饿的威胁;再写萍乡煤矿挖煤、运煤情况;最后写“我”去约小赵一起挑煤。

  2、课文中哪些词语说明了劳动人民生活的艰难?用“--”划在文中。

  重点读议比喻句,教师点拨。

  (1)“看着一家人挨饿,我心里像油煎一样”

  ①如果不打比方,使句子意思不变,还可以怎样说?

  看着一家人挨饿,我心里很难过。

  ②这两种说法到底哪种好?为什么?用打比方的说法写出了“我”心里的难过程度。说明才十二岁的吴运铎就已经感受到生活的艰难和有了为家庭分担忧愁的愿望。

  ③有感情的朗读。

  (2)“工人进出……从窑里拖出来”

  ①变换说法。

  工人进出连腰

劳动的开端14

  自从我记事以来,从没有亲手煮过饭,也没有生过炉子,从小就是娇生惯养,没有干过什么重活。但有一次是我最难忘的。

  那天,妈妈去上班了,我一个人在家里,下午写完作业后,看了看表,心想:哎?妈妈怎么还不回来?我的晚餐又没着落了。突然,我脑袋瓜冒出一个新注意:不如自已做吧?妈妈整天忙来忙去,早出晚归,今天就给妈妈熬一锅汤吧。我立刻行动起来。我先打开液化气,哗!一下,火苗噌噌往上冒,我立刻将锅放到液化气上,心想:这一下应该没事了吧?谁知却忘了倒水,锅里面呲了呲响起来,我手忙脚乱的往锅里添一舀水,这下应该去切菜,这锅不会再出什么问题吧?我放下案板拿出滔好的菠菜和西红柿,学着妈妈的样子,一刀一刀的`将蔬菜切成小块,等锅熬了之后,小小翼翼的将菠菜和西红柿一起放入锅中,撒了一些调料,用勺子搅了搅,舀了一点,尝了尝,真像方便面的味道!妈妈也回来夸我:“你熬的汤还不错嘛!”我夸自已,说:“那是!本大厨的厨艺是了不起的!”妈妈哈哈大笑起来。

  从那以后,妈妈一回来晚了,我就自己做饭,我的厨艺越来越好了!

劳动的开端15

  我的劳动开端始于一次没有零花钱,所以不得不在家里干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儿,以补充我的财政。我的活儿一般在假期里,因为妈妈怕耽误我的学习。即使在假期里干活也分单双号,单号是妈妈的,双号才是我的。

  今天轮到我值日了,早晨我早早就起来了,先给爸爸、妈妈做了饭温在炉子上。不一会爸妈醒了,他们似乎闻到了饭菜的香味,这时我正在扫地,正要洒水时听到“咚咚咚”钟表响了,整九点。我心想:完了,跟同学说好八点半到他家的,同学肯定等急了。哎……正在我唉声叹气时,同学来找我了。“玻璃还没擦呢!”看到我们要出去妈妈急忙说。

  “晚上擦!”我头也没回。

  “零花钱不要了?”

  听了妈妈这句话我犹豫了一会儿,小声对同学说:“你等我一会儿。”我急忙跑到玻璃前迅速的.忙碌起来。“砰!”由于用力过猛玻璃破了,手也被扎破了,血流不止。怕妈妈会训我,我胆怯的说:“玻璃钱从我的零花钱扣吧。”“什么钱不钱的,赶快到卫生室包扎一下!”妈妈心疼的说。

  从这次的劳动中我悟出一个道理“欲速则不达”,无论干什么都不能太着急。

【劳动的开端】相关文章:

《劳动的开端》反思03-01

开端的作文12-16

新的开端作文09-09

关于开端的作文01-15

开端的作文(实用15篇)01-08

终点,从这里开端作文07-18

愉快的劳动12-11

我的劳动故事02-17

劳动光荣作文10-20

劳动申诉书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