杞人忧天

时间:2024-03-13 14:05:39 好文 我要投稿

杞人忧天(合集15篇)

杞人忧天1

  在《列子》中有一则寓言故事:从前在杞国有个人,成天担忧着天会下塌,地会崩裂,到那时他就无所寄托了,于是每天睡不着,也吃不下。

  后来有人告诉他:“天只是由大气充积而成,而气体原本就是无所不在的,你哪需要担心它崩塌呢?”杞人听了以后,心稍稍放宽了些。但一会儿就又担心起以大气充积成的天,会不会因为没办法支撑日月星辰的'重量,因此而坠落?

  那个人只好又向他解释:“日月星辰也不过是这些气体中发亮的部分,就算坠落,于我们也无损啊!”

  杞人点点头,松了一口气,却又想到地会不会塌陷啊?那个人想了一下说:“地是向四方延伸的,每一寸土地都塞得密密实实的,你不整天在上面行走踩踏吗?怎么会塌陷呢?”杞人听了这番话后,悬在心中的一块大石头终于落地了。

  后来的人就根据上面这个寓言故事,引申成“杞人忧天”这句成语,主要在告诉人们不要作不切实际的忧虑,以免自寻烦恼。

杞人忧天2

  典故

  春秋时,杞国有个人一天到晚都在担心天会突然塌下来,地会突然陷下去,这样自己会无处安身。为此,他睡不着觉、吃不下饭。当人们告诉他天是由大气组成,不可能掉下来时,他又担心起太阳、月亮、星星是否会落下来,砸破自己的头。直到有人告诉他这一切都不可能时,他才放下了长久紧提着的一颗心。成语杞人忧天据此而来。

  (又一则)从前在杞国,有一个胆子很小,而且有点神经质的人,他常会想到一些奇怪的问题,而让人觉得莫名其妙。有一天,他吃过晚饭以后,拿了一把大蒲扇,坐在门前乘凉,并且自言自语地说:“假如有一天,天塌了下来,那该怎么办呢?我们岂不是无路可逃,而将活活地被压死,这不就太冤枉了吗?”

  从此以后,他几乎每天为这个问题发愁、烦恼,朋友见他终日精神恍惚,脸色憔悴,都很替他担心,但是,当大家知道原因后,都跑来劝他说:“老兄啊!你何必为这件事自寻烦恼呢?天空怎么会塌下来呢?再说即使真地塌下来,那也不是你一个人忧虑发愁就可以解决的啊,想开点吧!”可是,无论人家怎么说,他都不相信,仍然时常为这个不必要的问题担忧。

  后来的人就根据上面这个故事,引伸成“杞人忧天”这句成语,它的主要意义在唤醒人们不要为一些不切实际的事情而忧愁.它与“庸人自扰”的意义大致相同。

  解析

  【读音】qǐ rén yōu tiān

  【解释】杞:周代诸侯国名,在今山东新泰一带。借指为不必要或缺乏根据的事忧虑。

  【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

  【结构】主谓式

  【近义词】庸人自扰、杞人之忧

  【反义词】无忧无虑、若无其事

  【同义词】啮雪餐毡、心不在焉、冲锋陷坚、航海梯山、虎体鹓班

  【成语出处】战国·列子《列子·天瑞》

  【成语道理】不要为没根据的事情而忧虑和担心。

  【示例】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二十七回:“林之洋道:‘海外都说“杞人忧天,伯虑愁眠”。九公所说口号,莫非就是这两句?’”

  造句

  1.人生不能靠心情活着,而要靠心态去生活。每个人身上都有太阳,主要是如何让它发光。不要杞人忧天。烦恼并不会减少明天的负担,却会失去今天的快乐。生命中平淡如水的日子,因为爱而博大,因为感动而温馨,因为信任而厚重。早安,朋友。祝清爽愉快每一天。

  2.俗话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可俗话又说:今朝有酒今朝醉!我们在生活中不要杞人忧天,会增加不必要的烦恼,只要走好每一步,明天会更好!

  3.我们不需要凿井耕食,我们不需要凿壁偷光,我们需要杞人忧天,我们担心蓝天不蓝,我们担心河水太咸,我们担心肆意污染。地球一小时,熄灯沉思吧,我亲爱的朋友!

  4.世界末日成笑谈,太阳依旧很灿烂。放下沉重的`负担,开心快乐露笑颜。杞人忧天几多载,如今甩开包袱向前迈。努力拼搏不懈怠,幸福生活在前面。祝你工作休息两不误,身体健康心情舒畅。

  5.好消息是,对中国国有企业精心编织独霸全球计划的担心看起来是杞人忧天。

  6.博大人何必杞人忧天,我索伦兵连克四峰,虽然伤亡惨重,但虎威不减,眼下正当要功标青史之际,大人倒是体恤起索伦兵的艰辛,真是咄咄怪事。

  7.胡泽雨去卫生间洗了把脸觉得自己实在是杞人忧天了,擦了脸拿了钥匙和手机,换上鞋胡泽雨准备出门走走散散心。

  8.王琴看着他这副算不溜湫的样子好笑不已,刚想笑话他杞人忧天来着就被前门外一阵洪亮的声音给打断了。

  9.李从善闻言,脸上的忧容一扫而光:“没错,有皇兄前面抗着,孤何必杞人忧天!明日见了宋使再做决断!诸位臣工,来,陪孤继续同饮此杯!”。

  10.不然石门将绝户!女子深知此事的严重性,可是如今怎么办才好呢?况且已经过了一个月貌似没什么动静,看来是相公杞人忧天了。

  11.周大人实在是杞人忧天了,须知陈将军战功卓著,威名赫赫,天兵所到之处,自然是所向披靡,南诏那边也就是疥癣之疾,无需大费周章!

  12.该剧精选了“龟兔赛跑”、“杞人忧天”、“鹬蚌相争”、“宋人酤酒”、“掩耳盗铃”等寓意深刻的经典寓言故事,创造出一个个完整有趣的故事情节。

  13.相对于20亿亩耕地,数以亿计的农业劳动力,劳均只有大约10亩,离劳均30到50亩的最佳经营规模还差得远呢!这个时候担忧谁来种田,实在是杞人忧天。

  14.不过想到敞开供应的玉碟灵浆,那东西可不比什么生肉熟肉的强太多了?周游觉得自己有点杞人忧天,抱起自己那份啃了起来。

  15.南宁锁具专业人士表示,此说杞人忧天,防盗门锁反提后就等于反锁,需要钥匙才能打开,猫眼入室工具顶不开。

  16.开门揖盗,落井下石,心长气短,藏怒宿怨,殚精竭虑,枯鱼衔索,小丑跳梁,杞人忧天,弊绝风清……

  17.这决非杞人忧天或对足协成见太深。

  18.“为民者,宣之使言”,希望收集民意之举不要变质为防民之口的手段的担心只是笔者在杞人忧天。

  19.整场演出是以“龟兔赛跑”这一耳熟能详的寓言故事作为主线,“杞人忧天”、“宋人酤酒”、“掩耳盗铃”等经典寓言故事环环相扣。

  20.和他们这般杞人忧天不同,凌琅天却是满面红光,见小辈们如此情绪高涨。

杞人忧天3

  典源出处《列子 ·天瑞篇》:“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其人曰:‘奈地坏何?’晓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ci) 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释义用法周代杞国有个人害怕天塌地陷,使人无处安身,愁得寝食俱废。经过别人开导,才明白过来。后以此典指不必要的、多余的忧虑。

  用典形式

  【杞天】 唐·杜甫:“但求椿寿永,莫虑杞天崩。”宋 ·汪元量:“杞天愁欲坠,黑入太阴中。”

  【杞忧】 清·赵翼:“阴阳调燮何关汝,偏是书生易杞忧。”

  【忧天】 宋·文天祥:“壮心欲填海,苦胆为忧天。”

  【天堕忧】 清·黄遵宪:“乌知都城不见日,人人反抱天堕忧。”

  【杞人思】 清 ·林昌彝:“海涸山枯事可悲,忧来常抱杞人思。”

  【杞再崩】 明 ·汤显祖:“乙帐仙何靡,丁年杞再崩。”

  【杞国忧】 唐·刘禹锡:“欲遂东人幸,宁虞杞国忧?”宋·张元干:“可是文园病,何堪杞国忧?”金 ·元好问:“劫石拂未穷,杞国浪自忧。”

  【忧天语】 清·黄鷟来:“杞人强效忧天语,壮士聊为斫地歌。”

  【忧天倾】 唐·李白:“白日不照吾精诚,杞国无事忧天倾。”

  【青天坠】 元·张昱:“杞人惟恐 青天坠,精卫难期碧海干。”

  【杞人忧天】 清·邵长衡:“纵令消息未必真,杞人忧天独苦辛。”

  【杞忧天坠】 明 ·张煌言:“杞忧天坠属谁支,九鼎如何系一丝。”

  【人忧杞国天】 清·沈元沧:“虚疑世有桃源路,共笑人忧杞国天。”

  【天坠杞人忧】 清·梁佩兰:“海填精卫恨,天坠杞人忧。”

  【杞国痛天摧】 宋·黄庭坚:“谪去长沙忧服入,归来杞国痛天摧。”

杞人忧天4

  我是个喜欢杞人忧天的女孩,所以平时常招来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期负”前几天中午,我又大“忧”了一回。

  中午,“妈——母鸡不知出啥事啦!”弟弟的“蝉声”打破了家中的宁静。我们都闻声而去,看出了什么事。原来家里的母鸡不知什么原因变得奄奄一息,鸡脚肿得都站不起来了,只是无力地拍打翅膀。“可能吃错东西吧”,我淡淡地说,妈妈的脸上也布满了乌云……突然又传来妹妹的叫声:“墙角的两只大公鸡又出事了!症状跟母鸡的一模一样”。“一定是吃了老鼠药了!”我怔怔地说,这下妈妈眼里更是下起雨来——辛辛苦苦养成的肉团儿,一下子就没了。我回了房做CRAZY功课,也不知道接下来的事了。

  在学校“拼”了一个下午,放学归家的我已饥肠辘辘,家中鬼影也没有,突然一缕淡香钻进我的鼻子,好香!我立刻明白是从厨房飘出来的。我掀锅掀盘,终于找出原是一锅鸡汤作的怪。尝尝,真是香喷喷的,肯定是妈妈为阿婷做的营养品。我也不管三七二十一,匆忙找来勺子舀上满满一大碗泡上凉饭吃起来。

  晚自修回来,我如常和爸妈弟妹一起“追剧”。一天下来,疯狂完了,忆起今天惨死的鸡们,就问:“可怜的妈妈,您今天怎样处理你的‘宝贝’鸡们呢?”

  “给我的宝贝儿女做鸡汤哟”妈妈挺“配合”剧情!

  “啊!”我惊呆了,原来傍晚的靓汤是死鸡做的,怪不得有浓重的姜味!妈妈被一吓,像想起什么:“对,我回来时锅里的汤少了许多似的,莫非……”

  “我……我只是以为亲爱的'妈妈给我孝试补营养的……”“姐姐喝了那么多‘死鸡汤’今晚一定出事。”弟弟既生气又得意地插嘴,像要为自己少喝的汤追究。

  哦,我完了……

  我喝了死鸡的汤……原先我还怜悯鸡们生前在我家肉团儿似的可爱样儿呢,现在它“死不瞑目”反咬我一口,我极不安地想。耳边想起了一个声音:“食物中毒,阿婷快出事啦”……我不由得颤抖,忆起小时候喝了残留农药的菜汤而上医院,那苦头,现在“历史重演”?又有一个声音:“这次是死鸡,会死?”我更是冒汗,急忙摸肚子,抚抚额头,看有没有症状出现——好像还没有。不过我的“三魂”飘走了,慌忙去求助妈妈:“鸡汤有事吗?”妈妈只是一个劲咯咯笑;“没事,鸡没有死我就宰了,妈妈骨头也吞了,现在妈妈不是好好的吗?”“可是,可是……”

  第二天早上,那个“死”过一回的阿婷好像能感到阳光已晒到屁股。

  “喝了‘死鸡汤’的我的女儿,还不起床就迟到啦!”

  我慌忙捡起笔把这一忧记在“杞人忧天”日记本上。

杞人忧天5

  杞人忧天的典故:

  杞国有一个人,老是怕天塌下来,怕地垮下去。他坐也不是,站也不是,觉也不敢睡,饭也不想吃。

  他的朋友看他老是担忧,倒替他担忧起来,跑去跟他说:“天不过是很厚很厚的大气。你整天呼吸行动,都在大气里,干吗要担心它会塌下来呢?”

  那个人听了可更加担忧了,说:“照你这么说,天是很厚的大气,那么太阳月亮和星星不全都要落下来吗?”

  朋友说:“这怕什么呢,太阳月亮和星星不过是大气中一些发光的东西,即使落下来也打不着人。”

  那个人想了一会儿,觉得朋友说得有点儿道理,看来天真的不会塌。可是他仍旧不放心,又问:“那么地垮了怎么办呢?”

  朋友说:“地不过是很厚很厚的泥土。你看东西南北,哪儿没有泥土。你整天在泥土上走来走去,干吗要担心它会垮下去呢?”

  那个人听说地也不会垮,总算放下了心。

  “杞人忧天”就是从这个故事来的。有人为用不着担忧的事情担忧,可以说他是“杞人忧天”。多余的担忧也可以说是“杞忧”。

  杞人忧天的汉语词典解释:

  杞: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杞县一带。杞国有个人怕天塌下来。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据的忧虑和担心。

  ●《列子天瑞》:「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清邵长蘅《守城行纪时事也》诗:「纵令消息未必真,杞人忧天独苦辛。」

  ●郑观应《<盛世危言>自序》:「当世巨公曲谅杞人忧天之愚,正其偏弊。」

  ●粤剧《关汉卿》第六场:「这样小题大作,何异杞人忧天。」

  杞人忧天的近义词/反义词如下:

  近义词:杞人忧天、鳃鳃过虑、杞天之虑、杞人之忧、百感交集、庸人自扰、杞天之忧、杞国忧天、伯虑愁眠、怨天尤人

  反义词:乐天安命、无忧无虑、高枕无忧、若无其事

杞人忧天6

  教材及学情分析:

  本单元所选几篇课文分别是童话、诗歌、神话、寓言,教师要引导学生想象,引导学生“换一种眼光看世界”。本文是一则寓言,有深刻的寓意。可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做到“温故而知新”。尽管学生初学文言文,需要教师适当点拨,但是教师依然要把主动权还给学生,不可越俎代庖。并且,教师要在高效驾驭文本的基础上,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搭建展示自我、张扬个性的舞台。

  教学目标:

  1、学生能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生能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探究本文的深刻寓意,得到丰富的启迪。

  3、有效训练学生的想象、表达、表演等能力,唤醒学生的发现意识。

  4、渗透必要的情感熏陶。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指导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分析寓意,得到启迪。

  2、难点:训练各种能力,引导学生“换一种眼光看世界”。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画蛇添足》等多幅图画,让学生看图猜成语,然后归纳寓言的特点。再结合学生的表现谈话导入,并板书课题。(例如:本来老师上课前还担心……现在看来,完全是杞人忧天了。)

  二、检查预习效果

  1、简介《列子》

  2、正音、释词。

  三、师生合作,理解文章内涵

  活动一:读——疏通文意

  (1)教师范读——学生美读——分角色读

  (2)小组合作翻译——学生质疑——师生解惑

  活动二:想——大胆发现

  (1)杞人所忧何事?结果如何?

  (2)“晓之者”是如何解惑的`?对此你想做出怎样的评价 ?

  (3)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同学们还获得什么启示?(学生上台板书)

  活动三:辩——换种眼光看世界

  甲方:“杞人忧天”,庸人自扰

  乙方:我愿意给“杞人”点赞

  活动四:演——展示才华

  (1)读文本,看插图,自由想象、创造。

  (2)学生上台表演。

  四、教师巧妙地将板书生成图案,启发学生想象后小结。

  五、布置作业:版课本剧;积累有趣的神话故事。

杞人忧天7

  记得有一次,我意外地得了水痘,只好在家休息,不能跟同学们一块上学,我感到真难受,不是因为见不到可爱的同学们,而是怕功课会赶不上,正在我万分焦急的时候,雨虹知道了,就每天放学后来给我补习课文,每天直到8点多钟才回家,而且天天如此,从不间断,直到我的病好了为止?800字作文再傲的峭壁也挡不住浪打千回。

  从前,祀国有个人,没事总爱胡思乱想。有一天,他望若天空突然脑海中闪过一个念头:天会不会塌下来?如果天塌下来了怎么办?于是,他想把家搬到一个安全的地方。可转念又一想,哪里都有天呀。为此,他茶饭不思,天天担心,终于在优郁中死去了。这就是尽人皆知的“祀人优天”的故事。

  或许你看了这个故事会觉得很可笑,会觉得这个优天的人很无知很愚昧。可是,假如这个忧天的人生活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他担优的是我们现在拥有的天空,那么你还会觉得可笑吗?

  抬头看看吧,看看天空,看看那充满烟雾的灰蒙蒙的所谓的蓝天吧!此时你又有何感想呢?或许你居住的小镇还没被污染,可是想想那些工业发达的大城市吧。就拿上海来说,每天早晨,老人们都会去公园,与植物进行二氧化碳与氧气的交换。白天,别说是看蓝天白云了,就连呼吸新鲜空气都成了人们的.奢求。由此可想而知,我们生存的环境是多么恶劣。

  今天,经济的飞速发展,使各种工厂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崛起,各地一时间都多了许多冲着天空张开的“嘴巴”。每天,这些“大嘴巴”都争相喷云吐雾,它们用特有的方式贪婪地占据着每一块纯净的天空。于是,天空不再蔚蓝,白云不再纯洁。夜晚,星星闭上了眼睛,月亮无奈地遮住了脸庞。它们是不忍心看到自己的家园被毁,还是不忍心看到人类的生存环境恶化?

  据有关部门统计,每天约有56亿吨矿油燃料变成烟尘,还有大量的汽车尾气、工厂废气排人空中。而这些烟尘废气中含有大量对人体有害的物质——S02、CO、SO,还有破坏臭氧的C0z。科学家预测,如果再这样无节制地排放废气,那么天空中的臭氧将会受到巨大的破坏。那时,紫外线将畅通无阻地直射地球,伤害人的皮肤,导致大量皮肤病产生,甚至置人于死地。近年来出现的酸雨就是排放废气的直接后果。这一切的一切都在告诉我们:拯救天空,刻不容缓。

  朋友们.还记得那些体态庞大的恐龙吗?有人说,它们就是在6500万年前毁灭于流星掩击地球时产生的有毒烟尘。假如真是这样,那我们人类是否也会因毒气而灭绝呢?

  现在,天空仍在一步步地遭到污染,尽管已有很多国家投大量人力物力来研究处理废气的办法,可事态并没有因此而好转。这一切都告诉我们:该替天空担优了。

  我,一个普普通通的地球公民,向全人类大声疾呼:为了不让人类毁灭,救救天空吧。

杞人忧天8

  原文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无处无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邪?”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无处无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译文

  古代杞国有个人担心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便食不下咽,寝不安席。另外又有个人为这个杞国人的忧愁而忧愁,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哪个地方没有空气的。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 那人说:“天是气体,那日、月、星、辰不就会掉下来吗?” 开导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 那人又说:“如果地陷下去怎么办?” 开导他的人说:“地不过是堆积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四处,没有什么地方是没有土块的,你行走跳跃,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心地会陷下去呢?” (经过这个人一解释)那个杞国人才放下心来,很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放了心,很高兴。

  典故

  从前在杞国,有一个胆子很小,而且有点神经质的人,他常会想到一些奇怪的问题,而让人觉得莫名其妙。有一天,他吃过晚饭以后,拿了一把大蒲扇,坐在门前乘凉,并且自言自语地说:“假如有一天,天塌了下来,那该怎么办呢?我们岂不是无路可逃,而将活活地被压死,这不就太冤枉了吗?”

  从此以后,他几乎每天为这个问题发愁、烦恼,朋友见他终日精神恍惚,脸色憔悴,都很替他担心,但是,当大家知道原因后,都跑来劝他说:“老兄啊!你何必为这件事自寻烦恼呢?天空怎么会塌下来呢?再说即使真地塌下来,那也不是你一个人忧虑发愁就可以解决的啊,想开点吧!”可是,无论人家怎么说,他都不相信,仍然时常为这个不必要的问题担忧。后来的人就根据上面这个故事,引伸成“杞人忧天”这句成语,它的主要意义在唤醒人们不要为一些不切实际的事情而忧愁。它与“庸人自扰”的意义大致相同。

  寓意

  这则寓言是一则益智寓言,写了忧天者与忧人者两种人。作者不以这两种人为然。他的`原意是要提倡“顺乎自然,无为而治”。这是道家的人生哲学的反映。后来,人们常用“杞人忧天”这个成语来形容不必要的无根据的忧虑。

  但是如果从积极方面看待杞人忧天的话,则是一种积极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并且勤于探究的良好表现。

杞人忧天9

  教学目标:

  1、顺畅朗读,准确翻译,概括寓意。

  2、了解寓言故事蕴涵的深刻寓意,从中接受教育。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课文内容,理解课文中蕴涵的深刻寓意。

  难点:顺畅朗读,准确翻译。

  教学过程:

  一、导入: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由这句俗语,老师想到了古时候的一则成语故事——杞人忧天(投影出示)

  二、引导学生说说《列子》,了解作家作品众生共享课前搜集整理的《列子》资料(出示投影)

  三、朗读课文,听读,自读,正音。1、提出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鼓励学生查字典认识生字、生词,鼓励学生领读。 2、激发学生齐读速读3、引导学生揣摩人物语气,再读课文。4、正音:杞(qi)人躇(chu)步跐(ci)蹈舍(she)然中(zhong)伤(投影出示)

  四、个别学生朗读、翻译,结合课下注释。(出示投影)重点句子;(1)又有忧彼之所忧者(2)充塞四虚,无处无块(3)奈地坏何? (4)奈何忧其坏?(投影出示翻译)

  五、学生讨论这则寓言的寓意。

  1.杞人“忧”什么?“忧”到什么程度?后来杞人的情绪发生了什么变化?

  2.“晓之者”是怎样解“忧”的?(由表及里化消极心态为积极心态)

  如何理解“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这句话?

  这句话的意思是:日月星辰,也不过是聚集在一起的有光的气体,即使坠落,也不会击中甚至打伤人。这句话揭示了杞人的无根据的瞎担心。

  3、从这则故事中你了解到“杞人忧天”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

  这是庸人自扰,毫无根据地瞎担心,后比喻没有根据或不必要的忧虑。(投影出示)

  六、拓展

  讨论:1、如何看待《杞人忧天》中那个好心人的解释?

  寓言中那位热心人对天、地、星、月的解释是不科学的,只能代表当时的认识水平,但他那种关心他人的精神、耐心诱导的做法,还是值得学习的。

  2、现实环境中的你,面对今天的环境,杞人的行为对你有什么启发?

  九、课堂总结:杞人忧天似的做法大可不必,但生活中大大小小的烦恼忧愁在所难免。如何更好地化解忧愁,笑对人生?相信大家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会有所感悟和启迪。

  十、板书设计{投影出示)

  天,积气——奈何忧崩坠乎?

  忧—天地崩坠,身无所寄。晓日月星宿,亦积气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地,积块——奈何忧其坏?

  (废寝食) (忧彼之所忧者)

  舍然大喜——————— --------(亦舍然大喜)

  《杞人忧天》逐句翻译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古代杞国有个人担心天会塌、地会陷,

  身亡所寄,——自己无处存身,

  废寝食者。——便食不下咽,寝不安席。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另外又有个人为这个杞国人的忧愁而忧愁,

  因往晓之,曰:——就去开导他,说:

  “天,积气耳,无处无气。——“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哪个地方没有空气的。

  若屈伸呼吸,——你四肢一弯一伸,嘴巴一呼一吸,

  终日在天中行止,——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

  奈何忧崩坠乎?” ——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

  其人曰:——那人说:

  “天果积气,——“天是气体,

  日、月、星宿,——那日、月、星、辰

  不当坠邪?” ——不就会掉下来吗?”

  晓之者曰:——开导他的人说:

  “日、月、星宿,——“日、月、星、辰

  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也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

  只使坠,——即使掉下来,

  亦不能有所中伤。”——也不会伤害什么。”

  其人曰:“奈地坏何?”——那人说:“如果地陷下去怎么办?”

  晓之者曰:——开导他的人说:

  “地,积块耳,——“地不过是堆积的土块罢了,

  充塞四虚,——填满了四处,

  无处无块。——没有什么地方是没有土块的,

  若躇步跐蹈?——你行走跳跃,

  终日在地上行止,——整天都在地上活动,

  奈何忧其坏?” ——怎么还担心地会陷下去呢?”

  其人舍然大喜,——(经过这个人一解释)那个杞国人才放下心来,很高兴;

  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开导他的`人也放了心,很高兴。

  《杞人忧天》说课稿

  一: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杞人忧天》,这篇课文是语文新课标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二十课《寓言四则》中的最后一篇,是在学生学习了前面三则寓言故事基础上的继续延伸。

  二:说教学目标

  由于这则寓言故事出自于三千年前的古代典籍《列子》,对初一的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所以对于字词字音以及文章意思的翻译还是很有必要的,为初一的学生今后学习文言文积累字词以及学习的方法。疏通字词也能更好的理解文章内容便于分析人物形象,也为揭示文章的寓意起到关键的引导作用。再通过人物形象的分析结合故事背景引导学生多角度解读寓言的寓意,指出其现实意义以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

  三:说教学重难点

  所以我的教学重难点第一是在疏通文意,第二就是在学生能通过引导多角度分析文章寓意并能很好的理解其现实意义,以培养学生多元化思考问题的能力以及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四:说教学方法:

  考虑到我校初一的学生大多活泼开朗,好奇心强,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以让那个学生合作探究自读自悟为基础,教师可以大胆放手让那个学生结合导学案以及课下注释探究感悟文章的意思,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并把诵读作为教学的重要手段,“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不同形式的朗读能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感悟。

  五:说教学过程:

  本课我以一场流星雨的话题作为开场白,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后文的讲解做铺垫。

  接着介绍课文的出处以及作者列子,初步了解道家学派,为后面结合背景资料理解寓意做一定的铺垫。

  学习课文让学生先自由朗读,读准字音字词的同时初步感知课文,然后请学生范读,检查字词字音的学习效果,教师再特别提醒学生通假字以及多音字的读音,夯实基础。再集体朗读加深印象,并在朗读中体会文言字词的韵律感。

  既然是文言文,疏通文意是学习的一个重点,主要让学生利用导学案和课下注释四个一组合作解决文言字词的翻译工作。再有教师指出其中的难点以及学习文言字词的方法,以便让学生多积累感悟。在今后的传统文化的学习中多一些心得体会。

  理解文章内容再分析人物形象,通过归纳整理来引导学生学习《杞人忧天》的含义,由浅入深符合学生的认知。接着从杞人忧天的忧出发探究其忧的深层原因,而能重新认识他的忧患意识的积极的一面,以及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

  再从故事内容的本身出发结合古代的神话故事启发学生领悟古人探索自然的精神,并能理解其现实意义。培养学生能多元化的考虑问题。

  最后总结我们学习传统文化的必要性,启发学生继承发扬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继往开来做新时代的接班人。

  六:布置作业

  巩固学习背诵课文,并阅读相关的一些小故事作为拓展延伸。

杞人忧天10

  杞人忧天的寓言故事

  从前在杞国,有一个胆子很小,而且有点神经质的人,他常会想到一些奇怪的问题,而让人觉得莫名其妙。有一天,他吃过晚饭以后,拿了一把大蒲扇,坐在门前乘凉,并且自言自语地说:“假如有一天,天塌了下来,那该怎么办呢?我们岂不是无路可逃,而将活活地被压死,这不就太冤枉了吗?”

  从此以后,他几乎每天为这个问题发愁、烦恼,朋友见他终日精神恍惚,脸色憔悴,都很替他担心,但是,当大家知道原因后,都跑来劝他说:“老兄啊!你何必为这件事自寻烦恼呢?天空怎么会塌下来呢?再说即使真的塌下来,那也不是你一个人忧虑发愁就可以解决的啊,想开点吧!”可是,无论人家怎么说,他都不相信,仍然时常为这个不必要的.问题担忧。

  杞人忧天成语解释

  杞: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杞县一带。成语本意指杞国有个人怕天塌下来,以至于吃不下饭睡不好觉。常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据的忧虑和担心。

  杞人忧天成语出处

  战国·列子《列子·天瑞》:“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这则寓言,通过杞人忧天的故事,告诉我们不要毫无根据地忧虑和担心。这是一则益智寓言,写了忧天者与忧人者两种人。作者不以这两种人为然。

  文章重要刻画了一个“杞国人”的形象,他头顶蓝天,却整天担心蓝天会崩塌下来,脚踏大地,却成天害怕大地会陷落下去,以致睡不着觉,吃不下饭。他还担心天上的太阳、月亮、星星会掉下来,惶惶不可终日。在别人耐心的开导下,他又放下心,高兴极了。一个栩栩如生的形象就浮现在我们的眼前了。另外一个人物,开导杞人的热心人,他对天地星月的解释,是不科学的,只是代表了当时的认识水平,但他那种关心他人的精神,耐心开导的方法,还是值得肯定的。这则寓言故事运用对话刻画人物,人物形象分明。故事短小,但寓意深刻,耐人寻味。

杞人忧天11

  摆正师生位置,充分相信学生的潜能。整节课师生共同努力配合,教师始终与学生在同一水平线,课堂的活动时间由学生主宰,教师主要作用是将各个环节衔接起来。在倾听中使课程资源不断拓展生成。学生作为学习主体,一直贯穿整个学习过程,从课前的`准备,到课中的合作、探究,以及课后的拓展学习,学生都是参与者。

  授之以法,突出学习主体。整个教学过程,以朗读为线,让学生再次践行了在诵读中理解,在理解中诵读的学法,并有意识地将这种学法延伸到课内外,让学生利用课前、课后时间反复朗读,充分感知,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通过迁移,让学生学习了知识整合的方式,提高了学习能力。由语文学科拓展到地理学科,并由此扩展到类似文章的学习,实现了文本到超文本;改变语文学习的本位意识,由培养学生单纯的记诵能力拓展到搜集资料,处理信息能力的领域,使语文学习走向综合,同时也让学生在学习实践中尝试了探究的学习方式。

杞人忧天12

  今天我读了《杞人忧天》这则寓言故事,我为杞人那"超好"的想象力而发笑。

  有个杞国人整天胡思乱想。有一天,他突发奇想:万一天坍塌下来,地陷落下去该怎么办?于是,他便整天忧心忡忡,茶饭不进。这时来了个热心人开导他,跟他解释天地是不会坍塌陷落的。可是不管别人怎么说他都不肯相信。我认为大人和小朋友不要在家中胡思乱想。

杞人忧天13

  东风路小学三六班田雅萱《杞人忧天》从前在杞国,有一个胆子很小,而且有点神经质的人,他常会想到一些奇怪的`问题,而让人觉得莫名其妙。

  有一天,他吃过晚饭以后,拿了一把大蒲扇,坐在门前乘凉,并且自言自语地说:“假如有一天,天塌了下来,那该怎么办呢?我们岂不是无路可逃,而将活活地被压死,这不就太冤枉了吗?”

  从此以后,他几乎每天为这个问题发愁、烦恼,朋友见他终日精神恍惚,脸色憔悴,都很替他担心,但是,当大家知道原因后,都跑来劝他。

  人们说:“老兄啊!你何必为这件事自寻烦恼呢?天空怎么会塌下来呢?再说即使真地塌下来,那也不是你一个人忧虑发愁就可以解决的啊,想开点吧!”可是,无论人家怎么说,他都不相信,仍然时常为这个不必要的问题担忧。

  后来的人就根据这个故事,引伸成“杞人忧天”这句成语,它的主要意义在唤醒人们不要为一些不切实际的事情而忧愁。它与“庸人自扰”的意义大致相同。

杞人忧天14

  随着时代的变化,人们的生活环境越来越差,但在某年某月某日,杞人又开始忧天了……

  一天,杞人站在车水马龙的街道上,看着来往的车辆突发奇想:待在这人声喧哗的城市里,还不如出门旅游找点乐子呢!于是,他回到家,把旅行用品准备好,接下来,杞人开始规划旅行线路。“嗯!我记得东边的山后有一片繁茂的大森林,先去那儿吧!”于是他在纸上写了几个字:no1。大森林。那去玩了大森林后又去哪呢?过了一会儿,他眼睛一亮,自言自语道:“别人说,智者乐山,仁者乐水,不如去南边的大湖吧!”于是他又写下:no2。大湖。去了大湖再去哪呢?又过了好一会儿,他在纸上写:no3。麦田。好了,杞人高兴地出发了。

  他走着走着,看见了一个大的荧光显示牌,上面“东方森林”几个大字烁烁闪光。杞人看了就心生欢喜,举目四望寻找森林,却一棵树也没见着。杞人心中愈发疑惑,于是开始加快脚步,看到往昔粗壮繁茂的.大树变成了矮小的木桩。杞人抬头想寻找一缕阳光,以抚慰自己饱受创伤的心灵,但只有千里黄云。他伤心极了,流着泪跑了。

  杞人边擦泪边对自己说:“别难过了,如果你因为失去了太阳而流泪,那么你也将失去群星了!按原定计划看看大湖去,说不定在大湖边可以钓鱼做烧烤吃呢!”他开始高兴起来,迈着轻快的脚步走向大湖。

  他走着走着,前面又出现一块巨大的广告牌,上面写了几个字:“南方湖滨”。杞人还没靠近南方湖滨,却闻到了一股奇臭无比的味道。“为什么?”他往前走,发现河远处有一座工厂,排放出来的污水不仅使河水变臭,而且还有大量死鱼漂浮在河面上。他不能直视这景象,转身向着麦田走去,自言自语希望麦田景色会好点。

  他来到麦田时,随身携带的粮食已经吃完了,饥饿难忍。于是,他拿起身边的镰刀开始收麦,之后又开始吃起来,狼吞虎咽,不一会儿就吃完了一捆。突然,杞人开始肚子痛,头重脚轻,食物中毒了。原来是庄稼人为了消灭害虫,在麦田里洒了超剂量的农药。

  可怜的杞人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不停地问自己:要是人类这样下去,地球还能撑多久?说完,杞人就闭上了双眼……

杞人忧天15

  在曾经的杞国,有一个不学无术的人,整天不去认真工作,反而总是认为天会塌下来,地会陷下去。他继续想下去,如果真的发生了这一切,我以后该住在哪呢?他这么越想越害怕,越想越忧虑,最后饭也吃不下去,觉也睡不着了。

  幸好他有一批热心的邻人,每天都疏导他,为他为这样荒唐的事情感到忧愁而忧愁。一天邻人又来疏导他,一脸诚恳的对他说,天啊,是由气体组成的。你想想气体怎么会塌下来呢?你这一辈子的屈身与呼吸,一直会在天空进行,所以你干嘛担心这天会塌陷呢?

  这个人听后反而更慌张了,焦急地询问,那天就算是聚集的气体,那太阳,月亮,星星不就掉下来了吗?

  邻人揉了揉脑袋说道,你口中的太阳,星星,月亮不过是在天上一种会发光的气体,就算它们真的掉下来了,那也不会砸谁水呀!

  这个人一听,明显一怔,然后缕了缕刚才邻人说的话,认为挺有道理的,好像天和太阳等等真的不会掉下来。他一下子舒心了不少,继续问这个邻人,那如果地塌下去了,我又该怎么办呢?

  这个邻人继续笑着解释道,我们脚下的大地啊,就是由很多土块汇集到一起所形成的,它把四面八方所有的空隙都填满了,那这地又能往哪里去塌陷呢?你这一生走路或是跳跃,永远都是在这地上所进行的',那我们为什么还要去担心它会塌下来呢?

  这个人一听,感觉挺对的,他把这一切梳理了一番后,明白了一个真理,天和地都不会塌下来。这个人大笑起来,劝导他的人一看也大笑起来。

  这故事适用于那些总是去忧虑那些不切实际的事物的人。

【杞人忧天】相关文章:

杞人忧天03-13

(荐)杞人忧天15篇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