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的故事

时间:2024-04-11 17:29:37 好文 我要投稿

家风的故事

家风的故事1

  家风是一家的道德标准,如水一样,是人们必不可少的成分。而在我们家,也有家风,那就是要尊老爱幼、勤俭节约、自立、守信。

家风的故事

  良好的'家风要家庭成员的共同努力,人人遵守。其决定作用是家庭的父母,家庭的长辈。父母的言传身教是起决定性的作用,如,讲究卫生,人人必须做家务;写完作业后才能看电视;玩手机不能超过一小时……

  从点点滴滴做起,去规范形成现代良好的家风,实现幸福家庭的四大目标:和谐、文明、富有、健康。

家风的故事2

  俗话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我的父母从我小时候就开始教育我:做一件事要学会坚持不懈,不能半途而废。

  我从8岁时开始学习钢琴,妈妈告诉我:“你若真心想做一件事,懂得努力呵坚持,就一定能成功。”但后来,我因为练习的过程太过枯燥,所以我和妈妈说我不想学了,妈妈对此赶到很遗憾,但还是尊重了我的选择。

  两年后,我家楼上搬来一家人,每天晚上七点钟,我都会听到笛子练习曲,只听那笛声越来越好听。我为此辗转反思,决定重新学习钢琴。

  令我非常高兴的是,妈妈同意了。妈妈说:“人的一生,可以选择的机会是屈指可数的,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选择承担相对应的责任和代价,懂得珍惜,你才真正的成长了!”

  经过日复一复的练习,慢慢的我已经可以弹奏出一首又一首整首的'曲子,相信经过我的不懈努力,我的钢琴会弹得越来越好。

  做事要想成功,先懂得努力加坚持。——就是我

家风的故事3

  男孩子调皮,挨打总是免不了的,但有两记来自父母的巴掌,却让我永生难忘。

  一天,父亲的一位属下从南方出差回来,带来一包特产。年幼的我怎知道这食物中还搁着“待解决问题”呢,便吃了些。父亲从来没有这样凶过,狠狠打了我一巴掌,兄妹们听着我委屈的哭声直望呆,母亲悄悄告诉我,这东西明天还要还人家。父亲气坏了,接连几天阴着脸不理我。又过了几天的一个落日黄昏,我和哥哥姐姐在院子里做游戏,父亲把我拉进屋里,我气未消,歪着头望着天花板硬是不理他。他突然轻轻摸我的脸,“还疼吗?”我抬眼望望爸爸,泪水渐渐浮出。父亲爱抚地把我拉到怀里,“长大你就知道了,别人的东西咱不能要!”我只是不言语,一个劲地抽泣,父亲拿出两个肉夹馍偷偷塞进我兜里……从那时起,全家五个孩子再也不敢乱吃不明之物了,以防“不干净”。

  另一记耳光来自母亲。那是上世纪60年代西北的饥荒年,我逃学去田里捡麦穗,当时一斤麦穗可以到生产队换一个二两重的白面馍。我想到了卧病在床的'妈妈,为了养活我们五个孩子,她省吃俭用,已经饿得面黄饥瘦了。我将书包放在田垅边,便顶着日头捡起了麦穗。没有篮子盛,便把身上的小白褂脱下来,望着逐渐胀鼓起来的小褂,我心里充满了兴奋和自豪,上学的事早抛到爪哇国去了。

  当我装着个白面馍战战兢兢地赶到学校时,第二节课已经快结束了。老师愤怒地罚我站在教室外,阳光热辣辣地咬在脊背上,我这才感到夏日的残酷。老师余怒未消,放学已经很久了,我仍然木木地站在操场上。太阳渐渐落到地平线下了,我看到妈妈一拐一拐地从教师办公室里走出来,我委屈地一下子扑到妈妈怀里,眼泪像断了线的珍珠。“啪!”妈妈突然重重打了我一巴掌,“谁让你逃学的?”我惊呆了,摸着嘴角渗出的血迹,睁大双眼直愣愣望着妈妈,好像站在我面前的是一个陌路人。从出生起妈妈就很少打过我,此时她哭得比我还伤心。我的脾气像父亲,那股犟劲上来三头牛也拉不回。我什么也不说,只是把委屈憋在肚里。当我晚上回家把换回的白面馍偷偷地放在母亲床前,才跑到野外放声痛哭了一场。

  几十年过去了,这件事情的真相我始终埋在心底,老师和妈妈至今仍不知道那天我到底干啥去了。虽然处于启蒙时代,但父母言行的影响、家庭环境的熏陶,在我幼小心灵里刻上了中国传统美德深深的烙印。

家风的故事4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又是过年时,千家万户团聚在一起共度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一声祝福、一顿年夜饭、一幅对联、一挂鞭炮、一次与父母的围炉家话……这些都是浓浓亲情的象征,也让游子漂泊在外的乡愁得到了诸多慰藉。

  在这辞旧迎新的时刻,请您讲一个过年的故事,分享返乡路上的别样经历、走亲访友的趣闻感受、漫话家常时的心得感悟,透过今朝和儿时“年味”的不同,说说在岁月流变中家的变化、国的发展。

  年夜饭前的祭拜

  每年三十的年夜饭之前,我们家有一个祭家谱的仪式。仪式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1、准备祭祀物品,通常是过年食材中最好的。2、年三十午夜前要全家组织祭拜仪式。3、仪式结束后父亲端坐在家谱前,讲述家族家训及家族中最灿烂的历史和最深刻的教训。4、所有人面对家谱向父亲汇报一年来为家所做的贡献。(这一项是儿时最害怕的,因为要汇报当年期末考试成绩)。5、最后一项发红包。祭家谱的活动,每年都会进行,父亲的讲话就好像年终总结一样,包括粮食收成、亏盈情况、子女成长、明年打算等等吧。祭拜家谱的仪式,很传统,很精髓,是一个家庭家风的绵延传承。

  一张“神秘”的家谱

  记得小时候,过年不仅仅是放鞭炮,贴春联,吃年夜饭,还有一项重要的仪式拜祭祖先,那时候家里有一张很“神秘”的家谱,上面密密麻麻地记载着前辈的名字,我们要把这个家谱世世代代的传递下去,也要把世世代代的良好家风传递下去。

  廉洁的家风没有变

  又到春节的氛围了,我非常留恋老家的“麻糖爆米花”。

  每到腊月二十以后,老家都会把玉米放进大锅内加上麦芽,靠大火熬上一天一夜,最后成为麻糖。然后把玉米用火灰炒成爆米花,再把麻糖熬稀与爆米花粘成球状,老人告诉我,这叫“链接”(意喻廉洁),又香又脆。现在条件好了,年货多了,但老家廉洁的'家风没有变。

  “春联”与“家风”

  说起春节,印象最深刻的是春联。记得小时候,别人家都是去买春联,我们家是由爷爷自己写。爷爷是个老党员,抗日战争期间就参加了革命。退休后喜欢练毛笔字,一到春节也成了他“大显身手”的时候了。爷爷家有本关于对联的书,以前不懂,现在想来,这算是一个老党员的情怀吧,我就是在这样的教育,这样的家风影响下长大的。爷爷现在的年纪大了,没法再自己动手写了,但我们去买春联时挑选的也肯定是表达爱家爱国、勤勉奋斗的内容,想通过这种方式将家风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网友“红的发亮”)

  守着老奶奶立下的家风家规不逾矩

  仔细想想,孝敬老人,勤俭持家,行善积德,做有出息的人,这就是我的老奶奶身体力行,给我家立下的家风和家规。我活了六十多岁,如今还守着她老人家立下的家风家规,不逾矩。女儿在国外生活,但从小耳濡目染,这么多年来,每个周末必有定点电话打过来问候父母,这已经成了她生活的一部分。就在大年三十晚上零点时分,她从国外给正在吃饺子的外祖母拜年,姥姥乐得合不拢嘴。想到我家的家风后继有人,我和孩子她妈的心里更增加了一丝甜美。家风家规关系民风,民风淳,政风清,我觉得很好。

  新媳妇的第一次年夜饭

  作为新媳妇,今年春节我和老公一起参加了家族聚会。家里一共有十几个人,满满坐了一大桌,其乐融融、全家和睦。年龄最长的爷爷坐在主位上,全家人依次向长辈敬酒,恭祝身体健康、新年快乐。这样的热闹场景我已经很多年没有经历过了。特别是80多岁的爷爷一席话让我印象深刻。爷爷战争时期是一名老支前民兵,过年了,家里子女孙辈都聚在一起时,他就会兴致勃勃地讲自己的故事。爷爷说逢年过节来讲这个历史,就想着让孩子们知道怎样做人怎样做事,怎样对国家有利。家里人都知道爷爷常说的规矩就是:尊老爱幼,爱家爱国。老人家这简单的八个字,作为家庭新成员的我深深记在了心里。

家风的故事5

  家风是每个家庭道德的标准,也是每个家庭的教育的主旋律,更是我应该时刻明记的。好的家风承担着祖祖辈辈们对后代的期望和鞭策。大家应该都知晓“狼来了”的故事:前两次放羊的小孩为捉弄大家寻开心,而欺骗山下的农夫,等第三次狼真的来的时候,山下的农夫再也不愿意去救他的羊。爸爸常用这个故事来告诫我:“做人要讲诚信。”这就是我家的家规。

  爸爸要求我讲诚信,同样我们全家人也是这么做的。一次,我们去银行存钱。平日里我对数字特别感兴趣,于是好奇地盯着柜台上的点钞机,前三次都显示出的是“100”,最后一次却只显示了“84”。“1万,2万,3万,4万,您们共存4万对吗?”阿姨微笑着对妈妈说。妈妈愣了一下,立马转身疑惑地问站在一旁的爸爸:“老公,你有没有补齐到4万?”“没有啊,就只有38400元。”爸爸肯定地回答道。“不对,阿姨您再数数,我们存的是38400元,不是40000元。”我对阿姨说。“哦,难道是我数错了吗?”于是阿姨又重新数了一遍,“确实是38400元,瞧!您这儿子真细心啊,教育的多好啊。”妈妈微笑说:“没事儿,本来我们存的就是38400元。”

  离开银行后,我便好奇地问爸爸:“如果阿姨给我们存的是40000元,那么结果会怎么样?”“等银行下班盘存清点的.时候,一定会发现少了1600元,到那时阿姨就有可能要自己拿出这1600元。或者银行会调当天所有的监控,这样会给银行增添很多很多的麻烦,阿姨因此有可能会受银行的处罚。”爸爸向我解释道。“我明白了,所以我们一定诚信!”“儿子你说地很对,做人要有诚信,不属于我们的东西,无论是什么都不能要。”爸爸又微笑地对我说。今天我感到阳光特别的明媚,天空特别的蓝,鸟儿的叫声也特别得悦耳。

  每个人都喜欢与诚实、守信的人交往,这样双方都会感到安全、高兴。请相信诚信对待他人,必会获得他人传递你的诚信,久而久之就会有更多的人成为您朋友,并且一直信任你,支持你,选择你。这是用钱都买不到的人格魅力!这就是我家的家风故事。

家风的故事6

  都说家风是一个家族的传统风习,是在家庭主要成员的影响下自然形成的传统习惯和生活作风。良好的家风会在长辈的言传身教中自然形成,并润物细无声般的伴随着下一代人的成长而源远流长,我家的家风也正是如此……

  记得我上小学时候的一件事情,有一天轮到我卫生值日,那日,同学们一个个背着书包放学回家,我开始大扫除,结果在教室的.一个角落里发现了一支圆珠笔,要知道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一个小学生如果拥有一支圆珠笔,那是相当奢侈的一件事,我毫不犹豫地把它放进了自己的书包,并带回了家。晚上做作业时,把笔拿了出来在我的弟妹面前炫耀,这时被坐在一旁的父亲发现了,问“这是谁送给你的吗?”,我照实说了,父亲立刻沉下了脸说:“明天一上学,马上交给老师”,“这可是我大扫除时检到的”,言下之意这支笔应该归我所有,“捡到的东西应当归还失主,不是你的东西不能占为己有,它不属于你,不属于你的东西,咱不能要,即使是一分钱也不得贪”。看着我一脸的不肯,父亲接着说:“你想想,这支笔是你在班级里捡到的,丟笔的一定是你的同学,我相信,这位同学现在肯定非常着急,说不定晚饭都没有吃呢!”“谁让她(他)那么不小心啊,这是对丟东西的惩罚”,看着我满脸写着的似乎振振有词,爸爸立即放下手中的活,说:“你们姐弟三个都围过来,爸爸讲个小故事给你们听听”。接下来爸爸开始说他小时候的一件真实故事,他说,小时候他有四个非常要好的穿开裆裤的小朋友,当时几个小朋友经常相约去街上的书摊

  看小人书,爸爸小时候那个年代没有广播,看不到报纸,更不用说电视机了,只有小人书是他们那个年代接触课外知识的唯一途径,因此小朋友们都非常爱看,有一天,一个叫文奎的小朋友告诉大家,他爸爸给他买了一本,大家可以不用到街上去看了,那天他把小人书带到了村边的空旷场地上,四个小朋友别提有多高兴了,互相传看着小人书,深深被小人书里面的故事吸引着,一天的时间马上过去了。第二天,文奎说小人书丢了,问我们有谁捡到没有,看着我们三个头摇的拨浪鼓似的,他失望了,说,完了完了,这回他爸爸非揍他不可,我一定要把小人书找到。第二天、第三天都没有见着文奎,后来,听村里大人们说,文奎失踪了,可能被骗子骗走了,再后来文奎妈妈疯了……半年后,我们在其他三个小朋友之一的一个叫小峰的小朋友家里发现了那本小人书……小人书丢了后,我们经常一起的四个小朋友再也没有在一起玩过,文奎的爸妈为了寻找文奎从此再也没有在村里出现……故事讲完了,看着我们姐弟三个深深埋下的头……爸爸继续说:“人切不可有贪欲,不是自己的东西,绝对不能要,即使一分钱也不能贪,否则会导致很大的危害,轻则失去朋友,失去友谊,重则危害国家和人民,这样的教训还不够深刻吗……”从此以后,“即使一分钱也不能贪”便自然而然形成了我们家的家风,同时不贪一分钱也成了我们三姐妹各自成家后新一代家庭的共勉之家风……

家风的故事7

  我生活在一个很温馨的家庭中,有我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他们随时用他们的优良品质影响着我。

  我是家中的独生女,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俨然是一位小公主,同时,我也有一些不好的习惯。首先,我的胃口很小,却总是少吃多占,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导致每次都剩饭。一天下午我在家里看书,爸爸突然叫我:“快,过来一下!”我很好奇,于是便走了过去,看到爸爸正坐在电脑桌前,对我说:“你看这些图片,这些都是我们国家那些山区的小朋友们!你看,他们吃不饱也穿不暖,哪像你,成天剩饭,你要珍惜粮食、节约粮食,你知道吗?我看了这些图片后深深地感到愧疚,这么多小朋友连吃都吃不饱,我又有什么资格剩饭呢?

  我在刷牙的时候,总喜欢把水开着,奶奶每次都会将水龙头关掉,在训斥我多次我仍然没有改正之后,奶奶和妈妈特地和我在吃饭的时候交流了一下,他们告诉我:“我们国家人口多,淡水资源却比较缺乏,你这样浪费水可以吗?你知道吗?非洲也有很多地方没有水,都是干涸的,你却还在这里浪费!”“可是我用的是咱们家的`水啊!”“哈哈”家人们都笑了,爸爸笑完后突然严肃地对我说:“咱们家用的水难道不是中国的水,不是地球的水吗?如果每个人都这样想的话,地球上的资源岂不是已经枯竭了吗?以后用水一定要注意啊!”我终于明白了,原来勤俭节约的用处这么大啊!

  现在的我,已经深深地意识到勤俭节约的重要性,与家人们相互监督,在有时候家人们忘了关灯时,我会帮他们把灯关上,不仅仅是在家,在学校也是这样,当看到一些同学没有关水龙头时,我也会替他们关上,我认为,勤俭节约是从平时的一点一滴积累出来的,更是一个人外在的崇高道德素养的体现,让我们一起携手,勤俭节约,传承这种好精神,更要付以行动,更要去宣传,让我们大家都懂得保护资源,勤俭节约吧!

  勤俭节约就是我们家的家风,更是我的长辈对我的谆谆教诲,“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我有什么理由不这样做呢,我会将勤俭节约的传统发扬下去,传承下去!

家风的故事8

  今天,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项作业,写写自己的家风。可是,我不知道家风是什么意思?

  爸爸告诉我,家风就是家里的好习惯,好行为。哦!我明白了。

  这几天,爷爷生病住院,奶奶一直在照顾爷爷,家里的家人有时间就去看望爷爷。家里的人都有一颗孝顺的心。

  我的奶奶勤劳又节约。每天都给我们做可口的饭菜、洗碗、拖地,很辛苦。我的姑姑也很尊敬老人,那天,我和表妹、姑姑要去新区,在公交车上,有一位老爷爷上了车,姑姑彬彬有礼给老爷爷让座。老爷爷连忙说:“谢谢!谢谢!”

  爸爸经常对我说,要懂得孝顺,不和别人攀比,懂礼貌、讲卫生,做一个文明的`孩子。

  瞧!这就是我们的家风!

家风的故事9

  我家是一个平平常常的人家,从小时候起,父母就告诉我一些做人的道理,让我懂得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直到现在,我还在用这些家训监督自己,如“诚实守信,清白做人”“玩的'时候开开心心地玩,学习时认认真真地学习”“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小孩子都爱吃糖,我也一样。自从5岁时吃了第一颗糖后,我就迷上了那闻起来香、吃起来甜的味道。有一次,趁爸爸妈妈不注意,我偷偷把桌子上的一块糖攥在手中,然后假装上厕所把糖吃了,把糖纸悄悄扔到床底下。做完这些,我开心地笑了。这时,妈妈来了,皱着眉头说:“儿子,你是不是偷吃糖了?”“没有。”我一脸无辜的样子。“那床底下的糖纸是怎么回事?”妈妈严肃地问。在证据面前,我低下了头。爸爸赶来训斥道:“爸爸不是跟你说了吗?不怕做错事,就怕不诚实,一个人要是不诚实,谁还会和他交朋友?谁还会信任他?儿子,爸爸希望你能明白‘诚实’这两个字的真正含义,要诚实守信、清白做人。”爸爸的话让我深受启发,从此我再也没有做过类似不诚实的事情。

家风的故事10

  我们萧山人的春节没有北方的那么浓烈,大家更多的是以合家团聚的形式来欢度节日。今年的春节,我们照常地回老家陪伴年迈的太太。

  一到太太家,妈妈和奶奶就系上围裙忙开了!妈妈整理桌椅、淘米洗菜,奶奶插壶烧水、点火热锅,而我和爸爸就负责跟太太唠嗑。太太总是问我:学习累不累?上了什么兴趣课?我一一回答后,太太还会继续问:奇奇,乐高是学什么的?拉丁跳一段,行不行?得到全部满意的答案后,太太会转而问爸爸:今年生意怎么样?最后不忘加一句:挣多挣少不是关键,身体最重要!爸爸总是顺从的点点头。

  还没聊完,年夜饭就开始喽!我们都把太太爱吃的菜夹到她碗里,太太连连说:够了,够了,吃不完喽!看着太太眯成一条缝的笑眼,我也乐得合不拢嘴。饭后,春节联欢晚会还没开始,所以我先给大家唱了个歌,爸爸又给我们拍了集体照。这个集体照是每年必拍的',它见证了我的成长,也蕴含着我们一家人血浓于水的亲情!

  妈妈总是说:孝顺孝顺,就是要顺着老人的心意!爸爸总是说:有爱有爱,先有小爱才能有大爱!爸爸妈妈是这么说的,平时也是这么做的。

  自从爸爸妈妈知道我们班有个帮助贫困山区孩子的“滴水公益”活动后,就想法设法让我积攒更多的零花钱,捐献爱心。上个暑假,爸爸还特意带我去了一趟丽水山区,去看望结对的小姐姐。当我看到山窝窝里的土坯房,看到房间里的泥地,看到家徒四壁的场景,我震惊了,这是我在实际生活中从未见到过的!但小姐姐的开朗乐观和感恩之心,让我明白:这份爱很沉很沉,沉得我可以倾尽所有去维护!

  家庭是梦想起航的地方,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无论经济如何发展,爸爸妈妈良好的家风,是我一生为人处事的参考。他们所展示的生活态度、处事精神,以自身的言行传授给我,我会继承“孝为先爱随行”的家风家训,把中华美德传承下去!

家风的故事11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生活中有阳光、有欢乐,也有阴雨、有失落。生活不总是笔直的、顺畅的,当我偶尔遇到一丁点“小山丘”、“小荆棘”时,我会期待家的港湾,给予我温暖的正能量,让我抵抗风雨,更加热爱生活、积极向上。我庆幸,我拥有一个民主平等、氛围轻松的快乐家庭。

  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基因、传统风尚,是指引家庭成员为人处事、行为举止的方向。父母经常告诉我,要做脚踏实地、诚实守信的人,要做待人和善、知恩感恩的人。这些,早已被视为我家的家风,家人都身体力行、以身作则。因为我们知道,一个人在家孝顺父母,言有信、行必果,必然家风正、行为端,走上工作岗位也往往会尽职尽责,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在这样的基础上,给我格外深刻印象的家风还有我把它类比为南北朝文学家、教育家颜之推的“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独夜行,犹贤乎瞑目而无见者也。”关于勉学的家风和我家秉承的其他家风有所不同,它并没有被父母经常耳提面命式的恳切叮嘱,但它却如无处不在的'一缕春风、常伴我心的一股暖流,在父母的行为中给了我潜移默化的影响。

  我在我家扮演的角色是孩子、是朋友,更是小老师。这样说,是因为父母并没有因为工作繁忙而放松自己的学识追求,在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方面有着孜孜不倦的进取之心。而我,和他们一同挑灯夜读、共同进步。有时候,我还为他们充当了小老师,备受尊重和信任。

  有一次,我和妈妈去省图书馆。妈妈是为了写论文查资料,我是为了我喜欢的《可怕的科学》系列丛书还没看完。我先去了少儿部借到我的宝贝书,然后和妈妈一起去了三楼社科文献部,因为成人阅览室比较安静,不怕有熊孩子吵闹。妈妈开始在书架中穿行,我开始看我的宝贝书。过了很长时间,妈妈如获至宝似地跑到我旁边说:“宝贝,不好意思打扰了。帮我一个忙,我查到一个重要资料的索引,但刚好这几本书被别人借走了,你帮我记一下书名,我到亚马逊上去买。”我看着妈妈满手抱着一堆期刊和书,正好我手头就有纸和笔,就马上答应了。

  然后妈妈口述,我来写。当我一笔一画地写到“丧失继承权”的“丧”字时,妈妈突然说:“哎,你写错了唉,不是应该一竖钩到底吗?”她这一问把我问蒙了,我没错啊!我认认真真地从笔顺到结构又跟她写了一遍。妈妈满脸疑惑,直到回到家查字典。她很诚恳地向我道歉:“孩子,你真是妈妈的一字之师啊!我现在没有经常手写文字、老是用电脑,造成了提笔忘字还记成错别字,真应该好好像你学习,回归手写并且认真写字。”说完,她认真地把正确的字工工整整写了三遍。我呵呵傻笑地挠挠头,原来认真练字还可以当妈妈的小老师呢!

家风的故事12

  家风,即家族世代传承的时尚,是指引我们成长的无声力量,是一个家庭的精神面貌,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传承千年的精神尺度。家风也是我国的民俗。不仅影响家庭的传承,也影响民族的未来。这是极其必要和不可或缺的。就是这样的家风给了我精神上的力量。

  孝之风

  俗话说,“一切美德以孝为先”。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传统美德。在我家,大家都在努力继承这种家风。我的父母对长辈是尊重的,关心的,照顾的,尊重长辈的意愿,表现出极大的孝心。受这样良好的家庭作风影响,我也学会了与长辈沟通,为他们做点什么,关心他们,尊重他们。在尊老爱幼的家庭作风影响下,整个家庭关系融洽,互相关爱。继承这样的家风,有利于形成良好的道德,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礼仪之风

  孔子云:“不学礼仪,就受不了。”我家的家庭风格要求每个家庭成员都要有礼貌。我的父母总是言传身教,非常注重礼仪,待人宽厚、礼貌、谦虚、温柔。他们经常教我礼貌,做一个有文化的人,主动问候长辈,对人谦虚礼貌,举止端庄大方。礼仪代表着一个人的精神面貌,是现代文明的象征,是社会进步的体现。继承这样的家风,可以提升一个民族的形象,展现一个大国和礼仪之邦的风采。

  诚实之风

  “诚者,天道也;老老实实想的人,人之道也。”在诚实守信的良好家庭作风中,我永远记得祖先的谆谆教诲。我用自己的实践传递我的家庭风格。在我的生活中,我记住了诚实的传统美德,真诚待人,不轻易承诺。一旦我答应了,我一定尽力。正是这样一种优秀的诚实守信的家庭作风,告诉了我一个简单真实的道理,给了我一个终生受益的性格。继承这种家风,可以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构建诚信和谐社会。

  家风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影响着整个社会的风气,决定着民族的未来。家风,不能丢,需要传承。

家风的故事13

  家风是一个家庭的风气、风格与风尚。而家庭又是社会的细胞。因此,优良家风对社会是一种正能量。同时,一个好的家风可以让孩子很好的成长,而我就生活这样一个很好的家风中。

  我的家风首先是“勤”。

  “勤”就是勤勉、勤劳。在学习中,爸爸妈妈一直这样要求我们:不管成绩如何只要专心听了、认真学了、努力做了,你就是最好的。在生活中,爸爸妈妈要求我们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比如,别的孩子都有零花钱,我跟爸爸妈妈提出这件事来,希望爸爸妈妈也能按时给我零花钱,可是他们却告诉我,不能不劳而获,要想得到零花钱,必须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

  于是,我帮助爸爸妈妈扫地、收拾房间、洗碗等等,得到了我的“工资”,这些钱我可以自己随意支配。辛苦得来的钱,我从来不舍得乱花,总是会买一些我特别需要的`东西。

  我的家风其次是“孝”,“孝”是孝敬、孝顺。

  爸爸妈妈一直告诫我:百善孝为先!要孝敬父母,尊敬师长。这些道理,爸爸妈妈不仅用语言告诉我们,还用行动教育了我们。

  去年,我的姥爷因为严重的心梗住了院,妈妈那时也正身体不适,但她没顾得上自己。

  由于姥爷病情严重,住在重症监护室里,并且不能下床走动,生活的一切细节都由妈妈照顾;晚上,爸爸就守在走廊里。

  姥爷病愈出院时,爸爸妈妈两个人都瘦了。这些我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我以后一定会像爸爸妈妈那样做一个有孝心的人。

  我的家风还有“俭”,俭是节俭。

  常听爸爸妈妈这样说,现在的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但是孩子们普遍不知节俭、浪费成风,这是对他人的不尊重,也是对自己的不尊重。爸爸妈妈常要求我们节水节电,珍爱粮食。我们不穿的衣服、不用的被褥爸爸妈妈从来不舍得丢弃。

  他们把其中一部分给了身边能用上的小孩子,更多的是通过各种渠道捐给了山区的孩子们。我也常学习爸爸妈妈的样子,把我不看的书,不玩的玩具整理整理送给我的小弟弟。

  俗话说,不以规矩,不成方圆。传承好的家风,养成好的习惯,才能造就好的人生,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家风的故事14

  家风家训,是一个家庭,乃至一个家族的精神产物和文明素质,并经过长时间的更新,发展,兼收并蓄而流传至今,确实值得我们传承并发扬。

  我的家风家训,其实只是几个字“诚实守信,勤俭持家”。这短短的八个字,却蕴含着对交往,对生活态度的道理。

  “诚实守信”,是现在交往最重要的品格。不仅让我们“对人以和,待人和善”,更让我们“交之以信,谈之以诚”。古代有一句话“人无信,无以立”,人若无信,的确无法在自己的交往圈中树立好的`形象。与他人交往也是一样,如果无信,在他人心中便留下不好的印象,进而使自己无法在社会上立足。可见“诚实守信”是多么的重要啊!正因如此,“诚实守信也便成了我的家风家训。母亲说:诚信可以让我获得更多朋友,那么我就会很快乐。

  “勤俭持家“,在生活中更为重要。”历览前朝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勤俭持家,让自己的家庭免受饥寒,贫困;让自己的家庭和谐,幸福。这便是家庭的根本,而这一切,是勤俭所带来的。”“勤俭持家”使我们的生活得到了保障,便成为我的家风家训。

  正是这样的家风家训,让我不攀附权贵,不奢移度日;不撒谎骗人,不敲诈勒索。使得我拥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谐的家庭环境。我定会将其发光扬大,一直传承下去,让我拥有向善,向上,向美的青春正能量。

家风的故事15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我家也有家规。但我这里写的不是家规,而是家风。

  我们家的家风可多了,说上三天三夜也说不完。我挑几个给你们讲讲吧:

  爷爷奶奶爱帮助人。有一次,对门的小哥哥一个人在家,奶奶让他到我们家吃。吃饭时,奶奶不停地给他夹菜,把我给忘了,也没见她给自己夹几口菜。真是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人想少。

  爷爷对自己很小气,对别人却很大方,他总是告诉我们对别人一定要慷慨。有人借东西,爷爷二话不说双手奉出;有人遇到难处,爷爷定会鼎力相助。

  爷爷从小告诉我们要拾金不昧。有一次,我和妈妈捡到三百元钱,我在妈妈的公司里东问问西问问,但是这是徒劳的。在我和妈妈焦急地等待失主“找上门来”的时候,一位阿姨跑过来说钱是她我丢的。仔细询问过后,我和妈妈把钱还给了她。阿姨不断地向我们说谢谢。回家的路上,我和妈妈为这件事而高兴,仰望星空,满天的星星为我们拾金不昧的精神眨着眼,露出敬佩赞许的'目光。

  我也听过别人家的家风,大到国家的领导人,小到普通百姓:卖切糕的小哥的家风是用心去做每一块切糕,某位国家的领导人的家风是把每一个百姓的小事情做好。家风再普通不过了,但是,它是每一个家庭的支柱,支撑着每个家庭的良心。家风最普通不过了,但是,它牵动千千万万炎黄子孙的正能量。

  乐于助人、慷慨大方、拾金不昧、诚实守信……家风让我家和睦快乐,让我们幸福健康。我会让这股正能量继续传递发扬。

【家风的故事】相关文章:

我的家风故事【精选】03-14

我家的家风故事02-04

我的家风故事02-10

我家的家风故事[精选]02-04

[集合]家风的故事04-11

我的家风小故事01-24

我的家风故事15篇03-13

我的家风故事15篇(精选)03-13

我的家风故事(经典15篇)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