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屈原的作文

时间:2023-06-25 17:05:21 诗琳 好文 我要投稿

纪念屈原的作文(精选35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是一种言语活动,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相信写作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纪念屈原的作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纪念屈原的作文(精选35篇)

  纪念屈原的作文 1

  屈原他是一个坚强不屈的人,令死也不要自己屈服。

  在《屈原》全剧中,第一幕的时候如果没有秦国丞相张仪和楚怀王的宠姬南后这一阴恶的插曲,“漫步橘林”的美好也许会一直长久下去。而从这一幕屈原教育宋玉如何做一个好人,一个正直不阿的人也可以感受到他人品的高尚,而这也为第三幕的结局做下了一个铺垫。

  第二幕,朝廷的阴险与争纷使屈原免职。从这也可看出屈原不是一个很有谋略的人。谋略用在好人之手不叫奸诈。一个人如果真心报效国家,在遇见危害国家利益的奸诈小人时,所用的不应是“天真”,一味的.等待又无可奈何。他没用智谋反击,使他们离开这个“平台”中,而不再受此威胁。因为即使小人一次失败,难免不会再犯。必竟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第三幕,因为靳尚等人的诬陷,几乎所有人都不相信了他,从这里也看出这些人的不明事理。其实也不应该这样说吧!是朝廷奸臣太多,屈原即使反抗,也会失败。但从这一点也可以说屈原太清高,如果他肯舍下自己的清高和奸臣关系拉扰却不做谋害国家利益的事,这也不是“出淤泥而不染”么?

  在第四幕,屈原的坚贞不屈直得感叹,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值得赞赏。但是,这明知徒劳却毅然反抗,他是莽撞,也可以说是做最后垂死的争扎,但楚怀王却并不信任他。但此时也为楚怀王令可信其奸人之道也不信忠臣之言的结局做铺垫。

  最后结局悲惨结束:死了婵娟,做了逃犯。这就是屈原忠心换来的结局,无数的酸心和无奈。一个人又怎么敌得过这满朝廷奸臣的那被利益贪昏头脑的君王呢?

  纪念屈原的作文 2

  大江东去浪淘尽,以发代笔留下千年壮举。

  汨罗江边,残阳如血。一个高大的背影临风而立,矿野无边,孤怜而没落。蓦地,他仰天长叹"世人皆醉我独醒"只是心醉醉的心碎。犹记,那一刻抱石投江,哀伤犹如隔世。屈原为自己找到了归宿,为人民灵魂的觉醒与奋起现出了自己的生命!

  倚望江水,耳畔仿佛传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执着呐喊!当纵身跳起的那一瞬间——雷为你而轰响、电为你而狂闪、江为你而咆哮……你没有泪水,没有拖泥带水,只有狂风、闪电、风暴般坚强的.意志!你欲用自己单薄的生体去抵挡与唤醒无边的黑暗。但,失败了。而在你身后仍然有无数同你一样有着坚强意志的人,继你只后他们无不时时刻刻为着广大人民利益去与黑暗势力做着艰难的斗争。你手带刑具,颈系长链,脚套镣链,披散着头发,虽步行受限,担心早已随理想飞出九霄云外,飞到百姓的身边去了!你的感叹激起了世人奋起向上的波涛,给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人们并没有忘记你,你的洒脱离去,给爱你的人留下了伤心与难过,他们将你去世的那一天叫做端午节,每年的那一天他们乘着龙舟用叶包上糯米煮好(粽子)撒到江里给鱼儿们吃,希望它们不要吞噬你的肉体。这个纪念活动一直流传到了今天,我们依然在执行着这项"使命"。

  渐渐地人们将吃粽子抛粽子形成一种习俗,每到这一天吃完抛完粽子,人们都要赛龙舟,这意味着人们生活好了,千百年来中国无数爱国人士的愿望实现了,我们应该感到自豪和骄傲。可,回首在望,我们为什么要过端午节?为了纪念屈原。我们为什么要纪念他?因为他跳江了。他为什么要跳江呢?因为他爱国,不希望看到国家的衰亡与百姓的痛苦,希望通过他这一跳唤起人们的无知。是啊!可现在的我们没有战争、没有压迫,生活在和平幸福的年代,那么我们要怎样去爱国呢?爱国是从心理发出实践于生活中的,不是一句口头禅,也不是看电影。爱国并非只是"流血流汗不流泪;掉皮掉肉不掉队。"还有更多的是生活中的小事:礼貌待人使我们国家成为友谊之邦;团结奋进让我们国家战胜一个个大灾难。你捡起一片垃圾,我不破坏一片绿荫,这不都是热爱我们供用的家园——祖国吗?

  端午节,在纪念屈原之后我们应当做点什么?学习屈原的精神,我们更要“爱国、明理、诚信。”

  纪念屈原的作文 3

  自屈原投江以后,他一直被人们所怀念,我也不例外。人们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人物,将屈原投江的日子——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定为端午节。在每年的端午节,人们都要佩戴花花线、荷包,喝雄黄酒,还要吃粽子和赛龙舟,这种习俗已经连续了两千年之久,这在中国是绝无仅有的。屈原以自己强烈的爱国之心和嫉恶如仇、洁身自好的`高风亮节,赢得了后人对他的永世敬仰!

  我很敬佩屈原。

  屈原,生于战国时期,楚国人,有一段时间深得楚怀王的赏识。楚怀王对他言听计从,百依百顺。而屈原此时就有了一个实施美政的:上有一位举贤任能的君主,下有一群竭智尽忠的臣子,国家就能富国强兵,而且屈原认为他一定能实现他的政治理想。看到这里,我不禁敬佩他远大的志向和无比耿直的性格。然而好景不长,不久便遭到了上官大夫的嫉妒,从而在楚怀王面前造谣,说屈原的坏话,令楚怀王渐渐疏远了屈原。屈原绝望了,流落江湖。但是他依然关心着楚国的一切。

  当楚怀王决定与齐国绝交时,屈原不顾自己已经没有了官职,穷困潦倒,毅然决定亲自去齐国说明,但是,齐国已经没有人相信他了,他无功而返,伤透了心。后来,楚怀王又放走了秦国人质张仪,更令屈原悲愤不已,不顾自己的处境,径直去宫里参见楚怀王。但是,做出来的事又怎能收回去?屈原又一次失望了。

  楚怀王死后,顷襄王把屈原彻底流放了。可怜的三闾大夫,身形憔悴,面容枯槁,然而还是一片赤诚,把整个的心思放在了对国家的挽救上。可是事情并不像他所希望的方向去发展。结果是,不久秦国便挥兵南下,攻破了郢都,屈原看到楚国已经无可救药了,在绝望和悲愤之下,高声呼喊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投进汨罗江,自尽了。这更令我悲伤不已,感动不已。悲伤的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就这样去世了。感动的是因为屈原一颗火热的爱国心!

  但是,正因为这样,让我认为屈原并不应该死。如果他听了渔夫的劝告,能够忍着巨大的痛苦,不再那么锋芒毕露遭人嫉恨,楚国也有重建的可能的。但是,傲骨铮铮的屈原终究是忍受不了内心的痛苦,投江自尽,让楚国再无回天之日。

  我同情屈原,我敬仰屈原,我歌颂屈原,又一个端午节来临之际,我不由得深深感叹:屈原之死,悲哉!壮哉!惜哉!真可谓是:

  竞渡深悲千载冤,

  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

  只留离骚在世间。

  纪念屈原的作文 4

  屈原是一个值得佩服的人。试问中国四大佳节,春节,那是一年的结束新一年的开始:清明,那是祭拜死去亲人朋友:中秋,那是与家人团圆的难逢佳节,而屈原一个人,就能为纪念他搞出一个端午……实在是,太厉害了,前无古人啊!我不佩服行吗,华夏几千年,屈原当真影响地深入骨髓啊。

  屈原是一个值得尊敬的人。他文采斐然,一人引领千万骚客,为人极为正直,与恶势力抗争决不妥协,更是一个一生尽心为国的伟人,无论是“王甚任之”还是“大困”,对祖国永远是一个坚贞不移,至死不悔,就是这么一个有治国之才,爱国之心,刚正不阿的浪漫诗人。

  但,他并不值得我学习,做榜样。

  屈原是一个迂腐的人,他的“忠”,我的确佩服甚至仰望,但那不过是“愚忠”。“王甚任之”时尽忠,无可厚非;但当整个王公贵族开始反对你,抛弃你,明明有康庄大道不走,依然一副被人卖了还替人数钱的模样。

  “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这句话,这些儒学伦理战国之时还没有盛行,正是这位伟大的屈原屈大诗人屈大忠臣,将这种忠君报国,存君兴国的“伟大”“正义”的思想毫无保留深深的填入了这“更伟大”“更正义”的传统道德观念中。试问:孔子所说,仁义礼智信,何来忠字?

  就这样屈原的故事成为美传,中华美德,永垂不朽,成为一代代帝王的统治工具,成为万千百姓的道德楷模,成为人们过佳节的纪念对象!没有这忠君报国的汨罗一跳,也许,只能说也许,岳飞就不会惨死风波亭,直捣黄龙未必没有可能,不会有那么多的英雄不能战死沙场而死于帝王阴谋的悲剧!屈原的汨罗一跳,不管本着什么目的,什么初衷,他本想狠狠震惊一下警醒一下祖国也好,不忍看到楚国江河日下的悲剧也好,或者是干脆一了百了的消极逃避也罢,他造成的影响却是巨大的,空前的!这样的伟人,他本身的人品越好,为祸却是越大。坏人为祸,为祸一时,为祸一世:好人为祸,为祸一代,为祸一民族!好人的“祸”——那些好人有意无意的光荣事迹,成了帝王们俘怒苍生的王牌,帝王们站上了道德的'制高点,人人尽而忠之,这种“忠”,当事人认为很伟大,世人亦然,唯有帝王风轻云淡心中一阵不屑:不过一条忠诚的狗罢了!

  这种可怕的现象,两千多年不止!

  屈原是冤枉的,他的君子品行的负面影响,任汨罗江水流干也不会知道一分。就让屈原安静一下吧,少讲讲他的“传世美德”,让它成为一个值得佩服、尊敬而不是一个被效仿,被榜样的人!

  纪念屈原的作文 5

  不得不承认,有的人是受不了一点世俗的沾染的,同时他希望受到命运的青睐,与同样的高洁之士结朋交友。当以上两条愿望一条都不能实现时,清高的屈原也就决绝地离开了他认为的肮脏世界。

  姑且不论这死是否值得,单是这勇气就足以让后人尊敬。这是对自己人格的尊重,它表明自己是拣枝而栖的凤凰,不能混混噩噩度世。

  屈原投江的'心境应该是极度悲凉的,应该是冷静的理智的,也是深思熟虑的,绝不是一时之冲动。既然已抱定了必死的决心,那么何必性急?再看一眼楚国的大好河山吧,这是我的先人开辟的地方,秋风萧瑟,西风渐紧,远处的芦苇与近处的芦苇携起手撑开了一张秋天的网,把整个人的愁苦攒紧,浓缩成一颗异常柔软的心,这心一旦溶于汩罗,便把整条江水都染得苦涩,而水又是一脉相通的,任意一瓢水,都使楚人想起家国江山,想起不可搀回的结局,涕泗横流。

  事情已经过去两千年了,代代传,传代代,再加上喜欢“盲目爱国主义”的统治阶级的宣传,于是屈原就成了所谓爱国的典范。

  人们不会指责屈原的爱国,虽然那是更重视个人而不是更注重国家的时代,那是一个哪里有幸福哪里成就哪里就是家国的朝代。“凤凰翔于千仞兮,览德辉而下之”,像屈原这样为出生之国而死的不多。

  接下来我要谈谈屈原的观点问题,在屈原看来,只有凤凰之类的高洁鸟类才能发表言论,庸鸟安分守己便是;骏马是不必绳子拴的,跛驴当然是要干活的。读到这里,我不禁为庸者叫不平,我同意给天才以自由发展的空间,但同时也应该尊重庸者,其实对庸者、对弱者的关注与尊重更能体现一个民族的人性美,中国文化从某种意义上说是精英文化,从“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到“食尽人间千钟粟,凤凰何少尔何多”,说的仿佛都是阳春白雪不能与下里巴人来往交心。

  从一个屈原,其实可以看出人格的坚守、家国的选择、传统思想的弊病等多个问题,不同于司马迁的爽然自失,我倒是豁然开朗了。

  纪念屈原的作文 6

  在我印象里我一直都知道屈原这个人,和他的《离骚》,也仅此而已,从来没读过。不过,其实我还知道端午节吃粽子也是因为他。我到了学《离骚》(节选)的时候才真正对他有所了解,但也仅此而已,譬如他如何爱国如何志向高洁。但这些也只是从书上或听说了解到的,不是我感悟出来的。读《离骚》时我唯一的感觉就是他很自恋。

  但到了最近学的《屈原列传》,我觉得我了解得更多一些了,但可能还是不够深刻,最起码我现在了解了他的才华非同凡人,人家自恋点也是有资本的。但那也就不再是因为他自恋,而是极力表达自身还保持的高洁的情操,不愿与世俗同列。最让我敬佩的其实是他最后的投江自杀。似乎古代太多名士对气节十分看重,对于原则不会做出一点让步,当现实与自己所坚持的某些东西冲突而又无力改变时,他们往往选择死而不是妥协地苟活下去。屈原也是如此。当自己不被信任,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国家一步步衰弱,他没有背叛它,而是以死表明对它的热爱。有些人认为这样太不值,也太固执,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似乎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更适合这样的情境,而不是抱着石头就跳进去了。

  可是我个人觉得他的选择更加令人佩服。坚持自己的原则,坚持自己的'信念,对于有些人来说这一个信念是他们活着的唯一支持力。当我不能坚持我的原则,我的信念时,生活于我已不再有意义了,这让我想到原来的哥斯拉兄弟,做鞋对他们而言就是生命,如果不能用心做鞋,做自己想做的鞋,那就不活也不会妥协。信念已变成信仰,为它而活或为此而死都在所不辞。

  屈原也是如此。他坚持自己的高洁,对楚国的热爱。当小人当道,怀王不再信任他时,他依旧忠心耿耿。当楚国抛弃了他时,他却没有放弃楚国,仍日日心系怀王,心系楚国人民。当已无力回天,他选择用死来表达自己的痛和对楚国的爱。你当他是固执吧,可正是他的固执成就了他。他的高洁孤傲传诵至今,他的爱国之情让历代人所赞诵。

  世人皆浊,我只有以死来保守我的原则。这是一种气节。

  而我非常敬佩甚至崇拜这种气节,似乎在读古文或了解历史的时候总能遇到这样的或相似的人。他们的这种品质吸引我想要了解他们,并敬佩他们。似乎这样的气节在如今不再有,这也是他们的时代更加令人神往。这应该就是我们不断探寻、追随古人事迹的原因吧,正如屈原,总能有让我们的心为之震颤的地方。屈原用死捍卫了自己的气节,自己的原则。我们因而敬佩他,缅怀他。

  因为人,总要有原则。

  纪念屈原的作文 7

  摆在屈原面前的,只有两条路:一条是与世推移,另一条则是坚守节操。屈原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第二条。

  走到这一步,他需要极大的勇气:他需要抛弃的是他的生命,他的国家。他已经清楚地认识到,曾封他祖上为“屈”的那个家族血脉已经不可挽回地走向了衰败。曾经侍奉的那个又蠢又荒诞的王最终竟要死在他国。新立的王又变本加厉,不但不再诏用他,反而加他贬得越远越好。作为一名忠心为国的臣子,还有什么好说的呢?不再为之而“屈”,只能投入自己幻想的那个世界中。按照礼来说,臣子未尽忠,这是大罪,屈原也心怀这种想法,即使在自己创造的那片净土中,也不会掩盖自己内疚与罪责之感。这就是坚定地一心为国的代价。坚守着那个崇高的志向,那份痛苦谁又能知呢?

  而放弃却只在一念之间。渔父与屈原对话的场景仍历历在目。虽无法考证历史上是否真有如此一回,却又从侧面表现出,当时的“圣人”们经常是与世推移的。“圣人”们飘然于世,过着最初的道家原型的生活。出事入世,随心所欲,内心中空空如也,无欲无求,也能成为一方“圣人”,此乐何及!放弃操守正如洗澡一般简单,一转眼,心中都被冲走,毫无保留。这在屈原看来,是永远不能接受的'。“登昆仑兮食玉英,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同光”,多么有气势对理想告白!内心被这样的想法包围,又怎么会想着苟且偷生呢!苟且偷生又怎能与天地同寿,与日月同光呢!宁愿在绝望中保全自我,也不会去做一名放弃道德、昧了良心的佞臣。

  屈原把这一切看得如此透彻。“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忠贤之士也会生不逢时,既然自己无法贡献自己的力量,那么沉入那不再会绝望的世界也比苟且又内疚地存于世更有意义。对未来抱有信心的人一定是会选择坚守的。

  在他之后的几百年,诸侯混战,不再太平。直到司马迁所处的汉朝建立,局势才稳定下来。而与屈原相隔甚久的司马迁也与屈原做出了相同的选择。受了宫刑的他,坚守意味着守住志向,而放弃此时却变为了死,死了就不用受这么多的苦了,便解脱了,但这又有什么意义呢?前人屈原正是因为觉得飘然于世无法实现人生价值才自沉汨罗,此时司马迁只是以一个近似宦官的卑微身份,犯的又是耻辱之罪,人皆轻之如鸿毛,又怎能轻飘飘一句“不想活了”就断送宝贵人生呢?这样的人生是坚守还是放弃,便一目了然。面对灾祸,司马迁最终明了生死之义,坚守住他作为一个史官的价值。

  更远一些,我想到了意大利的布鲁诺,直到被烧死的那一刻,当狂风卷起烈火,一句“火并不能把我征服!未来世界会了解我的价值的!”使顽固者们战栗。坚持真理,坚定自己的原则,放弃一切向教会低头的机会,他在历史中的功绩永世传诵。

  这就是人类伟大的先人们所做的一切。面对现实的冲击,坚持自我,永远不放弃,才能走得更远。

  纪念屈原的作文 8

  屈原,我通过现代的“文献”知道了你,知道了你的一些“生平事迹”,但却不了解你,毕竟我们身处的时代相差超过两千年,但我想了解你,想询问你。

  最想的问的便是那楚国有什么值得你呆下去的价值?同僚排挤你,嫉妒你,怀王的信任也是水月镜花,在小人的三言两语下便碎个粉碎,更是将你放逐异地,这样的国君真值得你去效忠么?耿直如你是怀着怎样的心情面对这个国家的?悲痛?愤怒?你是如何忍下去的?不是古语有言:“良禽择木而栖”,就算是现代也有一句“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纵观整个战国,有才能的人在本国得不到任用,因而去异国发挥自己的才干,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苏秦,张仪,看着他们能自由的发挥才能,难道你就不羡慕么?

  我曾猜测你这么做的原因,却又被自己一一否定。报国君信任之恩?到最后还不是不识人。为了与家人在一起?那你也不会投身湘江。我不懂,我不懂,不懂你对楚为何如此执着,就像父亲爱着自己的孩子,不断做着无私的奉献。倘若我是你,那我不是长叹一声“我爱我国,奈何国不爱我。”然后离楚而去。就是做个睁眼瞎子,当作什么都看不见,随波逐流了吧。而你却坚持了下来,纵然被流放心仍在出,这究竟是为什么?

  虽然我不能理解你为何正直如斯,但这不妨碍我对你的敬佩,我欣慰的告诉你,你那耿直的精神被传到了现代,我们有个节日叫做端午节,就是来祭奠你的,祭奠勇于担当,心忧天下的你。祭奠从然淡定,冷静思考的你;祭奠刚正不阿,敢于直言的你。因为你,举世不再皆浊,你作为中华民族的心活了下来。

  但是你也在被忘却。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有多少人已经找不到这颗心,追逐功利。“哺其糟而歠其醨”,能在这样的社会中以生命坚守道义的人已经不多了,在黄泉下的你是否会因此感到悲伤呢?

  无论怎样,你的死都比苟且偷生有价值,你的死成为了一颗种子,埋在每个人心中,早晚有一天会长成大树,由浩然正气凝成的大树。

  天地有正气,屈原你与天地长存,与正气长存!

  纪念屈原的作文 9

  我觉得屈原是一个很固执的人。

  屈原与楚怀王同姓,是楚国的王族。因此他只向楚国效忠。这并不是他的固执。我觉得这是一种人生观、价值观。屈原可能认为,比起美好的生活、丰厚的俸禄,他更想让楚国强大,即使自己在楚国的政治舞台上展示不出什么功绩,但能帮上忙就好。这很可能是屈原的想法,是他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屈原真正的固执在于,他太相信怀王,相信怀王总有一天会醒悟,他太相信自己,相信自己总有一天能使怀王醒悟。

  为了使楚国强大,屈原努力展示他的才华,终于可以让怀王“信任”他。但朝廷中有更多的人更注重名利,于是他们向怀王进了谗言,屈原一下子就被怀王抛弃了。我觉得屈原应该是很明白的。如果怀王真的信任他,那么就不会因为一两句谗言就疏远他。只有不了解周围人的皇帝,才会随意听信他人的谗言。屈原应该已察觉到,怀王有多么地不重视贤臣、不关心周围的人。但他固执地认为,这些都是小人干的,是小人使怀王听不清、看不透。即使被怀王疏远抛弃了,屈原依然愿意相信怀王。

  张仪诈怀王事件发生时,屈原已被罢黜,不在官位上,他虽然不在怀王身边,但仍然得知了这件事。屈原看着贪心的怀王又做了蠢事,他只进谏了一句话:“何不杀张仪?”虽然只是一句为时已晚的话,但足以显示出屈原的忠心和明察。

  但怀王直到最后,都没有听屈原一句话。秦昭王要和楚联姻,要让楚怀王前往武关与秦相会,这是何等危险的事。楚国大将已接连损伤,秦国又是虎狼之国。屈原最诚恳的谏言怀王没有听,导致最后,怀王客死他乡。

  屈原被怀王疏远而写了《离骚》。这时,他的心情不是愤怒而是悲伤。这就是他对怀王固执的`最好的证明。他“忠而被谤”却仍相信怀王,而怀王又恰好是个不会任用贤臣的无能之王。屈原的这份固执几乎没有任何的意义。

  屈原执着的是对象——怀王,并不是一个贤明之人,那屈原就不应该对自己如此执着,他明知他自己的“怀瑾握瑜”怀王根本看不到,但还是固执到底。要在怀王的统治下救国,这不仅仅是不同流合污能达到的目标。如果屈原能不对楚王,不对自己那么固执,想一些其他的方法,说不定最后的结果会有所不同。

  纪念屈原的作文 10

  我总觉得屈原之死实在是不值得。我对他所做出的事情表示理解,但是对于这样的极端做法我并不赞同。

  屈原本人自视甚高,这点结论从《离骚》中“帝高阳之苗裔兮”“肇赐余以嘉名”“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这些话中可以轻易得出。一个“知识分子”,清高是正常的,过分的谦逊才是不必要的,这样既没有魄力,也没有大家风范。他的理想也很美好,“不抚壮以弃秽兮,来吾道夫先路”。他虽然有这样的理想,也具备这样的才干,可是没有遇上“圣主“,在楚国日薄西山之际他投江自尽,但这或许不值得。

  首先,我对“秦灭六国之时,楚是最冤的“这一论调持有否定态度。既然是诸侯割据,那弱肉强食就是很正常的事情。楚怀王够傻,做出来的事情够离谱,也不懂知人善任,最后落得个凄惨的下场就不能算冤,这样的国君领导的国家,不被灭掉才是对其它国家不公平的事情。

  所以我的'观点就是,屈原这样的行为,虽然有很大一部分出自于对楚国民生疾苦的感慨,但是没有脱离愚忠这一范畴。

  他大可以如管仲所言“不盖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在当时,谋士效忠于不同的诸侯王是很正常的事情。改革政治不是件易事,不流血的改革更是难上加难,在君主不重用时想凭一己之力改革就是根本不可能的。如果他真的爱这片土地,爱这里的人民,就应该另寻圣主。助其以更少杀戮的方式夺下楚地,减少战争和不必要的伤亡才是良策。他一死了之,只能说明其境界未到“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的地步。这里为宋荣子抱不平,为什么他这样的人却没有名气。当然,这是庸人自扰,宋荣子本人是不会在乎这些的。

  不是为明君,那么效忠国家就没有了意义。如伍子胥一般被杀的臣子还少吗?他爱的应该是国家、土地、人民而非其政治和国君。既然如此,投靠其它国家似乎就不是什么坏主意,毕竟这样对人民或许会更好。

  无论如何,屈原最终选择了死,留给后人一个值得回味的题材,没有人会知道,站在江边的屈原究竟想到了什么,或许他有了足够的理由去死只是我们不知道或者没有想到而已。所以不过是从个人自由还是从他本人的现实处境出发来说,我们都是不能对他的死做出任何客观评价的,我们所说的一切论断都带有因自己的联想而产生的主观性。

  屈原的寂寞我不懂,也不想懂。

  纪念屈原的作文 11

  屈原是历史上一个历来为人称道的人物。一直到今天,他还为人们怀念,端午节便是由此而来的。屈原的确是一个有才的人,不然他也就不会遭小人嫉妒,含恨而终了。

  首先,我想分析一下屈原是个是么样的人。忠君爱国,关心天下苍生,这是不必说的。他是个意志坚定,非常执着的人。他在《涉江》中虽然有流露对楚国的不满、不屑,但那仅仅是抱怨、愤懑,并不是恨。他的感情是埋怨,并不是怨恨。而且在文章后半部分也充分地表达了自己心中怀有的信念,他并没有放弃,他随时准备为国家献上自己的才华。而那一份怨也是他洁身自好,坚守自己原则的表现,这是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怨。最后他选择抱石而死,我虽觉得困惑,但我不会“怪”他。对他而言,国家就是一切,高于自己的生命。他宁愿死,也不想看着楚国一步步走向灭亡,虽然他可以隐世,可以投奔其他的国家,但他宁愿死。这样的`抉择中是一种深深的绝望和无奈啊!孔子说他“求仁得仁又何怨?”可是他想求的并不是死,他想要的是奉上自己的才华,使楚国强大。这样遗憾地去死,他怎么会不怨呢?虽然有人觉得屈原傻,但如果屈原不走上这条路他就不是屈原了。就好像如果项羽没有自刎而是回到江东在父老面前重新称王或者躲起来隐居山中,那他就不是项羽了。毕竟在历史面前,我们都不是当事人。

  其实回顾我国的历史,不管是哪个朝代,总会有那么几个同屈原一样遭遇的人,上有李斯,比干,下有范增,司马迁,同时代的还有孙膑,伍子胥。苏轼曾在《赤壁赋》中写过一首歌:“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史记》中写屈原时也曾写道“其志洁,故其称物芳”、由此可见,这两个人的感情是颇有相似的。他们都极富才华,遭遇也略有雷同。两人在各自的诗文中都表达了自己不愿同流合污,洁身自好的高尚情操,同时也表达了一份埋怨和再次回到朝廷的向往。虽然就结局来说,苏轼表面上比屈原好一点,但他们二人心中受到的伤害,内心的痛苦是不会相差甚远的。

  为什么忠臣会被f谤,小人却可以当道?为什么这种现象会在历史上反复出现?其实历史上并不是没有明君贤臣的例子,周武王和姜太公,齐桓公和管仲,刘备和诸葛亮,无不是一段佳话。要想真正有才学的人得到重用,最先需要的就是发掘人才。这里有两条路,一条是参加考试,另一条就是遇见伯乐,同时这个伯乐愿意给你机会,这在古代也是有例子的。蔺相如、管仲便是这样受到重用的。然而,这毕竟也是极个别的例子。韩愈也曾发出“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感慨。甚至还有伯乐害死千里马的例子。由此可见,靠伯乐这条路实在没有什么前途。而考试这条路,几年一次,选取的人数少,其中又难免会有一些暗箱操作,大批的人才就这样白花花地埋没了。连朝廷都进不了,那就不要提什么重用了。然而这只是一个开始。大臣之中的手段心机不一定会输给后宫的尔虞我诈。“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良臣就是因为他的才华遭人妒忌,才会最终被埋没的。虽然小人的谗言有没有效果最终还是要看皇帝,可就算皇帝再信任你,左边说一句,右边叮一句,疑心还是会起的。但如果是一个永远圣明的君主,就能够不为所动,认清身边的人。可历史上又有几个君主能做到永远英明?如果一个国家的兴衰,人才是否能受重用,全部都要依赖于这个皇帝是否永远英明,这个赌注不是太大了吗?然而更可怕的是,这个国家的人民极少有人能认识到这一点,甚至是那些千里马,只能埋怨皇帝和小人的不是,而不是去思考为什么只能通过皇帝来实现自己的价值。

  屈原的死,是楚国的悲剧,是千千万万人的悲剧,更是一个制度的悲剧,一个社会的悲剧,却也是他自己的悲剧。

  纪念屈原的作文 12

  炙烈如浆的汨罗水啊,你尽情的翻滚吧!山雨欲来,国之将殇!风雨飘摇,奸人当道;世道颓败,家破人亡!指九天以为正兮,惜君不纳忠言啊!汨罗激流,你尽情的咆哮吧!把我一生的飘零落魄卷入汤汤大海,沉入深邃的蔚蓝吧。汨罗水啊,你放肆的激荡吧,让我滚烫的泪,砸起的水花,化作利剑,刺残那吮血为乐的杀人恶魔,刺死那猥琐龌龊的'奸佞小人!用他们浓稠肮脏的血,祭这世上的清白!清澈的汨罗水啊,你静静的,静静地,缓缓的流吧,你是如此高贵,濯濯清流,蒙世之温蠖而不染,只有你,容得下我皓皓之白,吾宁赴常流而葬乎鱼腹耳,亦不推污世之波,助垢世之澜!

  滂沱大雨啊,你尽情的挥洒吧,泼在这绝望的、灰色的土地,洗尽这世上那那肮脏的糜腐与谗言,鞭笞那卑鄙与懦弱的灵魂,浇透,泡烂那误我楚国仍不知诟耻的心脏!嚱!问神,问天,问鬼!为何我一生沉沦,为何山河飘絮!为何奸人当道,为何万马齐喑?为何我中流砥柱,却不能力挽狂澜?眼看,看大好河山,给他人做嫁衣!啊!噫!吁!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推辄倾倒的你们可以抢去,但休想占有我屈原不屈的魂灵!屈原高歌,哀恸悲怆,黯然神伤,绝唱人间凄凉。

  曲毕投江,水溅三尺,水帘飞漱,江水大潮,万丈巨浪风雨大作,红光满天。屈原的灵魂从此在汨罗的温存里徜徉,在海天相接处,燃烧。

  纪念屈原的作文 13

  “同学们,我们到了,屈原故里已经在我们眼前了!”

  随着老师的声音,我们来到了此次旅行的目的地——屈原故里。

  说到屈原故里的景点数不胜数,每一个都奇妙无比,但我印象最深刻的要属屈原祠了。

  屈原祠的大门上刻着光争日月,大家都知道,太阳是万物都无法舍弃的`,如果没有太阳,万物都无法生存,在这里是指屈原和太阳一样伟大。

  走进屈原祠,首先看到的是屈原的雕像,他双目远眺,仿佛胸怀大志,一手抚摸着胡须,一手握着佩剑,穿着象征着崇高地位的官服,让我心中涌起一阵敬意。

  走进屈原祠的文字展厅,给我的第一印象——震撼。整座展厅的墙壁上刻满了文字,我仿佛回到了过去,我仿佛看到了这些诗词的创作过程,我仿佛感受到了屈原心中的满腔忧怨。

  屈原被称为中国的“第一诗人”,为什么这么说呢?原来,在古代,许多人作诗后不留下姓名,只是后人将这些诗收集起来,而屈原是第一位留下姓名的诗人,因此,被称为“第一诗人”。

  屈原的作品有很多,其中最著名的有《离骚》、《天问》、《九章》、《九歌》、《怀沙》,每一篇诗中都蕴含着无穷无尽的奥秘,每一篇中都告诉我们许多道理,每一篇中都影射了百姓的生活疾苦。

  天色已晚,我们坐上了返回的客车,离屈原越来越远,而他的那种精神,却永远烙在我的心中。

  纪念屈原的作文 14

  汨罗江边,血阳正浓。

  一位老者巍然于烈烈风中,岁月的沧桑在他的脸上流下道道屐痕,数载的沥血使他早生华发。

  他,就是屈原。残浊的衣襟遮掩不了他伟岸的体躯,滚逝的江水更挡不住他无尽的`思绪——是啊,怎能阻挡呢!

  深谙治国之道的他,何尝不想振兴楚国,使其崛立于七雄、一统天下。可是一腔报国心,怎敌得小人谗言诽谤?楚王疏信,满腹良言又向何处谏?

  楚王被邀至秦会晤,屈原深知秦王阴险,于是朝堂力谏:“秦乃虎豹,此战时,必图谋不轨;陛下乃一国之君,闪失不得,此行决不可矣!”

  前日秦变卦,骗得楚与齐断交;秦之诈,孰不知焉?谁料想,怀王次子子兰却无心父亲安危,只为篡逆之谋,竟怂王定赴此行,此虎穴之行啊!

  怀王疏信屈原,却听信子兰,终客死他乡,而子兰如愿当上令尹。子兰怀恨,将屈原谪至僻荒,蒙受污秽之名。

  愤懑之时,疾书《离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说的多么坚定。兴国扶君之路,漫长而须远修,面对小人当道、奸佞得意,叹得又多么无奈!

  夫子心,碎不能掇。于是,屈原徘徊回首于汨罗江边,看江水滔滔流逝,楚之存、还能有几日?慨叹:“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遂怀石投江。

  屈原随他的江水之志一并而去,我心——似在滴血。

  纪念屈原的作文 15

  唐朝有一诗人陆龟蒙写过一首诗叫《离骚》:天问复招魂,无因彻帝阍。岂知千丽语,不敌一谗言。屈原,作为一个在封建时代的人,思想是多么的进步!在当时就发出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感慨!可谁知道,楚王竟然听信奸臣之言,流放屈原,导致国破家亡的局面。我不禁对这位伟大的民主主义思想者感到无限的叹息!

  今天下午,我的表弟袁齐兴高采烈地吃粽子。我就一本正经地说:“你知道端午节的来历吗?”小表弟不屑一顾的说:“管它那么多干吗,反正就是开开心心吃粽子的。”我的表情立刻严肃起来:“端午节怎么能是光开开心心的.吃粽子呢,你居然连端午节的来历也不知道!”他目光炯炯有神地说:“你说说看。”于是,我就讲起来端午节的来历:“古时候,有个伟大的爱国诗人叫屈原……”小表弟听得目不转睛:“屈原真是个爱国诗人啊,呵呵,我又了解了新知识,上学了对我们班同学说说,他们都不知道!”小表弟又问:“那么,为什么叫端午节呢?”我不假思索地回答:“农历五月初五,俗称“端午节”,端是“开端”、“初”的意思。初五可以称为端五。农历以地支纪月,五月为午,“五”与“午”相通,故端五又名端午。”

  屈原,这位伟大的诗人,会永远刻在人们骨头里,楔在人们心里。明天,我会再一次记起你的,屈原!你就是中国文化的精髓,民族精神的脊梁!

  纪念屈原的作文 16

  在汨罗江潺潺的流水声中,可有人记得数年前,曾有一人,于此从容赴死。

  满腹抱负被全盘否定,不断贬谪,终到了汨罗江,无数的才情化作一首流传千古的《离骚》,在江边被日夜传诵。

  经此数月,连渔夫都看不下去了,他肆意地嘲弄曾经高高在上的士大夫,嘲笑他无用的清高风节。在这边远之地,陪伴着屈原的只有呼呼的风声。他心中的郁结之情倾泻出来,怕是比汨罗江还要漫无边际。他就那样一次次的希望,又一次次绝望。

  他一生都在为楚国做着努力,却不想王对他所谓的重用信任,终是抵不过公子子兰的愚昧可笑。那一刻的屈原,受尽白眼,却无力为自己辩解,即使时间证明了他的伟大与远见卓识,在他的时代,他仍一无所有。

  终于决定跳进汨罗江的那一刻,他也曾s站在江边眺望,天的尽头,目光的远方,就是他为之奋斗的一生,却再也回不去的楚国。皇帝不再信任他,近臣排挤他,身边无一知心人。终于,他累了,他不愿向污秽的'世界屈服,那就于此结束一切吧。

  江边的“扑通”声只带起了一圈圈涟漪,没有引起任何人的注意。汨罗江淹没了一个爱国的诗人,却为它自己带来了经久不衰的游人,不知屈原地下有知,会不会流泪叹惋,半生奔走,竟只换得一江盛名。可悲,可叹!

  后来人们往江中投掷粽子,为使鱼不啃食屈原的遗体,他们已尽了全力。他的遗体始终无人发现,或许他正在某个静谧之地,安然沉睡。

  他永远不会被遗忘,为他的一切付出,一片忠心,为他永不消散的灵魂。

  纪念屈原的作文 17

  朦朦胧胧中,我发现自己乘着一艘小船,飘向远处的小岛……

  我一踏上小岛,就被眼前的景物惊呆了,沙滩上到处是被浪冲上来的死鱼,岛上看不到一棵树,一丛草;满目的沙土,被风一吹,便卷起了像雾一样的灰尘……

  “小男孩,你以前没见过那么荒凉的景象吧。”我转过身,看见一位装扮十分古怪,皱纹被黄土填平,留着一绺胡子的老爷爷。“您是……”“吾乃楚怀王左思徒,姓屈,名平,字原,小男孩见怪了。”听了他的一番“简介”,我立刻怔住了,眼前的这位老人竟然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政治家屈原。您是屈原爷爷?《天问》的作者?”

  “天问,天问,可如今又有何可问?”屈原爷爷的可真苍凉。“嗨,别提了,当我为楚国濒临灭亡而投江时,唯一的愿望就是投向清澈的汩罗江,投进大自然的怀抱。可是……”屈原爷爷擦擦眼泪说:“我在这儿居住了几千年,本来清澈的`河水变得浑浊。陪着我度过几千年的小鱼都死了,我不得不上岸。可是,老天还不让我安宁,以前郁郁葱葱的森林变成了沙漠,动物们因饥饿都化成了一堆堆白骨,我已经好几天没吃东西了……人类,唉……”突然,我被闹钟铃声吵醒了。打开窗户,看见清晨的街上,果皮随处可见……想起梦里屈原爷爷的无奈。是啊,大自然被破坏得太严重了。让我们一起保护环境,保护美好的家园。

  纪念屈原的作文 18

  眼前的景物朦朦胧胧,似梦境一般,此情此景有点儿熟悉,可又想不起到底在哪见过? 驻足、四顾、沉醉于此刻的宁静与闲适,任由思绪在天地间流转。 忽然,眼前出现一个高大的身影,虽身着白色长衫,但在这缥缈中却如此显眼。他在慢慢靠近,迈着矫健的步伐,沉稳有力,方寸间尽显气度。我也向前走,盯着那个身影,脑中迅速搜索是否有关他的记忆。没错,一定是的,我认出了他,他就是屈原。一步步靠近,我更加确定,我能清楚地看见那张苍老的'面庞上浓郁的忧愁和那已斑白的胡须,眉角爬满了几丝皱纹,但那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令我大吃一惊,似乎把他的憔悴掩去了一半。我默默在心里哀叹一声。为他的斑白胡子,为他的丝丝皱纹,为他的明亮眼眸……这样一个伟岸的身躯里,定有一颗坚强高洁美好的心灵吧!这是表里如一的最好诠释!

  那紧锁的眉头似乎承载着万千忧国忧民的愁绪,想舒展开来却卸不下心系天下的责任。他的心里装着黎民百姓,可自己却在小人的尔虞我诈中艰难存活,这该是何等的悲哀?身在黑暗世道中遭受攻击,然而他的心却是高洁的,向着明亮的理想不屈奋斗,这又该是何等的伟大啊!

  迈开脚,我想前去向他打声招呼,却被一阵摇晃惊醒。哦,原来这是一个梦,一个真实的“梦”。历史让我们记住了屈原“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忧国忧民,也让我们记住了屈原“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的洁身自好。

  伟大的屈子,你是一颗耀眼的明星,在中华历史上永垂不朽!

  纪念屈原的作文 19

  汨罗江边,披头散发,一代贤臣,置身潮水。

  "举世浑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唯我独醒,满载豪情欲报国,却郁郁不得志,君主无能,奸臣当道,如此的世风,怎能不让他痛心,为了区区楚地,他付出了所有,结果却不是他所预料的。

  他的忠心,他的正直却将他推向了死亡。长叹息,止不住心中种种哀愁,黎民百姓,流离失所。紧紧的牵动着他的心弦,或许他的存在就是为了这个国家,为了楚地千千万万黎民。

  他无法想通,为何楚王不相信他,为什么上天会这样对待楚人。一切的一切,都让他不理解。作为臣子,他明白自己的职责。他尊重自己的君王,从一开始的与楚王举杯论政,到最后纵身填汨罗江。

  这期间,他经历的太多,曾经某个时候,楚王懂他,信任他,而如今,一切都已成了飘渺的回忆,他不在是楚王的宠臣,不在是三闾大夫,为了他的国人,他终于遭到了放逐。

  也许他说的对,刚洗过头的人,一定要弹去帽上的灰尘,刚洗过澡的人,一定要身上的灰尘。为了不让自己洁白的身体不受到尘世的的.染及,他选择了逃避。

  当他抱着那块石头,他犹豫了,他真的就能放弃楚地千万黎民吗?反复间,那千古忠臣的身影一点点消失在汨罗江面。江水依旧那样的流,而他去了哪里?可能成了江鱼的食物,可能置身于污泥。

  待后世之人,千种猜测,犹为笑谈。

  纪念屈原的作文 20

  滔滔汩罗江里容纳了一颗世之耀星,虽沉河底星光仍旧耀眼,照亮了过江人眼前的路,照亮了莘苹学子的内心。这颗星便是《离骚》之作者——屈原!

  这个伟大的爱国诗人守护着那颗爱国之心。纵使在楚国中深受“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的'耻辱,也不忘振新楚国之使命,多次请谏统治者,直言直读,诚挚至极。屈原认清天下的局势,深知楚国危机四伏,深知“众人皆醉我独

  醒”,深知“固时俗之工巧兮”,他又何曾言弃?何曾埋怨?正是因为他爱国之情浓烈,爱国之心坚强,才支撑他“出淤泥而不染。”

  命运不公,屈原不遇伯乐。时代之浑浊淹没了屈原,使其“伏清白以死真兮”,纵有一身才华而无施展之地,眼看着国家日益哀败,民生日益艰苦,这样活着有什么意义呢?巨星的陨落何尝不是无奈?

  我恨屈原之执着,不理解其为何不投奔他国,再寻伯乐?楚国无能,他国未必亦如此!若其投奔重才之国,今亦不会如此。

  屈原之爱国执着,我虽不能理解却也深受感动,这时便总想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说这句话时他该多么无奈?屈原虽爱国,虽不与宦官同流合污,虽执着,却也含冤投于汩罗江,但带走的是肉体,带不走精神,带不走诗歌,是我们一代又一代人学习的榜样!

  纪念屈原的作文 21

  屈原是一我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更是一个爱国诗人,他有着自己的政治理想,就是希望自己的国家强大起来,他一生都在坚持自己的理想。公元前三四二年,屈原诞生于楚都丹阳。屈原自幼勤奋好学,胸怀大志。早年受楚怀王信任,常赏同楚怀王商议国事。在屈原的努力下,楚国国力有所增强。屈原为人性格耿直,却因在修订法规的时候,不愿听从上官大夫的话,不愿与他们同流合污。公无前三零五年,屈原反对楚怀王与秦国订立黄棘之盟,但是楚国还是彻底投入秦国的怀抱。还使得屈原被楚怀王逐出郢都,开始了流放生涯。

  结果楚怀王在其幼子子兰等人的极力怂恿下被秦国诱去,囚死秦国。楚襄王即位后,屈原继续受到迫害,并被逐放到江南。公元前二七八年,秦国大将带兵南下,攻破了楚国国都。屈原的政治理想破灭,对前途感到绝望,虽有报国之心,却也无力回天,只得以死明志,在同年五月怀着满腔怨恨投入汩罗江自杀,百姓听闻后都很悲痛,争先恐后地来打捞他的.尸体,结果一无所获,于是,有人用苇叶包了糯水饭,投进江中祭祀屈原,这种祭坛活动一年一年的流传下来,渐渐成为种风俗。屈原政治上的失意,也成就了他在诗歌上的巨大成就,他写了不朽的诗集《离骚》,《天问》,也对中国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们欣赏屈原的才华,赞颂他对自现理想的执着追求,更加佩服他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心系自己的祖国。

  纪念屈原的作文 22

  屈原,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今天我跟着老师的脚步一起去游屈原的故乡------秭归。

  我们首先到达了供奉屈原的地方:屈原祠。在屈原祠里记载着屈原的身世和著作。原来屈原出生名门,当过楚国的大夫,但由于楚王身边的宠臣不断的制造流言诋毁屈原,楚王便将屈原流放到苦寒之地,直到屈原跳江自杀,楚王也没有恢复他的官职。屈原在文学上有较大的成就,虽然他一生只留下不到三十篇诗,但几乎每一篇都是精华,特别是《天问》和《离骚》更是家喻户晓、流传千古的名作。

  游过屈原祠,我们来到了青滩民居群。随着山势,民居群两旁的景物也在不停的变换着:先是一株小草,然后是一片灌木丛,最后竟变成了一棵棵笑红了脸的桃花树,春光中的绰绰人影,春风中的.缕缕香气,桃花丛中的盈盈笑脸,都让我们沉醉在这美好的景色中,流连忘返。

  欣赏完美景,我们还观看了一场明朝士兵抗击日寇的皮影戏,戏中一个个将士奔赴沙场,那勇往直前的气概,看得我们热血沸腾,仿佛我们也身临其境,为他们加油呐喊,欢呼他们来之不易的胜利。走出皮影戏馆,站在屈子桥上,看着一湾潺潺溪流缓缓向下流去,激动的心情才渐渐平复。

  屈原祠是宜昌的一处名胜,又不仅仅是一处名胜,它寄托着大家对这位爱国诗人的敬仰和怀念。

  纪念屈原的作文 23

  学生们可能知道端午节包括吃褐色水果和划龙舟,但是你知道端午节的起源与屈原有关吗?

  屈原是我国第一位爱国诗人。他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不与坏人为伍。为了唤起楚人的爱国热情,他向河里扔石头,并决心用自己的生命去警告卖国的小人。人们相信爱国诗人不会死去。因此,每年5月5日,人们都会摇龙舟,到处寻找诗人。屈原的爱国精神已经在中国人民心中扎根。

  我们应该向他的爱国主义学习,努力学习,天天向上,以优异的成绩向祖国汇报。

  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修远在这里。我会上下寻找它。屈原从未放弃他的理想,从未改变他的道德操守,也从未敢于战斗。虽然他死了九次,但他仍然没有悔改。虽然他理解我,但他仍然没有改变。也就是说,只要这是我热爱和追求的真理,即使我死了九次或多次,我也不会后悔。即使我害怕分手,我也不会改变。正是他的九次不悔改的精神,激励着我们的革命先烈们一个接一个地流着血,给我们带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

  今天,我们许多小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就像家里的小皇帝。他们傲慢且放纵。他们不能吃一点苦。当他们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他们也会退缩,而不是前进。因此,他们的学习不能提高。我们必须学习屈原不屈不挠的精神,学好真正的本领,长大后为祖国服务。

  纪念屈原的作文 24

  马上就要到端午节了,妈妈给我带上了五彩线,给我包粽子,我不由得想起了屈原。

  屈原是楚国的左徒。主张联齐抗秦。可是后来楚怀王不听屈原的话,只听小人的馋言,还把屈原流放了两次,屈原在流放期间写了很多诗歌————《离骚》《九歌》《问天》等。屈原听到楚国被秦国灭了,屈原在五月五日抱着石头跳江了。他跳江后,人们都纪念他,害怕他的尸体被鱼虾吃,就用糯米包成小团扔到江里,让鱼虾吃,可是饭团都让蛟龙吃了。为了不让蛟龙吃,就包上树叶和五彩线,蛟龙就不敢吃了。这就是粽子的来源。

  屈原投江后,人们坐船打捞尸体,人们争先恐后,形成划船竞赛。后来经过改进,就成了龙舟。

  每年五月初五带五彩线,吃粽子,赛龙舟,过端午节就是纪念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

  屈原是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183年被评为四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毛泽东为屈原写了一首诗:屈子当年赋楚骚,手中握有杀人刀。艾萧太盛椒兰少,一跃冲向万里涛。

  现在,我们过的`端午节,就要学习屈原的的爱国精神。现在,我们要好好学习,坚定政治信念,做一个屈原式的爱国人士,为祖国而生,为祖国而死。“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清”。端午节,也是诗人节,也可说是爱国节!让我们永记住屈原吧!

  纪念屈原的作文 25

  屈原喜爱读书。他小时候几乎读完了乐坪里所有能找到的书。就连民间流传的山歌他也从不放过。看看屈原小时候又看看自己,我真觉得惭愧呀!我已经是四年级的学生了,还从没完完整整地读过一本书。就连平常看书,也还要爸爸妈妈催促,有时甚至还觉得爸妈催我读书就像要了我的命一样。从今以后,我一定要改掉不爱看书的坏毛病,努力学习屈原刻苦读书的`精神。

  更令我敬佩的是屈原行廉志洁的品德。屈原晚年时期,被政治所迫不得不投江自尽以了报国之志。怀石投江之前,屈原与一位老渔夫说了这样一句话:“我宁肯跳进江中葬身鱼腹也不愿和那些人妖颠倒的无耻小人同流合污!”这一句话足以教育我们要为人身正,不与“小人”同流污。在这一点上,我做得还是不错的。不管在学校还是在班上,凡遇见不正之风或是违纪现象,我都能制止。为此,我还多次被学校大队部表彰为“优秀学生干部”,去年六.一我还被团县委表彰呢!不过,我决不会骄傲,以后我要更大胆地工作,当好老师的小助手。

  我最敬佩的是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只可惜屈原他生在了奸人当道的时代,报国无门,只得投江自杀。而我们却生活在幸福、安康的和平年代,现在祖国正需要屈原这样的爱国人才。因此,我们一定要从现在起努力学习文化知识,增长才干,努力施展自己的报国之志,让屈原早日瞑目。

  “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将用屈原这句话作为我的座有铭,努力学习,大胆工作,力当第二个“屈原”。

  纪念屈原的作文 26

  五月初五,乌云密布,狂风大作,汩罗江边,徘徊的你内心充满矛盾与无奈。忆当年你如此为国为民,想拯救在水深火热中的楚国,毅然于朝堂之上公然顶撞楚王,力主联齐抗秦,楚王却听信馋言,将你赶出都城,流放至此。而如今大好河山已毁于一旦,看着秦国大军的铁蹄一步步在国土上践踏,国土一寸寸地沦陷,痛兮、哀兮。此时此刻心中的悲痛无法用言语表达,只有那狂风暴雨懂你心知你情。

  江水汹涌,拍打岸边,唯有《怀沙》是你的心声,“……世浑浊莫吾知,人心不可谓兮。知死不可让,愿勿爱兮。明告君子,吾将以为类兮。”

  你就这样以身殉国,纵身一跃,就此离开了我们,去寻找你心中的光明公正之地,去实现没有完成的.抱负。

  你就这样离开了,你可知道我们有多么的伤心吗?多少人在汩罗江边为你流泪,多少人在汩罗江中寻找你的身影,为了让你不被鱼儿打扰,人们在江里投放下饭团。你的《离骚》、《怀沙》等也成了惊世之绝作。

  你就这样离我们远去了。不管过了多少年,只要每逢五月初五端午之际,飘香的粽子和江上的龙舟寄托了我们对你的思念,而张耒的《和端午》“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更让我们为你爱国之情而感到无比自豪。也为你在黑暗时没有寻求到伯乐而感到惋惜。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我们永远追求的目标。

  纪念屈原的作文 27

  屈原是我国战国时期的爱国主义诗人及政治家,我很敬佩他。

  屈原十岁就成了小神童。有段时间,他的家乡经常遭受秦兵的骚扰,他组织队伍,把他们打的落荒而逃。后来,屈原得到了楚怀王赏识,做了高官。为了祖国的将来,他改制法,与他国联盟,终于,楚国强盛了。

  但是,屈原遭小人诬陷,流放偏远地区。他十分悲愤,痛惜自己的理想不能实现,于是,他写下了《离骚》,《九章》等作品。

  公元前278年,秦国消灭了楚国,屈原悲痛万分,写下《怀江》后投江自尽。

  我为屈原感到惋惜,虽然胸怀大志,但是机遇甚少。他爱国忧民,但老天弄人,有了用武之地,却又似梦一场。英雄无用武之地,就像金子被永远埋在地下,再无发光之时。

  我敬佩他那颗爱国之心。忧国忧民,爱国爱民。为了国家能富强,他呕心沥血;为了人民能幸福生活,他绞尽脑汁。

  他的文采也令人惊叹,以诗抒情,以诗来表达自己坚持正义,遭受打击,信念绝不动摇的坚定决心。

  而我们呢?现在的人,哪个不是好吃懒做?哪个能完全做到不爱钱爱利?学生们也一样,胸无大志。怪不得有人曾说过:现在的.我们没有进化,反而退化了。

  我们要有恒心,有毅力,有爱心,有激情,有梦想。这样,我们人类文明将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峰。

  让我们竭尽全力的去努力,去创造那个顶峰吧!

  纪念屈原的作文 28

  司马迁的《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是记载屈原生平最早最完整的文献。这篇传记通过对屈原一生事迹的描述,歌颂了屈原热爱祖国,不同流合污,至死不屈的高尚品质,同时也赞扬了屈原在文学上的伟大成就。

  他“博文志强,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曾经得到楚怀王的信任,24岁任次于宰相的官职:“左徒”,在朝廷内,参与国事,起草法令。宣布法令。接待外交宾客,他主张改革内政,任用贤才,东联齐国,西抗强秦,但是,由于小人离间,楚怀王听信了上官大夫的误解,不但疏远了屈原,而且转而亲秦,使屈原的联齐政策终告失败,光明正大,正直无私的屈原,诚信而被怀疑,忠诚而被误解,怀着满腔义愤,写出了《离骚》这部伟大着作,他的.志向高洁,所以文中多用芳草比喻,他的行为正直,所以能出淤泥而不染。

  最后,他作了一篇《怀沙赋》,怀中抱石,投汨罗江自杀,屈原的自杀,表现他对楚国热爱,表现他洁身自好的志趣,同时也表现他对楚国朝廷抗议到底。

  屈原是我国两千多年前的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也是一位杰出政治家,思想家,他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利益,自始自终与亲秦派作不懈的斗争。

  1953年,屈原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世界和平会号召全世界人民都纪念他。

  纪念屈原的作文 29

  端午节已悄悄地向我们靠近,早晨时分,街道上一片喜庆,有的店里挂起了火红的灯笼;有的早早地就在排队观看赛龙船;还有的屋里飘出了一阵阵粽子的清香……

  说起粽子,波涛汹涌的脑海中跳出两字——美味。我最爱吃的是肉粽,解开那细细的缰绳,剥开碧绿的粽叶,香味便扑鼻而来。那雪白的大米已经变得松软而黏稠,还能看见那被夹在中间的五花肉,一看就让人口水直流三千尺!嚼在口中那油而不腻的糯米根本不像人间的食物,“应是嫦娥掷与人”!粽子在口,那粽叶的清香已镶嵌在米中,沁人心脾,这使我不由得想起那以身殉国的屈原。战国时期,秦国已呈虎狼之势,楚国正被慢慢吞食,而在楚国内部,奸臣当道,一身傲骨的三闾大夫,被拒之千里,空怀一肚兴国抱负!在流放途中,他望了望那座雄伟而空虚的楚宫,决然地投入汩罗江内……

  一代忠臣沉默江里!“路漫漫而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人生的路漫长而朦胧,没有人能预见未来的兴亡,屈原明知兴国之路的'艰辛,也从未停止于他人的阻止之中,他的人虽然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但他的思想力量永存,一位位贤臣明君挺立在历史长河中,这种力量从未埋没,这种能量从未封印,它能使三万铁骑败得落荒而逃,它能使破灭的宫殿重新屹立在我们面前!我要学屈原的赤胆,无畏死亡;我要学习屈原的忠心,精忠报国。

  我要成为一棵树,成为祖国将来的栋梁;我要成为一滴雨水,为祖国滋润万物;我要成为一面旗帜,为祖国加油打气!

  纪念屈原的作文 30

  呼——呼——呼一阵风吹来,路旁的嫩草被吹倒了,歪躺在地上,仿佛在向谁求救,草堆里少许花儿的花瓣在空中飞舞着犹如一只只七彩的蝴蝶。沙沙沙不知是谁在摇摆?原来是树叶,风把它吹得七上八下,有些被吹掉了,散落在地上,有的则顺着风的方向奔跑着..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眉目松弛,两手弯曲,放在腰后,那双明亮有神的眼睛遥望远方,双唇微微上扬,透露出一副充满希望的神情,他身着白色的大长袍,下巴轻轻抬起,悠悠地走在泥路上。

  屈原走到了江边,深深地吸了口气,又轻轻地吐了出来。在蒙蒙的晨雾中,缓缓地飘来了一叶小舟,那是一艘棕色的小舟,上面站着一个头戴斗笠的渔夫。这不是三闾大夫嘛!怎落得如此田地?渔夫质疑地问道:哎,楚怀王不需要我喽!屈原把喽字拖得很长很长

  这时又掠过一阵微风,吹起了屈原的银发,江水泛起了波澜。风声逐渐变大,江水翻腾了起来,溅起白色的浪花,一粒粒晶莹的水珠飞起来了,江水好似一杯沸腾的白开水,翻滚着,咆哮着,一旁的绿树也过来奏起了音乐沙——沙沙,大树摇摆着,舞动着,配合着屈原心里的`节拍。

  还没等渔夫反应过来,屈原已经抱着一块石头投入了汩罗江,砰无数的水花在撕心裂肺地呐喊着

  如今汩罗江依旧奔腾着,每年过端午节时,江边的花儿像是大哭了一场似的,沾满了泪珠,远处的小鸟立在枝头唱起了悲凉的歌,那一座座高耸的山峰凹凸不平,刻画了屈原吟诗时的模样,屈原永远留在这里。

  纪念屈原的作文 31

  今天,我们家早饭吃的粽子,因为过端午节了,然而,我心里却高兴不起来。

  吃完早饭,妈妈带我去外婆家学包粽子。在包粽子时,我不断的在回顾毛泽东主席的一首诗:“屈子当年赋楚骚,手中握有杀人刀。艾萧太盛椒兰少,一跃冲向万里涛。”这首诗赞美了屈原为坚持真理而献身的`惊世之举。寥寥28个字,却深刻形象地刻画了屈原的爱国情怀、浪漫气质。更揭示了其文学作品似匕首锐利的深刻内涵。倡导其为国捐躯,以死醒世的战斗精神时代传扬!

  屈原在绝望和悲愤之下怀抱大石投汨罗江而死,唤醒了当时民众的敬仰之情,以后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人们吃粽子,划龙舟以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自古以来顾炎武就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传世名言,从古到今有无数志士仁人立国为民,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为了正义事业,为了广大民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可是现实生活中,仍有人为了个人利益而置国家与人民的利益而不顾,利欲熏心,铤而走险。拿跨国贩毒集团来说吧,他们明明知道毒品的危害,媒体屡屡曝光类似案件,但是这些人却无动于衷,真是令人气愤!

  妈妈看着我发呆的样子,手中拿着的粽子迟迟包不起来,喊我一声,我才从沉思中解脱出来。

  同样是人,同样是华夏民族的子孙,屈原的爱国精神令人敬佩,而那些祸国殃民的家伙当千刀万剐!

  纪念屈原的作文 32

  新一个端午节就要到了,我们不由得想起了大夫屈原,因为我已经习惯于把屈原大夫和端午节联系在一起了。那么端午节是因屈原大夫而有的么?非也。那么为什么我们要把他们联系在一起呢?爱国。

  先说端午节吧。据有关资料显示,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好天气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称为“端阳节”。……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为古代百越地区(长江中下游及以南一带)崇拜龙图腾的部族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百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也有说蛟龙害人,人们在端午日画龙的彩绘,划龙舟,是告诉龙我们是同类,不可伤害。

  再说屈原与端午节。我们有一个共识是屈原是爱国的典型。屈原的爱国可以说是至死不渝了。他经历坎坷,起落多次,皆因为政者的王对之认识肤浅,外加“枕边风”的作用,屈原大夫就成了“罪人”。当他看到自己深爱的祖国被秦打败并占领的时候,以死抗之,投了汨罗江。到这来我们就会明白,原来祭祀图腾龙的节日怎么成了纪念屈原的日子。是爱国这个情节在里面作用,原来投入江中喂龙的粽子一改作用,成了挽救屈原食品。

  总的来说,端午节在先,屈原投江在后,只是屈原头汨罗江的时间是端午节当日,为啥不是其他日子呢?可能不仅是偶然吧?亲爱的各位读者,我们共同认识吧。

  纪念屈原的作文 33

  屈原,他是一位才华横溢、机智聪明的大臣,可是这样一个,既聪明又有才华的人却被小人暗算了,被楚国国军给革职流放了,最后怀着无数的'怨恨和仇恨,抱着一块大石头投江自尽了。

  我很不理解屈原的这种做法,为什么投江自尽?因为仇恨?我不明白你到底有多少怨恨?我虽然没读过你的《离骚》但是就算有十几本离骚的怨恨也不用导致投江自尽吧。

  要我看,不是你自己清醒别人喝醉了,也不是被人浑浊你独清,而是你醉了,你最在一个没有战乱的和平时代,在战乱年间,人和人之间都是勾心斗角的、互相暗算的,你要想在那个年代立足,不仅要有才华,还要有防人之心,和足够大的气量,也不想想越王勾践,人家是怎么做的。

  你应该这么想,楚王不要我,是有小人蒙蔽了他的眼睛,他不识圣贤,咱们生什么气呢,还不如换个主子呢,到时候让他后悔,就算自己已没有精力和心情当官了,隐居山林做个平常人呢,总之,获得总比死了好。

  要我看屈原的怨恨早该烟消云散了,我想去演一定后悔当初投江自尽了,不过后悔是没有用了,祝屈原幸福!端午节我一定会纪念你的。

  纪念屈原的作文 34

  今天是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让我想起了屈原的故事。

  去年的这个时候,家家户户都洋溢着粽子的清香,有红豆馅的,有蜜枣馅的,有肉馅的,有白米的……我和爸爸、妈妈一边吃着香喷喷的粽子,一边谈开了。妈妈问:“谁知道今天是什么节日?”我和爸爸抢着回答:“是端午节!”。“那么端午节这天,为什么要吃粽子呢?”妈妈又问。我摇了摇头。爸爸就此给我讲了关于端午节为什么吃粽子的故事:“从前,有一个人叫屈原,创战国时期楚国的三闾大夫,他提倡团结其他国家,共同抵抗秦国。可楚王不但不听劝告,反而将屈原从楚国放逐了。后来,楚国陷入了困境。屈原整天都非常忧愁。不久,这个怀才不遇的诗人就抱着砂石,投汨罗江自杀了。大家得知这个消息后,都去寻找屈原的尸体,可没有找到。人们害怕江里的'鱼儿吃了屈原的尸体,便用米包成粽子扔进江里喂鱼。从此,人们为了纪念屈原,便把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那天,定为端午节。在那天,人人都要吃粽子、赛龙舟。”

  现在想起去年端午节的这个时候,爸爸跟我说的屈原的故事,我依旧非常的感动。这位为国捐躯的爱国诗人,他的精神是多么令人敬佩,多么的伟大。我们应该敬佩他,向他学习!

  纪念屈原的作文 35

  屈原是一个很有才能的人,后来因为国君不听他的劝告,投江自尽了。

  我认为,屈原大可不必这样。楚王昏庸,源于他听信小人之言,遭到国君流放的命令,是由于楚王昏庸。屈原便可不再效忠于他,另投明君。

  虽然他是楚国人,但是只要他有才干,一样能获得国君的赏识。为他们效力,要比向楚王效力好得多。

  他有才干,不必投江而死,不必到鱼肚子里去葬身。只要他有才干,他便不必那样去做。

  可是屈原为什么要这么做?因为他有为国为民、富国强民的`想法,他不甘心看着楚国灭亡,作为一个楚国的大夫,而不是国君,他所能做的,只有劝说。尽管不成功。

  屈原不甘心看养育他的土地没有,所以他去劝说。但受到了小人排挤。这一连串的事情让屈原对楚国绝望了。

  所以他去投江自尽,他宁可自己的命没有,也不想看着这片土地收到别的国家。

  对他来讲,死亡,也许不是一种痛苦,而是一种解脱。他死后,不必被这些事情困扰,也不会怨。更不会看到。

  我认为,屈原的选择在别人来看,也许是错误。但对他自己来说,是解脱。

  虽然屈原已经投江而死,他的怨仍然值得我们思考。

【纪念屈原的作文】相关文章:

纪念屈原作文03-10

关于屈原的作文03-13

歌颂屈原的作文03-02

屈原的诗03-04

屈原塔03-01

我与屈原的见面作文05-04

我与屈原见面作文05-03

经典校园话剧《屈原》02-17

又到端午又祭屈原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