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双证沟通教育实现的途径

时间:2022-01-02 11:03:56 教育 我要投稿

试论双证沟通教育实现的途径

[摘要]"双证"沟通教育是学历和职业资格培训两种教育形式的结合。要实现"双证"沟通教育,可采取以下措施:选择与专业核心能力对应的职业资格鉴定工种,构建融学历教育、职业资格培训为一体的课程体系,制订与职业资格标准相衔接的课程标准,专业课程推行行动导向教学方法,创造适应"双证"沟通教育的师资和实训条件,改革考核评价体系。

[关键词]"双证"沟通途径

试论双证沟通教育实现的途径

[文献编码]dor 10 3969/j issn 0450-9889(C)2011-01-006

学历证书是指人们在教育机构中接受教育的学习经历或者曾在哪些学校肄业或毕业的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指按照国家制定的职业技能标准或任职资格条件,通过政府认定的考核鉴定机构,对劳动者的技能水平或职业资格进行客观公正、科学规范的评价和鉴定,对合格者授予相应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政策规定和实施办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积极推进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推进职业学校专业课程内容和职业标准相衔接;完善就业准人制度,执行"先培训、后就业"、"先培训、后上岗"的规定。因此,实施学历证书教育制度与职业资格证书教育制度结合,即"双证"沟通教育,对职业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目前,高职院校在实施"双证"沟通教育中还存在两个主要问题:一是把两种制度要求的教学内容简单叠加,只求形式上的"双证"沟通,以应试教育方式追求职业资格证书的获证率。二是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岗位群与职业资格鉴定工种对应关系模糊。其中,既有学校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盲目追求获取职业资格证书数量的问题,也有职业资格认证体系跟不上社会岗位发展需求的问题。对此,应创新与改革高职人才培养模式,促使"双证"沟通教育的实现。具体的步骤如下:

一、选择与专业核心能力对应的职业资格鉴定工种

以就业为导向、服务为宗旨的高职院校,对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备某一技术领域必需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从事生产、管理和服务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人才培养总体目标是明确的。但是,就业市场的人才需求随社会经济发展在不断变化,而职业资格标准却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没有变化。因此,"双证"沟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制定,首先必须针对特定地区作就业需求调查,明确本专业的毕业生面向哪个行业就业、拟从事的核心岗位和相关岗位是什么。其次根据就业岗位作充分的职业分析,针对完成岗位工作任务所需的能力展开职业分析,从而归纳出岗位群典型工作任务,以及完成典型工作任务所需的知识、技能和态度。最后确定1-3个与本专业毕业生岗位群岗位对应的职业资格鉴定工种,在综合岗位职业能力要求与职业资格标准的基础上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

二、构建融学历教育、职业培训教育为一体的课程体系

不论是岗位职业能力分析得出的知识、技能和态度,还是职业资格标准中的"应知"和"应会"要求,都是以完成具体工作任务而得出的,具有分散性,如果仅以此作为开设课程的依据,不能满足学历教育培养人的终身学习能力的要求。因此,"双证"沟通教育的课程体系必然是围绕某一核心岗位的',具有知识学习系统和技能训练系统,并使两种教育形式的教学内容融合的课程集合。

为了构建科学的"双证"沟通教育课程体系,学校应邀请教学专家、技术专家、人力资源专家献计献策,构建尊重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在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地培养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课程梯度基础上,把职业标准融入课程,既符合学历教育要求,又衔接国家职业标准的"双证"沟通教育课程体系。针对现有的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与学生发展需求不相适应、与行业发展相对滞后等问题进行改革,按照职业岗位的需求,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将职业标准贯穿于课程体系中。

三、制订包含职业资格标准的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实施教学的基本依据,必须简明地体现课程体系设计的知识学习系统、技能训练系统的逻辑关系,促进职业能力培养循环递进。制定科学合理、操作性强的课程标准,不仅需要充分的职业分析,而且还需要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甄别的借鉴。

可参照以下原则制定课程标准:一是以高职新生已具备的知识、能力为基础,以高职专业核心岗位对应的国家职业资格标准为参考标准地。二是素质教育课程以教育部要求为主,公共基础课程以高职"理论够用"为度。三是专业基本能力课程的"应知"不低于参考标准对中级工的要求,"应会"不低于对初级工要求。四是专业核心能力课程的"应知"覆盖参考标准"高级工标准"70%左右的内容,理论深度略高于"高级工标准"的要求,"应会"不低于中级工要求;该段课程学习结束后,学生至少能获得一个相应工种的职业资格证书。五是合作企业的岗位特殊能力要求在专业课程中不小于50%,其余落实到顶岗实习中。六是专业课程标准规定的内容有9个,即课程性质、参考学时与学分、课程目标、设计思路、教学项目任务、教学内容纲要、实施建议、教学条件和考核评价。

四、改革教学模式与改善教学条件

(一)教学模式改革

专业课程推行"行动教学法",但不拘泥于某一种具体方法。根据课程性质和课程内容,教师可以灵活采用五步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等行动教学法,其原则是便于学生"学",利于学生能力高效增长。

教学模式改革可以从专业课程的"项目化课程整体设计"人手,通过课程整体设计,不仅可以进一步理清课程之间的相互关系,而且还可以从思想上促进教师职业教育观念的改变,为推动行动教学法奠定思想基础。

与共建企业合作开发优质核心课程。由企业、院校联合调整、选定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程,突出课程的开放性和职业定向性,教学内容与企业实际应用联系紧密,由此从根本上解决教学内容"双证"沟通的问题。校企合作开发优质核心课程搭建了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平台,根据企业需求安排理论和实践教学环节,有利于在校内外运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并促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实质性地变革。

(二)教学队伍要求

尽管各高职院校都在着力培养"双师型"教师,但专任教师队伍还是远远不能满足"双证"沟通教育的要求。其一,教师与技师是两种不同岗位类别的人才,教师不可能也不需要把主要精力用于动手能力训练上。其二,教师以动手能力训练为主的实践锻炼具有阶段性,在调速发展的社会里,昨天是"双师"不等于今天还是"双师"。同样的,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能工巧匠也不可能把主要精力用于教学能力训练上。从高职院校实际出发,理论性较强的课程或教学内容由专任教师主讲,实践性较强

【试论双证沟通教育实现的途径】相关文章:

试论环境道德建设的本质与实现途径11-29

试论我国实现法治的途径01-20

试论实现低碳生活方式的重要途径01-10

试论中学地理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01-20

媒介素养教育的大众化与实现途径07-02

实现公民监督的途径09-07

试论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基本途径09-03

试论国际贸易电子化实现途径研究毕业论文10-05

试论综合性大学如何实现更高质量的途径建设论文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