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网络现象:加强小公民的网络道德教育

时间:2021-07-09 13:42:11 教育 我要投稿

透视网络现象:加强小公民的网络道德教育

随着网络时代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年轻网络创建者们成为了青少年的榜样。知识与创造力的重要性已越来越深地植根于广大青少年的心中。网络上的信息极其丰富,而且更新速度非常快。网络满足了青少年交流、沟通和理解的需要。网络高效、快速、方便、独特的交流方式与当代青少年偏于好奇、乐于幻想、追求独立的要求相吻合。网络一出现,使他们在创新观念、锻炼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实现创新内容等方面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他们的智力得到了升华。因此,如何加强对网络信息十分发达的条件下的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使他们树立建设和谐社会的理念,适应和谐社会的要求,已成为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

  一、网络道德的特点

透视网络现象:加强小公民的网络道德教育

  网络道德是人们在网络交往过程中,处理各个方面关系时所应持有的价值观、行为模式和准则,以及应表现出来的情感等一系列的具体规范和要求。如今网络已经走入了学生的生活,但“网络社会”生活又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生活,正是它的特殊性决定了“网络社会”生活中的道德具有不同于现实社会生活中的道德的新的特点与发展趋势。与现实社会的道德相比,网络的全球化、信息化使不同的道德意识、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之间发生经常性的冲突、碰撞和融合,呈现出一种多元化、多层次化的特点与趋势。对于自我监控能力不强、极富好奇心的青少年来说,网络的开放性所带来的有害信息的泛滥,其隐蔽性、无约束性和虚拟性,很容易让青少年们失去道德失范。

  加强青少年网络道德建设,需要加强青少年网络行为的研究,增强对青少年网络行为的具体指导,帮助青少年掌握和恪守网络道德规范,形成良好的网络行为模式。 但是现有的道德规范对虚拟的网络社会缺少约束、监督和控制作用。真正适用于网络的社会的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没有及时制定出来。以往的品德教育,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法上,都没有及时跟上网络发展的步伐。一些学生由于缺乏网络道德价值观,道德评判力以及道德自制力。

  二、当前学校教育中关于网络道德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

  对于青少年个人,网络道德观作为个人道德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他们基本的道德价值取向。而对于社会,青少年的整体道德观又势必影响着全社会的基本道德价值取向。现在网络普及这么快,“歪路子”很多,可是引导小公民上网的“正道”却很少。因此,要切实保障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就需要把网络道德教育列人学校教育的范畴。毕竟我们说校园文化是评判一个学校是否具有良好学习氛围,是否能培育出优秀学生的一项重要内容,网络时代的出现,赋予了校园文化以全新的内涵。一个好的网络文化可以促成健康校园网络的发展,同时也能形成学生良好的网络行为和高尚的网络道德。对于我们的校园网,我们不能只考虑教师的使用,而应该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他的建设和使用当中,充分利用青少年好学好动的特点,培养他们的网络能力,对于一些特别优秀的学生,更可以让他们参与到校园网的建设当中。在网络上,让学生管理学生,让学生做主人。以形成特色健康的网络文化为校园网建设的最终目标。但是现在学校教育中关于网络道德教育却存在很多问题。

  第一、学校缺乏对网络道德教育的'重视。

  网络的虚拟性、隐蔽性很强,这使得很多学生上网时习惯说假话,故意欺骗他人。而且青少年正处于由道德他律向道德自律发展的阶段,他们的识别能力相对较差,容易被误导。他律的道德规范与自律的道德原则,都是需要通过各种方式尤其是学校德育传输给青少年的核心的道德内容。因此学校不能只教小学生如何使用网络,还应当指导学生如何正确使用网络,如何对网上信息进行筛选,帮助广大小学生纯洁网络法制和网络轮理道德观念,提高是非分辨能力,使其网上的行为符合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的要求。然而,学校面对硬性的升学压力和加强信息网络技术教育的时代要求,教育重心一般放到了智育和网络技术教育上,对网络道德教育视不加以重视。甚至有的认为,学生不良网络行为产生的主要诱因是不良网络环境,要解决这类问题,社会依法治网是关键,学校网络道德教育起不了多大作用,错误地将教育责任推卸给社会。

  第二、学校的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缺少明确的网络道德要求。

  网络道德是伴随网络社会化出现的新的道德范畴,其本质是网络社会的群众──现实社会中的“人”的道德问题。网络道德建设的核心,就是如何制约和提高网络社会大众道德水准。学校的德育课程,很少涉及这方面内容。而且学校的网络道德教育缺乏明确的规范要求和理论指导。教育者没有明确告诉学生,上网以后你有什么样的权利和义务,你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面对网络中的多种行为选择时应该如何加以鉴别与取舍。

  第三、学校和社会、家庭缺少及时的沟通和联系。

  从身边发生的一系列网吧犯罪案来看,犯罪嫌疑人的年龄不大,他们中有很多因家庭离异或父母工作繁忙,家庭教育处于空白状态。因此当学生离开学校,其教育的责任就交给了社会,还给了家庭,在这个时候社会和家庭应及时地承担起这一部分的工作,要对孩子上网的时间、内容、和参与的网上活动严格把关,不能放任自流,不闻不问,要多关心青少年的思想和心理健康,对其产生的疑问及时予以指导。学校对学生在学校发生的一些特殊表现应及时和家长取得联系。

  第四、道德教育重外在约束,而缺少真正的自律。

  现在的学校道德教育很大程度上是借助于强大的外在监督,而在网络中人却是隐身的,这意味着无法依赖传统的方式,通过相互监督或强制的方式来解决道德冲突。这种虚拟和隐身有着双重特性:一方面学生上网后可以充分享受网络给人带来的服务,最佳地表现自我,极大地扩展青少年的实践空间;另一方面由于网络的虚拟性,使约束力明显降低,青少年就会很容易出现败德现象,做出自己平时在日常生活中不敢做的事情。同时网络所给予人的虚拟的生存境界,让青少年处于一种网络虚拟交往之中,长期下去,很可能会“假作真时真亦假”,造成人格分裂。

  三、加强小公民的网络道德教育的方法

  网络道德教育是一个德育过程,德育过程是“德育对象自身在道德等方面不断建构的过程,是环境与生长的统一,价值引导与个体价值建构的统一。”随着教育信息化进程的加快,我们应当在学校德育课程中加入网络道德教育内容,从道德的角度引导学生全面地认识网络的性质和作用,增强他们对网络信息的辨析和选择能力,以形成良好的网络行为。

  1. 加强教育工作者自身的网络道德修养

  教师为人师表,在教育学生,引导青少年形成健康的网络道德的同时,教师必须以身作则,自身拥有高尚的网络道德修养,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正义与健康的形象。用行动来引导学生比用语言来教育学生有时更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外,教育工作者除了应该拥有崇高的网络道德修养,同时也应该具备一定了信息技术知识,通过不断的学习,掌握网络的基础知识,有关教师更应该具备专业的网络及计算机知识,以适应时代的变化,适应学生的变化,了解学生的网络行为,最终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

  2. 加强小学生上网的有目的性,远离网络不文明行为。

  在学校,要对学生在校的网络行为进行有效的管理,学校的论坛可以开设一些健康活泼的话题,为学生提供一个畅所欲言的场所,也组织教师为学生提供交流学习的空间。并且可以有选择的请学生参与网站的管理和建设,以提高学生在网络行为中的主动性。此外,学校还可以定期开展一些健康,有益的网络竞赛,如网页制作、动画制作等比赛,积极营造健康向上的舆论环境。对于缺乏外部舆论监督的网络,有效的网络管理将大大促进学校网络道德教育的成效。

  3. 加强青少年的思想认识,预防网络犯罪。

  知识的传授、规则的讲解毕竟是来自于外部的,网络道德的践履最终要落到主体自身身上。所以教师在行为指导上,应大力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理性思考和实践获得真正的道德。在进行价值引导的同时,还应在生活实践中,帮助学生逐步将外在的道德价值内化到自身的主体结构之中。虽然网络社会中个人的行为是隐身的,但不能认为这样就可以随意制造信息垃圾、谣言和欺诈。在网络教育中也要强调他律,网络社会的底线道德要明确告诉学生应遵循的道德准则,要让学生认识到,如果违反法规和道德,必将承担相应的责任或受到相应的制裁。

  四、做一个合格的网络小公民。

  学校经常组织有关网络、时事、科学类的知识竞赛;通过班队会交流上网心得;通过小广播介绍小经验;举行“网络安全”的专题讲座;通过网上论坛话题等等有益的活动的开展,利用网络提供的免费资源,如免费主页空间等,建立自己的主页,通过网络推动小学生网络道德素养的建设。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这些活动中已经渗透了信息道德教育。长此以往,必能大大提高学生的信息道德素养。

  网络作为现代文明的产物,需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它, 禁止学生接触网络,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关键是要使学生正确认识互联网,合理使用互联网,摈弃不文明、不道德的网上行为,倡导文明、健康的网络生活方式,让网络真正成为他们学习和生活中的良师益友,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透视网络现象:加强小公民的网络道德教育】相关文章:

网络游戏的文化透视07-03

透视招远现象07-08

网络语言的变异现象10-18

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对策论文09-18

网络应用对德育的影响透视的论文09-08

聘礼现象的文化透视07-06

网络语言与交际的现象与分析07-14

复杂网络研究与复杂现象07-15

“网络道德教育”主题班会方案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