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种意识”让教师更快

时间:2021-07-09 18:33:55 教育 我要投稿

“四种意识”让教师更快

“四种意识”让教师更快成长

  作者:李玲玲 来源:XSK 点击:24次 评论:0条

“四种意识”让教师更快

  -

  有幸成为厦门市专家型教师培养对象的一员,参加了在东北师范大学举行的首期40天的集中培训。培训期间,我们聆听了多位大学教授的讲座,折服于大师们深厚的学识、睿智的见识;我们现场观摩了几所优质学校的校园文化及课堂教学,佩服其教育的用心、理念的先进、尝试的勇气;我们珍惜自主研修的时间,或泡在图书馆、或抓住导师面对面,感叹于“学然后知不足”,倍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教师怎样更好更快地成长?这是自己一直思考的一个问题。随着培训的深入,答案越来越明朗。我深刻地体会到,一位老师具有以下四种意识,一定会让自己逐渐走向优秀的。在此,与大家分享自己的心得。

  一、学习意识

  于伟教授在《教师专业化发展》讲座中提出,教师要“作为一个学习者”,不仅要有乐学的态度,还要有善学的能力。这次培训,于教授给我们上了四次课,每次讲课都让我们感慨于“自己怎么那么多的书连名都不知道”,而他带的赵博士,单一个T盘就专门存了6000本左右的书。“学,然后知不足。”这个时候,我们知道教授们之所以能在课堂上旁征博引、引经据典,是因为他们有着深厚的学术底蕴、渊博的知识体系。作为学历背景只有中师毕业的自己来说,虽然参加过大专、本科的学历进修学习,但今天看来,“学习、再学习”,显得那么的迫切了。

  当今世界信息发达、资讯充足,如何在有限的精力与时间允许范围内,选择对自己有用的学习资源呢?我认为,这就需要有“善学”的能力。对于一名新形势下的教师,我们的学习应在拓宽视野、提升素养方面,而不应拘泥于教材、试题之中。参加青年教师成长共同体以来,和这个民间团队中来自各个学校的成员们,一起读了《教学勇气》、《第56号教室的奇迹》、《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童年的秘密》等十几本教育理论书籍。在读书沙龙中,我们畅谈自己的读书心得、交流自己的教育故事,我们很高兴地看到,共同体的影响正日益扩大,越来越多的老师们加入了这个读书的队伍。本人撰写的《生命在成长 教育更美丽――记厦门青年教师成长共同体》一文发表于《教师博览(原创版)》2010年第6期。在一次专题研讨中,我介绍了这个团队及读书的事迹,马上有学员说以后有活动要及时通知,要组织老师参与。成为一名学习者,从爱读书开始!欢迎更多的老师参与到这个开放的学习团队中。

  二、研究意识

  “教研应成为研究者,进行研究是专家型老师形成的必要条件。”这样的话语,在多位教授的讲课中都进行了强调。“能不能做研究,并且带领团队做研究。”应该成为界定“专家型教师”与“普通教师”的一个重要标准。也许有的人会认为,小学老师能做研究吗?我认为,一线老师应该把教室看成我们的研究室,做我们能做的.研究。

  作为一线老师,“小课题研究”的“小、近、识”特点无疑是适合大家做的研究。怎样提高学生计算准确率?怎样培养学生预习能力?一些平时我们困惑的问题,借助研究可以找到更多的解决策略。另外,每个老师都有一些自己独到的经验,“借助研究把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提升,找到理念的落脚点。”则是让自己的实践逐渐走上研究的途径。“研究不神秘,深入思考就是研究。带着问题学习就是研究。”于伟教授的这句话或许可以打消我们一些对于研究的畏惧感。“研究就是基于经验并超越经验地对一个具体的‘问题’进行长时间地持续地深入地思考并不断实践的过程。”首都师大刘加霞教授的这句话则可以让我们更加明确研究的可操作性。导师孔凡哲教授“一线教师要做‘顶天立地’的研究”,则为我们指明了研究的方向。

  三、坚守意识

  教育是一项育人的工程,“象牙塔”是许多时候对学校的一种比喻。有人说,如果这社会还有一块净土,就可能就是学校了。而如今,学校这块净土也正在受到冲击。浮躁、功利的社会风气也正慢慢地渗透到校园中,让许多教育者没办法静心做教育了。我认为要想成为优秀教师,必须能够坚守住一份“静气”。非常喜欢浙江名师朱华贤的一句话:“教育需要宁静,教学需要沉静,良师需要恬静。浮躁、聒噪、喧闹是搞不好教育的,也是不可能孕育教育大师。”

  当前,检查过频,规矩过多,许许多多的因素让很多时候只能“戴着镣铐跳舞”。课改以来,新理念层出不穷,一会儿合作学习、一会儿又探究正热。这些新的理念都没错,错的是把它们贴标签式地不分场合地应用在各种课堂中。课堂需要学生动起来,而这个动并不是单纯指肢体上的动,而更主要应该是思维方面、情感方面的动,是师生之间的互动。因此,作为教师,需要能沉下心来,思考哪些是自己应该坚持的,哪些是应该摒弃的。从一堂课来讲,既需要学生的动,也需要有一段时间让学生静静地思考,动静之间正是考验教师教育智慧的一把尺子。坚守一份“静气”,才不会使自己迷失到众多理论中,以致产生了“新课程,你说我应该听谁的”之感叹;才能够在当前追求功利、崇尚物欲的社会现实中,内心澄明,知道哪些是自己想要的、哪些是自己能要的,不为虚名所累,只求日子踏实。宁静、沉静、恬静,是走向优秀教师必要的修炼。

  四、发表意识

  学习、实践、思考,应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工作方式,而有“发表”意识,则可以让自己收获更多。这里的“发表”,我认为并不仅仅指在刊物上的“发表”,现在的发表渠道有很多方式,比如可以拿到教研活动、备课组活动进行交流是一种口头发表,听取同事的意见,有时也能在他人的启示下重新开始不同的思考。我现在已养成在教育博客上撰写教学反思的习惯,每当有了比较深刻的感悟、困惑,我总是及时地在博客上写出来。尽管文字比较粗糙、思考比较肤浅,但却成了自己日后深入思考加工提升的原始素材。更为重要的是,发表在博客上,使得自己足不出户就能与全国各地的同行进行交流,得到专家的引领,使自己的反思更有深度,有效地拓宽了教学反思的内涵。

  例如,在一次完成学校的 “磨课”任务后,我在博客上共写了五篇反思,在我的反思《除了知识,我们能给学生什么?》后,同行陈老师写了以下的留言:“在读完你的“生活中的比”系列教学反思,深受感动!你对课堂教学的观察与思考,对课堂人生的真诚与追求再次打动着我!现提出几个问题与你探讨……”陈老师的留言促使我再次思考。北师大版教材编写组的任老师在我的反思后面作了如下评论:李老师的文章《重组教材》我已看了三遍,我很赞赏她对教材的处理。……有的老师把精力放在创设与别人不一样的情境上,而对教材的编排不去推敲,不去揣摸,这当然是舍本逐末。看李玲玲老师教学处理,你会发现她对教材是反复研读的,是在理解了教材的意图后再做出设计的。这才是创造性的工作,这样对教材的二度开发才有价值。在“发表”自己的过程中,同行的留言,既有鼓励,又有启发;而专家的留言,则让忐忑的心踏实下来,从而更加坚定了自己进行教学思考与实践的信心。针对这一节课写的五篇反思,其中有两篇被《新世纪教材》网站所引用,有一篇被《中国教育报》编辑采用发表。

  教育博客在促进教师进行教育反思获得更快成长的积极作用,已得到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的认同。例如,厦门外国语附属小学的几位老师共写的“叶晓龙教育博客”,引起了很多博友的关注,几位老师的博文已由福建教育出版社以《做智慧的老师》一书正式出版。目前,在海峡博客上已活跃着一批有思想、愿投入的教师博客,希望有越来越多的同行加入这个队伍。

  “成功在人生当中只有一两个点,它是外在,由别人去评论;而成长是个持续的过程,是内在,在内心愉悦存在。说起成功,每个人都担心失去,而成长是自己的,虽缓慢成长,但却充满自信。”特别喜欢杨澜的这段话。相信,只要我们不断地强化“学习、研究、坚守、发表”四种意识,我们将在努力的过程中,收获了教育智慧的提升,还有内心的成长。

  

  

  

【“四种意识”让教师更快】相关文章:

强化四种意识 树立正确的权力观11-21

强化四种意识 树立正确的权力观08-21

教师的课程意识01-20

树立四种意识做好新形势下秘书工作07-05

让你的硬盘更快,让系统更快更稳定 -电脑资料01-01

学生兴趣,教师意识07-06

云南:保持先进性 强化五种意识提高四种能力08-09

浅议历史教师的角色意识01-20

怎样让电脑开机更快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