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校长”:有情有能亦有识

时间:2021-08-01 20:13:22 教育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好校长”:有情有能亦有识

“好校长”:有情有能亦有识  “好校长”:有情有能亦有识——一位老校长的心里话黄健人从事教育事业几十年,做管理工作近二十年,在与同行尤其是年轻校长交流时,大家经常讨论:什么样的校长才是一名“好校长”。笔者以为,一个校长要成为一名真正意义上的“好校长”,首先要有“情”,然后不能少了“能”,更不能没有“识”。“情”到深处爱自生教育是爱的事业,从事教育事业注定不能带上功利心。教育工作者只有怀着超越一己私利的心态,才能对教育倾注一腔近乎宗教情怀的执著。校长更是如此。没有深情大爱,断难成为优秀的校长,断难办成理想的学校。当校长就该当个有“情”的校长。爱教育。热爱教育是任何一个教育人的职业基点,自然也是校长的职业要求和必然选择。爱教育就是要忠诚这份事业,严格按照教育规律办事,按照人才培养的路径行事。不管社会多么浮躁,也不管外界诱惑多么巨大,他都能认清教育的使命,坚守在教育的前沿,勇敢担负起为“天地立心”、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任。陶行知先生从美国学成归来,并非没有高官厚禄等着他,但是对教育的一片痴情,让他依然选择了教育,选择了乡村。这份教育之情,平民之爱,让他成为了一名“好校长”。爱事业。校长是一种职业,更是一项事业。大凡优秀的校长都会把职业升华为事业。他对校长的权力充满珍视感,他能掂量出这荣誉和权力的分量,把学校可持续发展作为日夜思虑之事。他对校长职位充满敬畏感,兢兢业业,如履薄冰,把学校的事和学生的事当做天大的事。他对办学充满成就感,他想方设法、殚精竭虑地想把学校管理好,师生的每一点成功和进步都是他最大的成就和快乐。他对自己的工作充满牺牲感,他乐意把自己当做一捧泥土,让学生获得成长的.肥沃土壤;也愿意把自己变成石子,让教师踩着它去收获成功。爱师生。任何校长都会面对不同类型的师生群体,但任何校长都应保持这样一些不变的品质:其一,他善于倾听。他能敏锐洞悉师生的内心世界,从而使学校管理更加科学规范,更加艺术有效。其二,他善于尊重。他懂得尊重师生的人格、情感,也信任每一位师生的能力,他的言谈里充满人文关怀。其三,他善于团结。他能把一群互不相识的人凝为一个整体,能让每一个人感受到被重视、被信赖的温暖。爱师生在“好校长”那里不是一句简单的话,而是一连串爱的细节。例如:他会清楚哪位学生考试碰到了挫折,他会把生病的孩子亲自送往医院,甚至垫付医药费;他会最早知道哪位教师家里遇到了困难,需要特别资助;他会主动体察教师的要求,在他们提出帮助前就妥善解决问题;他最清楚每位教师的特长,并把他安排在最期待的岗位上;他甚至能记住教师的生日,送去生日祝福;他善于做思想工作,可以与教师推心置腹地促膝长谈。“能”到精处才自显“好校长”不仅在教育理念、教学方向、教学行为等方面引领学校发展,其言行举止本身也是一本“活的教材”,抑或是一间“流动的教室”。校长的才能展示着学校的底蕴。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有“能”的校长?做学习型校长。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倡导教师“要把读书当做第一精神需要,当做饥饿者的食物”。这番话又何尝不是对校长的忠告?作为“教师中的首席”,校长毫无疑问应该成为不断学习的榜样。一次“充电”终身“受用”的时代早巳过去。今天对每一个人来说,学习都是一种责任和习惯,学习应该成为人生的第一需要。作为“领跑者”的特殊角色更决定了校长必须是终身学习的典范。做思考型校长。任何不经过思考的学习都会影响到一个人的理性判断和正确选择。行动经过了思考,才会降低“变形”的可能。校长是管理主体,拥有决策权、监督权、评判权,任何政策、理念、方案,都要经由校长来推动实施、监督检查、考核评价,因此校长的思考就具有了与众不同的特殊意义。他们的一句话、一个评价,都可能成为鼓动教师积极发展的“催化剂”,也可能成为阻止某个行动方案的“刹车器”。做探索型校长。学校的发展永远处于动态变化之中,与之相应,校长在做决策时也应该对准具体情境不断探索。学校的起点与定位,学校的方向与目标,学校的条件与设施,学校的措施与规定都应该成为探索行动必须考虑的要素。真正探索型的校长,一定不失开拓者的胆识和气魄,一定不无先行者的眼界与活力,也一定不缺创新者的机智与沉稳。他能够拿捏好分寸,能以学校优良传统为基石,大胆探索学校优质特色发展之路,在继承中求发展,在探索中求突破。“识”到广处心自宽当校长既要有进取心,也要有平常心,既要积极主动,又要顺其自然。作为“好校长”,他对教育的思考一定比常人更为深刻,他对教育的把握一定比常人更为准确,他对教育的关心也一定比常人更为深切。他能用平常之心、平和之气处理内外事务,永远带着一份常人没有的远见卓识。所以,当校长应该当一个有“识”的校长。其一是“不折腾”。“不折腾”体现出了对教育规律的尊重,对办好教育的理性认知。优秀的校长会鼓励引导他人,会成全他人的事业,也会开创自己的事业,但他不会瞎折腾。李镇西初任四川成都市武侯实验中学校长时,按照常理会烧上“三把火”,但他没有风风火火地大谈抱负,没有急不可待地强推他的行动计划,却说了这么一段叫人听来颇为意外的话:“我来了以后,学校的优秀传统不变,我肯定要推进新教育实验,但是不会强迫每位教师参加,不强迫大家一定要读多少书,一切都靠自愿。”又如,在关于教育产业化还是公益化的问题上,一些校长在纷乱的争论中失去了思考力、判断力,转制呀,“卖校”呀,忙得不亦乐乎,狠狠折腾了—下后,“制”又重新转了回去,学校又被重新买了回来。有“识”的校长是独立的,不随意“烧火”,也不盲目“跟风”。其二是“不盲从”。教育改革是一件好事,但盲目的教育改革往往会带来教育的无序。由于当前的教育改革仍处于探索阶段,一些政策规定是否“合理”,一些办学取向是否正确,一些方案措施是否可行,一些在一地一校取得效果的经验是不是完善,是不是可以在异地异校移植推行,这些都值得我们作进一步的分析探索。在这种境况下,校长最重要的是对问题进行理性思考,要想清楚自己想做什么,能做什么,该做些什么。比如“减负”工作,一些学校简单化地理解上级的有关政策精神,导致对“减负”政策的误读和“减负”行为的变味。“减负”绝不是简单地一“减”了之,“减负”不能减精神,“减负”不能减责任,“减负”不能减质量,“减负”与“增效”应连在一起,以科学的方法通过“增效”实现“减负”才是应有的科学态度。其三是“不浮躁”。在新课程改革中出现了不少新的名词,它一方面确实为基层教育改革吹来一股清新之风,另一方面也助长了教育改革的浮躁之气。有的学校不问三七二十一,也不管真正理解了没有,看到哪个名词顺眼,就拿来做衣裳,这种标新立异可能会产生新闻效应,却时不时地脱离了学校的实际,背离了教育的规律,也造成了教育资源的巨大浪费。教育是完善人、发展人、成就人、解放人的事业,道德的提升、知识的积累、能力的增强、情意的涵养,不能一蹴而就,更不是靠新名词包装—下就可以奏效的,教育的每一点变革都要立足于学生发展,都要吻合学生发展的内在需要,都要结合学校发展的现实要求:一句话,要贴近教育的本质。对种种“标签化”、“时髦化”的做法,我们都应该坚决予以摒弃。“折腾”、“盲从”、“浮躁”说到底是缺少一份见识。一个人能把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能把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 一位校长不要追求轰轰烈烈,大红大紫。如果他真的做到有情有能亦有识,他的手中自然会有理想的学校和良好的教育。

【“好校长”:有情有能亦有识】相关文章:

作文贵在有情有识01-20

天际识归舟,天际识归舟薛能,天际识归舟的意思,天际识归舟赏析 -诗词大全01-01

幼师德识能技个人总结05-14

落枕几天能好01-18

小庭亦有月,小庭亦有月白居易,小庭亦有月的意思,小庭亦有月赏析 -白居易的诗01-01

能吸引HR的好简历02-10

谁来“造就”好校长01-20

佛教中的性空与识有观念12-03

动物亦有情作文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