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如何尊重小学生

时间:2021-08-03 18:33:12 教育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今天,我们如何尊重小学生

文明的本质究竟是什么?见仁见智。我们以为,是尊重,是反歧视,是平等。然而,问题的关键是:尊重究竟如何实现呢?起点也许不是尊重成年人,而是尊重未成年人,特别是尊重小学生。文明,从尊重小学生开始。小学时期是学生、是人成长的基础时期,只有在这个时期种下了尊重的种子,它才能在日后开出尊重的鲜花,结出尊重的果实。来自家长的不尊重:溺爱与体罚从表面上看,溺爱是家长对孩子的充分关怀和爱惜,但其实质是对孩子行为能力、独立权和承受能力的不信任和不认可。现在的中国,多为独子独女,溺爱更甚。对孩子的要求往往无条件答应,孩子就是小皇帝。与中国不同,很多国家的父母大多放手让孩子自己独立做决定,家长只提供意见和参谋,使孩子在早期就认识到权利与责任之间的对等关系及自身的独立性。溺爱的反面,是暴力的惩罚。前段时间,“狼爸”萧百佑和他的“三天一顿打、孩子进北大”,使得“棍棒教育”和“鞭打文化”成为所谓的榜样。然而,能够“棍棒进北大”是难以复制的极端个案。根据国外的大样本调查,体罚会增加儿童的侵犯和反社会行为。鞭打、棍打、手脚打等体罚方式,是运用家长的强权和暴力迫使孩子服从。在这种方式下培养出来的,更多的是为躲避“惩罚”而不断妥协的、没有独立意见的孩子。其教育的本质,是一种“奴性教育”。来自学校的不尊重:定等分级除了体罚,对小学生的歧视,更多的是:成绩歧视、家庭背景歧视、长相歧视和性别歧视等。在“以分数至上”的氛围里面,成绩歧视尤为突出。比如一些学校搞的好生“红校服”、差生“绿领巾”、“测智商”、“以考分排座位”、“以优劣分班”等都是对学生的歧视。教师在对待“学习困难”群体时,常常运用“说教、训斥”,以“权威者”和“高位者”的身份俯视和“统治”学生。在承受“等级压迫”的同时,这个群体还承受着同龄的同学压力,并常常产生强烈的挫败感和自卑感,甚至丧失尊严感,进而产生耻辱感。分数只能衡量学生发展的极小部分,以分数代替学生的全部,再以分数作为标准,对学生进行等级的划分,不仅仅是教育的讽刺,更是学生心灵的杀手。家庭背景的歧视在小学中也是常常出现的,尤其对流动人口家庭的孩子来说,情况更严重。2010年的一份报告表明,进城务工就业者的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现状令人堪忧,在就学和入学过程中遇到了明显的不公平问题。75%的流动儿童因为外地人身份感到周围的嘲笑。这样的歧视阻碍了流动儿童的`城市适应,加大了社会身份的冲突。家庭背景的歧视的另一面,就是学校对父母是局长总经理的小孩的特别偏爱。长相歧视,源于人们的正常心理,形貌姣好的学生的确更容易使老师、学校与社会心情愉悦。容貌对心情的影响固然无法忽略,但在学校这一教育场所,要最大限度地降低长相所引发的区别对待。教育者与成年人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平等意识,要爱每一个孩子,而不是显示出对某些群体的偏好。每一个孩子都是家长的宝贝,每一个孩子都有闪光点,每个孩子都有独一无二的价值。只有接纳可爱的学生和“美丽厌恶”的学生,才能做到“尊重”。同样的,性别歧视在小学中也十分明显。虽然性别歧视在目前有所淡化,但有些老师由于受到一些传统因素的影响,还是存在对男生或者女生的过度偏爱。有时,过于偏爱听话的女生,特别是“管家婆”式的女生。强调性别平等,不意味着在对待男女生的方式上完全相同。比如,学校男女生厕所的蹲位数量就不该相同。课间女生上厕所常常要排队,以致社会上出现“抢占男厕”的“行为艺术”,这种表面上的“平等”,其实是“伪平等”。显然,女生厕所蹲位应该更多一些。现在的学校,在“男女平等”上常常走向两个误区,一是将男女平等误读为“男女无别”或“男女无差异”,或者走向其反面,将“男女有别”或“性别差异”误解为一方为强势,另一方为弱势。这些都是不尊重的表现。实质是尊重小学生的人格教育不是工厂,学生不是工业品。在人格的层面,老师、学生是平等的,都是人,拥有相同的人格权。由于小学生的生理、心理、智力等还没有发育完全,在思想行为上自然会有一些异于成人的地方。因此,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接触,需要自由、民主、平等以及感情的倾注,需要特别耐心的尊重。在尊重人格的基础上,师生需要交朋友、做亲人,师生的情感才能更加真挚,只有情感的真挚,才更能促进师生之间相互尊重。关键在于尊重小学生的天性尊重小学生,首先是尊重小学生的天性。“天性为师”,就是说天性是学生最重要的引导和方向。但从小学到大学,我们往往遵从规训教育——“一种控制人们心智、要求人们必须服从的机制”。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在校内,学生整齐划一、事事听命、统一行动;在校外,为了达到一定成绩,不得不参加各种培训班等所谓的“影子教育”,这进一步挤占了儿童挖掘和开发其天性和兴趣的时间,抹杀了孩子的个性、剥夺了孩子的自由。尊重天性,就是“尊崇身心发展的自然规律”,释放他们的自主性能量、增强他们的生存性力量和创造性力量,让孩子能够追寻自身的多样化发展。重点在于对小学生的赏识有学者通过对450名大中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73%的学生渴望得到赏识;83%的学生表示在得到赏识后,心情愉悦且更加乐观自信,更加支持老师、学校与社会的工作。对小学生来说,赏识教育在对其行为进行肯定的同时,对其今后的行为选择也有着方向性的指导。更重要的是,这种指导是在一种平等的、愉快的氛围下进行,更容易被儿童接受和吸收。基于赏识教育的尊重理念的传播,也能潜移默化地使儿童学会对他人的尊重。原《中国少年报》副总编、“知心姐姐”卢勤对赏识的积极作用做过大量的研究,她一直鼓励学校、家长与社会要对孩子常说:孩子,你真行!孩子,你真棒!孩子,你能做!孩子,我为你骄傲!无独有偶,奥巴马2010年11月出版了第一本由在位美国总统专门对儿童撰写的书籍,其中文版2011年6月出版,书名就是《赞美你:女儿的一封信》。书中说,奥巴马经常问女儿:“今天我有没有赞美过你?”核心在于尊重小学生的好奇心2009年,教育进展国际评估组织对包括中国在内的21个国家的儿童调查发现,中国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排名分列倒数第一和倒数第五,中国的中小学生认为自己有好奇心的仅占4.7%。尊重学生,当务之急是解放、激发儿童的好奇心。国内外学者做了大量研究,结论是:好奇心是学习的主要动机。为了维持、增强孩子的好奇心,美、法两国先后引入了“动手做”教育项目,以鼓励学生观察事物、提出问题。此外,家长、老师对孩子好奇心和探索的鼓励,不仅是尊重孩子的基本体现,也是促进儿童智力发育的重要手段。美国人的创造能力远高于很多国家的国民,其重要原因就在于,该国教育对“学生的异端思想生成和突破性方法路径”的宽容和鼓励。尊重孩子的好奇心,包括他们的“异端思想”,给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以肥沃的土壤,才可能百草劲舞、百花怒放、万物竞艳。知识不等于智慧,智慧是知识的知识,智慧来自于联想、猜想、梦想、理想甚至狂想。一个国家,儿童强才能强;一个国家,儿童要强,首在思想之解放;一个国家,思想要解放,首在尊重人格人权,特别是尊重学生尤其小学生的人格人权。没有尊重,就没有文明;没有尊重,就只有物,没有人。

【今天,我们如何尊重小学生】相关文章:

如何尊重我们的客户 -管理资料01-01

母亲节,今天我们如何做孩子?07-28

今天,我们种下我们的梦想作文08-01

今天,我们升旗 -作文01-01

今天我们是升旗中队04-22

今天,我们怎样考试?01-20

今天我们是孩子作文09-28

如何博得别人尊重02-08

护士如何赢得尊重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