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清县

时间:2021-10-25 13:26:07 全科知识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闽清县

闽清县

闽清县(闽清县)

闽清县,别称梅,位于福建省东部,福州市西北部,闽江下游,介于北纬25°55’—26°33’,东经118°30’—119°01’之间。东邻闽侯县,西毗尤溪县,南接永泰县,北与古田县交界。距省城福州50千米。闽清县是福建省重点侨乡之一,是福建省重点林业县和南方杂果基地,橄榄、柑橘生产基地之一,是中国釉面砖重要生产基地之一和福建省最大的电瓷出口基地。

目录 历史沿革 行政区划 自然环境 资源 历史沿革

公元785年(唐贞元元年)拆侯官县西乡十里设梅溪场,旋升为县,后改名梅清县。公元911年(五代后梁乾化元年)以梅溪与闽江汇合,江水浊溪水清,改名闽清县。历属福州、长乐府、东都、福州、福安府、福州路、福州府、闽海道。宋时分为奉政、寿宁2乡。元明仍沿其旧。公元1661年(清顺治十七年)分为升平、和丰2坊和旌良、旌善、绥来、淳化、怀德5乡。公元1936年(民国25年)划为3个区,公元1942年(民国31年)并为梅南区,公元1946年(民国35年)划为梅城、玉文2镇和白台、半岭、金沙、龙峰、合龙、清溪、双芝、杉村、埘坪9乡。 1949年仍沿其旧,8月15日解放。 1950年属闽侯专区。 1956年改属南平专区。 1958年实行人民公社化。 1959年复属闽侯专区。 1961年划为16个人民公社。 1971年闽侯专区改称莆田地区。 1983年划归福州市,同年划为17个人民公社。 1984年实行政社分开,各公社分别改为乡(镇),共设3个镇14个乡,后增设云龙乡,并陆续将7个乡改镇。 2000年,撤销省璜乡,设立省璜镇。 2004年7月28日,撤销闽清县后佳乡、佳头乡并入上莲乡。

行政区划

历史以来,盛传闽清自北宋皇祐八年(1063)许将中状元之后开始分都。据明代黄仲昭的《八闽通志》,卷之十五记载,闽清系元代开始设都。全县设24个都,其中缺十三、十八都,其变化原因已无资料可考。 明代,初期行政区划沿用旧制,乡不变,但复分居仁、护仁为两个里,全县计2个乡,9个里,统各个都。奉政乡辖宣政、金沙、贺恩、安仁等4个里;寿宁乡辖仁寿、孝顺、居仁、护仁、盖平等5个里。 洪武五年(1372),实行乡、里(坊)、都、图制。 奉政乡宣政里:升平坊、一都、二都统一个图。和丰坊、十六都、十七都统一个图。 奉政乡安仁里:十九都、十八都、二十都、二十一都、二十二都、二十三都、二十四都统一个图。 奉政乡孝顺里:六都、四都及三都的一半统一个图。九都、五都、七都、八都及三都的一半统一个图。 寿宁乡仁寿里:十一都、十都、十二都统一个图。十四都、十三都、十五都统一个图。 清代,顺治十七年(1660),全县设2个坊5个乡。 升平坊:辖县城(包括县前铺、中街铺、县后铺、玉山铺)和六墩、葭(佳)洋、曹埔、下金、钟石、下亭、岭头、上湖、石榴洋、东坑、祥溪口;陈洋、扶山、塔头、桥东、柿兜、马坪、西园等自然村。 和丰坊:辖际上、官庄、台头、郑埔、后垄、前坪、火烧桥、吉溪、土城、潭口;樟边林、半山里、池埔、尾头、园头、溪前、前坪、上宅、马坑;半岭、白云寺、西山、前洋、后洋、一炉、苦山、桥头、大雄塘、尾楼、大塅、里炉、汤下等自然村。 旌善乡:辖坂中、湖头、梭罗岭、巷尾、溪头埔、田坑、加斜、下山垄、名山寺、沙埕墘、堂边、坂头、车墘、下杭、上墩、仁溪洋、墘上、坪下、陈田、杨厝柄、李厝柄、榕坪、上汾、堂下、前埔等自然村。 旌良乡:辖坜埔、高厝前、鹫峰岭、功德寺、坑头、龟洋、炉下;白岩寺、罗坪、山中、郑地、葫芦门、礁垄、桥头;茶口、桐柄、炉溪、坂尾、塔庄、矮楼亭(爱留亭)、柯洋仙;隔头、地藏寺、积善寺、溪西、溪东、楼仔、下庄、洋头、莲宅;桥头、省汾、枫坪、牛角桥、柴岭、陈山洋、兰兜洋、洋里、塘下、水门里;磻亭、四角寨、上院寺、岭里、墓边、下店堂、下坂洋、山边厝等自然村。 淳化乡:辖洋尾、公厝、坑口、官洋、玉水、际兜、饭洋、芹菜垄、王洋、横坑;池园、井后、宝山、洋头、观音堂、潘亭洋、东峰头、溪墘里、溪坪、店前、吴厝后、上坑寨、大荣坂、田地、微溪;莲埔、炉下、田溪寺、来超寺、峰洋、隔头、田中(林中)、新墘、山头、下洋、庄洋、石圳、池边、际头等自然村。 绥来乡:辖金沙堂、继善、下溪、上溪桥、上演、墘面、云际、宝峰、下路、林洋、东坑、横坑、小园头、广坑、大墘菜、下斜、古洋、朱洋山、龙贡隔、澳柄、浪汤洋、湖岭、人皇寺、鹤林;五峰桥、丽山头、朱墩、广济岩、普贤寺、宝安寺、宫场、田中、溪演、文里垄、白汀、前坂、下黄石、坑口、油濑(攸太)等自然村。 怀德乡:辖杉仓、厚锦、云山、洋头、上祝、下祝、后房、溪源、洋边、罗桥、渡塘、前洋、后洋、下寮坑、文洋;许庄、殿洋、半岭、乌山、竹河、高港、崎兜、仓后埔、姜园、上马;官圳、龙腰桥、南坑、过洋、局里、岭尾、桥头、墓垄、恭竹居、山限、横路、东山;感德洋、祭山寺、光南竹、前场、祭源、小际、溪坪、大王坑、后柿、上地元;汤寿桥、岩头、温汤、四保、理北山、官山、曲坑、牛墘、桔林、槐林、圳石、马洋、潭津尾、马坑、下保、李家义、半岭、北垄、山头顶、高洋;桃园、潘宅、洋尾垄、前洋、后洋等自然村。 后因在县屯粮,另立一乡。乾隆二年(1737)将海防屯粮割归在县,又立一乡,乡名和辖地已无法查证。 民国时期,初仍袭清制。 民国4年(1915),全县设5个区7个保卫团:第一区第一团辖一、二、十六都;第二区第二团辖三、四、六都;第三团辖五、七都;第三区第四团辖八、九、十都;第四区第五团辖十一、十二、十五都;第六团辖十四、十七都;第五区第七团辖十九、二十、二十一、二十二、二十三、二十四都。同时,在区以下设保,保以下设甲,甲以下设牌。 民国17年9月,实施《县组织法》,全县设5个区公所。民国23年5月,实行保甲制度,区公所之下设保、甲。民国25年8月,撤销区公所,改设区署,全县设3个区署,30个联保,187个保,2071个甲。民国27年12月,区署不变,全县调整为19个联保,142个保,1665甲。民国29年6月,区署不变,撤销联保,建立16个乡镇,保甲不变。 2008年,闽清县辖11个镇、5个乡:梅城镇、坂东镇、池园镇、梅溪镇、白樟镇、白中镇、塔庄镇、东桥镇、雄江镇、金沙镇、省璜镇、云龙乡、上莲乡、三溪乡、下祝乡、桔林乡。

自然环境

地质

闽清属于中国江南古陆的一部分,由前震旦纪构成褶皱基底,中生代时期强烈的燕山运动形成了新华夏构造体系,奠定了现代地质面貌的`基本格局,其区域构造线以北东向和北北东向为主,控制了全县山脉、水系的展布和矿藏的分布。

地貌

闽清县地貌类型复杂多样,山丘广布,平原狭小,层状地貌明显。 闽清地当闽中大山带戴云山脉和闽北山带鹫峰山脉的交接地段。县境内的闽江以南为戴云山脉东北麓,山岭绵亘于边境,由于梅溪强烈下切,丘陵广布,有坂东、白中、塔庄、池园等河、谷平原,坂东平原为全县之最;北部系鹫峰山脉南麓,地势急剧上升,千米山峰遍布,山岭逼岸,坡陡壁峭,盆谷相间,东桥谷地最大。 全县地势:四周群山连绵,峰峦叠嶂,尤以北部、西部和东南部地势最高,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多盘踞于这些地带,并且随山脉、溪流的展布,整个地势具有从四周山地向中央的闽江、梅溪河谷逐渐降低的趋势。

气候

县境属亚热带季风气候,由于地形地貌错综复杂,生态环境不同,一年四季差异明显。春季,气温回升快,3~4月上旬气候多变,冷热无常,春播常遇低温阴雨,春末多阴雨,时有冰雹和洪涝灾害出现,个别年头遇春旱。夏季,初夏处于梅雨高峰期,多发生洪涝灾害,梅雨结束后天气晴热,午后时有大风、雷阵雨和冰雹。台风在沿海登陆时多带来暴雨,少台风年份多出现干旱。秋季,一般天气晴好少雨,气候干燥,秋温高于春温,常发生干旱。高山地区10月末,平原11月中旬后出现初霜。冬季,天气寒冷,多刮西北风,晴天夜间常有霜冻出现,山区冬末春初时有降雪,千米以上山峰则有积雪。

物候

根据县气象和农业部门60至80年代观察记载的县内某些生物受气候和其他环境因素影响而出现的不同现象的资料整理。植物分粮食作物、经济作物、果树和花卉。粮食作物中的早、晚稻,主要观察坂东、白中平原地区;中稻观察下祝、桔林山区。大豆主要观察东桥、金沙、省璜乡;花生、芋和西红柿观察白樟、云龙乡。果树和花卉主要观察梅城、梅溪一带。动物主要观察燕、布谷鸟、青蛙和蝉。燕,3月中、下旬从南方飞来,营巢屋内檩上或檐下,秋末霜降后飞回南方。布谷鸟,又名大杜鹃,4月中旬初开始鸣叫,说明农事到了播种季节,6月下旬终鸣。青蛙,4月中旬始鸣,10月下旬终鸣。蝉,5月初旬始鸣,10月下旬终鸣。

资源

矿产资源:县境位于闽东南沿海火山岩带中部,岩质为中酸性碎屑熔岩,属火山碎屑岩和火山碎屑沉积岩系,已查明的矿藏有14种。 高岭土(瓷土) 为县内蕴藏量最大的矿产资源,主要分布在池园、白中、白樟、上莲、佳头,还有东桥、省璜、雄江等地。经省地质五队、省冶金厅地质队、省区划测量队和县地质部门1961、1981和1982年勘察,为风化热液型,预测储藏量达1680.75万吨,加上未探明的十多个矿点,总储量在2000万吨以上,其中储藏量在百万吨以上的有珠中、后寨、福斗、白汀、上宝山等矿点,不仅数量多,且质量好。叶腊石 产地在白中乡保林和坂东镇水井后,经省冶金厅地质队1960年普查,为热液型,可生产各种耐火材料,储藏量153.5万吨。 石英:产地在金沙的浪汤洋、古洋,东桥义窑,云龙乡的前坪和梅城镇的白石坑。经县地质勘察,为热液型,储量22.15万吨。 锰铁:产地在下祝乡的后洋村。1960年省冶金厅地质队普查,为风化型,储量达23.8万吨。 磁铁:产地在下祝的前洋和白樟的下炉,为中高温热脉型。经县地质部门1961年踏勘,储量为36万吨。 铁砂 主要产地在金沙乡的鹤林、鹤垱、光辉、广峰一带和东桥乡的溪沙等村,为残坡积砂矿及冲积砂矿。经省区划测量队1961年踏勘,储量为300万吨。 钨矿:分布在下祝乡杉村黄土岗一带。1979年县地质部门踏勘,为热液型黑钨矿——石英脉,估计储量为500吨。 钴土:分布在上莲乡尾山溪坪和白中乡的前坂村。经县地质部门1958年初勘,为风化型,储量490吨。 石灰华:产地在塔庄斜洋。1979年经县地质部门踏勘,为淋积型,储量1.6万吨。 黄金矿:分布在下祝乡后岭。1981年经省地质队普查,为中温热液及中低温热液型,但含量少,达不到工业品位。 铜矿:分布在池园镇井后村。1978年经省地质五队现场钻探,为热液型,面积大,但含量少,达不到工业品位。 黄铁矿:分布在桔林乡的马坑村。1961年经省区划测量队踏勘,为热液脉型,储量尚无数据。 泥煤:分布在金沙乡的云际村。1976年经省地质五队普查,为沉积型,储量16.35万吨。 花岗岩:为建筑用材,主要产地在安仁溪一带。1961年省区划测量队踏勘,蕴藏数量大,石质好。

【闽清县】相关文章:

IHS融合改进方法在闽清县土地更新调查中的应用07-07

传统福州山区村落婚丧习俗述论--以闽清县村落调查为例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