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电路

时间:2021-10-25 15:35:40 全科知识 我要投稿

邮电路

邮电路,作为街道,它的历史并不长。1980年结合老城建设、发展的需要,堵河拓展而成街道,因沿河有邮电大楼遂名邮电路。邮电路的前身是老城区内的一条主要河道——西河。

  西河自北水门即永清门(今邮电北路北端)入城,逶迤南行至望仙桥河(今锁厂北)。然后穿过城基下的涵洞,与南濠河勾通,全长约770米。

  西河的盈盈流水既起到了城区供水、排水的通道作用,又起到了“舟楫必达,居者有澡洁之利,行者无负载之劳”的功效,更体现了街道依河而建,木楼临水而筑的江南水城风貌。沿河两岸有许多老民居,其中有不少是明清时期颇具文化内涵的老宅。

  当时我国第一个公共图书馆——心兰书社,就坐落在邮电北路西河桥边。心兰书社由城关大沙堤人许启畴于同治十一年(1872)与陈虬、陈黻宸、金鸣昌、池志徵等二十人发起合资聚书创办,至今仍保留有五间平房和三间偏房。

  敢心桥南侧有一座由二间正屋和一间厢房组成的呈“L”型的建筑,是乾隆四十六年(1781),清瑞安知县赵应钧创建的“玉尺书院”。以李白诗“仙有持玉尺,度君多少才,玉尺不可言,君才无时休。”之意取名。当时浙江视学王杰有《玉尺书院记》一篇。同治间孙锵铭曾在书院掌教,宣统元年(1909)居第三巷的'邑贤吴之瀚在这里创办德象女校。整个建筑完整无损,至今仍保持清代中期建筑原貌。

  宣统初年德象女校西临西河,当时东西两岸被西河阻隔,没有桥梁,西岸学生须绕过西河桥、矮凳桥方可到校。为了便于隔河学生往来就读和群众通行的方便,吴之瀚自费出资在校边建桥,并取名为“憨桥”,作为自己藏书和读书之所。嗣后请池志徵先生撰写楹联,池志徵认为“憨”字欠雅,易名为“敢心桥”、“敢心亭”、“敢心楼”,并撰联云:“湖上桥桥上亭亭上楼台廿载经营公真果敢者;壁中石石中书书中姓名千秋纪念我亦有心人。”敢心桥于1980年旧城改造建设中拆除,敢心亭今仍在,建筑基本完好。

  邮电路的西侧第二巷口是周予同教授故居。周予同教授出生在瑞安城关,曾就读瑞安中学,与薛钟斗、伍叔傥、李竺等合称瑞安十大才子,曾任复旦大学教务长、历史系主任。出版专著16部,撰文70余篇,是史学届泰斗之一,与著名历史学家周谷城教授并称“复旦二周”。

  周予同故居的西首是县仓。明正统年间瑞安遭旱涝灾害,义士李伦赈济救灾,并捐白银近千两在第二巷筑义仓(丰积仓),贮粮以济灾年。明清以后,皆为粮仓库仓。

  西河在堵建为路之前,河道上原有五座石桥。西河自北至南有西河桥,东通公园路,西通文化巷;敢心桥,原名“憨桥”,东通小沙巷,西通第三巷。在解放中路、邮电路交叉口有一座济民桥,俗称“八角桥”,建于元代至正十四年(1354)。据嘉庆志载:“蔡贤尝诏旌孝顺门在县治西大街北,于思振亦富而好施恤贫赐饥不遗余力,后有醵金以偿者却不受,众以所偿金建二桥,一曰济民,一曰顺民。”邮电南路市心街口有座望江桥,东通汇头浦后街,西通市心街;最南端的市望仙桥,据说是纪念马湘马真人而命名,东通水心街,西通打绳巷。一座座古朴简洁的石桥横卧在西河上,像一颗颗闪亮的珍珠被锦带般的河流串联起来,也串起了西河两岸的悠久历史。

  西河自1980年堵拓为邮电路后,铺设水泥路,人车熙攘,沿街店铺鳞次栉比,商业繁荣,日渐兴盛。虽然那种江南水城风貌已在人们的视线中渐渐淡出,但两岸具有深厚内涵的人文依然可寻,那些可钦可敬的瑞安名人的人文精神早已烙在人们的心坎。

【邮电路】相关文章:

邮竹,邮竹元稹,邮竹的意思,邮竹赏析 -诗词大全01-01

邮 票07-02

杜邮馆,杜邮馆汪遵,杜邮馆的意思,杜邮馆赏析 -诗词大全01-01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01-21

电路和电路图01-21

咏史诗·杜邮,咏史诗·杜邮胡曾,咏史诗·杜邮的意思,咏史诗·杜邮赏析 -诗词大全01-01

家庭电路01-21

电路符号11-09

右脑的电路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