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车鱼

时间:2021-10-25 15:02:27 全科知识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翻车鱼

翻车鱼

翻车鱼(翻车鱼)

又称翻车鲀、曼波鱼、头鱼,是翻车鲀科(Molidae)3种大洋鱼类的统称。外表特殊,体短,后部在高的三角形背鳍与臀鳍之后截然而止,身体两侧扁平,皮肤强韧,口小,牙愈合呈喙状。普通翻车鲀(Molamola)体大,灰或浅褐色,最长可达3.3米,重1,900公斤(4,000磅);呈卵圆形或圆形,瑞典博物学家林奈将其比喻为磨盘石,英语俗名即由此而得。遍布世界温带和热带海域,常见于外海表层。

目录 外形特征 生活习性 别名 种类 收缩展开 外形特征

翻车鱼,外观呈椭圆扁平状,身型偏短而两侧肥厚,头小、嘴小,尾鳍也退化无尾柄,很短;没有腹鳍,但背鳍与臀鳍发达,且相对较高;体侧呈灰褐色、腹侧则呈银灰色,翻车鱼看上去就好像被人用刀切去了一半一样,因此其普通名称也叫头鱼。另外翻车鱼有其保护眼睛的肌肉,有着像眼脸般闭合眼睛的保护作用。成年翻车鱼体长在3.3米左右,重量在1300-1900公斤,最大的体长可达4米,重量在2300公斤。翻车鱼拥有令人难以置信的厚皮,它的皮由厚达15厘米的稠密骨股纤维构成。 翻车鱼一般体形侧扁,头上生有两只明亮的眼睛和一个小小的嘴巴,背部和腹部分别长着一个又高又长的背鳍和臀鳍,在身体的最后边,有一个镶着好像花边的尾鳍。体型外观呈椭圆扁平状,像个大碟子。身型偏短而两侧肥厚,头小、嘴小,尾鳍也退化无尾柄,很短;没有腹鳍,但背鳍与臀鳍发达,且相对较高。体侧呈灰褐色、腹侧则呈银灰色。翻车鱼看上去就好像被人用刀切去了一半一样。因此,它的普通名称也叫头鱼。口小,眼小;鳞片特化为粗糙的表皮。体灰褐色,腹部银灰;胸鳍短小,无腹鳍与尾鳍,背鳍与臀鳍高大且相对。在翻车鱼的家族中,各成员的体形并不完全相同。有一种翻车鱼的尾巴又长又尖,看上去像是拖着一根长矛,所以人们叫它“矛尾翻车鱼”;还有一种翻车鱼身体修长,大家叫它“长翻车鱼”。 翻车鱼是世界上最大、形状最奇特的鱼之一。它们的身体又圆又扁,像个大碟子。鱼身和鱼腹上各有一个长而尖的鳍,而尾鳍却几乎不存在,于是使它们看上去好像后面被削去了一块似的。翻车鱼主要以水母为食,用微小的嘴巴将食物铲起。它们常常在水面晒太阳,尽管其形状笨拙,但有时也会跃出水面。 翻车鱼是河豚科的巨型亲戚,是所有多骨鱼中最重的鱼种,体重可达3000千克。早在30年代,美国自然史博物馆的鱼类学家古格就曾对翻车鱼进行过研究,并宣称巨大的翻车鱼是动物界的生长冠军。它们的幼鱼仅有0.25厘米长,而长到成年鱼时可达3米长,体重比幼鱼时增加了6000万倍。虽然翻车鱼体重可达2吨半,但它性情温和可接近。 19世纪时,渔民的孩子们会把厚厚的翻车鱼皮用线绳绕成有弹性的球玩。翻车鱼皮上可以有多达40多种不同的寄生虫,就连它们身上的寄生虫身上也有寄生现象。

生活习性

翻车鱼属大洋中、表层鱼类,随黑潮洄游靠岸,肉食性,以水母、浮游动物为主,也吃甲壳动物、海蛰、和海藻,翻车鱼游泳速度较缓慢,当天气较好时,它会将背鳍露出水面作风帆随水漂流,晒太阳以提高体温;天气变坏时,就会侧扁身子平浮于水面,以背鳍和臀鳍划水并控制方向,还可用背鳍在海中翻筋斗而潜入海底。 翻车鱼性情温顺,它生活在热带海洋中,身体周围常常附着许多发光动物,它一游动,身上的发光动物便会发出亮光,远看就像一轮明月,故又有“月亮鱼”之美名。翻车鱼这种头重脚轻的体型很适宜潜水,它常常潜到深海捕捉深海鱼虾为食。在海洋中表层生活的它们,竟可以下潜到600米以下的深海,有时一天多达二十次。 属大洋中、表层鱼类,随黑潮洄游靠岸,嗜食水母。生活于1~300公尺海域,靠强而有力的背鳍与臀鳍摆动前进,但成鱼偶会平躺在水面上,或躲在海上漂流物下随海流漂移。肉食性,以水母、浮游动物为主。雌鱼可产下约3亿颗的浮性卵于大洋。在所有热带和温带所发现的翻车鱼都爱吃小鱼、马(鱼则)、甲壳动物、海蛰、胶质浮游生物和海藻,但他们最喜欢吃的食物还是月形水母。 翻车鱼主要是靠背鳍及臀鳍摆动来前进,所以游泳技术不佳且速度缓慢,很容易被定置渔网捕获。它生活在热带海洋中,身体周围常常附著许多发光动物。 它的身体像鲳鱼那样扁平,利用扁平体形悠闲地躺在海面上,借助吞入空气来减轻自己的比重,若遇到敌害时,就潜入深处,用扁的身体劈开一条水路而逃之夭夭。天气好的时候,有时能看到这些鱼像睡在海面上一样,一面向上平卧着,随波逐浪地飘荡,不熟悉的人会认为它们是死的。成年后的翻车鲀,一般个体比较大,大的'能达2米至3米长,200多公斤左右重。然而,这种鱼的肉看上去虽雪白细腻,肝内含有有用的脂肪,但美中不足的是,煮熟的鱼肉味道欠佳,甚至令人生厌。翻车鲀能发出一种奇怪的光,一到夜晚,它的身体各部位闪闪发光,使人把它误认为是火或某种发光物体。有人研究分析后,认为这是由于它身体和鳍的轻微摆动,引起水中包围着它的一层夜光虫发的光。在海上的夜晚,它闪光的体表好像是映在海面上的月亮一样,所以人们叫它“月鱼”。也因为它常把身体翻转侧躺在海面随风飘游,人们才称它为翻车鲀。 有几项医学实验表明,翻车鱼能分泌一种奇特的物质来改善四周的环境,可以用来治疗周围鱼类的伤病,科学家也没发现这种奇特现象的原因,但无可厚非,翻车鱼的的确确可以算的上是鱼里面的大夫。 一条雌鱼一次可产约3亿枚卵,但由于一些自然因素,只有30条左右能存活至繁殖季节。 翻车鱼既笨拙又不善游泳,常常被海洋中其它鱼类、海兽吃掉。而它不至于灭绝的原因是其所具有强大的生殖力,一条雌鱼一次可产约2500万-3亿枚卵,在海洋中堪称最会生产的鱼类。 翻车鱼的繁殖过程也非常有趣。每当生殖季节来临时,雄鱼则在海底选择一块理想的场地,用胸鳍和尾巴挖开泥沙,筑成一个凹形的“产床”,引诱雌鱼进入“产床”产卵。雌鱼产下卵之后,便扬长而去。此时,雄鱼赶紧在卵上射精,从此就担负起护卵、育儿的职责,直到幼鱼长大。 但是由于一部分鱼卵不能受精而死亡,一部分鱼卵和孵化出来的幼鱼又会被凶猛的鱼类吃掉,再加上刚孵化出的小鱼非常脆弱,一场风暴来临,惊涛骇浪也会使一部分幼鱼丧生。经过种种灾难,最后能长成大鱼的就不多了。因此,翻车鱼虽然产卵很多,但由于一些自然因素,海洋中的翻车鱼却寥寥无几,十分罕见:一条翻车鱼所产的3亿枚卵中,只有30条左右能存活至繁殖季节。

别名

英美地区称海洋太阳鱼、西班牙称月鱼。翻车鱼的学名叫做mola mola,意思是“磨子”。而翻车鱼英文为ocean sunfish,则可能与它会上浮侧翻,在海上做日光浴的习性有关,因此又有人叫它“太阳鱼”。另外,其日文为“マンボウ”,也就是现在台湾将它定名的“曼波鱼”。而在台湾,翻车鱼又称干贝鱼,闽南语称鱼粿(ㄏㄧˊ ㄍㄨㄟˋ)。,所以又有蜇鱼或蜇鲂之称。 曼波鱼在台湾最初叫做翻车鱼,渔民常常看见它翻躺在水面如在作日光浴而以“翻车”的名字来形容它,2002年花莲渔业单位结合观光单位为促销翻车鱼渔产,举办了一场“翻车鱼盛宴”活动,后来之又因为“翻车”名被认为不吉利(吃了恐怕发生翻车意外),所以渔业单位再举办一场“为翻车鱼更名、征名”活动,由民众票选。最后“曼波鱼”这个名称最高票当选。

台湾

蜇鱼:因主食水母,(水母称“蜇”,“蜇”闽南语发音似“铁”) 干贝鱼:肉色雪白、肉质清嫩,饕客美其名为“干贝鱼” 鱼过:因鱼形似一般鱼体断了后尾部半截,讨海人直呼为“鱼截”(“截”闽南语发音似“过”ㄍㄨㄟ、) 鱼粿:每当渔民抓起它,那圆圆柔软的身躯像极了一大块摊在甲板上的红龟粿。 1910年太阳鱼号(sunfish)捕捉到重达3,500磅的翻车鱼

西班牙

Mola Mola:mola拉丁文的意思是石磨,当曼波鱼躺在水面时,好像是一个石磨一样

法国

月鱼:喜欢侧身躺在海面之上,在夜间发出微微光芒,于是法国人叫它“月光鱼”

美国

太阳鱼:喜欢侧身躺在海面之上,在白天让阳光照耀,好像是海中的‘太阳’

德国

游泳的头:尾巴短小,却有着圆圆扁扁的庞大身躯,以及大大的眼和嘟起的嘴,可爱的模样像一个卡通人头,于是德国人称它“游泳的头”

日本

曼波鱼:在海中游泳时,好像在跳曼波舞一样有趣,于是日本人称为“曼波鱼”

种类

有三种,分别为翻车鱼、枪尾翻车鱼及长翻车鱼。在台湾花莲外海可捕得前二者。 尖尾曼波鱼:Masturus lanceolatus,曼波鱼的尾鳍像矛一样尖尖的 圆尾曼波鱼:Mola mola,一般常见的曼波鱼 宽尾曼波鱼:Ranzania truncatus,又称黄尾曼波鱼

【翻车鱼】相关文章:

《翻车鱼的烦恼》读后感范文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