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红鲌

时间:2021-10-25 14:57:30 全科知识 我要投稿

蒙古红鲌

蒙古红鲌

蒙古红鲌(蒙古红鲌)

蒙古红鲌Erythroculter mongolicus (Basilewsky),俗名红梢子、尖头红梢、红尾巴,是鲤鱼的一种。

目录 形态 习性 分布 使用价值 收缩展开 形态

蒙古红鮊(鲤科)鲤形目鲤科鲌亚科红鲌属。体中型,常见者为0.25~0.75千克,最大达3干克。头稍尖,口向上倾斜。侧线鳞73~79。背鳍具光滑硬刺,胸鳍黄色,尾鳍下半部红色。臀鳍条3,18~22。生殖季节雄鱼头部及胸鳍布有珠星。体长侧扁,头稍尖,头背面平,头后背部斜平。下颌比上颌长,口斜裂,后端伸至鼻孔后缘正下方。鼻孔下缘与眼下缘几乎在同一水平线上。侧线直,侧线鳞73~79。腹棱自腹鳍基部至肛门。背鳍第3根不分支鳍条为光滑硬刺,最长鳍条比头短。胸、腹缩短。臀鳍不分支鳍条3,分支鳍条18~22。尾鳍深叉形。身体上半部浅棕色,下半部银白色,背鳍较暗,胸、腹鳍和尾鳍上叶浅黄色,尾鳍下叶鲜红色。

习性

中上层鱼类,生活于水流缓慢的较大河湾、湖泊。性凶猛,日间常成群奔腾跳跃围捕小鱼和虾于水草边,1.5市斤重的个体可吞食4寸左右的.鲢、鳙鱼种。5~7月在流水中产卵。卵粘附在石块或其他物体上。中型鱼类,最大达6市斤,常见者为0.5~1.5市斤。天然产量较大,口感稍逊于淡水红鲌,渔业上有一定地位。 体长,侧扁,头部背面平直,头后背部稍隆起。吻稍突出,口端位,下颌稍突出,口裂稍斜。腹鳍基甚至肛门有腹棱,背鳍具光滑的硬刺;尾鳍分叉深,两叶末端尖,下叶稍长于上叶。体背部及头部呈浅棕色,腹部银白,背鳍灰色,胸鳍、腹鳍、臀鳍及尾鳍上叶均为浅黄色,尾鳍下叶为桔红色。 平时生活在水流缓慢的河湾或湖泊的中、上层,游动敏捷,活动较分散。5-7月集群繁殖,冬季多集中在河流深水处或湖泊的深潭越冬。幼鱼以浮游动物和水生昆虫为食;成鱼则以小鱼为主食。 最佳鱼获季节为5-9月,水库使用4.5M抛杆串钩拟饵,加底挂麬食远投,固定位以2分钟一次投收,日获颇丰 亦可用手杆,活虾单发中层水域施钓,常中大红梢.

分布

分布广,黑龙江、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海南岛、珠江等水系均有记录。国外见于俄罗斯。 该鱼生长速度及个体虽不及翘嘴鲌,但分布极广泛,天然产量占一定比重。常见个体约500克左右,最大个体可达4公斤。肉质鲜嫩而不腥,其蛋白质含量为15.3%,脂肪为5.0%,故经济价值也较大。

使用价值

肉性味甘、温,有利水、消水肿之功效。入药可用以治疗消瘦浮肿、产后抽筋等症。

【蒙古红鲌】相关文章:

翘嘴红鲌PEPCK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07-06

翘嘴红鲌GK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07-08

翘嘴鲌06-11

不同生长阶段翘嘴红鲌肌肉中氨基酸分析07-29

内蒙古红墩子峡谷 -资料01-01

黑尾近红鲌胚胎发育和原始生殖细胞的迁移研究10-21

用拉饵调鲌鱼 -资料01-01

蒙古西征05-25

内蒙古红格尔勘查区早白垩世煤田沉积规律浅析07-05